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以245例D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设60例身体健康者为对照组,两组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观察肾动脉血流灌注情况,应用脉冲波多普勒观察肾动脉的血流参数,对两组各项数值进行比较;结果:随着DN患者病情的加重,肾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逐渐下降,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逐渐增加,中医辨证分型按照气阴两虚、阴阳两虚、阳衰瘀阻的规律发展,研究组与对照组各项参数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的肾血流灌注程度随着病情的加重及中医证型的转换呈逐渐下降趋势,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随着病情加重及中医证型呈逐渐升高趋势,肾血流灌注程度及中医证型分布关系密切,对中医辨证诊断分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gA肾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西医临床、牛津病理的关系。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确诊的IgA肾病患者108例,根据临床症候进行传统中医辨证,收集实验室检查、肾脏病理等资料,分析中医辨证分型与牛津病理关系。结果 108例IgA肾病患者中医证型分为脾肾气虚36例(33.3%)、气阴两虚证40例(37.0%)、肝肾阴虚症25例(23.1%),脾肾阳虚证7例(6.5%)。气阴两虚、脾肾阳虚证以肉眼血尿多见,肝肾阴虚和脾肾阳虚证以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多见。脾肾气虚、气阴两虚患者Lee氏分级较轻,以Ⅲ级为主(61.1%和67.5%);肝肾阴虚分级较重,以Ⅲ~Ⅳ级为主(92.0%);脾肾阳虚Lee氏分级最重,以Ⅳ~Ⅴ级为主(100%)。辨证分型与Lee氏分级显著相关(r=0.28,P<0.01)。内皮细胞增生(E)在气阴两虚证(20.0%)、脾肾阳虚证(28.6%)所占比例高于脾肾气虚证(2.8%)、肝肾阴虚证(8.0%);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T1/T2)在脾肾阳虚证所占比例最高(100%),其次为肝肾阴虚证(64.0%),脾肾气虚证(25.0%)与气阴两虚症(30.0%)所占比例较低。脾肾阳虚证的牛津病理总积分最高为(12.57±2.51)分,其次为肝肾阴虚证(7.72±4.88)分,脾肾气虚证(4.05±3.79)分与气阴两虚证(5.08±3.91)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型与牛津病理总积分显著相关(r=0.470,P<0.01)。脾肾阳虚证出现肾小球硬化的比例显著高于气阴两虚证(P<0.05);气阴两虚证与肝肾阴虚证新月体出现的比例显著高于脾肾气虚证。结论 IgA肾病中医证型与牛津病理组织学改变及病变程度显著相关,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对预测肾脏病理改变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借助彩色多普勒频谱图,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叶间动脉血流参数进行分析,探讨该病中医分型的客观指标。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35例,将其分为气阴两虚及阴阳两虚组,于每位患者双肾叶间动脉测量: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MS)、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结果:气阴两虚组PI、RI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阴阳两虚组PI、RI明显高于气阴两虚组(P<0.05);阴阳两虚组VD值高于气阴两虚组及正常组(P<0.01);气阴两虚组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及阴阳两虚组中PI及RI,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中医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借助彩色多普勒频图,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中间动脉血流参数进行分析,探讨该病中医分型的客观指标,方法 选择糖尿病肾病35例,将其分为气阴两虚及阴阳两虚组,于每位患者双肾叶间动脉测量,收缩期峰值轿流速度(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MS),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结果 气阴两虚组PI,RI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阴阳两虚组PI,RI明显高于气阴两虚组(P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性贫血的诊断价值,以期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应用二维及彩色超声监测肾脏的大小、肾实质的厚度、皮质的回声强度、肾的血流灌注程度、肾动脉的最大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结果85例患者中,74例双肾径线缩小,大小为8.2 cm×3.4 cm×3.1 cm~6.1 cm×2.5 cm×2.2 cm,81例肾的实质厚度变薄0.5~0.9 cm,79例肾皮质回声增强,83例患者血流灌注明显减少,85例肾动脉血流速度减低,主肾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62.4 cm/s,主肾动脉阻力指数增加,RI≥0.75。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性贫血的早期诊断有较大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证候及证型特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珠三角地区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医证候及证型特点,为南方地区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研究提供比较客观可靠的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回顾性调查的研究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标准选择珠三角地区4家三甲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佛山市中医院、深圳市中医院、中山市中、医院)确诊为DN的患者.收集包括人口学一般情况、个人既往病史、四诊资料、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选病例共292例,其中DN分期为Ⅱ期14例,Ⅲ期42例,Ⅳ期210例,Ⅴ期26例,以临床期病例为主.中医证候出现频率以神疲乏力、精神萎靡、口干、腰脊酸痛最多见,而咽干口燥、肢体麻木、目睛干涩、大便干燥亦常见;以善太息、盗汗潮热最少见.中医证型方面.虚证中,五脏虚依次为肾虚证、脾虚证、心虚证、肝虚证、肺虚证;气血阴阳虚证依次为阴虚证、气虚证、血虚证、阳虚证;复合虚证以气阴两虚证最多见,其次为脾肾气虚证,而肺肾气虚证、阴阳两虚则少见.实证中以血瘀证最多见,其次为湿热证、水湿证,气滞证最少见.[结论]珠三角地区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证型特点有:虚证中,五脏虚以肾虚证、脾虚证多见;气血阴阳虚证中以阴虚、气虚证多见;复合虚证中以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多见.实证中以血瘀证、湿热证最多见.病属本虚标实,虚以气阴两虚为主,病位主要在脾肾;实则以瘀血内阻为主.气阴两虚、肾络瘀阻为糖尿病肾病的病机关键.  相似文献   

7.
