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揭示广东沿海常见水产品中无机砷含量及其膳食健康风险,并提出消费建议,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和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HPLC-AFS)测定水产品中总砷和无机砷的含量,并使用单因子污染指数(single factor pollution index,Pi)划分污染等级,进一步采用每周可耐受摄入量、非致癌风险(target hazard quotients, THQ)、致癌风险(carcinogenic risk, CR)以及健康风险评估模型(CRlim和CRmm)评估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总砷含量依次为藻类>甲壳类>鱼类>贝类;藻类无机砷占总砷的59.01%~92.73%,其余均低于10%。Pi结果显示,虽然藻类超出限量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太湖水产品中微囊藻毒素-RR(microcystin-RR,MC-RR)的污染状况,并对其进行初步非致癌健康风险评估。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测定太湖部分水产品中的MC-RR的含量,参照国际环境建模和软件协会推荐的模型对其初步风险进行评价。结果太湖部分水产品可食部分中MC-RR的非致癌年度健康风险值在0.060×10~(-6)a~(-1)~0.18×10~(-6)a~(-1)之间,其中鲤鱼风险值最高,河蚌风险值最低。结论所采太湖水产品中MC-RR年度健康风险值均在最大可接受范围内,但部分水产品长期食用有一定健康风险,需引起人们注意。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售海产品中砷质量安全与健康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广州市售海产品进行砷质量安全评价与健康风险评估。方法采用等离子体质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仪分别对广州10种市售海产品中总砷和5种砷形态化合物:亚砷酸(arsenictrioxide,As(III))、砷酸(arsenicacid,As(V))、一甲基砷(monomethylarsenic,MMA)、二甲基砷(dimethylarsenic,DMA)和砷甜菜碱(arsenobetaine, AsB)的含量进行测量,根据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海产品中砷含量的要求对海产品质量安全进行评价,利用危险熵数(hazardquotient,HQ)和致癌风险概率(carcinogenicrisk,CR)对其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海产品中总砷含量为1.45~42.54mg/kg,所有海产品中均能检测到5种砷化合物,其中无毒的AsB比例最高(93.45~99.96%)。在所有海产品中,贝类总砷含量最高,无毒的AsB所占比例较高;鱼类总砷含量低于贝类, AsB含量和比例较高,无机砷含量和比例较低。海产品中无机砷的含量均低于限量值,在国标要求的允许摄入范围内。海产品中无机砷的HQ均1, CR1×10~(-4)。结论广州市售海产品中砷含量处于安全水平,日常消费对人类不会造成致癌风险以及健康威胁。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进行乐清湾北部及嵊泗区域养殖贝类肌肉中镉含量调查并探讨通过摄食途径可能导致的健康风险。方法 测定2016~2018年间采自乐清湾北部缢蛏、青蛤及嵊泗区域紫贻贝等三种养殖贝类肌肉中镉含量水平,与国家限量标准进行比对,并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i)评估样品中镉污染程度,并以目标危害系数(THQ)和目标致癌风险(TR)为考量指标,评估通过摄食途径可能导致的健康风险。结果 三种肌肉样品中镉检出率为100%,但超标率为0。含量平均值总体比较:紫贻贝﹥缢蛏﹥青蛤。结论 本研究中所有样品Cd 单项污染指数的Pi 值均远低于1.0 ,绝大部分为正常背景水平,少量呈轻度污染水平。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所有样品THQ 值均小于安全基准值1.0,数据表明暴露人群没有明显的非致癌健康风险。TR的评价结果均在美国环保署推荐的可接受风险值(10-6~10-4)范围内,但也有部分样品超过了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值(5.0×10-5),需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前市售食用菌的砷污染情况,评价通过食用菌摄入暴露的砷对人体的健康风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HPLC-ICP-MS)分析食用菌中的6种砷形态化合物;采用美国环保署(USEPA)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分别基于非致癌风险和癌症风险临界值计算食用菌的安全消费水平(SCL)和安全摄入量(SIR)。结果表明:本批次新鲜食用菌和食用菌干制品中的总砷含量分别为0.0013~0.1240 mg/kg(以鲜重计)和0.0170~3.8488 mg/kg(以干重计),均未超过GB 2762-2017规定的总砷限量。除姬松茸干制品外,其它食用菌均为一级产品。不同品种的食用菌中存在的主要形态砷化合物存在差异。本批次新鲜食用菌和食用菌干制品的安全消费水平分别为5.33~104.38 g/(d·BW kg)(以鲜重计)和0.06~5.28 g/(d·BW·kg)(以干重计),除姬松茸干制品外均高于实际人均食用菌摄入量,对人体不存在非致癌的风险和癌症风险。  相似文献   

6.
