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南海北部深水区陵水17-2气田储层地层压力系数1.19~1.21、孔隙度平均值为31.5%,渗透率平均值为633×10-3μm2,储层孔渗关系好;黏土含量为16.1%,具有盐敏、水敏等特点。对该气田测试液类型进行了优选:氯化钙海水溶液、甲酸钾海水溶液和100%络合水3种基液均能满足密度在1.28~1.30 g/cm3内可调的要求;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性,防膨率均在95%左右;3种基液抑制气体水合物生成的浓度低限为28.06%氯化钙、51.05%甲酸钾和72.00%有机醇,因此甲酸钾基液抑制气体水合物生成的能力不足;氯化钙基液矿化度高,具有盐敏潜在损害;络合水自身具有较好的防水锁性,表面张力约为25 m N/m,而氯化钙和甲酸钾基液的表面张力较大。最终优选100%的络合水作测试液基液。其在陵水17-2-1井进行了应用,测试后产量为160×104 m3/d,表皮系数为0.2,储层保护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根据南海北部深水区储层特征及温度压力条件,对适合LS17-2-1井的测试液进行了优选。络合剂HWLH能通过分子内和分子间与水分子形成氢键,使水分子内和水分子间形成网络结构而成为络合水。以络合剂HWLH为核心处理剂配制了络合水测试液,该络合剂能阻止测试液中的水与地层中的水相互迁移,从而保证其优良的抑制性、防水锁性及储层保护特性。室内评价结果表明,络合水测试液不仅具有较好的流变性、防水敏性、防水锁性(气-液表面张力为25.7~25.9 m N/m)、防腐性和气体水合物抑制性,与前期工作液、非储层段测试液和地层水均具有较好的配伍性,而且具有优良的储层保护性和自返排能力。络合水测试工作液在陵水17-2-1井测试作业中成功应用,证明了该体系的适应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以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腰英台区块储层岩心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矿化度升高和降低的盐敏性实验,揭示了特低渗透储层的盐敏特性,探讨了盐敏损害机理.该区块储层岩性为岩屑长石砂岩,孔隙度为6%~16%,渗透率为0.01×10-3~10×10-3μm2,孔喉中值半径为0.01~0.54 μm;粘土矿物含量为0.8%~6.5%,其中伊利石含量为20%~90%,伊/蒙间层含量为4%~36%.实验结果表明,矿化度升高和降低时,基块的盐敏程度均为弱到中等,裂缝的盐敏程度强.根据敏感性实验结果,优选出了矿化度范围适宜的两性离子聚合物甲酸钾钻井完井液,为更好地保护储层同时采用了屏蔽暂堵技术.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应用该储层保护技术的3口井,目的层井段平均井径扩大率为0.66%,比未采用该技术的邻井缩小了5.78%;表皮系数为1.75,低于没有应用该技术井的表皮系数平均值(4.54),证明以盐敏实验结果为依据设计并实施的钻井完井液技术,有效地控制了储层损害.  相似文献   

4.
