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某造船有限公司X射线探伤机应用项目对周围环境的辐射影响。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限值及监测方法作为评价标准和监测手段。结果 X射线机非工作状态下,作业场所周围环境X、γ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结果范围为73.2~95.8 nGy/h,处于该市天然放射性本底水平范围内。现场探伤时,控制区边界和监督区边界的X、γ辐射剂量率最大监测结果分别为4.66 μGy/h和0.93 μGy/h,低于《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06)中规定的15 μGy/h和1.5 μGy/h的标准限值。结论 该项目对职业工作人员和公众人员是安全的,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王延  田坤  王辉 《中国辐射卫生》2014,23(2):172-174
目的 对某钢铁有限公司钢水液面仪、核子秤、料位计等应用项目进行辐射环境监测评价。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限值及监测方法作为评价标准和监测手段。结果 某钢铁有限公司γ空气吸收剂量率的实测最大监测值为0.004 mGy/h。137Cs料位计密封源,在正常工况下为36.4~69.8 nGy/h。钢水液面控制系统,距钢水液面控制系统表面1 m、2 m处,工作人员操作位的γ空气吸收剂量率现场监测值范围为237.4~322.4 nGy/h。连铸车间生产线安装了8枚137Cs钢水液面控制仪,在源箱内暂时存放,表面1 m处的γ空气吸收剂量率现场监测最大值为7 944.0nGy/h (约7.9 μGy/h)。密封源暂存箱(库)周围环境的γ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范围为138.5~421.5 nGy/h。结论 测定结果表明,该钢铁有限公司钢水液面仪、核子秤、料位计等应用项目,落实了辐射安全管理制度和辐射安全防护各项措施,该项目对职业工作人员和公众人员是安全的,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该辐照装置运行过程中未对环境造成污染,对工作人员影响较小,对周围环境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某公司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系统应用项目对环境的辐射影响。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限值及监测方法为评价标准和监测方法。结果 开机状态时,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系统自带铅房周围X-γ辐射剂量率范围为38.4~115.7 nGy/h。结论 开机状态时,该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系统自带铅房外环境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公众可正常活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获取海阳核电站运行前周边地区的环境γ辐射剂量率本底数据,为评价核电站运行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GR 460车载辐射监测系统,在海阳核电站周边30 km范围内开展现场巡测,并估算居民暴露剂量。结果 周边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的范围为39.6~109 nGy/h,均值为72.2 nGy/h,距离核电站0~5、5~10、10~20、20~30 km区域内的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均值间有显著差异性,室外环境γ辐射剂量率所致居民的人均年有效剂量为84.8 μSv。结论 海阳核电站周边地区的环境γ辐射剂量率及其所致居民暴露剂量均属于我国正常本底水平之内。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进口矿石放射性水平异常原因及放射性水平,最终核实该批矿石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是否能够进口。方法 采用便携式X-γ剂量率仪进行现场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并用便携式γ能谱仪进行γ核素定性分析。结果 货箱内矿石γ辐射剂量率测值范围为(203~11 080) nGy/h,矿石中存在放射性"热点",经定性分析,该矿物中含有显著的Th元素。结论 经过现场分拣及监测,共计5154 kg矿石不满足国家关于有色金属矿产品的天然放射性限值规定的有色金属矿产品筛选水平,需按海关退关相关规定进行退关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福清核电站运行前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及其所致居民暴露剂量。方法 按照《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GB/T 14583-1993)和《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61-2001)的要求,用GPS全球定位器确定监测点位置,选择17个监测点作为调查区,用Radalert 100 Nuclear放射性检测仪测量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估算居民暴露剂量。结果 核电站周围17个监测点的环境地表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居室内变化范围为96~238nGy/h,平均值为191 nGy/h,居室外变化范围为73~177 nGy/h,平均值为144 nGy/h,由环境辐射外照射致福清市居民人均年有效剂量为1113.6 μSv,集体年有效剂量为1375.1 man·Sv。结论 福清核电站周围地表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水平属于福建省正常环境放射性本底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中子源周围环境的辐射剂量进行监测,为密封中子源的剂量评价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采用俄罗斯原子科学公司生产的AT1117M型多功能辐射检测仪,对30台含241Am-Be中子源料位计源容器周围环境的辐射剂量进行了监测。