张萍  何振宇  梁高道 《食品科学》2007,28(7):417-419
本研究通过近年来对武汉市市售的19种不同品牌牛奶中的污染物(Pb、Cd)进行监测,并采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牛奶中的Pb和Cd对公众健康危害的风险度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结果表明,化学致癌物Cd所致的个人年风险为1.80×10-6a-1,占到总风险的99.94%,远远高于非致癌污染物Pb所致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风险最大可接受水平为5×10-5a-1,目前武汉市市售的牛奶中由于Pb和Cd所致的个人年风险尚不足以造成对人体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辽宁地区大米中无机砷残留量暴露对我省居民健康的潜在危险。方法 辽宁省随机选择在大型商场和小型农贸市场共采集样品300份, 采用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大米中亚砷酸盐As(Ⅲ), 砷酸盐As(Ⅴ)的含量。基于点评估和概率评估两种评估方式,对大米中无机砷膳食暴露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经检测的大米中亚砷酸盐As(Ⅲ), 砷酸盐As(Ⅴ)的慢性膳食摄入风险(%ADI)值均远小于100%,急性膳食摄入风险(%ARfD)值均远小于100%。运用风险评估软件@risk7.6概率评估中,在50%,75%,90%,99%暴露量位点下,大米中亚砷酸盐As(Ⅲ), 砷酸盐As(Ⅴ)的风险商(Hazard Quotient,HQ)值均远小于1。表明辽宁地区大米中亚砷酸盐As(Ⅲ), 砷酸盐As(Ⅴ)残留量在人体可接受范围内,无明显膳食风险。结论 辽宁地区大米中无机砷含量的暴露对人体健康处于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测定甘草中无机元素含量,并对重金属及有害元素进行污染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估。方法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及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甘草中的无机元素含量,绘制元素指纹图谱,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通过计算样品中铅(Pb)、镉(Cd)、砷(As)、汞(Hg)、铜(Cu)5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单向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通过计算每日最大可耐受摄入量量(maximum tolerable daily intake, EDI)、靶标危害系数(target hazard quotients, THQ)和致癌风险(carcinogenic risk, CR),对甘草中5种重金属元素和有害元素进行健康风险评估,推出了甘草中各重金属的推荐重金属限量值(maximum residue limit, MRL)。结果 得到的各无机元素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0.9977≤R2≤0.9996),样品稳定性、重复性、加标回收率及仪器精密度良好;Cr、Mn、Ni、Cu、Rb、Sr、Ba元素含量较高,并且各样品间各元素含量具有一致性和差异性;主成分分析中22个样品得到5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4.308%,确定V、Cs、Se、Co、As、Sr、Ni、Cd、Hg是甘草的特征无机元素;相关性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甘草样品均对暴露人群无明显健康危害,其致癌风险也可忽略不计。结论 所用方法可有效的进行甘草无机元素的测定及来源判别,并为甘草健康风险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四川某制革企业搬迁场地为例,对其进行了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该地块规划为居住用地,土壤中六价铬浓度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第一类用地筛选值,且致癌风险超过了人体可接受水平;地下水中的耗氧量、氨氮、锰、铁和铝浓度超过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Ⅲ类标准限值,但由于地块所在区域已实现了集中供水,故不再考虑其健康风险。土壤六价铬的修复目标值为3.0 mg/kg,污染范围为1 307.08 m^(2),污染深度为3.5 m,污染土方量为832.13 m^(3)。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烟台居民膳食来源总砷暴露量,评价其潜在健康风险。方法按照GB 5009.11-2014中第二法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总砷含量,采用危害商数判定其膳食暴露风险,依据美国环保总署给定的剂量-效应模型,进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烟台市居民摄入的主要食物中总砷的平均含量为0.75 mg/kg,其中藻类的总砷含量最高,居民膳食来源总砷的日均膳食暴露量为0.00166 mg/(kg·d)。