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蜂窝式除湿转轮的传热传质数学模型及其试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蜂窝式除湿转轮的结构特点以及波纹形通道的传热传质特性,建立了转轮除湿过程中的传热传质数学模型,用试验数据验证了其合理性。分析和讨论了传热传质过程中空气温湿度和干燥剂温度及其含水量的分布情况和特征。数值计算发现:在波纹形通道内沿再生空气方向存在一条空气含湿量峰值线,该峰值线向出口方向的迁移时间和峰值的大小决定了再生速度和再生效率。为了提高再生效率,应该尽可能加快再生空气含湿峰值向出口处的移动过程,提高其迁移速度,降低迁移时间。最后还对运行参数对再生空气出口含湿峰值的大小及其迁移时间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刘东  吴尉德  陈沛霖 《流体机械》2003,31(Z1):186-190
研究了转轮除湿机进口处理空气的温度、湿度、再生空气的温度、湿度等影响除湿供冷空调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得出了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可以为正确配置转轮除湿供冷空调系统提供指导,也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工作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利用SolidWorks对管翅式机油冷却器建模,使用ANSYSCFX仿真软件对管翅式机油冷却器的温度场进行模拟仿真,结合试验结果分析并讨论了风速和温差对管翅式机油冷却器传热的影响.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表明:空气侧温度和油侧温度差值与散热功率呈线性关系,差值越大管翅式机油冷却器的散热效果越明显;迎风面垂直方向风速与散热功率也呈线性关系,风速越大管翅式机油冷却器的散热效果越明显.利用MATLAB对已有的进风口风速、进油口温差以及对应的散热功率进行曲线拟合,得到进风口风速和进油口温差变化与散热功率的关系式.通过试验结果与计算仿真的数值模拟对比,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不同干湿气候区条件,分析测试了转轮除湿系统的处理侧、再生侧的风量、再生侧温湿度,转轮转速等因素对除湿性能系数、除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转轮除湿更适用于夏季气候条件下的湿润地区以及半湿润地区,提高再生风量或降低再生空气的湿度都可以提高转轮除湿的性能;对于干旱以及半干旱地区,提高再生风量效果要优于降低再生空气的湿度。研究结果为不同地区转轮运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彤 《流体机械》2005,33(6):73-75
介绍了采用热管空气回热器的冷却除湿干燥机的工作原理,并对空气回热的冷却除湿木材干燥机的运行特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通过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热管空气回热器的冷却除湿木材干燥机较不采用空气回热的冷却除湿干燥机在相对湿度为80%、温度为40℃时除湿量可以提高24%~26%,且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小,采用空气回热的冷却除湿干燥机较不采用空气回热的冷却除湿木材干燥机的除湿量越大,其优越性越明显。  相似文献   

6.
鉴于波纹翅片管换热器热湿工况运行优化缺少指南,建立了某9排管空气-水逆流式波纹翅片管换热器的传热除湿数学模型,利用MATLAB编程开展仿真,试验验证了仿真结果之后,在广州和杭州2种湿热气候条件下,探究了水流速度、风速以及进口水温对换热器换热、除湿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风速对换热量影响最大,进口水温对除湿量影响最大;在相同的水温、水速和风速下运行,在广州换热量与除湿量分别比在杭州高23.7%~44.1%和33.5%~64.3%,且几乎不随风速变化而变化,随水温降低高出的比例线性增大。并且,还给出了其在两地运行达到额定换热能力所应采取的各运行参数的区间。  相似文献   

7.
从理论上分析了溶液除湿过程中传质过程和传热过程之间的耦合关系,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对实际的溶液除湿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传质过程对传热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传质通量携带的焓对传热过程的影响,二是水蒸气变成水释放汽化潜热对传热过程的影响,其中汽化潜热的影响较大。而传热过程对传质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温度对传质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毛细管辐射空调在夏季运行时出现结露现象的问题,提出转轮除湿新风与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联合供冷运行方案,并进行了相关设计计算和试验测试。运行结果表明:毛细管回水温度为18℃,单独运行毛细管辐射系统时,室内毛细管壁及地面有结露现象且房间内垂直方向有明显温度梯度;转轮除湿新风与毛细管辐射空调联合运行时,室内空气温度为24℃左右,相对湿度为62%左右,试验全程未出现结露现象,有效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及舒适性。  相似文献   

