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 BMP-2缓释复合物的成骨性能,并对比其与单纯 BMP-2间成骨差异。方法:该实验采用藻酸钠、BMP-2和氯化钙混合制备藻酸钙-BMP 复合材料,进行体外观察和兔动物试验,通过用 X 线、组织学、骨密度等方法,研究其诱导成骨活性。结果:缓释组和 BMP-2组均在4~12周形成新生骨组织,两组标本均为编织骨形态, X 线、组织学、骨密度等方法,均提示两组在骨新骨形成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缓释组新骨形成量大于单纯 BMP-2组。结论:BMP-2缓释载体复合物刺激成骨与直接应用 BMP-2刺激成骨对新骨形成量存在显著差异,缓释复合物可以持续稳定促进新骨形成,达到缩短骨愈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骨缺损,尤其是不规则骨缺损及大块骨缺损的修复是临床上的难题,在治疗上往往需要植骨。目前公认的最好的植骨材料是自体骨,但由于自体骨不宜多取.儿童取材更困难,且植骨材料一般难与缺损部位形态吻合而达不到结构重建要求,故对新型植骨材料的探求,成为热门课题。由于异种复合骨最具前景,故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微球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将壳聚糖与海藻酸钠制成复合微球,包裹骨形态发生蛋白,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将微球与细胞一起培养,通过对细胞增殖率及ALP活性、细胞微量蛋白的检测,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微球对培养细胞的影响。结果 骨形态发生蛋白微球对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但对其分化及分泌功能均有明显促进作用。结论 骨形态发生蛋白微球生物相容性良好,能够提高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燃煤型氟暴露对成人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BMP-3表达的影响。方法于2013年9月,对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陡箐乡(氟病区)和花嘎乡(对照区)成人进行氟斑牙诊断和尿氟检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MP-2、BMP-3浓度。结果燃煤型氟中毒病区成人氟斑牙检出率为72.58%(90/124),高于对照区[8.96%(6/67)],且病区成人尿氟浓度高于对照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区成人血清BMP-2、BMP-3浓度与对照区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氟病区及对照区成人血清BMP-2、BMP-3浓度在不同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氟病区18~39岁组成人血清BMP-2浓度较对照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86,P0.05);而其余各年龄段成人血清BMP-2、BMP-3浓度均无明显变化。氟病区成人血清BMP-2、BMP-3浓度在不同氟斑牙分度及尿氟浓度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量的氟可能导致成人血清BMP-2浓度升高,氟可能是影响血清BMP-2表达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张涛  李小飞  程庆书  刘锟  王道喜 《中国医师杂志》2002,4(11):1183-1185,1139
目的:以三种可溶性物质作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的载体,寻求适合作为rhBMP-2在犬的自体气管移植段内诱发新生软骨的缓释载体。方法:32只犬随机等分4组,颈部切取5环气管段作为移植段。等量的rhBMP-2分别与葡聚糖、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胶原复合,另设无载体作为对照,均注射入各移植段内。然后将移植段埋入自体的腹腔大网膜中。于术后4周处死动物取材,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结果:移植段固有软骨环被部分地吸收。PVP和胶原组软件环间rhBMP-2复合物樾入区有大量新生软骨形成,且以胶原组更明显。结论:PVP和胶原均可协助rhBMP-2诱发气管移植段软骨再生,胶原更适合充当rhBMP-2的缓释载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骨保护素(OPG)的变化,初步探讨其与血管钙化的关系。方法将研究对象90例分为糖尿病组(30例)、糖尿病合并血管钙化组(35例)和对照组(25例),测定其血清OPG、BMP-2、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胆碱酯酶和腺苷脱氨酶的活性。结果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合并血管钙化组血清BMP-2和OPG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合并血管钙化组血清hsCRP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合并血管钙化组血清腺苷脱氨酶活性亦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合并血管钙化组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清BMP-2和OPG水平的增高可能与血管钙化相关,其中炎症和肝功能异常可能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后纵韧带骨化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在体外培养的后纵韧带骨化(OPLL)患者及非OPLL患者非骨化部位韧带上的作用。方法切取OPLL患者和非OPLL患者的非骨化部位的韧带,观察体外培养条件下OPLL细胞系(8组,编号为OL1~OL8)和非OPLL细胞系(7组,编号为NL1~NL7)的形态学特征,分析不同浓度的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对两类细胞系碱性磷酸酶(ALP)活性、DNA及胶原合成、骨钙素分泌的影响,并检测BMP-2在后纵韧带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有4组OL细胞系表达成骨细胞表型,具有高ALP活性,可形成骨小结节,阿尔新兰染色阳性,可分泌骨钙素。