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①目的评价SE、FSE、IRS、GRL系列在乳腺肿块低场强MRI诊断中的作用。②方法对30例触诊乳腺肿块患者应用SE、FSE、IRS、GRL系列进行扫描,根据组织的信噪比、病灶显示能力对各种扫描系列进行评价。③结果SE—T1WI具有盘好的组织信噪比.乳腺正常结构显示好;FSE—T2WI病灶信号不同程度增高;FSE—T1WI可用于进行对比增强扫描;IRS—STIR对显示病灶及病灶侵犯周围组织理想;GRL—T1WI利于病变轮廓显示,也可用作对比增强扫描;GRL—T2WI显示病灶效果不如FSE—T2WI。④结论触诊乳腺肿块的低场强MR平扫.以SE—F1WI、FSE—V2WI、IRS—STIR3种系列进行对比,能更好地显示病灶及与周围正常结构的关系。FSE—T1WI及GRL—T1WI可用作对比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BLADE技术在小儿头部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LADE(刀锋技术)在小儿头部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儿童(0N3岁)颅脑检查行横断T1加权成像,横断T2加权成像,横断T2FLAIR加权像。分别用BLADE技术MRI扫描,与常规扫描序列对比,观察颅脑灰白质对比情况,对比图像的运动伪影情况。结果:50例行BLADE技术扫描后图像灰A质对比良好,运动伪影明显改善。结论:BLADE的技术能有效地改善因小儿不配合而产生的MRI图像伪影,从而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扫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坎舍金枕颈CD内固定物对术后的颈脊髓MRI成像的影响.方法 对8例在我院行枕颈CD内固定的患者术后进行颈椎MRI检查,所用MRI为1.0及1.5T的超导MRI系统,患者者均进行矢状位的SE T1加权像(T1WI)(TR 500-600,TE10-20)争SE T2加权像(T2WI)(TR 4000-5000,TE110-120),以及轴位的SE T1加权像(T1WI)(TR 600-800,TEl0-20)扫描,然后对术后钛舍全钢板的伪影特点及其时椎管内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钛舍金植入物本身在T1和T2加权的图像上都表现为低信号,其边缘在T1和T2加权上有明确分界线的高信号区.钛合金枕颈CD在颈段椎板钩的平面可产生明显的伪影,使椎管内的结构发生变形,严重影响对椎管内结构的观察,在椎板钧的上方的颅底部枕颈CD的伪影较小,椎管内结构显示清楚.结论 钛合金枕颈CD术后行MRI检查时可产生明显的伪影,影响术后对脊髓及其他椎管内结构的观察和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重建(deep learning reconstruction,DLR)技术的快速自旋回波(turbo spin echo,TSE)T2加权成像(T2 weighted imaging,T2WI)序列提高纵隔T2WI图像质量和减少扫描时间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35例纵隔病变的患者进行纵隔常规T2WI序列和基于DLR的T2WI(T2WIDLR)序列扫描。由2位放射科医师各自独立对两组图像的伪影、图像清晰度、病灶的细节显示和整体图像质量进行定性评分,并测量和比较两组图像的病灶信噪比(SNR 病灶)和病灶与竖直肌的对比噪声比(CNR 病灶/肌肉)。结果:T2WIDLR在伪影、图像清晰度、病灶细节显示和整体图像质量的评分均优于常规T2WI(P均 < 0.001)。 T2WIDLR序列图像的SNR和CNR均优于常规T2WI序列(P均 < 0.001)。结论:与常规T2WI序列相比,T2WIDLR序列的运动伪影更少,图像清晰度、病灶细节显示和整体图像质量更优,图像SNR和CNR更高,在纵隔疾病的临床应用中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正常Meckel腔(MC)CT和MRI最佳检查方法及序列。方法 60例MC正常成人分为3组:20例行SE T1WI、GRE T1WI及FSE T2WI扫描,20例行SE T1WI-C^+、FR FSE T2WI及3DF SE T2WI扫描,另20例行CT和CT-C^+扫描。采用双盲法评价并比较8种检查方法-序列对MC正常解剖结构的显示能力和伪影程度。结果 硬膜壁:显示外侧壁GRE T1WI、3D FSE T2WI和CT平扫不如其他5种方法(H=135.54,P〈0.05);显示内侧壁、上壁、前壁、下壁和后壁SE T1WI、FSE T2WI、FR FSE T2WI和SE T1WI-C^+优于其他4种方法(H=122.76~142.22,P〈0.05)。显示三叉神经节:SE T1WI、FSE T2WI、FR FSE T2WI和SE T1WI-C^+优于其他4种方法(H=135.64,P〈0.05)。显示三叉神经节周围静脉丛:SE T1WI-C^+优于其他7种方法(H=139.54,P〈0.05)。显示神经纤维:FSE T1WI和FR FSE T2WI优于其他6种方法(H=159.00,P〈0.05)。显示三叉神经池:SE T1WI、FSE T2WI、FR FSE T2WI和SE T1WI-C^+优于其他4种方法(H=147.00,P〈0.05)。磁敏感伪影:GRE T1WI和3D FSE T2WI多于其他序列(H=150.84,P〈0.05)。骨伪影:CT有伪影。牙齿和运动伪影:CT和MRI各序列无差别。结论 MC检查应首选SE T1WI和FSE T2WI;必要时可使用FR FSE T2WI和SE T1WI-C^+作为补充;CT和CT-C^+也可用于检查MC;GRE T1WI和3D FSE T2WI不适合MC检查。  相似文献   

6.