结果 源容器表面5cm处的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在(308~433)nGy/h之间,距源容器周围1m处的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在(97~156)nGy/h之间;源容器表面5cm处的中子辐射通量密度在(5.03~47.93)s-1·cm-2之间,距源容器周围1m处的中子辐射辐射通量密度在(0.83~16.70)s-1·cm-2之间。结论 对密封中子源的剂量监测既要监测其所产生的中子的强度,又要监测其所产生的γ射线的强度,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对中子源的辐射危害做出合理的评价;《含密封源仪表的卫生防护标准》(GBZ125-2002)同样适用于中子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车载X射线机防护情况,并对车载X射线机周围环境辐射进行防护监测。方法 根据《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130-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GBZ138-2002)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采用普通玻璃车载X射线机测值超过国家标准导出限值,采用铅玻璃防护的车载X射线机测值未超过国家标准导出限值。结论 X射线检查车要加强防护,检查时,X射线有用线束必须朝向无人区。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某大学放射性同位素32P应用项目对周围环境的辐射影响。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限值及监测方法作为评价标准和监测手段。结果 该放射性同位素32P应用项目γ空气吸收剂量率为62.8~108 nGy/h,处于该市天然本底水平范围内。该32P应用项目工作间,控制区β表面污染监测结果为0.057~0.235 Bq/cm2,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该32P应用项目衰变池水中总α放射性为0.039 Bq/L,低于《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中规定的1 Bq/L的标准限值;总β放射性为9.37 Bq/L,低于《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中规定的10 Bq/L的标准限值。结论 该项目对职业工作人员和公众是安全的,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秦山核电基地外围环境γ辐射进行监测,适时监控核电厂的放射性物质的排放,确保辐射安全。方法 利用γ辐射连续监测系统并结合气象数据。结果 该核电厂周围年平均辐射剂量率范围为90~116nGy/h,平均为102 nGy/h。结论 核电厂应加强运行管理,为减少公众所受剂量,尽量在风向朝向海面的有利情况下实施排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2014年南充市医用X射线装置周围环境辐射防护现状,为提高辐射安全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HJ/T61-2001《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规定,使用FD3013B型智能化γ辐射仪对南充市22家医院43台X射线装置开展环境X辐射剂量率监测。结果 涉及的医用X射线装置周围环境最大年有效剂量估算值在1.18×10-4~1.72×10-1mSv间,其中,瞬时剂量率最大值为某医院墙面,达12.26 μSv/h。结论 此次监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限值要求,但有多处剂量率较高,尽管目前国家环保部门尚未对X射线辐射剂量率有所限定,其对人体产生的效应也不可忽视,需进一步重视防护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某氯化稀土分选项目工艺过程中对周围环境所造成的辐射影响分析。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限值及监测方法作为评价标准和监测手段。结果 稀土原料包表面γ剂量率范围在3366.0~3514.0 nSv/h,低品位稀土精矿包表面γ剂量率范围在14 671.0~20 298.0 nSv/h;办公区及车间β表面污染水平最大为0.265 Bq/cm2和4.281 Bq/cm2结论 根据监测结果,在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到位的前提下,该氯化稀土项目对环境公众所致辐射剂量为环境本底水平,对职业人员所致辐射剂量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要求,对周围环境介质未造成显著辐射影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航道疏浚船作业时的辐射水平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 通过模拟作业时监测泥浆浓度计周围环境的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并和相关的防护标准相比较。结果 在泥浆浓度计开启情况下,主射线方向区域内的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和人员的受照剂量都超过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其它区域则不超标。结论 目前对航道疏浚船放射源监管不到位,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应采取措施,如包裹防护铅板、设置隔离栏和定期对放射源周围环境的辐射剂量进行监测等来保护船员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X-γ剂量率仪对不同湖面的宇宙射线响应的测量,选定测量宇宙射线的稳定辐射场。方法 选择山东省内不同湖面,将X-γ剂量率仪对宇宙射线响应的测量值与理论值比较,再通过统计2015-2018年不同类型的X-γ剂量率仪的测量数据,从而确定最佳测量点。结果 2015年-2018年,不同类型的X-γ剂量率仪对雪野湖面宇宙射线的响应测量范围如下:FH40G型,9.7~12.4 nGy/h;BH3103A型,34.6~35.4 nGy/h;6150AD,33.0~36.8 nGy/h;FH40G-L10型,11.2~12.0 nGy/h;RSS131型,43.2~47.0 nGy/h。结论 在雪野湖湖面上,不同类型的X-γ剂量率仪对宇宙射线响应的测量值比较稳定,雪野湖湖面可以作为宇宙射线的稳定辐射场使用。  相似文献   

15.
