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显影仪在婴幼儿四肢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婴幼儿行四肢浅静脉穿刺时,对照组采取传统盲穿的方式穿刺,观察组在静脉显影仪下行静脉穿刺;比较两组患儿一针穿刺成功率、穿刺纠纷的发生率及家属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针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因穿刺发生的护患纠纷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传统静脉穿刺技术中应用静脉显影仪,可以提高婴幼儿四肢浅静脉的一针穿刺成功率,节约护士穿刺时间,减少穿刺纠纷的发生,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阳性强化法对门诊输液安全性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在本院门诊行静脉输液的34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170)及观察组(n=170),对照组输液期间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输液期间应用阳性强化法实施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儿穿刺依从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哭闹发生率、输液意外发生率以及家属投诉率情况。治疗结束后向患儿家属发放门诊静脉输液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穿刺依从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患儿哭闹发生率、输液意外发生率、家属投诉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在健康教育、医疗环境、心理护理、服务态度及操作性护理等方面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阳性强化法能有效提高门诊静脉输液患儿的穿刺配合度,降低穿刺意外事件,提高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属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场景分析法在减少门诊输液护理风险事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门诊行静脉输液的3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0例。对照组输液期间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输液期间应用场景分析法实施护理。分析两组穿刺依从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输液意外发生率、家属投诉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穿刺依从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输液意外发生率、家属投诉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场景分析法能有效提高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穿刺配合度,降低输液意外事件,提高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对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改进方法前本院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9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成立输液护理质量改进小组,利用RCA法找出近端原因和根本原因。随后选择本院静脉输液治疗患儿90例为观察组,根据RCA得出的结果,从输液环境、专业知识讲解、心理护理、穿刺护理和输液后护理5个方面进行护理流程的改善。观察并分析改进前后穿刺成功率、治疗依从性、家长护理满意度以及儿童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疼痛行为量表(FLACC)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在静脉输液穿刺中,RCA通过追根溯源,发现问题发生的近端原因与根本原因,从而对护理流程进行相应改善,提高了穿刺成功率、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患儿的疼痛评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小儿静脉输液中应用心理护理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诊治的50例静脉输液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儿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输液配合度、家长的护理满意度、Wang-Baker笑脸量表评分及FLACC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输液配合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Wang-Baker笑脸量表评分值、FLACC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输液中采用心理护理方法有助于提升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输液配合度,患儿家长的满意情况,并减轻患儿的疼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静脉输液患儿配合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16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比较2组的输液穿刺耗时、疼痛、配合度、穿刺成功率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各年龄分组的穿刺耗时均短于对照组,主观、客观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配合度好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在服务态度、健康教育、穿刺技术、心理护理、输液质量等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减轻输液患儿的不良情绪,提高的配合度,改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小儿门诊静脉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1日~2020年12月1日收治的195例小儿门诊静脉输液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98例和对照组97例,研究组采用细节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依从性、家属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家属护理质量、不良反应情况、护理投诉率、护患纠纷率。结果:研究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家属满意度、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投诉率、护患纠纷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小儿门诊静脉输液患儿采取细节护理,能够提升其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尽量一次性穿刺成功,且能获得家属的高度满意和配合,不易导致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强化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9月医院儿科就诊且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20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静脉输液依从性、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疼痛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指标、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液依从性、首次穿刺成功率、二次穿刺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单次穿刺时间、穿刺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穿刺时、穿刺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穿刺时心率、平均动脉压、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均低于对照组,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静脉输液中可有效提高患儿的静脉输液依从性、穿刺效率、穿刺成功率,减轻穿刺时血流动力学波动、应激反应、疼痛感,有利于减少静脉输液不良事件,提高患儿家长满意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接受输液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穿刺输液,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输液;两组分别对患儿家长的满意度、视觉恐惧和焦虑情绪进行评分,并记录在输液过程中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穿刺前后儿童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恐惧、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的不良反应、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穿刺后生理与情感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优于观察组穿刺前(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在儿科输液中应用较传统穿刺输液具有家长满意度高,患儿恐惧与焦虑轻,一次穿刺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生理和情感功能评分高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王平 《全科护理》2016,(26):2748-2749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有创血压监测危重患儿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80例行有创血压监测危重患儿为观察组,2014年1月-2014年12月选取80例行有创血压监测的危重患儿为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儿穿刺依从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儿家属满意率、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穿刺依从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儿家属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血栓、堵管、血肿、渗血、血流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有创血压监测危重患儿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减少患儿穿刺风险及并发症,提高患儿穿刺成功率及延长置管时间,确保穿刺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循证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6年10月我院儿科收治的96例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住院患儿作为对照组,另选2017年2月~2017年10月105例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住院患儿作为观察组。