藻类、水产品、鲜蔬菜,谷物及制品是烟台居民膳食总砷暴露的主要来源,其贡献率分别为28.16%、24.31%、7.64%、3.93%。居民膳食来源总砷暴露的HQ远小于1,参照无机砷致癌风险因子计算,膳食来源总砷导致的疾病负担高于10-6人/年的参考水平。结论烟台居民膳食来源总砷暴露量处在可接受安全范围,但其存在的风险、导致的疾病负担高于参考水平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陕西省新鲜水果和蔬菜中砷的污染状况及评价其对人体的潜在危害。方法 2012—2015年共采集1 270份新鲜蔬菜和363份新鲜水果并测定砷含量,分别从年份、类别和地区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以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制定的砷暂定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TWI)为标准对居民经食用果蔬所致砷的暴露量进行评估,并应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其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近4年来果蔬中的砷平均含量范围为0.013~0.036 mg/kg;8类蔬菜的砷含量相近,6类水果中瓜果类的砷含量较高,平均值为0.052mg/kg;陕西省宝鸡、延安和商洛地区果蔬砷含量较高。整体而言,陕西居民经食用果蔬所致砷平均暴露量低于JECFA制定砷的PTWI及其所引起的平均个人年风险值亦小于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标准5.0×10~(-5)a~(-1),但偏高暴露引起的健康风险不容忽视。结论陕西省部分果蔬样品存在砷污染情况,居民通过食用果蔬所致砷的暴露量在安全范围内,其所引起的健康风险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In Galicia, Spain, liver copper concentrations, muscle zinc concentrations and kidney cadmium concentrations (in adult cattle) can exceed acceptable maximum concentrations which have been adopted by some countries. The aim was to calculate the contribution of cattle products to the daily intake of trace and toxic metals by humans in Galicia and to evaluate whether there was any health risk to consumers. This was done by comparing calculated intakes with published acceptable daily intake rates for toxic elements and with the accepted safe ranges for population mean intakes of the essential metals. Typically, the contribution of cattle meat and offal to the daily cadmium, lead and arsenic intake of people in Galicia was minimal because offal is rarely eaten. However, liver from older cattle, especially animals from relatively contaminated areas, could pose a health risk if offal was consumed in substantial quantities. Muscle and liver from Galician cattle that exceeded acceptable maximum concentrations for copper and zinc did not pose a risk to human health.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风险评估在大米中无机砷健康风险防控的应用。方法以评估中国东南沿海A县县域大米中的无机砷及其干预或控制措施对当地人群的致癌风险的影响为例,将大米中无机砷的检测数据、消费量调查数据、生物利用率和剂量-反应关系模型相结合,使用@RISK 7.5对不同情景下样品来源地一般人群的膀胱癌和肺癌风险进行概率评估。结果国标限量和正常消费情景下大米来源的无机砷暴露导致的25年后膀胱癌和肺癌年新发病例数约为0.045例/10万人,在25年后一切原因导致的年新发病例数(约209.2例/10万人)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约占0.021 5%),由此造成的平均预期寿命损失约为0.000 529岁/0.193 1 d。改变国标限量和/或消费结构的再干预或控制措施对风险的影响很小,即使假设无机砷限量和大米消费量均降为原来的1/2,肺癌的发病率也仅下降2.16%。结论研究显示改变消费结构和/或国标限量对降低大米中无机砷的风险意义不大,当前的假设情景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但本研究为整合、评价和应用新的公共卫生科学信息提供了一个方法框架。  相似文献   

14.
