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4P医学模式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7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纳入对照组,进行常规高血压社区护理;将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6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纳入观察组,基于4P医学模式进行社区护理,两组均干预1年。比较两组血压控制率、疾病知识知晓率、自我管理行为水平。结果:干预3、6、9、12个月时,两组血压控制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疾病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1,P0.05);干预3、6、9、12个月时,两组自我管理行为水平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4P医学模式开展社区护理,可有效提高社区血压控制率,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和自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社区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社区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在福州市2个社区收集已确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中医护理干预,包括食疗、传统养生运动、耳穴按压、足浴等.两组均连续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和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两组血压控制效果和自我管理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体现在饮食、运动、血压监测、用药依从性、体质量控制等方面.结论 社区中医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循环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中筛选得到14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干预,收集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的血压控制情况和自我管理能力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第6个月和第12个月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率和血压控制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患者干预前自我管理能力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可明显促进高血压患者血压中、长期稳定,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社区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血压检测值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遵医行为、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社区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可有效、平稳地控制患者血压值,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度与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后血压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血压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脑卒中、心律失常及血肌酐升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护理模式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112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给予IKAP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保健知识掌握、实施效果、治疗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后3、6个月自我保健知识掌握、实施效果、治疗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IKAP护理模式应用于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能够提高患者自我保健知识掌握和实施能力及治疗依从性,从而有效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理性行动理论在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2例社区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社区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按照理性行动理论指导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行为依从性、血压下降值、血压控制率、SF-36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采用理性行动理论进行护理干预,能改善其健康行为依从性,降低血压,提高血压控制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及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比较3个月后两组健康行为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疾病知识、药物管理、自我监测、症状管理等健康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的收缩压、舒张压控制水平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够帮助高血压患者形成院外的健康行为,提高血压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感恩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100例社区老年高血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感恩干预。对比两组病人感恩水平、血压控制率、血压控制合格率、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感恩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不同时间血压控制合格率、血压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自我管理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饮食控制、情绪管理、坚持运动、按时监测血压、吸烟管理、饮酒管理、服药依从性等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定期复诊得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感恩教育可改善病人心理状况,提高自我管理水平,有利于血压控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遵医行为的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将198例符合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9例。两组给予饮食控制、药物疗法、自我监测、运动疗法的指导,其中观察组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影响。结果:观察组6个月的血压控制良好率及遵医行为(除运动疗法)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遵医行为的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控制产生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个性化延续护理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36例老年E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8例,观察组出院后12个月内给予个性化延续护理干预,对照组未给予护理干预。结果:12个月后,观察组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及健康行为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6个月和12个月观察组对治疗依从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延伸性护理能够有效控制老年EH患者的血压指标,有助于改善不良习惯,增加对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0):1938-1940
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本社区高血压老年患者200例,根据干预措施不同将其分为中医健康管理组和常规组,各10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降血压治疗,中医健康管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社区老年高血压的中医健康管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压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中医保健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中医健康管理组患者血压控制率、症状改善率、生活质量改善率、中医保健健康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中医健康管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血压控制率,改善不适症状,提高其相关知识认知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用药管理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4年12月某社区的84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临床相关研究,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用药指导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有效的用药管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用药管理水平评分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用药管理水平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用药管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管理水平,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血压低于护理前(P0.05),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佳,既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又可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行为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中的影响作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将本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的3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0例,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按照行为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治疗6个月后使用Morisky-Green测评量表对2组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价并记录2组患者的血月控制范围,对比观察2组的护理效果并加以总结分析.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药物治疗依从性优良的百分率为77.8%,对照组的药物治疗依从性优良的百分率为54.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正常控制率为72.2%,而对照组的血压正常控制率为43.3%,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行为护习干预可以明显提高其药物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高血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压、心绞痛、血脂指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Li HFe)评价两组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压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心绞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AS、SDS和Li HF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提高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改善血压、心绞痛和血脂指标,降低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状况及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2016年10月收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强化护理干预。随访6个月后,统计对比两组患者血压状况及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1、3、6个月时,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强化护理干预,可改善血压状况,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孙昭晖 《当代护士》2004,(12):38-39
目的了解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按WHO标准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2名,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方式处理,干预组在患者就诊后第1个月和第3个月,护理人员进行随诊,实施监测血压,药物治疗,生活、行为方式方面的健康指导,并及时反馈、评价.1年后对两组患者测定的血压进行分析,作X2检验.结果:1年后,对照组患者血压控制率25%,干预组血压控制率41.78%,X2检验,P<0.05,两者之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社区护理干预能促进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态度及行为改变,从而影响血压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运用临床路径对高血压病人进行联合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40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出院后给予不定期电话随访,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出院后对病人实施医院主管护士延伸服务、社区护士家访、家庭成员监督的联合干预方式,将临床路径运用于联合干预方式的路径设计,12个月后对两组病人干预后的收缩压及舒张压的下降值、血压控制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收缩压及舒张压的下降程度均高于对照组,血压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运用临床路径对高血压病人进行联合干预可提高病人的血压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动脉硬化及血压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6个月动脉硬化各指标及血压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对延缓其动脉硬化和稳定血压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