在穿刺过程中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8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96.2%)显著高于对照组(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患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实施循证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不完全置入法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8月—2017年8月选取儿内科5岁的600例学龄期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完全置入法置针,观察组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不完全置入法置针,比较两组患儿穿刺成功率、穿刺依从性、静脉针留置时间及留置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置管依从率及患儿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静脉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护士调节输液位置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穿刺部位红肿、渗血、漏液、静脉炎、穿刺部分感染、堵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患儿行静脉注射时行外周静脉留置针不完全置入法能有效减少患儿留置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避免反复穿刺,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规范化健康教育的细节行为护理对静脉输液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1日~2021年1月31日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3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88例和观察组192例,对照组采用静脉输液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规范化健康教育的细节行为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首次穿刺成功率、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Frankl依从量表评分、临床护理效果、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依从性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护理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规范化健康教育的细节行为护理能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降低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依从性和临床护理效果,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周清宇 《妇幼护理》2022,2(12):2804-2806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护理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我院治疗的 60 例行静脉 输液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静 脉输液配合度、一次穿刺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和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静脉输液优良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家属满意度高于 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小儿静脉输液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提高脉输 液优良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家属满意度,减轻患儿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阳性强化法在社区门诊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在哈尔滨市某社区卫生服务站静脉输液的患儿2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140例。干预组患儿在静脉输液前给予阳性强化法,对照组患儿在输液前进行常规安慰与鼓励,干预2天后评估患儿配合程度、疼痛程度、一次穿刺成功率、家属满意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干预组患儿的配合程度、一次穿刺成功率、患儿家属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阳性强化法可提高患儿配合度,降低患儿对疼痛的敏感度,减少穿刺失败因素,从而提高了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和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留置针固定方式在儿童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16例拟行留置针输液治疗的住院患儿进行研究,使用简单随机法将其分别纳入观察组(58例,给予改良静脉留置针固定)和对照组(58例,给予常规留置针固定)。对比2组的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家属对输液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7.93%(P<0.05)。观察组的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留置针留置1 d、2 d和3 d的留置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液体外渗、穿刺局部皮肤红肿、脱针和针头堵塞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更低(P均<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输液满意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79.31%(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留置针固定方式,改良留置针固定方式能够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降低留置针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的输液满意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成像仪在门诊手足口病患儿外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门诊输液的30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穿刺,观察组采用血管成像仪辅助外周静脉穿刺;比较两组静脉穿刺时间、等候输液时间、穿刺成功、家属满意度、护理投诉和护理纠纷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穿刺时间、等候输液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投诉及护理纠纷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血管成像仪,对目视法穿刺困难的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外周静脉穿刺,能显著缩短静脉穿刺时间及等候输液时间,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家属满意度,从而降低护理投诉及纠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门诊学龄前患儿静脉输液依从性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门诊静脉输液学龄前患儿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在输液操作中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2组输液依从性、穿刺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液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输液治疗的1次、2次穿刺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1%,高于对照组的77.1%(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在门诊学龄前患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明显提高患儿依从性和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疼痛,促进输液顺利进行,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情景游戏在儿童留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将60例留置静脉输液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儿童留置静脉输液,输液前向患儿和家属宣教留置静脉输液的目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观察组在常规宣教基础上增加情景游戏。采用疼痛行为评估量表(FLACC)和Wang-Baker笑脸量表对患儿在静脉穿刺时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比较两组留置静脉输液依从性和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FLACC量表评分、Wong-Baker笑脸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液依从性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情景游戏可以减轻儿童留置静脉输液的疼痛反应、提高输液依从性和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留置针在儿科门诊婴幼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儿科门诊收治的静脉输液婴幼儿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头皮针穿刺输液,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家属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门诊婴幼儿静脉输液采用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能提高患儿穿刺的成功率,有效减轻患儿的痛苦,减少护理工作量且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