单崴 《基层医学论坛》2014,(16):2125-2126
目的:探讨膝关节坏死核磁共振成像的影像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确诊为膝关节坏死的患者共30例,全部实施核磁共振扫描。结果30例患者37个患膝经核磁共振诊断共发现39处坏死病灶,病灶形状以圆形、半圆形居多,发病位置多为股骨远端和胫骨平台的软骨下骨,其中以T1加权成像(T1WI)和T2加权成像(T2WI)呈现不均匀混杂信号;T1WI呈现负重面软骨下骨质区低信号, T2WI呈现高信号病灶区内有线状低信号为其典型成像特点。结论核磁共振检查膝关节坏死在成像上具有一定的特点,对病灶区骨质的改变均能有所反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作者分析了53例采用屏气多层快速小角度扫描序列进行肝脏 MR 快速成像,并与普通 SE T1加权和 T2加权序列相比较,前者的主要特点为:①较 SE T1加权序列省时10~15倍,从而提高了检查效率;②无呼吸伪影,显著提高了图像质量;③软组织对比分辨率高,对病灶的内部结构如肝癌的假包膜、门静脉瘤栓及转移瘤中的靶征显示得十分清楚;④肝左叶轮廓及结构显示良好。作者认为采用屏气多层 FLASH 序列可使肝脏检查优化,可望取代普通 SE T1加权序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D MR减影技术的头部应用价值。方法 67例脑内占位病变患者分别行3D平扫和增强,增强的图像减平扫的图像得3D MRSI。67例病变分为两组:T1WI平扫高信号组(32例)和非高信号组(35例),比较两组原始图像和减影图像间对信号反应的差异改变,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1WI平扫高信号组(32例)显示在增强前后仅有15.62%能在常规图像反应出病变强化的信号改变,84.38%(27/32)在MR减影图像上能反映病灶强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T1WI非高信号组(35例)在常规和减影图像均能显示病变强化分别为93.72%(179/191)和94.24%(180/191),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3DMR减影对强化前后病灶显示在T1WI平扫高信号组优于常规图像,而在T1WI非高信号病变基本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9):147-150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3D各向同性FSE脉冲序列CubeT2与传统2D FSE序列在颅脑成像质量的差异,探讨更加有效的成像方式。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9年3月35例来我院行颅脑平扫的患者,分别进行CubeT2序列和常规轴位T2WI序列扫描,然后由两位高级职称影像诊断医师运用感兴趣区(ROI)技术测量计算患者同一层面脑白质信噪比、脑白质与脑灰质对比噪声比,对比CubeT2在成像中的优势。结果 35例受检者分别接受两组序列扫描,CubeT2序列图像脑白质的SNR与常规轴位T2WI序列SNR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ubeT2序列脑灰质与脑白质CNR与常规轴位T2WI序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ubeT2序列获得的病灶数量和信号强度高于常规轴位T2WI序列。结论与2D FSE相比,CubeT2获得的任意平面重建图像在颅脑疾病诊断具有更重要的价值,可作为常规序列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口腔金属修复体对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响.方法 以镍铬合金、钴铬合金、钛合金、纯钛及钯金制作相同厚度和相同形状的4个牙齿单位修复体为试件,在水模环境下,用0.4T磁共振机分别采用GRE T2WI和SE T1WI序列进行扫描,测量比较不同材料在不同序列及同一序列不同成像参数下的伪影面积大小.结果 各修复体在磁共振成像上产生伪影的程度各不相同,其中以钴铬合金产生的伪影范围最大,钯金几乎不产生伪影;成像参数不同,产生的伪影面积大小亦有不同.结论 磁共振成像检查时,可选择产生伪影较小的序列及参数;制作口腔金属修复体时,应考虑以后可能存在的磁共振成像检查,而选用不同的金属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