为了满足崖城13-1气田高温180℃、低压(压力因数0.22,压差达30MPa左右)储层修井作业过程中的施工安全和储层保护要求,优选出了具有密度可调范围大(1.0~1.26g/cm3)、液相黏度高(15.6914mm2/s)、抑制性强、界面张力低、抗温稳定性好的络合水基液,结合该气田储层渗透性漏失的特点,从漏失的根源入手,构建了崖城13-1气田高温低压气井储层保护型络合水修井液体系。室内评价数据表明,该修井液在180℃下静止恒温老化60d,流变性稳定,上下密度差极小,具有较好的耐温稳定性;在180℃、30MPa下,90min的承压封堵试验中,岩心的漏失量为0ml,具有较好的承压封堵性。该络合水修井液体系能满足崖城13-1气田高温、低压储层修井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东方1-1气田待修井储层损害因素分析,该储层具有非均质性强、强水敏等特点,在修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低渗防水锁损害、高渗防漏失损害,而且要防止水敏损害。针对以上储层保护要求,推荐以防水锁性(20.6mN/m)好、抑制性(防膨率99.5%)强和储层保护性(渗透率恢复值96.5%)好的络合水作为基液,构建络合水水凝胶暂堵修井液;该修井液不仅具有较好的封堵性能,而且本身具有较好的返排能力,在储层改造破胶液的作用下,渗透率恢复值均大于98%,能满足修井增产的目的。该体系在DF1-1-B2h井修井作业中取得了成功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江苏油田Z1区块保护储层钻井完井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油田Z1区块整体属低孔低渗特细喉储层,Jls2储层敏感性特征为弱-中等盐敏、强水敏、中等-强酸敏、中偏弱速敏和中等偏强水锁.进行了保护油层的完井液研究,提出了减少损害的预防措施,即采用高抑制性的低表面张力型的完井液,结合使用复合广谱型暂堵剂,有效地封堵非均质储层.确定采用聚合醇-甲酸盐复合广谱暂堵型完井液.现场7口井的应用表明,该钻井液完井液体系及储层保护技术满足了Z1区块深井的需要,储层井段表皮系数在-2.78~0.90之间,证明储层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南海北部自营深水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4年9月15日中海油宣布,该公司在南海北部LS17-2-1井测试获得160×104 m3/d的高产油气流,这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自营勘探的深水高产气田。该区的勘探经历了3个阶段:1在普查勘探阶段(2002年以前)受技术的限制主要勘探工作集中在浅水区;2对外合作勘探阶段(2002年—2012年),由于勘探发现储量规模小、开发无经济性,合作伙伴相继放弃了南海西部深水勘探权益,但证实了南海深水区发育优质烃源岩和储层,揭开了南海深水区油气勘探的面纱;3自营勘探阶段(2013年至今),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自身生产科研能力,先后开展了深水地震资料采集和处理、深水优质储层分布、深水区油气成藏关键因素等多项科研攻关,优选并确定了钻探的首选目标——陵水17-2构造,取得了天然气勘探的重大突破。陵水17-2构造位于中央峡谷乐东—陵水段内,主要目的层新近系上中新统黄流组总厚度超过150m,砂岩占比为75.4%,单层最大厚度可达52m,孔隙度介于30.0%~33.7%,平均为31.5%,渗透率介于293~2 512mD,平均为633mD,为特高孔、高—特高渗储层。陵水17-2气田的勘探突破,展现了该深水区域油气勘探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8.
延安气田宜川井区石盒子组盒8段作为气田增储上产的主力层系,砂体厚度大、横向连片性好。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为主;盒8段平均孔隙度6.06%,平均渗透率0.478×10-3μm2;宜川井区盒8段储层具有弱速敏、弱水敏、弱-无盐敏、弱-无酸敏、无碱敏等特征,储层改造过程中控制入地流体矿化度及控制返排速度有助于储层保护。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2014年9月15日宣布,"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日前在南海北部深水区测试获得高产油气流。据测算,这是中国海域自营深水勘探的第一个重大油气发现。此次发现的陵水17-2气田距海南岛150km,其构造位于南海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的陵水凹陷,平均作业水深1 500m,为超深水气田。陵水17-2气田测试日产天然气5 650万立方英尺(约合160×104 m3),相当于9 400桶油当量,创造了中海油自营气井测试  相似文献   

10.