而7组NL细胞系的ALP活性均低,仅2组测到少量骨钙素的分泌,不形成骨小结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BMP-2在退变、软骨化及骨化的韧带组织中均有表达,在正常后纵韧带组织中无表达。rhBMP-2可明显增强OL细胞系的ALP活性、DNA及胶原合成、骨钙素分泌,但仅引起2个NL细胞系(NL4、NL6)的ALP活性增高及骨钙素的分泌。结论OPLL患者脊柱韧带细胞体外培养可表达成骨细胞表型,非OPLL患者脊柱韧带细胞表达成纤维细胞表型。BMP-2在OPLL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维生素D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与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患儿成骨细胞功能的相关性,以期为矮小症的辅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3月-2013年12月确诊为GHD患儿83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随机选取健康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按年龄及Turner分期分为青春期前组和青春期组.测定其身高、身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诱导异位成骨过程中,局部应用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SIM),探讨SIM对rhBMP-2诱导成骨的作用。方法①以牛松质骨为原料经过脱脂、脱蛋白等步骤制备牛骨基质明胶载体.将辛伐他汀和rhBMP-2分别与BMG载体复合。②将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高剂量实验组:B组:低剂量实验组:C组:对照纽。③将复合体植入大鼠股后部肌袋中,术后15d、30d、60d对实验大鼠进行大体观察、X线检测。结果①大体观察:各组组织块均随着时间延长而变硬,范围变大。(耋)X线结果,各组植入部位术后15d、30d未见显影,于术后60天各组可见不同密度的影像,B组和C组钙化明显,成高密度影像;A组成低密度影像。成骨区灰度值A组明显低于B组和C组。结论高浓度辛伐他汀可明显抑制rhBMP-2的促进成骨作用:低浓度辛伐他汀的抑制作用则不明显;证实了rhBMP-2在促进成骨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经生物蛋白敷料、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高危型HPV感染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高危型HPV感染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确定患者HPV高危亚型及各项检查结果后,给予对照组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给予研究组抗HPV生物蛋白敷料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随访9个月。记录患者各项检查结果,包括HPV亚型、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TCT)、阴道镜及病理检查等;分别于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3个月、6个月、9个月,检测并对比两组HPV转阴率;比较两组内、组间治疗前及最后一次随访各检查结果变化情况,治疗期间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00例患者经查HPV主要检出亚型包括16型、52型、58型,经TCT检查,超过90%未见上皮内细胞病变;经阴道镜检查,多为慢性宫颈炎或宫颈低级病变;经病理学检查,极少部分为CINⅠ级;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6);治疗结束时,研究组HPV转阴率为16.00%(8/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8);治疗结束后3个月、6个月、9个月,两组HPV转阴率均较治疗结束时升高,且研究组各时点转阴率分别为30.00%(15/50)、50.00%(25/50)、60.00%(30/50)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组内、组间TCT检查结果和阴道镜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后无异常12.00%(6/50)高于治疗前(P=0.013);研究组6例接受宫颈病理检查,其中包括4例慢性宫颈炎,2例CINⅠ级;对照组8例中检出1例慢性宫颈炎、4例CINⅠ级、1例CINⅡ级、1例CINⅢ级及1例累及腺体。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以16型、52型、58型为主,抗HPV生物蛋白敷料用于疾病的治疗获得的远期转阴率优于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且使用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可将其作为抗高危型HPV感染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rhBMP-2在可吸收PDLLA-nano/HA夹板、螺钉固定的骨折愈合中的作用效果。方法每只兔随机选取一侧下颌骨造成垂直于体部的完全骨折,分别采用PDLLA-nano/HA夹板固定组、PDLLA-nano/HA夹板固定后加入不含rhBMP-2的胶原膜组及用PDLLA-nano/HA夹板固定后加入含rhBMP-2的胶原膜组。分别于术后不同时段进行大体观察、X线检查和HE染色观察。结果各组动物伤口均Ⅰ期愈合,骨折无移位,咬合正常,X线显示由2周至12周,骨折线逐渐由清晰变为模糊最后消失,但加入rhBMP-2组比另2组在同一时间段骨折线密度更高。HE染色示在早期(2-4周)rhBMP-2组即有大量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及新生骨样组织。12周rhBMP-2组骨折线不可见,骨小梁走向趋于规则,不含rhBMP-2的2组骨小梁呈网状,不如rhBMP-2组规则,骨折线模糊。结论PDLLA-nano/HA夹板是一种优良的骨折内固定材料,加入rhBMP-2后,骨折愈合得更快、更好。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研究脱蛋白对异种骨中骨形成蛋白的影响。方法 取猪骨制成骨块脱脂后,用双氧水和胰蛋白酶脱蛋白,免疫组化检测骨中骨形成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双氧水脱蛋白后,骨中的骨形成蛋白表达较低,而胰蛋白酶脱蛋白后骨形成蛋白表达与新鲜骨类似。结论 使用酶法脱蛋白既能有效的去除骨中具有抗原性的胶原蛋白成分,又能保留骨中的骨诱导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4.
