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亭  曹英权 《海洋石油》2023,(1):45-50+67
为了解决惠州26-6构造潜山岩性识别、潜山界面卡取及储层评价等难题,该文利用元素录井资料,结合高分辨率电成像测井、钻井及井壁取心等资料进行研究,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利用元素录井中Si-Fe、Si-Na数据建立潜山岩性识别图版,可以用于随钻过程中快速识别岩性;(2)分析潜山地层与上覆地层岩性的元素变化特征,总结进山模式,可以实现潜山界面的随钻快速卡取;(3)基于元素迁移能力的差异性,建立易迁移元素指数EI及不易迁移元素指数NI,实现对花岗岩和闪长岩进行内幕带和风化带区分;(4)建立缝洞指数,有效地表征出潜山储层裂缝及孔洞发育情况。研究表明,元素录井技术可以在复杂岩性识别、潜山界面卡取、风化带与内幕带划分及储层评价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祥 《石油仪器》2014,(3):84-85
X射线荧光岩屑元素录井(XRF)技术的引进旨在解决辽河油田地层在复杂的钻井新工艺条件下的岩性准确识别难题,并建立了XRF录井资料解释方法.XRF对生产现场鉴定岩性,特别是潜山面卡取、潜山内幕特殊岩性的识别有很大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3.
东海盆地丽水凹陷油气成藏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敏  赵志刚 《特种油气藏》2015,22(2):18-21,151
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内火山岩发育,已发现的油气大多含有CO2 气体。 对凹陷内丽水 36-1 构造含油气系统进行分析,结合凹陷内CO2含量和火山岩的平面展布特征,探讨CO2和火山岩对丽水凹陷油气成藏的影响。 研究表明:丽水 36-1 构造的油气成藏具有始新世成藏和钱塘运动之后成藏特征,并伴随有CO2 的注入;钻井中CO2含量与火山岩的平面展布具有成因联系,与火山岩的距离越近、周缘火山岩展布面积越大,钻井内CO2含量越多;CO2的充注与烃类充注同期,或晚于烃类充注,使得富含CO2的天然气在较深的、物性较差的储集层富集;丽水凹陷后期,注入的CO2气体促使先期注入的富烃气体向西次凹的西斜坡和构造反转带聚集,丽水凹陷内CO2的含量和火山岩的分布对油气运移聚集具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X射线元素录井可检测到地层中多种元素。为充分发挥元素录井在潜山界面识别中的作用,对其检测的原始元素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归纳了研究区元素含量分布、相关性和多解性的特征,进一步结合研究区由厚层砂泥岩钻进潜山时矿物含量的变化规律,筛选一些主要元素为研究对象,将其组成3对元素曲线道,分别代表火成岩、沉积岩和沉积间断特征,进而建立元素曲线组合解释图板和Si+Al与Na+K潜山岩性解释图板。以上图板指示的潜山界面特征明显,在渤中凹陷某区块潜山界面识别中准确率达到90%,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X射线荧光元素录井(XRF)技术的引进旨在解决辽河油田潜山的岩性准确识别难题,通过该项技术的推广,使得在复杂的钻井新工艺条件下的岩性识别增添了新的手段,也为地质录井向定量化发展提供了新途径。从X射线荧光分析数值、曲线及元素组合等方面,对比岩性剖面,测井曲线等地质资料,建立了XRF录井资料解释方法。由应用实例证实,XRF岩屑的检测结果对生产现场鉴定岩性,特别是潜山界面卡取、潜山内幕特殊岩性的识别有很大帮助作用。随着XRF录井技术研究的深入,资料解释评价方法将会逐步完善,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X射线荧光元素录井在南堡油田潜山卡层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PDC钻头、大位移井和欠平衡井等钻井工艺的广泛应用,随钻录井中的岩屑变得细小、混杂,难以识别,给卡准潜山界面带来很大困难。针对这一现状,以X射线荧光元素录井技术为基础,对南堡油田岩石元素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实钻岩屑元素资料,制作了岩性解释图板,划分了两种钻遇潜山类型,揭示了风化壳残积层元素发育规律,介绍了元素曲线随钻应用实例,总结出一套适用于南堡油田的潜山卡层新方法。现场试用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是常规潜山卡层方法的补充,为安全、快速钻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针对南襄盆地泌阳凹陷页岩油风险探井阳页油1 HF井在钻探目的层段过程中存在的地层对比方面争议,通过录井、测井、随钻井下测量资料分析,优选气测iC4/nC4、Mg元素、自然伽马、电阻率等标志性识别参数,以导眼井阳页油1井完井资料为参照,结合钻井轨迹上下切地层资料,对阳页油1 HF井目的层段的各小层层位进行精细识别,确定不同小层界面深度及钻遇最老地层深度,从而消除现有地层对比上存在的争议,并为该区域随钻地质导向及钻后地层精细对比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冀东南堡油田潜山油气藏勘探开发是利用大位移水平井来实现的,深化认识和研究潜山岩石学特征、地层分布规律及卡取潜山界面的方法,已成为现场录井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之一。