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对磷铵(DAP)尾气冷凝脱湿数值模拟,揭示了DAP尾气传热传质过程为雾冷凝和膜冷凝共存的机理。基于模拟分析,提出了利用DAP尾气资源化循环生产磷酸一铵(MAP)的清洁工艺,现场实验证明了DAP尾气部分冷凝-磷酸降膜蒸发过程耦合技术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DAP尾气能量的消减量可替代24万t/a MAP生产装置热能消耗的45%以上,展示了利用DAP尾气资源化循环生产MAP清洁生产技术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磷铵尾气减排与节能的过程分析与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60万吨/年磷酸二铵(DAP)生产装置尾气形成“磷铵雨”的热力学机理,提出尾气部分冷凝- 磷酸降膜蒸发过程耦合技术,现场实验证明了该技术的可行性,现场实验获得的P2O5质量分数27.1%~41.7%范围内磷酸蒸发浓缩数据,该工艺使尾气湿含量减少至0.065 kg H2O/kg air。研究了磷酸液膜雷诺数以及磷酸液膜过冷度对磷酸降膜蒸发过程的影响,揭示了在55℃以下低温浓缩湿法磷酸的可能性。这对磷酸浓缩技术很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磷酸预浓缩法"磷铵节能新工艺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提出免用生蒸汽的"磷酸预浓缩法"磷铵节能新工艺,以约130℃下氨与磷酸中和反应为内热源的磷酸三效逆流蒸发,末效蒸发温度约55%,总蒸发量751.8 kg/t(产品),中和料浆含水质量分数25%,满足湿法磷酸制磷铵的工艺要求.作为关键技术,尾气余热低温磷酸喷射降膜浓缩和大型装置开发成功并运用于磷酸二铵(DAP)联产磷酸一铵(MAP)工艺,使DAP反应造粒尾气排放湿含量下降50%,MAP节约蒸汽5万t/a.运用该技术改造24万t/a料浆浓缩法MAP装置,实现了蒸汽消耗降低30%、浓缩废气减排30%、产能提高50%,节能减排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具有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国内某厂60万t/a磷酸二铵(DAP)生产装置尾气的热力学与传质传热推动力特征分析,提出了DAP尾气节能减排资源化联产磷酸一铵(MAP)的清洁生产工艺。工程实践证明了此工艺的安全性与可行性。结果表明:DAP尾气节能减排可以使稀磷酸P2O5质量分数提高约4%,其能量的消减量可替代24万t/a MAP生产装置热能消耗的45%以上,实现了该工艺高效率利用二次能源的工艺集成,消除了"磷铵雨"污染,兼收资源和环境效益。揭示了DAP尾气资源化循环联产MAP清洁生产技术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某厂60万t/a磷酸二铵(DAP)生产装置尾气形成"磷铵雨"的热力学机理,提出了DAP尾气资源化循环联产磷酸一铵(MAP)的清洁生产工艺,现场实验证明了此工艺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对高湿度DAP尾气冷凝脱湿进行模型研究和数值模拟,引入权重系数α表征雾状冷凝和膜状冷凝并存的权重,现场实验传热传质数据表明:DAP尾气水汽...  相似文献   

