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生长期忍冬叶中活性成分的差异性及动态变化和抑菌活性.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Vis)对不同生长期忍冬叶中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对不同生长期忍冬叶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不同生长期忍冬叶中的绿原酸、新绿原酸、异绿原酸C、咖啡酸、木犀草素、木犀草苷、金丝桃苷、芦丁、槲皮素9种化合物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平板打孔法测定不同生长期忍冬叶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忍冬叶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6月份所测各种活性成分含量均较高,且抑菌效果最好.综合不同生长期忍冬叶中各活性成分的含量,确定忍冬叶的最佳采摘期为6月份,为忍冬叶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花生壳提取物中木犀草素及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明静  史会齐  刘绣华 《化学研究》2005,16(2):75-76,92
首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溶剂提取物中木犀草素的含量;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花生壳不同提取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结果表明,60%丙酮为提取剂时,提取物中木犀草素及总黄酮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3.
元宝草不同药用部位中芒果苷和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澄  郑清明  郑汉臣 《分析化学》2006,34(11):1666-1666
1引言 元宝草(Hypericum sampsonii Hance.)系金丝桃科(Hypeficaceae)金丝桃属(Hypericum)多年生草本植物。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元宝草也具有抗忧郁作用,其所含的黄酮成分是主要的活性成分。本实验分别测定了元宝草生药全草、根、茎、叶、花、果实等部位中芒果苷和总黄酮的含量。实验结果为资源开发和品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独一味软胶囊中山栀苷甲酯、绿原酸、8-O-乙酰山栀苷甲酯、连翘酯苷B、毛蕊花糖苷和木犀草苷的方法。以Symmetry Shield RP18柱(250 mm×4.6 mm,5 μm)为色谱柱,乙腈–0.3%磷酸水为流动相,检测波长分别为235 nm(山栀苷甲酯、8-O-乙酰山栀苷甲酯)、330 nm(绿原酸、连翘酯苷B、毛蕊花糖苷)、360 nm(木犀草苷),流量为1 mL/min。山栀苷甲酯、绿原酸、8-O-乙酰山栀苷甲酯、连翘酯苷B、毛蕊花糖苷和木犀草苷的进样量在各自的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不小于0.999 0,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21%~0.69%(n=6),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4.0%~101.1%。该方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独一味软胶囊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5.
三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大叶落地生根中总黄酮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为对照品、AlCl3作为显色剂,建立了三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大叶落地生根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结果显示,总黄酮在0~0.01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1.4%,RSD=3.7%(n=4)。该方法可校正混浊背景倾斜度的影响,消除重叠吸收曲线的干扰,适用于植物中总黄酮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为了有效利用忍冬植株,建立了同时检测忍冬叶中新绿原酸、绿原酸、咖啡酸、芦丁、木犀草苷、金丝桃苷、异绿原酸C、木犀草素和槲皮素9种活性成分含量的HPLC分析方法,并用于忍冬叶中活性成分的定量测定,为忍冬叶多指标质量评价标准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7.
石荠苧不同药用部位总黄酮及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石荠芋不同药用部位总黄酮的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了其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叶中总黄酮含量最高,根次之,茎最少;根、茎、叶中均含有Cu、Fe、Mn、Zn、Co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中Fe含量最高,且叶中明显高于根、茎;3个部位均未检出有害重金属As,而Hg、Pb含量均未超标。该结果可为石荠芋不同药用部位的利用和药材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闪式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分别提取金银花及其叶中的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建立HPLC-DAD分析方法进行评价,为金银花药材及相关产品的快速质量控制探索新方法。采用乙腈-1%甲酸水溶液体系经梯度洗脱,在AgilentC18色谱柱上实现了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同时基线分离,绿原酸在3.96~253.2μg/mL(326 nm,R=0.9998)、木犀草苷在0.53~34μg/mL(350 nm,R=0.9997)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回收率。闪式提取3 min,金银花及其叶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提取率均略高于超声提取法(超声3次×45 min,浸泡16 h)。组织破碎闪式提取法为金银花药材中绿原酸和木樨草苷的快速提取及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田七花中黄酮含量的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在波长510nm处对样品中的总黄酮进行含量测定.样品总黄酮在浓度0~5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回归方程为A=11.069C-7.143×10-4;R=0.9993.该方法可作为田七花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紫苏叶与白苏叶的总黄酮和微量元素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分析紫苏叶与白苏叶的总黄酮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差异,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两者总黄酮的含量,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法)测定了两者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测得紫苏叶与白苏叶中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7.49%和5.69%,两者均含有Cu、Mn、Zn、Fe等多种微量元素,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白苏作为紫苏的同种植物资源,有待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考察水飞蓟全草不同部位的组成特征,采用不同的提取溶剂对水飞蓟的幼草、根、茎、叶、花、种子等不同部位提取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分析。以Hypersil ODS2色谱柱(250 mm×4.6 mm, 5 μm)为分离柱,以50 m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4 nm。在此条件下,水飞蓟不同部位的样品得到了很好的分离,发现不同部位组成差别很大,得到的组分数从幼草、种子、花、叶、根、茎依次减少。水飞蓟不同部位所含的组分极性有很大差别,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样品组成也有较大差别。实验结果可为水飞蓟全草的指纹图谱构建及应用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多巴胺包覆氨基硅球材料,作为吸附剂对木犀草素进行吸附与检测,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稀溶液中木犀草素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在进行吸附试验的过程中,考察了质量、pH值和吸附时间对木犀草素吸附率的影响;不需要脱附,富集了木犀草素的吸附剂经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直接检测,并以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定量木犀草素校正模型进行含量的预测。研究显示,在中性条件下,常温吸附10 min,吸附剂质量为0.2 g,木犀草素的吸附率可达到93.8%;近红外光谱经过SNV+CWT处理后,木犀草素校正模型的参考浓度和预测浓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811,在0.3-15.0 mg L~(-1)的较低浓度范围内,预测集的回收率可以达到86.6-118.8%。结果表明,可通过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和吸附预富集相结合的方式对稀溶液中微量的木犀草素进行富集与灵敏检测。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聚多巴胺修饰电极,并在NaOH溶液中进行电化学活化,得到木犀草素电化学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探讨了木犀草素在传感界面的电化学反应机理。结果显示,活化后的多巴胺修饰电极对木犀草素具有显著的电催化作用,氧化峰电流较裸电极增强了91.7%。在最佳条件下,通过微分脉冲伏安法,建立了木犀草素氧化峰电流与浓度的标准工作曲线,线性范围为0.10~200.00μmol/L,检出限为31.65 nmol/L。将该传感器应用于市售金银花颗粒样品和金银花露样品中木犀草素测定,根据反向延伸法,计算得样品中木犀草素含量分别为297μg/g和2.15μg/mL;标准加入法回收率分别为98.5%~115.0%和93.6%~111.5%。  相似文献   