针对南堡油田已完井的录井资料,分析了现场录井在岩性识别、地层划分和卡取潜山界面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碳酸盐岩录井和元素录井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地球化学理论指导识别岩性、划分地层并取得了新认识,形成了一套适用于南堡油田潜山油气藏的录井方法。现场实践表明这种方法对于提高大位移水平井现场录井质量、卡准潜山界面效果显著,对冀东油田同类型井的录井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渤海油田对中生界潜山的勘探力度逐渐增大,渤中22-2构造多口井在中生界钻遇良好油气显示,测试获得商业产能,证实渤海油田中生界潜山具备极高的勘探价值。研究区中生界岩性以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区域岩性复杂,现场识别难度大。笔者通过分析研究中生界潜山不同岩性的岩屑薄片特征、矿物元素特征,建立了中生界岩性的录井识别方法。该方法在渤中22-2区块多口井进行了应用,为中生界潜山随钻作业决策起到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石油钻井新技术的迅速发展,近几年元素录井技术广泛应用于地层分层、岩性识别、潜山界面卡取等领域。元素录井具有样品需求少、分析周期短、分析数据全、误差小、时效性强的特点。前人主要利用XRF谱图法、图板法、曲线法开展岩性识别,利用特征元素、特殊岩性、岩性组合法进行地层划分。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在准噶尔盆地石英滩地区地层评价中进一步探索了元素组合特征判别古沉积环境、古气候特征和古水体介质等其他地质应用,同时利用该项技术推断火成岩的成分和期次,并划分地层层位。实践证明,该技术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具有较强的推广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乌兰花凹陷为二连盆地潜山油气重点勘探区域,凹陷内花岗岩潜山岩性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整体勘探程度较低.综合镜下鉴定、岩性分析、测井解释等多种技术手段研究乌兰花凹陷花岗岩潜山储层特征及其发育模式.乌兰花凹陷花岗岩潜山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溶蚀孔、溶蚀扩大缝和构造裂缝,发育风化型和构造型2种储层,具有风化型-构造型储层复合发育的潜山储层发育模式,潜山优质储层分布在断裂带与风化壳复合的区域.该认识对深化乌兰花凹陷潜山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其他勘探程度较低的花岗岩潜山储层区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辽河坳陷茨榆坨潜山太古界基岩储层岩性和储集空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河坳陷茨榆坨潜山太古界变质岩基岩内幕研究程度相对较低。综合利用录井、测井、地震、岩心与实验分析等多种资料,研究岩性特征与空间展布规律、储集空间类型与特征、岩性对物性影响,有助于本区域进一步有效地勘探开发及丰富和完善新型的基岩内幕油气成藏理论。研究区太古界基岩岩性复杂,共分为11类18种。变质岩储层有混合花岗岩、黑云母花岗片麻岩、混合岩化片麻岩、碎裂岩与碎斑岩。基岩在垂向上由下至上分为多个岩性段,平面上具分区性,低部位为混合花岗岩夹碎裂岩、中低部位为混合片麻岩与混合花岗岩夹碎裂岩、较高部位为片麻岩。变质岩潜山的储集空间为裂隙和在裂隙基础上扩大的溶孔和溶缝,以构造裂缝为主,不同岩性裂缝发育程度不同,非均质性强,具有分带特征,断裂发育储集带为主要目标带。岩石类型和矿物种类对茨榆坨潜山基岩储层起控制作用,动力改造的破碎状混合花岗岩与碎裂化花岗片麻岩可作为优质储层。统计显示,研究区深色矿物含量小于10%的碎裂化混合花岗岩和深色矿物含量小于12%的碎裂化花岗片麻岩易于形成优质储集岩。  相似文献   

13.
川东北海相天然气藏储集层是重要的勘探开发目标,由于钻井地质条件复杂,为确保录井的准确识别与评价,引入X射线荧光元素录井、核磁共振录井等新技术,结合综合录井参数开展岩性、物性以及可钻性评价形成录井综合评价技术。通过建立川东北海相天然气储集层X射线荧光元素录井岩性识别响应特征、核磁共振录井和校正的可钻性指数(B)的划分标准,利用与产能密切相关的地质指标(岩性、物性、含气性),建立综合评价系数和综合评价标准,有效解决了川东北海相超深井岩性识别与归位、油气评价等录井难题,为超深水平井长穿有效海相储集层提供了技术保障。实践证明,录井综合评价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力地支持了该地区天然气藏的勘探开发工作,较好地解决了该地区录井面临的技术难题,为复杂钻井地质条件下的录井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渤海BZ凝析气田试验区开发井潜山界面卡取面临深层地震解释精度差、上部厚层泥岩缺少标志层、定向井及水平井井斜大、钻机提速导致岩屑细碎等作业难题。通过分析已钻井元素录井资料,应用多聚类特征选择算法对潜山及上覆地层进行敏感元素筛选,从中筛选出可进行地层对比和潜山界面深度预警的4种敏感元素Mn、S、Ca、Sr,并提出三级元素预警机制,建立区域元素特征剖面,实现了潜山上覆地层精细划分对比及界面深度预警;根据泥岩中Ca元素含量变化,建立两类潜山卡取模式类型,用于预警进入潜山钻井参数变化,实现了潜山界面深度和进入潜山钻井参数的精准预警,助力现场快速完成潜山界面的卡取,为钻井施工安全及潜山储层开发保护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5.
