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温热泵系统中非共沸工质的非完全冷凝现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完善高温热泵系统的性能,首先针对非共沸混合工质进行了理论循环研究,论述了非共沸混合工质在系统冷凝器中发生非完全冷凝的可能性,并分析了该现象对系统参数造成的影响。然后,针对非完全冷凝现象设计了试验方案,并在水-水热泵试验台上进行了多流量、多温度和多频率的试验研究,成功地捕捉到非完全冷凝试验现象,而且初步发现了该现象和部分系统运行参数之间的关系,这可为合理制定高温热泵的调控策略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以典型干工质R245fa和典型湿工质R152a为组元的按不同质量比例组成的M1、M2和M3这三种典型的非共沸混合工质,在设定工况下对其应用于螺杆膨胀机双循环低温余热回收系统性能进行理论研究。针对非共沸混合工质相变时发生温度滑移以及螺杆膨胀机压降小,出口参数高的特性,系统中引入内部回热器。分析结果表明,使用混合工质可拓宽螺杆膨胀机双循环系统的工质选择范围并且混合工质换热过程与变温热源能很好的匹配,从而可以减少传热温差带来的不可逆损失,同时使用混合工质可降低系统工质质量流量;非共沸混合等墒工质在设定工况下循环效率不是最高,但膨胀比最小,可减少膨胀机体积,降低设备制造成本;非共沸混合工质应用于螺杆膨胀机双循环系统时,引入内部回热器能够使循环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非共沸混合工质水平管内强制对流蒸发换热计算经验公式,该式简单准确,对142个实验数据的计算表明,误差小于10%的数据点占90.14%,最大相对误差为23.67%。文中提供了确定非共沸混合工质热力性质和热物性的方法,并指出在强制流蒸发工况下,传质阻力对换热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4.
微尺度通道内混合物流动沸腾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非共沸混合工质R32/R134a(25%/75%)在微尺度管内的流动沸腾换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较高热流密度下,微尺度管内流动沸腾换热与质量干度和质量流量基本无关,热流密度对换热有着很大的影响,在较宽的热流密度范围内,核态沸腾在换热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和细小管道相比,在相同条件下,微尺度管道内的流动沸腾表面传热系数高于细小管道。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毛细管内制冷剂的流动过程,运用两相流动的均相流模型建立了绝热毛细管的数学模型,开发了毛细管长度的计算程序,该程序对新工质制冷系统毛细管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在双门冰箱中以非共沸混合工质R22/R152a/R142b替代有害环境的工质进行了热力学分析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冰箱结构基本不变的条件下,适当变化毛细管长度,用一定配比的R22/R152a/R142b可以替代R12。  相似文献   

7.
基于最小熵增法编程确定非共沸混合工质的最佳组分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勇军  王惠龄  何国庚 《流体机械》2006,34(9):65-67,49
以非共沸混合工质在蒸发器中沿程温度分布变化所导致传热不可逆熵增为目标函数,建立混合工质与冷媒水在蒸发器中的稳态换热模型,以换热温差最小值为基准,编程分析计算得出二元混合工质R290/R600在不同组分比下的相对熵增,选取其中最小值对应组分比为最佳组分比。  相似文献   

8.
王涌涛 《流体机械》2006,34(12):82-84
提出了液体CO2在毛细管内流动的物理模型,对液体CO2在毛细管内流动时的压降、干度及亚稳态特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三相点干度突变的原因,推论出两段亚稳态段对液体CO2质量流量总的影响超过了20%,临界流动时液体CO2在毛细管出口处根本没达到当地音速。  相似文献   

9.
三元近共沸混合工质MP52和MP39的水合物蓄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立全  王世平 《流体机械》2000,28(10):47-50,16
在间接接触式水合物蓄冷实验台上,对三元非共沸工质MP52和MP39的水合物蓄、放冷过程中的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详细分析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WEEN80和SPAN20对蓄、放冷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近年来,国外学者对非共沸混合工质(Non-Azeotropic Refrigerant Blends,以下简称NARBs)在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及其热泵循环系统中的特性研究日益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其主要的原因是由于NARBs  相似文献   

11.
R407C在房间空调器中应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红华  丁干 《流体机械》1997,25(1):43-47
进行了三元非共沸混合制冷R407C在房间空调器中的替代HCFC22的理论与试验研究,经过初步的优化之后,对两台试验样机所作有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R407C的性能与HCFC22相当,可以作为HCFC22的直接替代制冷剂。  相似文献   

12.
非共沸制冷剂对翅片式冷凝器和蒸发器传热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用非共沸混合制冷剂替代R12后,凝结、蒸发过程中气液相界面传质阻力对翅片式冷凝器和蒸发器传热系数的影响;以具体冷凝器和蒸发器为例估算了传热系数降低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两级自动复叠低温冰箱在科研和日常生活中逐渐增多,研究并提高其制冷系统性能具有重要作用,节能环保特性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单级压缩两级自动复叠制冷循环采用非共沸混合制冷工质,根据工质在低温冰箱内的压力温度变化和气液平衡关系实现低温环境。利用制冷工质物性分析软件NIST Refprop 8.0,对两级自动复叠循环的空间压焓图和焓-浓度图进行分析。讨论并选取适合于–60℃低温冰箱的混合制冷工质R600a和R23,并对其系统运行过程中温度和压力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通过试验研究两级自动复叠低温冰箱降温过程中温度和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汇合点处工质物性的变化特性。对两级自动复叠低温冰箱制冷系统建立比较完整的概念,对温度压力变化和气液平衡有了理性的认识,对提高此类冰箱性能和产品推广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达到节能的效果,在制冷、空调、热泵及余热发电等方面,各国都在探索应用非共沸混合工质。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非共沸混合工质R22/R142代替R142的优点。以最高温度70℃、压力不超过1.9MPa为目标的试验表明:其制冷量提高55~75%,应用于高温空调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从节能及改善系统性能出发,近十多年来在制冷系统、热泵系统、甚至余热发电系统中广泛采用非共沸混合工质的理论,其试验研究也在蓬勃开展。按热力学观点,无论是制冷、热泵系统或  相似文献   

17.
绝热毛细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两相流动的均相流模型建立了绝热毛细管的稳态数学模型,并针对以R134a为工质的制冷系统开发了绝热毛细管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理论计算和有关实验结果吻合的很好。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国内外对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及其应用进行了多方面的不同程度的实验和研究。在一般的蒸汽压缩制冷循环中,采用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可以实现非等温制冷的洛伦兹循环(Lorenz)。从而达到较低的蒸发温度、节  相似文献   

19.
虽然制冷剂在毛细管内的流动为非线性的两相临界流,但是在很多特定工况条件下毛细管流量特性表现出良好的线性特性。这类线性特性的存在有利于改进和简化毛细管的设计方法。基于绝热毛细管近似分析解,对这些线性特性从理论上进行了解释和扩展,并用R22、R410A和R407C三种工质的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20.
涡旋压缩机HFC替代工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涡旋压缩机的热力过程,对6种HFC纯工质和相应两组混合工质进行了制冷循环计算,指出适当比例混合二元混合工质R32/R134a是替代R22工质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