为考察保健食品原料中砷污染情况,确保保健食品的质量安全,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PLC/ICP-MS)法对来自16个产地14种保健食品原料中总砷和无机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总砷和无机砷浓度与信号强度在0~100 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样品检测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00~2.52%之间,精密度良好。所检测保健食品原料中,总砷含量在(0.0004~0.3900)mg/kg之间,未超出保健食品限量标准;无机砷的含量在(0.0003~0.1962)mg/kg之间。河北金银花的总砷及无机砷含量最高;吉林的人参、新疆的大枣、云南的核桃肉、安徽的白芍、山西的山萸肉及福建的猴头菇等6种原料的砷含量较低,其中人参、大枣、核桃肉的总砷含量相同,且为最低,为0.0004 mg/kg,无机砷含量亦相同,为0.0003 mg/kg。本研究给出了多种保健食品原料不同产地的砷残留数据,扩充了保健食品原料砷含量数据库,为砷污染风险评估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health risk of arsenic exposure by consumption of rice and its products marketed in northwestern Mexico. Sixty-six national and imported rice products were purchased in markets in northwestern Mexico, an endemic arsenic region. Total and inorganic arsenic in rice samples were analys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 and the risk assessment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hazard quotient (HQ) and carcinogenic risk (CR). Total and inorganic arsenic in rice samples ranged from 0.06 to 0.29 mg/kg and from 0.03 to 0.13 mg/kg, respectively, and 40% of the analysed samples exceeded FAO/WHO arsenic recommended levels. The inorganic/total arsenic ratio ranged from 15% to 65%. The HQ and CR values for total and inorganic arsenic did not exceed safety levels. Therefore, rice supply in the northwestern of Mexico appears to be safe for human consumption.  相似文献   

16.
饮用水中重金属的暴露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传玲  王俊平  王硕 《食品工业科技》2011,(11):374-376,423
目的:通过对饮用水中的重金属的暴露评估,为饮用水中化学物质的暴露评估提供方法参考。方法:运用@risk4.5软件建立膳食暴露模型,对饮用水中的8种重金属(锌、镍、锰、铁、砷、汞、铅、铬)进行概率暴露评估。结果:人群中所有人对饮用水中的镍、汞和铅的暴露水平都小于对应的ADI。铬、砷、锌、铁、锰的暴露水平大于对应ADI的人群比例分别是0.03%、0.17%、0.29%、0.37%、3.01%。结论:镍、汞和铅的暴露水平不会对成年人群造成健康风险。铬、砷、锌、铁、锰的暴露水平对很小一部分人群的健康造成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我国部分地区蔬菜中砷和重金属的累积特征,并分析潜在膳食暴露风险。方法 搜索论文数据库,收集2001—2017年发表文献中蔬菜铜(Cu)、铅(Pb)、镉(Cd)、铬(Cr)、砷(As)及汞(Hg)含量的数据,分析我国根茎类、叶菜类及茄果类蔬菜中As和重金属的污染特性,并采用美国环保署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估蔬菜中砷和重金属的膳食暴露风险。结果 3类蔬菜中Cu、Pb、Cd、Cr、As和Hg均呈非正态分布,变异系数均<10%。根茎类、叶菜类及茄果类蔬菜中Cd、As、Hg的含量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叶菜类和茄果类蔬菜中Pb-Cr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类蔬菜中Cu含量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茎类蔬菜中Pb、As和Hg的含量较高,叶菜类蔬菜中Cd含量较高。根茎类和叶菜类蔬菜中Pb-Cd及根茎类蔬菜中Pb-Cr相关性均较强(P<0.01)。3类蔬菜中Cu、Cd、Cr和As污染指数均在安全范围内,而根茎类和叶菜类蔬菜中的Pb和Hg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但基本属于轻度污染。根茎类和茄果类数值中As和重金属对成人和儿童的风险值均<1.0,但叶菜类蔬菜中Pb对成人和儿童的风险值的第95百分位数分别是1.780和2.020,表明叶菜类蔬菜中的Pb存在潜在的人体非致癌风险。结论 中国蔬菜中Cu、Cd、Cr、As和Hg整体污染较轻,但叶菜类蔬菜中Pb污染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