某工业企业固定式X射线探伤室验收监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固定式工业X射线探伤室工作现状,探索如何对其周围辐射环境进行监测。方法 对具体探伤室周围的辐射环境进行监测。结果 探伤房周围X-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符合《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06)中规定的屏蔽墙外剂量限值要求。结论 企业在正常工况运行时满足《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和《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06)的要求和环评与审批部门的要求后才能建议通过验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上海市PET/CT使用基本状况,通过对PET/CT工作场所放射性水平的监测,掌握目前上海市PET/CT场所防护情况。方法 普查上海市PET/CT医疗机构,通过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和β表面污染两项检测指标进行现场监测。结果 截止2011年底,上海市共有PET/CT 13台。现场检测表明,候诊室及注射室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水平相对较高,候诊室门四周最高达19 552 nSv/h,注射室桌面最高达6 136 nSv/h,注射室中央最高达5408 nSv/h。PET/CT工作场所β表面污染无超国家标准限值情况,但注射室内,尤其是传递窗及废物桶四周仍然较高。结论 上海市PET/CT工作场所放射防护较得当,工作场所表面污染水平能控制在标准限值内,但国家标准对PET/CT等核医学场所的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并没有限值,防护重点仍是外照射的防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石油螺旋钢管工业X射线在线探伤室及环境辐射剂量。方法 对X射线机和机房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使用FJ-347A X γ剂量仪,按照国家相关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与方法进行探伤室的防护监测和安全性评价。结果 控制室操作位、探伤室墙体外未检出射线,防护门表面剂量率2.0 μGy/h,防护管理区(距轨道口20 m)剂量率 ≤ 4.0μGy/h。结论 该探伤室运行时,有关放射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某钴源辐照装置退役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限值及监测方法作为评价标准和监测手段。结果 退役后辐照室内外空气吸收剂量率范围在92.1~112.9 nSv/h,辐照室内及周围环境表面污染水平为0.04~0.07 Bq/cm2,贮源井水总α为0.026 Bq/L,总β为0.240 Bq/L,钴-60活度浓度小于0.020 Bq/L。结论 测定结果表明,该辐照装置退役过程中未对环境造成污染,对工作人员影响较小,原址无限制开放使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不同类型医用移动式X射线机在床旁操作时机架不同角度和设备不同距离处的周围辐射剂量率,为管理部门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上海市徐汇区三级、二级和一级医疗机构,各抽取一定比例的医用移动式X射线机共20台,采用美国FLUKE公司451P-DE-SI-RYR型X、γ辐射监测仪现场直读检测,在常规开机工作条件下,在距离机头的不同距离(1、2、3、5 m)和不同角度(0°、72°、144°、216°、288°)处,对设备周围辐射剂量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床旁操作使用的医用移动式X射线机的成像类别以CR为主,占80%;曝光开关多采用遥控方式,达75%,但仍有25%的设备采用手控操作。对医用移动式X射线机操作时周围辐射剂量率的检测结果表明,设备不同角度对X射线剂量率的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但随着布点距离的增加,X射线剂量率明显下降。在距离设备1、2、3、5 m处,X射线剂量率范围分别在1000~2000 μSv/h、300~500 μSv/h、40~300 μSv/h和10~40 μSv/h。结论 对于医用移动式X射线机操作,机头不同距离处的X射线剂量率有明显差异,建议安全距离应设置在5 m以外,并采用适当的铅屏风等屏蔽设施,以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广西防城港市的环境放射性水平现状,为合理拟定辐射环境监测和安全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系统网格布点,对广西防城港市开展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量,系统地研究其放射性特征、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 该城市环境γ辐射剂量率范围为6.7~231 nGy/h,均值约为100 nGy/h。结论 该城市环境放射性水平调查结果范围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研究(1987—1988)》调查结果(10.7~239 nGy/h)一致,表明整个调查区域内γ辐射环境质量状况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