马颖  郭权  马琳  张淑兰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2):1859-1861,1872
目的:检测BMP-2及其受体BMPRⅠA、BMPRⅠB和BMPRⅡ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对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MP-2及其受体BMPRⅠA、BMPRⅠB和BMPRⅡ在10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通过病例随访分析其对卵巢癌患者术后5年存活率和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①BMP-2及其受体BMPRⅠA、BM-PRⅠB、BMPRⅡ的蛋白阳性染色主要集中在卵巢癌细胞胞浆中。②BMP-2、BMPRⅠB、BMPRⅡ阳性表达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后5年存活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且其术后平均存活时间明显长于阴性表达者。而BMPRⅠA与卵巢癌患者的术后5年存活率和平均生存时间无关。结论:BMP-2、BMPRⅠB和BMPRⅡ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减弱或缺失可能预示着卵巢癌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形成蛋白-2(BMP-2)在卵巢癌上皮性癌(EOC)中的表达检测及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方法:选择该院2007年4月~2010年7月收治的98例卵巢癌患者,提取患者肿瘤细胞后,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和RT-PCR技术,检测卵巢上皮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BMP-2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分析其与卵巢癌细胞增殖及癌细胞组织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BMP-2蛋白在卵巢癌细胞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9.59%(78/98),与正常卵巢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0.43%(7/23)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BMP-2蛋白与mRNA在卵巢癌组织高级别组(Ⅲ级、Ⅳ级)中的表达显著性高于低级别组(Ⅰ级,Ⅱ级),表明了随着癌细胞级别的升高,BMP-2的表达也逐渐增强。结论:BMP-2的表达对卵巢上皮性癌细胞增殖具有抑制的作用,同时BMP-2蛋白及其mRNA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卵巢癌的恶性程度相关,因此可以作为检测肿瘤的一个标志物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依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BMP-7表达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DM)肾病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依那普利治疗组.以链脲佐菌素复制DM模型.12周后测定血糖、血肌酐和24 h尿蛋白及肾脏指数;免疫组化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蛋白激酶Cα(PKCα)、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RT-PCR方法 检测肾皮质相应指标基因的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肾小管PKCα蛋白及mRNA,ANGⅡ、CTGF和FN蛋白表达分别增多了94.3%及62.2%,86.2%,93.6%和90.8%(P<0.05);而BMP-7蛋白及mRNA表达减少了21%及59.7%(P<0.05).依那普利治疗组除血糖外较糖尿病组降低了31.6%及41.3%,40.2%,54.7%和24%(P<0.05);而BMP-7表达增加了21.1%,15.3%(P<0.05);依那普利治疗组BMP-7与PKCa、ANG Ⅱ、CTGF和FN表达呈负相关(r=-0.838,-0.885,-0.829和-0.931,P<0.05或P<0.01).结论 依那普利可部分抑制ANGⅡ生成,并通过PKCα和CTGF抑制BMP-7的表达从而改善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17.
Nishikawa Y  Xuan X  Nagasawa H  Igarashi I  Fujisaki K  Otsuka H  Mikami T 《Vaccine》2001,19(13-14):1710-1716
Neospora caninum infection is the major cause of bovine abortion. To develop a vaccine against N. caninum infection, recombinant vaccinia viruses carrying NcSRS2 and NcSAG1 genes (vv/Nc-p43 and vv/Nc-p36, respectively) were constructed and were tested in a mouse model. Vaccination of dams with vv/Nc-p43 appeared to confer effective protection against vertical transmission to offspring, though that with vv/Nc-p36 only provided partial protection. Moreover, the vv/Nc-p43 vaccination provoked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s and antibody production against N. caninum. In conclusion, it is expected that vv/Nc-p43 can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live vaccine to prevent vertical transmission of N. caninum in natural ho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