张崇  任冠龙  曾春珉  余意  吴江 《钻井液与完井液》2015,32(1):22-25,29,98-99
珠江口盆地文昌9-2/9-3/10-3气田珠海组水平储层段高温至165℃,且为低孔低渗透的储层。室内在对中海油常规油气田使用的无固相PRD钻井液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抗温降滤失剂、抗温增黏剂、抗温淀粉以及防水锁剂的优选复配,并加入超细碳酸钙、聚胺抑制剂以及高温稳定剂等,开发了新型无固相钻井液体系。该体系有可抗温170℃,高温稳定性强,在150℃的页岩滚动回收率达95.3%,经系列流体污染后其渗透率恢复值大于90%,同时其形成的滤饼易破胶降解,储层保护效果及环境保护性能好,所优选的防水锁剂起泡能力低,加入2%时钻井液滤液的气-液表面张力降低到30.0 m N/m左右,油液界面张力降到5 m N/m以下,储层防水锁效果显著。现场应用表明,该钻井液能控制珠海组低孔低渗和高温层段钻遇的储层保护问题,可作为海洋低渗储层高温水平段的钻井完井液使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经过Schlumberger公司改进的地层动态测试器双封隔器模块(双封隔器MDT),已在四川盆地部分孔隙度低于10%、渗透率10×10μm以下的储层和高含硫气藏中获取了准确的地层压力,所进行的地层流体性质判别具有独到之处,对及时发现油气层、减少试油层位、缩短勘探周期、降低勘探成本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川东黄龙场构造飞仙关组致密低孔低渗气层中,该测试器顺利完成压力测试,并根据压力测试结果做出了合理的单井产量预测,这是利用双封隔器MDT进行减少试油层位、缩短试油周期的成功经验,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涩北一号气田第四系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涩北一号气田是柴达木盆地东部浅层生物气田,通过对涩3-15井岩样的系统实验分析,结合气井的测试资料,研究了涩北一号气田第四系储层的岩石特征、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发现岩石以粒间孔为主,具有高孔隙度、中低渗透率的特点,孔隙度主要分布在25%~40%的范围内,渗透率主要分布区间为(1~100)×10-3μ2,孔渗相关性不强;虽然该储层岩石疏松,但部分高泥质疏松砂岩中微裂缝发育,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其产气能力甚至比泥质含量低的Ⅰ、Ⅱ类储层还强,因此可作为有效产层。这一认识为涩北一号气田的储层研究提出了新的观点,对气田的储量增长和产能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应用产能模拟技术确定储层基质孔、渗下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成川 《天然气工业》2005,25(10):27-29
采用WS-2000全模拟岩心综合测试系统,在全模拟条件下研究了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碎屑岩油、气藏在弹性开采过程中,产量和模拟生产压差的关系,得到了日产气(油)量与储层岩石物性呈正相关关系,在模拟生产压差范围内,单井产量随生产压差增大而增大的认识;根据工业产油(气)井的产量标准,应用产能模拟资料确定:鄂尔多斯盆地P1x8储层孔隙度下限为5%,渗透率下限为0.4×10-3μm2;四川盆地J3p储层孔隙度下限为6.7%,渗透率下限为0.4×10-3μm2,T3x2产层孔隙度和渗透率下限分别为3.3%和0.045×10-3μm2;J2s油藏的孔隙度下限为2.7%,而渗透率下限则为0.24×10-3μm2。其中除T3x2气藏外,其余油气藏下限值均已被生产证实。  相似文献   

14.
苏里格气田苏10井区地面建设优化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里格气田苏10井区属于克拉通盆地的岩性气藏,有着“低孔(8.95%)、低渗透(0.73×10-3 μm2)、低产(1×104~3×104 m3/d)、低丰度(1.3×108 m3/km2)、低饱和度(50%~60%)、低压(28 MPa)”的“六低”特征,经济有效开发的难度非常大,该气田的开发曾因此陷入停顿。为了实现在满足技术要求前提下低成本开发的目标,打破常规,围绕总体布站方案开展了大量的创新、研究、比选,制定出一个更先进合理的适应“六低”气田的集中增压“枝上枝”阀组布站工艺技术方案。与传统分散增压集气站技术、集中增压集气站技术相比,该技术方案大大简化了集气设施,降低了能耗,从而大幅度降低投资。实践证明,这些优化方案不仅适用于苏里格气田的开发和建设,也为类似“六低”气田的开发和建设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牛地气田致密砂岩气层的异常高孔隙带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岩石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分析及粘土矿物的X衍射资料,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区块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盒3段致密砂岩储层中异常高孔隙带的特征和成因。分析表明,异常高孔隙带具有高渗和低渗两种类型。其中,异常高孔渗带(孔隙度大于8%,渗透率大于0.5×10-3μm2)的岩性主要为粗粒的岩屑石英砂岩和粗粒石英砂岩,杂基含量一般低于10%,孔隙多为残余粒间孔隙,中孔、中-粗喉的孔喉结构,绿泥石粘土包壳和古异常流体压力的发育是原生粒间孔隙被保护的主要原因;而异常高孔隙带(孔隙度大于8%,渗透率小于0.5×10-3μm2)的岩性为粗-中-细粒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杂基含量较高,孔隙多为各类溶蚀孔隙和交代溶蚀孔隙,孔隙主要为细孔,喉道主要为细-微喉,各类次生溶蚀孔隙的发育是形成异常高孔隙带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6.