14.
在酸性介质中,木犀草素在KMnO4-HCHO体系中产生化学发光,据此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测定木犀草素的化学发光新方法。化学发光强度与木犀草素的浓度在5.0×10-8~1.5×10-5g/mL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测限(3σ)为3.0×10-8g/mL,对8.0×10-7g/mL的木犀草素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2.8%。方法可应用于实际样品和合成样品中木犀草素的测定。并探讨了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用薄层色谱法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青海两地区野生椭圆叶花锚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采用超声法提取椭圆叶花锚中的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测得青沙山地区花锚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均高于大通宝库乡产地,两产地花锚中熊果酸含量均高于齐墩果酸含量。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磁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MSPE-HPLC)同时测定甘青青兰中5种黄酮化合物的方法。优化了甘青青兰中木犀草素苷、香叶木素-7-O-葡萄糖苷、木犀草素、芹菜素和金合欢素等5种黄酮化合物的磁固相萃取条件,并同时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甘青青兰中这5种黄酮化合物的线性范围分别在1. 0~15,0. 8~12,1. 6~24,1. 2~18,0. 6~9. 0μg/mL之间,相关系数r≥0. 9992,平均回收率在96. 4%~107. 9%之间。  相似文献   

17.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狼把草中的木犀草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胜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并测定了狼把草中的木犀草素,建立了该中药中木犀草素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  相似文献   

18.
Niu X  Cui X  Su H  Guo Y  Dong X 《色谱》2012,30(2):211-214
建立了在不同时间段内转换使用不同波长同时测定忍冬花和叶中7种化学成分(绿原酸、咖啡酸、芦丁、木犀草苷、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同时应用该方法分析了忍冬花、忍冬老叶和新叶中成分含量的差异。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Plus C18(250 mm×4.6 mm, 5 μm);流动相为0.3%甲酸水溶液(A)和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采用VWD紫外检测器转换波长(330 nm、350 nm)检测。应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忍冬新叶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分别为2.572%、1.498‰,均比药典中规定的含量高,有必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利用。该方法准确、简便、灵敏度高,适用于忍冬中7种化学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和忍冬的质量控制及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9.
植物墓头回中总皂甙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墓头回系败酱科败酱属植物,有异叶败酱patrinia heterophylla Bge和糙叶败酱patrinia scabra Bge。分布于陕西、河南、河北、山西等地。根及全草入药用。其中含挥发油、黄酮、皂甙、萜类等多种化学成分,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性阑尾炎初起,瘰疬等症。有效成分主要是以齐墩果酸苷元和常春藤苷元组成的三萜皂甙,其总皂苷具有抗肿瘤等作用。目前对齐墩果酸苷含量的测定已有报道。本文建立用比色法测定墓头回中总皂甙含量的方法,并对5种不同产地墓头回植物不同部位中总皂甙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20.
野菊花中总黄酮含量的FIA光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菊科草本植物的野菊花主要含有萜类、黄酮、挥发油等成分[1],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功能.对葡萄球菌、白喉杆菌、链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临床用于上感、流感、急性化脓性炎症、咽喉肿痛、高血压、目赤肿痛等疾病的治疗[2,3].野菊花在全国各地的分布很广,但不同产地其化学成分差异很大.目前有关植物中总黄酮含量研究报道较多[4,5],本实验基于在碱性条件下二氢黄酮能转化为它的相应异构体--查尔酮类化合物的特性(λmax=405nm),结合流动注射分析[6,7]的检测技术,建立了一种流动注射光度检测野菊花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一次进样便产生两峰一谷三个拐点的响应曲线.利用加和A=A1+A2+A3对样品中总黄酮含量进行定量分析,黄酮在1.05~50μg·mL-1范围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7),进样频率为120次·h-1,方法相对标准偏差RSD=0.98%(n=5),对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均在99.2%~101.1%之间,以此测定不同产地药材中总黄酮含量,可有效检测和控制野菊花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