IgA肾病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IgA肾病肾脏病理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探索IgA肾病中医辩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方法:将40例IgA肾病患者分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三型,观察证型与肾脏病理的关系.结果:IgA肾病脾肾气虚型Lee氏分级多集中在Ⅱ~Ⅲ级,肝肾阴虚型多集中在Ⅳ~Ⅴ级,气阴两虚型在病理分级上较分散,但各组证型之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肾阴虚型Katafuchi各项积分均高于脾肾气虚型(P<0.05),其肾小管间质评分明显高于气阴两虚型(P<0.05).结论:(1)脾肾气虚型IgA肾病患者病理损害较轻,肝肾阴虚型IgA肾病患者病理损害较其他两个证型更为严重.(2)MMP-2的表达强度同病理损害程度密切相关,而中医不同证型与MMP-2表达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气阴两虚、瘀毒互结证与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相关性,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肾脏损伤的中医辨证提供一定的客观化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肾病门诊及住院就诊的病人,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气阴两虚、瘀毒互结证患者20例,2型糖尿病患者20...  相似文献   

9.
10.
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研究——附545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病程、家族史、体重指数、并发症及合并症对中医辨证分型的影响。方法:对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545例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整理。结果:年龄及病程与证型显著相关,表现为:随年龄增加热盛伤津证比例递减,气阴两虚夹瘀证比例递增;随病程增加热盛伤津证、肝肾阴虚证及气阴两虚证比例递减,肝肾阴虚夹瘀证、气阴两虚夹瘀证、阴阳两虚证比例递增(P均<0.01﹚。体重指数与证型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并发酮症者热盛伤津证比例明显增加,有显著差异(P<0.05﹚;并发周围神经病变、肾病及眼病者肝肾阴虚夹瘀证及气阴两虚夹瘀证比例明显增加,有显著差异(P均<0.001﹚。高血压、脂代谢紊乱、脑血管病变及其他合并症(高尿酸血症、痛风及冠心病)与证型无相关性,且各合并症之间与证型亦无相关性(P均>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初步探讨糖尿病足中医不同证型与下肢动脉彩超的关系.方法 收集糖尿病足病例60例,非糖尿病住院病人45例作为对照组,记录相应下肢动脉彩超结果,并进行初步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足组双下肢动脉内径均较窄,其中股总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型研究中,气阴两虚瘀阻组各下肢动脉内径最窄,与其他证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糖尿病足中医不同征型与下肢动脉彩超有一定的相关性,糖尿病足表现为各下肢动脉内径变窄,以气阴两虚瘀阻型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治疗前后肾脏局部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 64例 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治疗前后肾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时肾脏弓状动脉的阻力指数及收缩期血流速度明显增高 ,肾门处血流量增多。治疗后随着尿微量蛋白排泄率的降低 ,肾脏弓状动脉的血流阻力指数减低 ((0 .67± 0 .0 6)vs (0 .56± 0 .0 4 ) ,P <0 .0 5) ,收缩期血流速度减慢 ((1 9.2 8±4 .2 1 )cm/svs (1 3 .1 9± 3 .1 7)cm/s,P <0 .0 5) ,肾门处血流量逐渐减少 ((383 .1 1± 44 .0 6)ml/minvs (31 2 .0 6±32 .1 4 )cm/s,P <0 .0 5) ,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是实时评价 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肾脏局部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有效指标。 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时主要以弓状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与截肢标本病理形态学之间的关系。[方法]糖尿病足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气血两虚瘀阻证、脉络血瘀证、脉络瘀热证、脉络热毒证和气阴两虚瘀阻证。分别对截肢肢体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13例患者以脉络热毒证、脉络瘀热证、气血两虚瘀阻证3型为多。前者截肢动脉以血管周围及全层均呈慢性炎性改变为主;脉络瘀热证截肢动脉以中膜钙化、平滑肌萎缩变性、坏死及胶原纤维增多显著,炎性改变较前者明显减轻;气血两虚瘀阻证以中膜钙化、平滑肌减少、胶原纤维增生明显。[结论]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形态学变化及病变特点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中医证型与股动脉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指标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早期防治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提供依据。 方法:纳入147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接受基本信息和中医临床信息的采集以及股总动脉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所有病例都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观察各中医证型与股总动脉压力-应变弹性系数(pressure-strain elastic modulus, Ep)、硬化参数β、动脉顺应性(arterial compliance, AC)、脉搏波传导速度β(pulse wave velocity β, PWVβ)和管径增大指数(augmentation index, AI)之间的关系。 结果:阴阳两虚证的Ep明显高于气阴两虚证,硬化参数β明显大于气阴两虚、阴虚热盛和湿热困脾3种证型,AC明显小于阴虚热盛证,PWVβ明显大于阴虚热盛和气阴两虚证,AI明显大于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的硬化参数β明显大于湿热困脾证。兼血瘀证患者的Ep明显大于无血瘀证者,AC明显小于无血瘀证者。 结论: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可获知下肢动脉弹性的减退。本研究显示阴阳两虚、湿热困脾兼血瘀证的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较严重。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指标中的硬化参数β、AC和PWVβ可能成为早期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的客观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文献检索,查阅分析相关文献,研究近现代名老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证型分布情况和经验。方法:检索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1989—2010年)及中国期刊文献数据库CNKI(1994—2010年)获取目标文献,建立文献评价表。结果:通过检索获取目标文献30篇,涉及相关证型26种,30篇经验性文献中证型排在前5位的是:气阴两虚(90.00%),阳虚证(73.33%),阴阳两虚(70.00%),阴虚证(56.67%),气虚证(36.67%)。结论:名老中医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辨证分型上不尽相同,存在多样化、复杂性特点,但在糖尿病肾病病情发展的认识上是一致,其认为糖尿病肾病早期以气阴两虚为主;渐至阴损及阳,出现临床上以阳虚为主的另一个阶段(即临床期或中期);晚期最终发展至阴阳两虚。  相似文献   

16.
