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垃圾焚烧过程二噁英生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动力学和热力学等角度详细论述了垃圾焚烧过程中二嗯英合成的主要途径及其反应机理。二噫英合成的途径主要包括从头合成和前驱体合成,反应机理包括多环芳烃、氯酚和聚氯乙烯的分解、氯化和聚合等复杂反应。同时讨论了焚烧条件中O2含量、温度、CO、SO2和飞灰中碳含量等因素对二噁英生成的影响,以及反应中各种金属化合物的催化作用和机制,可为有效控制垃圾焚烧过程中二嗯英的生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市垃圾焚烧过程中二(口恶)英的产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地介绍二(口恶)英的性质,着重分析了城市垃圾焚烧过程中二(口恶)英的来源及其在焚烧产物中的分配和含量,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垃圾焚烧产生二(口恶)英的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3.
聚酯中二甘醇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方  于宝辉 《聚酯工业》2004,17(3):39-41
讨论了影响切片中二甘醇含量的各种因素。对于聚酯生产中 ,二甘醇主要产生于第一酯化反应这一实际情况 ,提出要控制二甘醇的含量必须结合生产实际 ,及时调整n(EG) /n(PTA)、酯化温度、酯化压力、停留时间等。  相似文献   

4.
在管式炉上研究了不同试验条件飞灰/五氯酚生成二(口恶)英的分布特性.采用色质联机(HRGC/LRMS)测定了PCP中以及生成产物中的二(口恶)英含量.结果表明,生成产物中的二(口恶)英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总的二(口恶)英中以PCDDs为主,比例高于97%,PCDDs中主要同系物是六至八氯代PCDDs.分析了飞灰含量以及氧含量对二(口恶)英生成的影响,二(口恶)英生成量随着飞灰中含碳量的增加而增大,氧含量是控制二(口恶)英生成的关键因素,氧含量在6.7%时生成的二(口恶)英总量及毒性当量值最小.对试验中产生的二(口恶)英进行了质量平衡,为进一步研究垃圾焚烧过程中二(口恶)英排放以及分布特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依托某危险废物焚烧炉(50 t·d-1)开发了一套硫基循环抑制及飞灰低温热处置联用控制二(口恶)英排放的中试平台,研究了该系统对硫基的循环累积能力及对烟气中二(口恶)英合成的抑制能力.系统利用吸附剂吸附了烟气中SO2,并在低温热处置装置中将吸附剂中SO2脱附回烟气中,实现SO2循环.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连续稳定运行,对烟气中的SO2具有一定的富集累积能力,添加一定量外源硫基物质后系统中烟气SO2能维持在100 mg·m-3左右,对整体二(口恶)英排放因子的去除率达80%以上.可见,该硫基循环抑制技术对废物处理过程中二(口恶)英减排具有重要指导价值,且长期稳定运行对控制二(口恶)英低排放起关键作用,但该中试系统的相关参数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6.
综述聚乳酸(PLA)热稳定性影响因素;介绍聚乳酸端基、摩尔质量、水、小分子及残留催化剂对聚乳酸热稳定性的影响.阐述聚乳酸热降解机理,热降解机理按是否在降解过程中产生自由基,可以分为非自由基降解反应机理和自由基降解反应机理,非自由基降解机理主要包括:无规链段降解反应机理,分子间酯交换和分子内酯交换反应机理,水解解聚反应机理;自由基降解机理主要包括高温裂解反应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7.
二英的致命毒性及其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影响已经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城市生活垃圾的焚烧是二英形成的主要途径之一 ,因此如何控制垃圾焚烧中二英的形成和排放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介绍了二英的性质以及各工艺参数 (燃烧温度、形成二英的母体物质、碳源和氯源、表面材料、反应时间、金属离子催化剂以及气体组成和水分等 )对二英生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五氯酚在飞灰表面低温反应生成二口恶英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管式炉上研究了不同试验条件飞灰/五氯酚生成二口恶英的分布特性.采用色质联机(HRGC/LRMS)测定了PCP中以及生成产物中的二口恶英含量.结果表明,生成产物中的二口恶英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总的二口恶英中以PCDDs为主,比例高于97%,PCDDs中主要同系物是六至八氯代PCDDs.分析了飞灰含量以及氧含量对二口恶英生成的影响,二口恶英生成量随着飞灰中含碳量的增加而增大,氧含量是控制二口恶英生成的关键因素,氧含量在6.7%时生成的二口恶英总量及毒性当量值最小.对试验中产生的二口恶英进行了质量平衡,为进一步研究垃圾焚烧过程中二口恶英排放以及分布特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用碘量法对水溶液中二氟化脲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了酸、反应温度及时间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确定了二氟化脲含量的测定方法.较佳的测试条件:选质量分数50%的硫酸,温度为(35±2)℃,反应时间20~25 min.  相似文献   

10.
9,10-二氰基蒽敏化光氧化反应的溶剂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α-,β-蒎烯及1,4-二苯基-1,3-丁二烯的9,10-二氰基蒽(DCA)敏化光氧化反应在一系列溶剂中产物生成的相对量子效率及单线态氧(~1O_2)产物的含量,对β-蒎烯在乙腈中的反应动力学分析,讨论了反应的溶剂效应,证明了DCA敏化光氧化反应,包括~1O_2产物都是经由电子转移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