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红现象"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热潮,并受到大学生群体的广泛关注。这种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一方面,作为一种新兴的潮流现象,很多"网红"被过度包装进行炒作,向大学生传递错误的价值观,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网红现象"中也存在着正能量,对大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在"网红现象"纵深发展的时代,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推动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流行语是青年群体使用语言符号去浓缩所要表征的社会现象,它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从中可以透视出青年群体的价值观。本文从流行语中浅析了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的特征,并对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的建构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3.
吕昕 《公关世界》2023,(3):84-86
网红现象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影响应该辩证地看待,要肯定其在培养大学生政治责任感、树立正确审美观、坚定理想信念方面的积极影响,对于其负面影响,高校应该成为克服网红现象消极影响的“排头兵”;媒体要树立网络安全责任意识与责任担当;政府与社会要形成合力,共担网络清洁责任,为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构建一个建立清洁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4.
E时代的到来,有助于增强对青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多样性,也有助于提升青年学习的积极性,但网络信息的传播对青年正确人生价值观的确立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对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环境趋向复杂化。当前,强化对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直面E时代的宏大背景,通过完善制度,净化网络空间和大力培育人才等手段,确保网络信息在推进青年核心价值观培育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时代,社会思潮的网络传播日渐活跃,对青年核心价值认同意识的培育形成新的挑战,表现为青年核心价值观认同根基受到侵蚀、青年价值观选择面临更多困惑与彷徨,青年价值表达趋向于功利化和庸俗化。导致青年核心价值观认同障碍的主要诱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方面而言,社会思潮的网络传播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和迷惑性,转型时期社会矛盾郁积引起的价值困惑是重要影响因素。从主观方面而言,在网络信息"充足的悖论"影响和冲击下,青年"从众"和"集体无意识"的盲从心理也是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在社会思潮的网络传播影响下,实现青年核心价值观认同意识的培育,需要因势利导、多层次构建认同培育体系,其中,掌握青年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权是关键,创新青年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模式是基础,健全青年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利益关怀机制是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来,随着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红人"这个概念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概念,属于现代文化的一种网络景观。如今的90后正是网络媒体所关注的焦点,他们的思想尚处于慢慢形成的阶段,所以思考方式以及价值观很容易受到网络文化环境的影响。"网络红人"这个现象经过过多的宣传炒作,对处于大学时代的90后的价值观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有学生甚至为了做"网红"而放弃了学业。为了避免大学生的价值观和学业受到影响,对"网红"现象进行探讨,找出应对措施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当下"佛系青年"现象成了一个被过度解读的标签,背后映射出部分"90后"的价值观正从追求以物质财富为核心的物质主义价值观,转向追求以自由为核心的幸福价值观。让"佛系青年"成为"奋斗青年",呼吁青年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中明确奋斗目标,从知行合一的实践中重塑奋斗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高校青年学生价值观取向是社会价值观取向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价值观自信是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青年学生价值观自信教育主要存在高校层面缺乏顶层设计、教与学评价不科学,高校价值观自信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际性,以及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调动青年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积极性等问题,从优化培育制度、落实全员育人机制、健全学生实践平台和传承中华文化四个方面探索培养青年学生的价值观自信。  相似文献   

9.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教育引导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全社会更加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认同的载体建设,并切实推进和有力落实。目前,各基层在引领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不断深入,成效显著。但也应看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载体应用的效果、载体拓展的辐射面、载体协同的集聚度等方面仍有待提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从宣传教育传导、资源优化整合、加强信用示范等方面着手深化载体建构,有效消解存在的问题,切实推进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关于国家发展目标的设定逐步立体化,关于近现代社会理念的认识逐步系统化,同时民众的主体意识也日渐兴起和走向成熟,这最终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得以体现。回顾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也启示我们,自觉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华民族避免再次落后挨打的根本保证,更是当代青年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根本路径。上述情况表明,中国近现代史教育既是揭示核心价值观形成必然性的必要条件,更是论证培育核心价值观必要性的有效依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