6.
苇浆CEH漂白废水的毒性及毒性排放负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方战强  李友明  陈中豪 《化工学报》2005,56(6):1086-1090
采用发光细菌法对苇浆CEH三段漂白废水进行了毒性研究,其中C段废水的毒性最大,其EC50为17.39%,属于强毒级别;E段、H段废水的EC50分别为163.6%、252.4%,均属于无毒级别.苇浆CEH漂白工艺总毒性排放因子(TEF)为472.021 TU•m3•(吨浆)-1,其中C段废水的毒性最大,其TEF为393.88 TU•m3•(吨浆)-1,约占总量的83.45%,其次是E段废水,约占10.03%,H段最小,约占6.52%.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化复合吸附剂的热化学吸附式低温冷冻系统的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一种以氯化锰-氨为吸附工质对的热化学吸附式低温冷冻系统,利用膨胀石墨的多孔特性作为复合反应物的添加剂来提高吸附剂的传质性能,同时采用压块固化技术以提高吸附剂的传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膨胀石墨的添加有效防止了吸附剂的结块和吸附性能的衰减,复合吸附剂吸附量高达0.47 kg NH3•(kg salt)-1;吸附剂与制冷剂之间的化学反应对反应器温度的变化有较大影响,蒸发温度不同导致吸附剂的吸附平台温度不同,且蒸发温度越低,吸附剂吸附合成反应速率越低;当蒸发温度从-35℃上升到0℃时,单位质量吸附剂制冷功率SCP(specific cooling power)从206 W•kg-1增大到706 W•kg-1。冷却水温度为25℃、蒸发温度为-30℃时,采用该固化复合吸附剂的吸附式低温冷冻系统SCP和COP分别高达350 W•kg-1和0.34。  相似文献   

8.
Fenton处理对氯酚过程中间产物对Fe3+的还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瑛珣  周明华  雷乐成 《化工学报》2005,56(10):1942-1947
为探明Fenton处理对氯酚(4-CP)过程中Fe2+再生的途径,考察了反应过程Fe2+的浓度变化,同时对4-CP降解中间产物和Fe3+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了研究.Fenton氧化对氯酚过程中Fe2+的浓度基本不变;而在•OH捕获剂丙醇的存在下,反应开始后1 min Fe2+的浓度急剧下降到10%.研究结果表明:H2O2•OH、HO2•与O-2•等自由基对Fe2+的再生净贡献较小,4-CP降解的中间产物对Fe3+的还原是Fe2+再生的主要途径.Fenton处理4-CP产生的中间产物有对苯二酚和对苯醌.对苯二酚能够快速还原Fe3+,使Fe2+得到再生;而对苯醌还原Fe3+的作用很微弱.这一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Fenton氧化过程中Fe2+的再生.  相似文献   

9.
郑毅  郑楠  吴松刚 《化工学报》2006,57(2):353-358
采用吸附与交联相结合的方法固定化米曲霉脂肪酶.脂肪酶固定化的参数条件:载体为硅藻土、吸附温度为25℃、吸附时间为6 h、pH值为7.0 KH2PO4-NaOH缓冲液、缓冲液离子强度为0.03 mol•L-1、给酶量为900 U•(g硅藻土)-1、交联剂为0.5%戊二醛、交联的时间为1.5 h,所得固定化酶酶活力为247 U•(g载体)-1,蛋白载量为25 mg•(g硅藻土)-1,水解鱼油操作半衰期为264 h.固定化脂肪酶富集鱼油中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的最适条件是:温度38 ℃、油水比为1∶1、加酶量为150U•(g油)-1、反应转速为200 r•min-1、最佳富集时间为24 h.在此工艺条件下鱼油中EPA由3.0%提高到7.0%,DHA由4.3%提高到14.5%,EPA+DHA由7.3%提高到21.5%.  相似文献   

10.
高密度下行床-提升管耦合反应器内的气固流动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志强  吴昌宁  魏飞  金涌 《化工学报》2005,56(5):816-822
在新提出并建立的“下行床-提升管”耦合循环流化床装置上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提高一次风率相比,提高二次风率(二次风与一、二次风之和的比值),有利于提高颗粒循环量.当颗粒循环量达到400 kg•m-2•s-1时,第一提升管出口处的固含超过了20%,此时下行床内充分发展段的固含超过了5.5%,即高浓度颗粒充满了整个循环流化床系统,并且第一提升管内的颗粒径向浓度分布趋于均匀.  相似文献   

11.
刘百萍  方云进 《化工学报》2008,59(4):912-916
引言由于CO2排放量的急剧增加,“温室效应”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难题,固定CO2并综合利用CO2的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CO2和环氧化合物经过环加成反应制备环状碳酸酯的工艺路线,为固定和利用CO2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环状碳酸酯不仅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高沸点、高极性的有机溶剂,而且在  相似文献   

