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珊珊 《中国医师杂志》2011,13(9):1276-1277
目的评价来曲唑诱导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促排卵效果。方法将本院84例不孕症者按用药不同分2组,来曲唑组42例,氯米芬组(cc组)42例,2组分别于月经周期第3~7天,口服来曲唑2.5mg/d或氯米芬50mg/d,均于月经第11天开始阴道B超监测卵泡大小和子宫内膜厚度。至最大卵泡平均直径(MFD)≥18mm时,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000U。结果来曲唑组周期中排卵期和黄体期的雌激素水平明显高于cc组(P〈0.05),两组滤泡期的雌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H水平在排卵期cc组稍高于来曲唑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酮滤泡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来曲唑组HCG日优势卵泡数、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周期妊娠率均优于cc组(P〈0.05);两组排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有1例发生异位妊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来曲唑组发生未破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1例,而氯米芬组有3例;2组均未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结论来曲唑用于不孕妇女的促排卵治疗优于氯米芬,可作为替代氯米芬作为一线的诱发排卵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来曲唑(LE)、他莫昔芬(TAM)、氯米芬(CC)联合尿促性素(HMG)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促排卵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历城区妇幼保健所不孕门诊就诊的PCOS患者69例,采用来曲唑、他莫昔芬、氯米芬分别联合尿促性素促排卵治疗,回顾分析其共110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包括优势卵泡的数目和大小,子宫内膜的厚度、排卵率、妊娠率等方面。结果来曲唑组、他莫昔芬组和氯米芬组妊娠率分别为38.7%、16.3%、16.7%;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子宫内膜的厚度分别为(9.8±2.6)mm、(11.7±2.5)mm、(8.6±1.7)mm,他莫昔芬组最厚,氯米芬组最薄;氯米芬组≥14 mm的卵泡数和排卵数高于来曲唑组与他莫昔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来曲唑联合HMG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促排卵疗效优于他莫昔芬和氯米芬联合HMG,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二甲双胍可增强氯米芬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卵巢反应性。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可诱导排卵且无抗雌激素作用。该研究比较了二甲双胍-来曲唑联合应用与二甲双胍-枸橼酸氯米芬在治疗氯米芬抵抗的PCOS不孕症患者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对比氯米芬与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中促排卵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的分析对象为8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将此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划分标准为治疗方法的不同,观察组患者给予来曲唑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氯米芬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排卵率、周期妊娠率、卵泡发育情况、子宫内膜厚度以及天然雌激素的添加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排卵率、周期妊娠率、卵泡发育情况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且需添加雌激素的周期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减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可以有效保护子宫内膜,促进排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石丽琼  陈晓兰 《现代保健》2012,(21):139-140
目的:应用来曲唑与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患者,比较来曲唑与克罗米芬对卵泡发育、排卵及子宫内膜增长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门诊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患者50例,随机分两组,接受来曲唑和克罗米芬药物治疗,hCG注射日比较两组患者的成熟卵泡发育率、排卵率、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率的情况。结果:克罗米酚组出现优势卵泡20例(80%),来曲唑组16例(64%),两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克罗米酚组排卵11例(55%),来曲唑组13例(81.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克罗米酚组(9.01±1.97)mm,来曲唑组(7.86±1.22)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促排卵过程中,来曲唑对成熟卵泡增长活性较高,临床促排卵效果较克罗米芬优越.且对子宫内膜厚度影响较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文迪雅)联合氯米芬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coos)患者排卵的效果。方法选择有氯米芬抵抗的PCOS患者43例(治疗组),予连续服文迪雅3个月经周期,第4个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加用氯米芬50—100mg/d,共5d。比较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及排卵情况,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LH、睾酮(T)、催乳素(PRL)、胰岛素(INS)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体重无明显变化,激素水平除卵泡刺激素(FSH)、E2无明显变化外,LH、T、PRL、INS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卵泡发育成熟率、排卵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文迪雅能有效地降低PCOS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与氯米芬合用能提高排卵率及妊娠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来曲唑和氯米芬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促排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6月长春市妇产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收治的PCOS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共120个促排卵周期,根据促排卵方案分为4组,分别为组1 (给予来曲唑2.5 mg,来曲唑低剂量组)、组2 (给予来曲唑5 mg,来曲唑高剂量组)、组3 (给予氯米芬50 mg,氯米芬低剂量组)和组4 (给予氯米芬100 mg,氯米芬高剂量组)。比较4组的单卵泡率、周期取消率、排卵率、h CG日内膜平均厚度、生化妊娠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4组单卵泡率分别为63.3%,66.7%,50.0%,56.7%;周期取消率分别为30.0%,20.0%,43.3%,26.7%;排卵率分别为70.0%,80.0%,56.7%,73.3%; h CG日内膜平均厚度分别为8.9 mm,9.3 mm,7.3 mm,6.7 mm;生化妊娠率分别为23.8%,25.0%,23.5%,18.2%;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9.0%,29.2%,17.6%,18.2%。来曲唑组单卵泡率、h CG日内膜平均厚度和临床妊娠率高于氯米芬组;来曲唑高剂量组周期取消率低于来曲唑低剂量组和氯米芬组,来曲唑组排卵率、生化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高于氯米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来曲唑和氯米芬均可作为PCOS不孕患者促排卵的药物,来曲唑的效果优于氯米芬,可为PCOS不孕患者促排卵治疗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怡梅 《现代保健》2014,(10):150-152
目的:比较来曲唑(LE)与枸橼酸氯米芬(cc)促排卵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本院2011年7月-2013年10月19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分为LF组和CC组。比较两组的排卵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多胎妊娠率和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排卵率、自然流产率及多胎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LE组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CC组,OHSS发生率明显低于CC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促排卵更接近于人体的自然周期,与传统CC促排卵相比可有效提高临床妊娠率,降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发生率。在相同促排卵效果下LE在预防自然流产及多胎妊娠方面优于CC。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克罗米酚低反应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使用来曲唑促排卵的疗效。方法21例对克罗米酚低反应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服用来曲唑促排卵,观察记录卵泡发育,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子宫内膜厚度,宫颈黏液评分和血清雌二醇(E:)水平等指标,对来曲唑和克罗米酚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和克罗米酚治疗组比较,来曲唑治疗组排卵率增加(66.7%vs32.4%),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增加,血清E2水平下降,宫颈黏液评分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来曲唑组妊娠率14.3%。结论来曲唑用于克罗米酚低反应的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诱导排卵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氯米芬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观察组给予氯米芬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排卵率和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FSH、 LH、 E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氯米芬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调节患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改善排卵情况,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