9.
液体除湿空调系统的除湿器性能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实际液体除湿空调系统为对象,对其进行实验研究,改变系统中除湿器入口空气及溶液的参数,得出空气出口温、湿度随之变化的状况。并与理论模拟计算值比较,获得实验值和理论值有相同的变化趋势的试验数据。实验得出在诸多的入口参数中,溶液的温度和流量的变化对空气出口温、湿度影响较大,空气的出口温度实验值偏小于理论值,空气的出口湿度实验值偏大于理论值。试验结果可对液体除湿空调系统的性能分析和设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HD低温蒸发系统中波纹板规整填料蒸发器的性能,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填料通道内废水与空气两相之间逆流接触的流体运动、传质传热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波宽的增大,气相出口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先增大后减小,而且气相出口空气温度随着波宽的增大也出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二者都在波宽为6 mm(宽高比为1.2)时最大;随着波纹倾斜方向与液滴喷淋的夹角增大,气相出口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先增大后减小,气相出口空气温度也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其中,在夹角为45°时的填料内部气相出口空气水蒸气含量和空气温度最大,此时填料内部空气与液滴之间传质传热效率最高。由此可得规整填料蒸发器的波纹波宽和波纹夹角对蒸发传质传热的影响都存在1个最佳值,为规整填料的结构参数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转轮吸附除湿供冷空调系统是目前关注的一种新的空调形式,转轮除湿机是此类空调系统的关键部件,因此了解各种因素对转轮除湿机性能的影响是必要的。分析了转轮除湿机本体参数及空气参数等影响除湿供冷空调系统性能的因素,提出了被除湿后的处理空气露点控制优先的观点,可以为正确配置转轮除湿供冷空调系统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优化除湿转轮性能的峰值分析法,利用峰值分析法和波形分析法对除湿转轮的再生过程和除湿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讨论了系统参数对再生空气出口含湿量峰值大小、迁移时间及其在温湿图上分布波形的影响,提出了一系列的单参数优化和系统设计方案.基于峰值分析的结果,在尽可能不影响转轮运行经济性的情况下,对试验除湿转轮提出了一个多参数整体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常规空调系统和转轮除湿复合式空调系统的工作流程,并对其各部件建立了数学模型。针对某建筑案例分别对两种不同空调系统作了能耗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夏季转轮除湿复合式空调系统总能耗为常规空调系统总能耗的58%,冬季则是常规空调系统总能耗的48%,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对液体除湿空调热湿传递耦合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该特性的提高热质传递性能的方法,并建立了液体除湿空调系统和实验测量系统.该系统采用逆流式填料塔,并在填料塔设置中间换热器,采用排风进行再生.实验采用氯化锂作为除湿剂,重点研究了再生传热传质过程,分析了各种进口参数以及中间加热器对再生传质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液体干燥剂冷却空调系统利用液体干燥剂对空气进行除湿,然后再绝热加湿处理,达到所要求的空气状态。介绍了液体干燥剂除湿空调系统的特点及在空调工程中的应用形式,描述了该系统的研究进展,认为这种能进行湿度控制的空调系统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Liquid desiccant systems have been paid attention because of its advantages in energy saving and an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 The use of liquid desiccant systems offers design and performance advantages over the solid desiccant systems, especially when solar energy is used for regeneration.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simultaneous heat and mass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lithium chloride aqueous solution for the plate type dehumidification system. The effects of process air and solution inlet conditions on the dehumidification performance are studied in this study. It is found that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the air side gives much more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absorption rate and dehumidification effectiveness than those of the solution and the coolant sides while the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the solution side gives more significant effect than that of the air side.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solution concentr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for absorption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during the dehumidific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17.
杜斌  施明恒 《流体机械》2007,35(12):53-57,64
以内冷型竖直板降膜除湿器为对象,考虑实际对流换热边界条件,建立相应的除湿过程数学模型并求解.设计加工了除湿器实验平台,实验结果与模拟计算值的比较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测试了溶液和被处理空气的进口参数对除湿器性能的影响,为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再生器是溶液除湿系统的重要传热传质部件。本文设计了正交试验,对入口溶液温度、液气比、入口溶液浓度、入口溶液流量这4个因素对再生性能的影响程度进行了试验研究,正交试验表明,各因素对再生性能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入口溶液温度、液气比、入口溶液浓度、入口溶液流量,其中入口溶液温度对再生率结果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