12.
快速流化床提升管中气固流动行为的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对φ100mm×16m、FCC固体颗粒的快速流化床提升管内环-核流动区局部颗粒含量脉动行为进行了非线性分析,用Kolmogorov熵表征了其气固流动行为.结果表明,Kolmogorov熵沿提升管环-核流动区径向有3个显著变化区域,以此为依据将提升管环-核流动区的气固流动行为沿径向分成3个流域:单颗粒随机运动控制的核心流域;单颗粒混沌控制的过渡流域;边壁控制的环形流域.同时,从颗粒对垂直气固流动系统中气固湍动程度影响的角度,解释了Kolmogorov熵的径向分布特征及其与流动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毕胜山  史琳 《化工学报》2008,59(Z2):104-108
对纳米制冷剂TiO2/HFC134a在水平管内的流动沸腾换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纳米颗粒的浓度为0.01、0.025和0.05 g•L-1,并与纯质HFC134a的结果相比较。结果发现:TiO2/HFC134a工质的流动沸腾传热系数得到一定的强化,强化程度与颗粒浓度有关,实验过程中发现的纳米颗粒在换热表面的沉积可能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海因酶法制备D-苯丙氨酸的酶催化过程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自行筛选的兼有海因酶和N-氨甲酰氨基酸水解酶活性的Burkholderia cepecia 1003菌种,利用海因酶法大规模制备D-苯丙氨酸,对其中涉及的各过程的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L-苄基海因的消旋速率常数为3.975×10-3min-1;海因酶的米氏常数为16.7894 mmol•L-1,最大反应速率为0.6127 mmol•L-1•min-1;N-氨甲酰氨基酸水解酶的米氏常数为0.82688 mmol•L-1,最大反应速率为4.828×10-4 mmol•L-1•min-1.对DL-5-苄基海因的溶解、L-苄基海因的消旋、D-海因的水解开环及其中间产物(N-氨甲酰苯丙氨酸)的水解脱酰氨过程建立了动力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动力学参数显著性分析和优化.结果表明:对于这一级联酶转化反应,D-海因酶的水解反应是快速反应,而N-氨甲酰氨基酸脱氨甲酰的反应速率极小,是该过程的控制步骤.提高氨甲酰水解酶的活力将有助于提高总体的转化速率,而L-海因的消旋速率则是影响外消旋苄基海因转化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流化床中甲烷催化裂解制备碳纳米管和氢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唐  骞伟中  汪展文  魏飞  金涌  李俊诚  李永丹 《化工学报》2003,54(11):1614-1618
利用高活性的纳米Ni/Cu/Al2O3催化剂,在流化床反应器中研究了CH4裂解制备碳纳米管与H2的过程.CH4的转化率受流化床中的操作条件(温度、空速、气速及升温速率等)影响,碳纳米管的形貌也受过程的升温速率影响.在低升温速率下,能够同时得到较高的CH4转化率与形貌较好的碳纳米管.而且采用低的升温速率,可以在流化床(提供碳纳米管生长的自由空间)中连续生长碳纳米管,从而为将来的连续化大批量制备碳纳米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采用酸解与酶解处理秸秆并对菌株代谢途径进行分析,以软X射线诱变选育乙酸及乳酸代谢阻断突变株,并围绕HMP与EMP流量比调控H还原力以及围绕木酮糖激酶实施五、六碳糖共代谢调控。结果表明200 g秸秆水解得57 g葡萄糖和11 g木糖,出发株代谢流量显示丁二酸、乳酸及乙酸流量分别为2.547、0.726、0.611 mmol•g-1•h-1。乳酸脱氢酶突变株HF-1代谢分析显示,其乳酸流量降至0.0296 mmol•g-1•h-1,氟乙酸抗性突变株HF-2的代谢分析显示,其乙酸流量降至0.100 mmol•g-1•h-1,丁二酸流量有所下降。H还原力代谢平衡调控显示,少量柠檬酸盐的添加使HMP与EMP流量比从1.389∶0.389增至1.684∶0.330时,间接促进丁二酸代谢流量从3.005 mmol•g-1•h-1增至3.468 mmol•g-1•h-1。酶活调控显示,碳酸镁取代碳酸钙作为中和剂促使木酮糖激酶酶活从76 U•mg-1增至560 U•mg-1,进而使木糖代谢流量从0.0444 mmol•g-1•h-1增至0.453 mmol•g-1•h-1,最终五、六碳糖共代谢产丁二酸达68.7 g•L-1。  相似文献   