������������ʴ���Ŀ�������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苏里格气田优质储层具有埋藏深度大、深埋时间长、成岩演化阶段高、物性好的特点。该套储层的分布主要受沉积环境、石英含量、颗粒粒度、埋藏史、成岩作用、裂缝发育程度、异常高压等因素的控制。其中分流河道为最有利的微相;石英含量大于90%、特别是大于95%时,孔渗明显变好;孔隙度大于8%、渗透率大于0.5×10-3μm2的样品通常分布于粒度中值在0.50 mm以上的粗砂岩中;裂缝对储层物性有较大的改善;异常高压对优质储层的发育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应特别加强对裂缝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克拉2气田储层特征及优质储层形成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北部的克拉2气田的天然气主要储集于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的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中,储层孔隙发育,连通性好,以受溶蚀作用改造扩大的粒间孔隙为主。储层孔隙度为15%~20%,渗透率为200×10-3~800×10-3μm2,属于中孔中渗储层。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岩石在埋藏过程中以机械压实作用为主,颗粒主要为点、点-线接触,压实作用弱-中等;发育碳酸盐和黏土矿物胶结,石英次生加大胶结较少,总体上胶结作用不强烈;溶蚀作用主要发育于长石和岩屑颗粒内部与边缘,以及粒间碳酸盐胶结物;目前岩石处于中期成岩阶段。优质储层的形成主要与砂岩储层早期长时间浅埋、晚期短时间快速深埋,异常高压对压实作用的抑制以及晚期溶蚀作用对孔隙一定程度的改造扩大有关。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油田B区块目标层段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井深大于6000m,储层岩性致密,孔隙度分布在1.0%~9.4%,渗透率分布在0.011×10-3~8.56×10-3μm2,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较差,储层总体孔隙发育程度低,渗透率差,非均质性严重,微裂缝发育,毛细管力高,黏矿物含量高,在完井及压裂过程中极易受到水锁损害。基于该区块地质特征分析潜在水锁损害及水锁空间,发现毛细管水近乎占据了储集空间的一半,气相渗流极其困难。使用DSRT-II型低渗敏感性评价试验仪,应用岩心流动实验从宏观角度分析水锁损害,采用核磁共振T2谱测试,从微观角度定量分析水锁损害程度,结果表明该区块水锁损害使渗透率降低99%,液锁量90%以上,主要分布在微孔隙0.01~250nm中,水锁损害严重。结合水锁损害机理与室内实验研究,优选解水锁剂,借助毛细管自吸实验、核磁共振测试、渗透率损害率评价,进行解水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优选的解水锁剂SATRO-1和HUL能有效降低毛细管力,减小自吸侵入深度,并有助于小孔喉液体返排。   相似文献   

19.
田冷  何顺利  李秀生 《天然气工业》2007,27(12):119-120
为了解决压裂气井压力恢复曲线不能出现边界反映段,以及渗流不能反映地层中真实流动特征的问题,基于苏里格气田低渗透气藏压裂气井试井和实际生产资料,利用现代试井解释理论,研究了合理关井时间的界限及其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当油井关井测压时间达到3倍地层径向流开始出现的时间后,利用此时的压力数据,解释地层参数和地层压力,其结果的误差小于5%,同时能较准确地判断边界类型。计算的理论曲线和霍纳法解释值非常接近,对于苏里格气田压裂气区而言,若预先知道某生产井地层有效渗透率值,可从理论曲线查出压力恢复试井的关井时间,否则,建议按照该井区地层有效渗透率,将不稳定试井测试时间定在以10 d以上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