从络病学说论治糖尿病肾病及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络病学说探讨糖尿病肾病中医病机,指出气阴两虚是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基础,络脉瘀阻、津凝痰聚是其主要病理环节,络息成积为主要病理改变。依据"益气养阴、祛瘀化痰、通络消积"法制定的通肾络胶囊组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功能有明显保护作用,对细胞外基质成分及调控机制有明显的影响。理论及实验研究初步阐明,络息成积的病理改变与糖尿病肾病肾脏细胞外基质成分及其调控机制具有内在相关性,佐证了络病学说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IgA肾病气阴两虚证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363例IgA肾病气阴两虚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其发病情况及病理分布特点等。结果20~39岁年龄段所占的比例最大(63.6%),分别有35.0%和36.6%的患者有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病史,尿检特点以血尿伴蛋白尿为主(占78.3%),病理类型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者最多,为182例(50.1%)。结论IgA肾病气阴两虚证多发于中青年,上呼吸道感染在其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临床以血尿伴蛋白尿多见,其病理类型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多,分级以Ⅲ级居多。  相似文献   

18.
背景 糖尿病肾病(DN)的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中医证型与相关实验室指标确实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为规范化、标准化DN的中医药临床诊疗体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目前DN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尚未统一化、标准化。目的 研究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及其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8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增城市中医医院肾病科与内分泌科收治的门诊及住院患者12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T2DM 31例,DNⅢ期31例,DNⅣ期32例,DNⅤ期31例;另募集同期性别、年龄相当的健康体检人员30例为健康组。统计各组本证、标证数量与比例,并检测各证型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C)、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清清蛋白(ALB)、尿蛋白定量、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T2DM患者主证主要表现为阴虚燥热证〔32.2%(10/31)〕与气阴两虚证〔58.1%(18/31)〕,DNⅢ期主要表现为脾肾气虚证〔48.4%(15/31)〕,DNⅣ期主要表现为阴阳两虚证〔46.9%(15/32)〕与脾肾气虚证〔31.2%(10/32)〕,DNⅤ期主要表现为阴阳两虚证〔64.5%(20/31)〕。T2DM和DNⅢ~Ⅴ期患者标证均主要表现为湿证和瘀证。DNⅢ~Ⅴ期各组患者肾功能指标、ALB、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UN、Scr、CysC、尿蛋白定量排序为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eGFR、ALB排序为阴阳两虚证<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阴虚燥热证。湿证、痰证、瘀证三组之间各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主证证型与BUN、Scr、CysC、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关系,与eGFR、ALB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DN随着疾病分期的进展,中医证型主要表现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脾肾气虚-阴阳两虚;DN患者的BUN、Scr、CysC、eGFR、ALB、尿蛋白指标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唐铭  谭丽  冯兴中 《中医学报》2021,36(3):486-489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消渴"首载于《素问·奇病论》,辨证论治则始于《金匮要略》。糖尿病早期患者常有热盛津伤的表现,治疗当以清热生津、益气养阴为法,常用白虎汤类方;糖尿病肾功能失代偿期及尿毒症期患者常因肾气虚弱、气化不畅而致开阖失司、湿浊停聚,治疗当以温阳化气、利水渗湿为法,常用五苓散类方;糖尿病引发各种并发症多由气机失调、痰热瘀滞引起,治疗当从肝入手,缓肝调中、滋阴泻热,常用乌梅丸类方;糖尿病肾病合并血管病变或神经病变多因久病伤津耗气而致气阴两虚,气虚则无力推血运行,治疗当活血化瘀,生津止渴,常用桃核承气汤类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