17.
PVAm/PAN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对CO2/CH4的分离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  董传明  吕强  王世昌 《化工学报》2003,54(8):1188-1191
New polymeric membrane materials——polyvinyl amine (PVAm) with different primary amine contents were synthesized.By covering polyacrylonitrile(PAN)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s with PVAm, the PVAm/PAN composite membranes for CO2/CH4 separation were prepared. The composite membranes containing more primary amino groups have higher selectivity for CO2/CH4.The cross-linking of acid or glutaradehyde could improve the gas permselectivity of the composite membranes. With decreasing CO2 content in the feed gas, the CO2/CH4 separation factor increased.When the feed gas was 25%(vol) CO2 and 75%(vol) CH4, the CO2 permeation rate was 4.1×10-9cm3(STP) •cm-2•Pa-1•s-1, and the CO2/CH4 separation factor was 180.  相似文献   

18.
石英光纤表面化学镀镍磷合金工艺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 言石英光纤广泛应用于光通信、光传感等领域 ,利用它制作的光纤传感器可用来测量物体的应力和应变 .但在测量前应先将传感器牢固地固定在待测物体上 ,常用的固定方法是使用环氧树脂等胶黏剂 ,这种方法存在着致命的缺点 ,即胶黏剂与待测物体和光纤涂覆层之间、光纤芯层和光纤涂覆层之间会产生相对移动 ,使得测量的数据不能真实地反映待测物体的应力和应变[1,2 ] .因此 ,若能将石英光纤表面金属化 ,然后用锡焊的方法使光纤固定在  Receiveddate:2 0 待测物体上 ,这一难题将会完全解决 .光纤表面金属化有多种方法可以实现 ,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三相机械搅拌反应器气液传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空气-水、液体石蜡-细颗粒黄沙、石英砂、催化剂构成三相体系,常压下在表观气速0.10×10-2~1.5×10-2cm•s-1 、固体浓度为0~0.34 g•ml-1溶剂、搅拌转速450~1500 r•min-1的实验条件下,采用溶氧仪研究了三相机械搅拌反应器的气液传质特性,考察了操作参数和液体性质、颗粒粒径及密度等物性因素对液相容积传质系数kLa的影响,用改进的高斯-牛顿法进行参数估值,得到kLa与上述因素的量纲1关联式,统计检验表明,所得量纲1关联式与实验值拟合情况良好,可为后续搅拌反应釜中三相淤浆床甲醇合成过程分析与模拟提供传质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溶液沉淀法合成了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和丙烯腈(AN)的共聚物,用红外光谱、黏度法和X射线衍射分析了聚合物的结构.实验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共聚物结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溶液浇注法制备了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和丙烯腈(AN)的共聚物膜,研究了聚合物膜的CO2、CH4渗透性能.结果表明,由于共聚物中含有能与CO2进行可逆反应的叔胺基,共聚物膜表现出较好的CO2渗透性和CO2/CH4选择性,如在25℃、压力为1140 Pa时,CO2的渗透速率可达 3.53×10-12 cm3(STP)•cm-2•s-1•Pa-1 , CO2/CH4 的理想分离因子达到104.5.利用膜吸附CO2和CH4后红外光谱的变化,分析了膜对CO2的促进传递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