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野生二粒小麦的Giemsa C带核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改良C带技术对野生二粒小麦根尖细胞染色体进行了分带研究结果表明:野生二粒小麦体细胞中有14对染色体,染色体组型AABB不同染色体上带的数目、大小、强弱及分布情况各异,而同源染色体的带型一致,根据C带带型特征很容易将野生二粒小麦不同染色体组、及不同染色体分开因此,C带可作为野生二粒小麦的细胞学标记.此外,除4B染色体外,野生二粒小麦染色体的C带带型特征与普通小麦相应染色体相似,这从染色体结构方面进一步证实了野生二粒小麦是普通小麦祖先种之一的假设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云斑车蝗(Gastrimargus maroratus thunberg1815)的核型和C-带。结果表明:云斑车蝗的染色体数目:2n(♂)=22+xO=23,全部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核型公式:2n(♂)=2x=23t,NF=23。按相对长度云斑车蝗染色体可分成L、M、S3组。除所有染色体均有明显的着丝粒带外,X染色体还有端带。最长与最杂色体之比为3.81:1。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在染色体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次报道了重叠穗大麦的核型与GiemsaC带带型,核型公式为2n=2x=14=12m(2SAT)+2Sm(SAT),C带带型公式为2n=14=2CIT+2CIT+2CIT+2CIT+2CI+T+2CI+TN+2CTTN。熏叠穗夫麦染色体c带带型与早熟3号一致。染色体相对长度两者间也无显著差异,鉴此,作者认为重叠穗大麦为基因突变的变异系。  相似文献   

4.
对海狸鼠(MyocastorCoypus)染色体的普通核型和显带核型(G带,C带,Ag-NOR)进行了分析,并着重分析了C-带核型,Ag-NOR核型中所存在的多态性,提示今后应探索其多态性与经济性状的相关。  相似文献   

5.
四种佛蝗染色体核型与C带带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染色体C带技术,对剑角蝗科(Acrididae)佛蝗属(PhlaeobaStal)的僧帽佛蝗(P.imfumataBr.-W、白纹佛蝗(P.alboemaZheng)、短翅佛蝗(P.augustidorsisBol.)、长角佛蝗(P.antennataBr.-W.)四个种的染色体进行了常规核型和C带带型分析研究,绘制了C带核型示意图二结果表明,四种佛蝗的染色体数都为2n=23.具有2~3对大型,5~7对中型,2~3对小型染色体.这四个种的主要区别表现在C带核型的差异上.C带带型差异可反映种间的分类关系.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芝麻菜(Eruea Sativa Mill.)及其变种绵果芝麻菜(E.Sativa var.eriocarpa Boiss.)的核型研究结果。二者根液压泵分生细胞的二倍染色体数均为2n=22,花粉母细胞的单倍染色体数均为n=11,核型公式芝麻菜为2n=22=16m(2SAT) 6sm(2SAT),绵果芝麻菜为2n=22=18m(2SAT) 4sm(2SAT)。  相似文献   

7.
绒山蝠的核型和C带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用骨髓细胞研究了绒山蝠(Nyctalus veluiinus)的核型和C带,结果表明,其二倍体数为36(2n=36,FN=50),由7对大型中着丝粒染色体,1对小型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和9对中小型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组成。C带处理显示,常染色体主要显示着丝粒区深染,性染色体则和许多另外的哺乳动物类似,染色很深。本文根据夜山蝠和绒山蝠核型的明显不同及两者外型等的差异,作者认为Allen将绒山蝠单独命名为N.velutinus新种是恰当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染色体C带技术,对剑角蝗科(Acrididae)佛蝗属(PhlaeobaStal)的增强佛蝗(P.imfumataBr.-W、白纹佛蝗(P.albonemaZheng)短翅佛蝗(P.angustidorsisBol)、长角佛蝗(P.antennateBr.-W)四个种的染色体进行了常规核型和C带带型分析研究,绘制了C带核型示意图,结果表明,四种佛蝗的染色体数都为2n♂=23.具有2~3对大型,  相似文献   

9.
以骨髓细胞作为材料制备染色体标本,对福建宁德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的染色体核型及银染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染色体数为2n=22(20M+2SM),NF=44,配成11对染色体,由6对大型染色体和5对小型染色体组成,未发现与性别分化相关联的异型染色体,染色体未见银染区域。与已报道的广东广州、福建福州、广西南宁、浙江温州、云南腾冲、台湾等不同地域的黑眶蟾蜍核型等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发现不同产地的黑眶蟾蜍核型在SM数目和顺序、次缢痕或随体的位置、银染区域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草鱼和团头鲂的核型及其C带带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和BSG 显带枝术,研究了草鱼和团头鲂的核型和C 带带型,草鱼、团头鲂都是2n=48,均有8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0对亚中着丝点和6对亚端着丝点染色体,它们在核型中除第9对染色体短臂有显著差异外,其余染色体形态很为相似,在C 带带型中,大多数染色体都具着丝点C 带,但它们各有特殊的带型,差异较大,草鱼有两对不同圆颗粒状带型亚中着丝点C 带染色体,并有6对短臂全深染的端位型亚端着丝点C 带染色体,还有两对在短臂C带与随体相联的染色体.团头鲂有的在同源染色体长臂间显示对称和不对称的两种插入型C 带,次缢痕位于第9对染色体短臂上,亦为C 带染色阳性,位于缢痕的裂隙内,无端位带,并对草鱼和团头鲂不同亚科的核型特征以及它们染色体与其物种进化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印度黄脊蝗(patangaSuccinctaJohansson)的染色体组型和C-带。结果表明:印度黄脊蝗的染色体数目:2n()=22+x0=23,全部为端着丝粒染色体,NF=23;核型公式:2n()=2x=23t;中期染色体绝对长度总和为71.47±0.63μm;所有染色体都具有着丝粒C-带,异染色质总量为18.76±0.11%;染色体组中最长与最短染色体之比为4.4:1,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比例为零,印度黄脊蝗的核型属“IC”核型。  相似文献   