渤中19-6潜山界面存在深度预测误差大、岩性复杂以及岩屑细碎辨识难等作业难题。通过ReliefF算法对渤中19-6潜山敏感矿物及元素进行筛选,认为该区块太古界花岗片麻岩潜山界面的敏感矿物(XRD)为石英、长石、黏土矿物,敏感性元素(XRF)为Si、Fe、Mg、Ba、K、Na。根据潜山上覆地层岩性及矿物元素特征差异性,将潜山界面分为孔店组砂砾岩进山、沙河街组泥岩进山2种类型,并通过线性判别分析(LDA)降维方法,建立了太古界潜山界面的LDA岩性识别图版,有效区分砂砾岩、泥岩以及花岗片麻岩,实现了潜山界面的精准识别,为钻井施工安全、提速提效以及潜山储层综合评价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6.
东濮凹陷CO2气源岩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濮凹陷在下古生界奥陶系风化壳与下第三系Es13地层发现了高含CO2气层(显示)。通过气源对比分析证实,该凹陷文留构造文33块、文269块Es13中的有机气体是来源于下第三系碎屑岩地层生成的油型气,其CO2则是石炭系-二叠系的煤在二次生烃中伴生的CO2与下古生界奥陶系灰岩高温分解生成的无机CO2混合而成。对东濮凹陷这2类CO2气源岩进行高温模拟实验发现,石炭系-二叠系的煤生气能力是奥陶系灰岩的9倍,煤生成的气体70%~80%为甲烷,少量为CO2;而灰岩所生气中95%以上为CO2气;单位质量的煤与灰岩生成的气体中CO2体积相当,煤是东濮凹陷最重要的气源岩。  相似文献   

17.
PDC及高压喷射钻进等钻井新技术在港北潜山太原组的应用给该区块录井油气显示发现带来了巨大挑战,导致常规地质录井未能及时发现太原组油气藏及其岩性组合特征,为查明该地区地层的地质信息,并确定最适合该类油气发现的录井技术组合,以港北潜山油气层的两口探井为例,对其录井方法组合系列及应用效果进行总结,并对太原组岩性和含油性重新认识。最终确认,碳酸盐分析+薄片鉴定+XRD+XRF的录井技术组合对本地区复杂岩性及储集层的识别有良好的效果;气测+三维定量荧光+岩石热解分析的录井技术组合可以有效应对本地区地层含油性的判别。  相似文献   

18.
卡准潜山界面,将技套坐入潜山,是保证潜山油气藏顺利钻探的重要环节。本文简述了南堡3号构造潜山卡层时常见的影响因素及相应对策;力图通过邻区南堡2号构造奥陶系潜山和唐海油田寒武系潜山卡层的方法,利用碳酸盐含量分析和元素录井两种技术手段,消除古近系、寒武系徐庄组薄夹层灰岩对潜山卡层的影响,从而卡准潜山界面。同时,本文提出了寒武系徐庄组中完的可行性,在钻探安全方面可作为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19.
奈曼凹陷的非烃流体主要指 CO2,H2S 和 N2。 通过伴生气组分分析,结合区域构造发育史、非烃流体含量及碳同位素分析资料,对奈曼凹陷非烃流体成因、进入油藏时间、保存及分布的控制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认为:奈曼凹陷 CO2 和 H2S 均来自幔源成因岩浆喷发,先于烃类进入储层;CO2 的富集程度与地层水中的 HCO3- 浓度呈正比;H2S 性质不稳定,目前以痕量 H2S、含硫有机化合物及黄铁矿结核的形式存在,H2S 和含硫有机化合物的富集程度与 SO42- 浓度呈正比;N2 来自大气成因,燕山晚期进入储层,浅部地层及浅层断裂附近 N2 富集。 砂体的展布特征控制非烃流体的平面展布规律,泥岩厚度及泥岩与砂岩的配置关系控制非烃流体的保存条件。该研究成果为奈曼凹陷下一步油气勘探部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南海东部地质认识的深入和勘探思路的转变,近年来在珠江口盆地惠州26-6构造中生界潜山油气勘探中获重大突破。研究表明,惠州26-6构造潜山储层以裂缝-孔洞型及裂缝型的蚀变闪长岩及蚀变花岗岩为主,储层特征十分复杂,目前主要依靠钻后测井、取心及实验分析等方法来评价储层有效性,在随钻过程中难以对储层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价,严重影响下一步勘探决策。通过对惠州26-6构造已钻井的录井、测井、测试资料进行分析,厘清了研究区中生界潜山储层的录井响应特征,优选综合录井地质参数和工程参数建立了中生界潜山缝洞型储层有效性录井评价标准,完善了基于综合录井资料的潜山储层有效性评价方法。实践应用表明,潜山储层有效性综合录井参数评价方法在研究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该方法对珠江口盆地潜山缝洞型储层随钻快速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