12.
印度黄脊蝗核型和C-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印度黄脊蝗(patangaSuccinctaJohansson)的染色体组型和C-带。结果表明:印度黄脊蝗的染色体数目:2n()=22+x0=23,全部为端着丝粒染色体,NF=23;核型公式:2n()=2x=23t;中期染色体绝对长度总和为71.47±0.63μm;所有染色体都具有着丝粒C-带,异染色质总量为18.76±0.11%;染色体组中最长与最短染色体之比为4.4:1,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比例为零,印度黄脊蝗的核型属“IC”核型。  相似文献   

13.
贵州两种坳蝗核型和C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研究了贵州斑坳蝗AulacobothrusLuteipes(Walker)和无斑坳蝗A.Sren-hediniSjostedt的核型和C带。结果表明:两种坳蝗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2+XO=23,全部是端着丝粒染色体,核型公式:2n()=2x=23t,NF=23,都属“1B”核型,按相对长度,它们的染色体都可分成L,M,S三组,都具有着丝粒C带。但斑坳蝗中期Ⅱ染色体组长度(55.19±2.71μm)比无斑坳蝗的(49.93±2.42μm)长;结构异染色质总量(29.32±1.22)比无斑坳蝗的(17.87±0.58)多。  相似文献   

14.
姚世鸿 《贵州科学》2006,24(3):44-47
本文研究了贵州短角直斑腿蝗(Stenocatantops miststshenkoi)和长角直斑腿蝗(S.splendens)的核型和C带.结果显示:2种直斑腿蝗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2 xo=23,都属眷部着丝粒染色体,核型公式2n(♂)=23t,NF=23,都属"4B"核型,都可按相对长度分成L、M、S 3组,都具着丝粒C带,但端带不是每种每条染色体都有,长角直斑腿蝗的异染色质总量(35.79%)比短角直斑腿蝗的(27.74%)多.  相似文献   

15.
短角外斑腿蝗核型和C-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短角外斑腿蝗(Xenocatantopshumilisbrachycerus)的核型和C带。结果表明:短角外斑腿蝗的染色体数目为2n()=22+XO=23,全部为端着丝粒染色体;NF=23;核型公式为2n()=2x=23t。中期染色体绝对长度为7001±270μm,按相对长度可分为三组;除所有染色体都具有明显的着丝粒带外,L2,M3,M4,M5,M9还有明显的端带;染色体组中C带带纹总长与染色体总长的比值百分数为2600±220%;最长与最短染色体之比为378∶1,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在染色体组中的比例为零,短角外斑腿蝗的核型属“1B”核型  相似文献   

16.
利用醋酸洋红 Giemsa—C 显带技术对香雪兰根尖细胞的染色体进行了显带研究。经过处理的染色体在前期和中期呈现各种较典型的 C 带带型,如端带、着丝点带和中间带,而且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带型差异较大。第五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对特大的端带,这对端带在间期呈现大型的染色中心。在同源染色体之间未发现带型的多态性现象,所以,利用香雪兰的 C 带带型特征,完全可以鉴定该基卧组中的同源染色体对。文章还讨论了有关间期核的染色中心数与分裂期染色体带的数目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分布在广西宜州市的佛蝗属PhlaeobaStal两个种僧帽佛蝗PhlaeobainfumaiaBrunnerV.Wattenwyl和长角佛蝗PhlaeobaantennateBrunnerV.Wattenwyl的核型和C带带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佛蝗的染色体数都为2n=23.在染色体数目、性别决定机制、染色体均是端部着丝粒和着丝粒C带带纹等方面有相同的特征.但在染色体组式、性染色体、除着丝粒C带以外的其它C带分布类型方面都有明显差异,异染色质在染色体组中的总含量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8.
对分布在广西的负蝗属Atractomropha Saussure2个种奇异负蝗Atractomropha perrgrina Bi et xia和纺梭负蝗Atractomropha burri bolivar的核型和C带带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染色体组式、性染色体、异染色质含量和除着丝粒C带以外的其他C带分布类型方面都有明显差异;但在染色体数目、性别决定机制、染色体着丝粒类型和着丝粒C带等方面有相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日本蚱染色体C带带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采自山西省的日本分蚱Tetrixjaponica(Bol.)进行了染色体C带带型分析,并与二刺羊角蚱CriotettixbispinosusDalm进行了比较,从而探讨了蚱总科染色体C带带型制备方法,比较了蚱总科与蝗总科染色体C带带型的异同性,为蚱总科物种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染色体方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 argus)的染色体数2n=38=34I+2m+ZW,即有19对染色体,全为T型。其中常染色体18对,性染色体一对。在18对常染色体中有17对为端部着丝点大染色体,1对为点状小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为ZW型。经BSG法显带处理后,全部染色体都具着丝点C带,另有4对具端粒C带。将丽斑麻蜥与其近缘种山地麻蜥的染色体核型相比较,前者有性染色体,后者则无性染色体,差别显著,这表明该种在核型上更进化一些。同时讨论了麻蜥属与草蜥属的某些种在进化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