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牛虎林  吴锡令 《测井技术》2006,30(3):226-227
快速而又具有一定精度的图像重建算法是流动成像测井技术的关键.提出了一种基于Marquardt方法改进的Newton-Raphson图像重建算法.该方法用迭代法获得电磁波流动图像重建不适定逆问题稳定解,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修正的Newton-Raphson算法相比能快速而较高精度地重建出两相流断层图像.  相似文献   

2.
史志才  王保良 《测井技术》1998,22(3):215-218
电容层成像技术是一种多相流参数检测新技术。本语文在介绍这一新技术的同时,还探讨了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的原理及其使用的主要图像重建方法-线性反投影算法;建立了12个电极电容层析成像系统;采用均匀及加权线性反投影算法重建了管戴面的静态图像,并对成像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传统地震数据重建算法大多采用整体重建模式.受数字图像重建思路启发,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阶扩展快速行进法的缺失地震数据重建算法.该算法采用局部重建模式,首先将缺失地震数据映射为地震图像,并定量分析映射导致的量化误差; 再采用二抽取小波变换对地震图像进行分解,分解后的低频分量采用高阶扩展快速行进法做局部逐点重建,高频分量通过已重建低频部分的水平、垂直和对角预测滤波做重建; 然后采用小波逆变换得到重建后的地震图像; 最后将地震图像映射回地震数据.叠前和叠后实际地震数据重建实例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 与基于形态分量分析、基于K-奇异值分解(SVD)字典学习等地震数据重建算法的对比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具有更快的重建速度和更高的重建精度.  相似文献   

4.
电容层析成像技术是多相流参数检测领域中的一门新技术,在工业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已设计出基于电荷转移原理12电极成像系统中的微弱电容检测系统,建立了简化的图像重建模型,得到了若干基于LBP图像重建算法的成像示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油井流动图像重建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迭代和迭代电磁流动成像(FEMT)图像重建算法分别具有成像质量差和成像速度慢的缺点.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Tikhonov正则化的修正共轭梯度图像重建算法.该算法对传统共轭梯度算法的搜索方向进行了修正,同时采用Tikhonov正则化算法作为其起始步.成像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图像重建速度和质量上都优于传统的共轭梯度...  相似文献   

6.
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史志才,王保良,等.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初步研究.测井技术,1998,22(3):215~218电容层析成像技术是一种多相流参数检测新技术。本文在介绍这一新技术的同时,还探讨了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的原理及其使用的主要图像重建方法——线性反投影算法;建立了12个电极电容层析成像系统;采用均匀及加权线性反投影算法重建了管截面的静态图像,并对成像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模拟退火算法的岩石薄片三维图像重建方法,并有效地应用于石油地质领域。此方法首先提取岩石薄片的特征函数作为三维模型重建的判断准则,再利用改进的模拟退火算法进行全局寻优得到孔隙颗粒结构的三维模型,同时以分形维数作为孔隙边缘的约束条件,产生与参考薄片相似的边缘信息。通过具体试验比较重建的三维模型与原始二维图像的形态学参数,说明运用本方法实现的图像三维重建能有效反映岩石微观结构的形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针对构造等高线断线重建问题,文中分析了多种等高线断线重建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联合概率的构造等高线断线重建算法。将分割后的等高线的断点进行分类,分别处理每一类断点。在中间断点处理过程中,先根据方向信息对其进行分组,然后在考虑断点距离、方向差异和拟合曲线平均曲率等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基于最大连接概率的等高线断线重建算法进行断线重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解决了不同尺寸图像和不同复杂程度的构造等高线图的断线重建问题,与现有方法相比,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三维岩心可视图像能直观、真实和准确地反映岩石在空间的分布情况,而CT扫描成像法建立数字岩心的准确度最高,最接近真实。为此,利用Micro-CT成像技术采集岩心切面在不同时刻的CT扫描图像,运用改进后的Marching Cubes算法,给出构建数字岩心的方法,将所构建的三维数字化岩心成像,从而实现岩心孔隙结构模型的可视化。阐述了MC算法的基本原理,并通过该方法建立了2块砂岩样品的数字岩心。三维数字岩心重建试验结果表明:基于Marching Cubes算法的数字岩心建模方法能更好地对岩石切片进行重建,且耗时较少、精度更高。研究结果验证了新建模方法的有效性与先进性。  相似文献   

10.
地震数据重建技术主要用于解决地震数据采集过程中出现的地震道缺失或空间采样不足等问题。针对支持向量回归(SVR)地震数据重建方法未充分利用地震数据物理信息的不足,引入可提取不同尺度和方向纹理特征的Gabor变换,旨在充分挖掘地震数据的物理信息,并基于SVR算法框架重建缺失的地震数据。即首先利用Gabor滤波器提取地震数据的纹理特征,并与原始数据特征相结合,构建新的特征向量数据库;然后通过SVR算法学习回归模型,用于重建缺失的地震数据。通过大量合成地震数据与实际地震数据重建实例,表明由Gabor变换提取的纹理特征能有效提高SVR算法的重建精度,并获得更高信噪比。  相似文献   

11.
井间地震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潜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研究井间地震技术,讨论了旅行时层析成像技术和井间反射波处理技术,提供了模型数据处理结果和实际井间地震数据处理结果。通过研究表明,井间地震技术能够提供井间层析成像剖面和高分辨率井间反射波剖面,结合井孔资料,可以进行油藏精细描述,指导油气开采。井间地震技术还可用于油田注采和强化采油的动态监控,在油田开发中有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小波多尺度井间地震波形遗传进化层析成像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井间地震波形层析成像是一个很复杂的非线性反演问题。本文提出了小波多尺度井间地震波形遗传进化层析成像方法,采用二维实数编码、速度基因块变异和基因小波多尺度分解等方法对简单遗传进化算法进行了改进,大大加速了算子搜索速度,提高了算法的稳定性和全局寻优性。数值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该成像方法分辨率很高,图像质量非常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水平井管柱空间受力分析及迭代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水平井管柱空间受力平衡的基础上, 考虑了管柱刚度附加的接触力与曲率半径的三次方成反比以及管柱末端效应对轴向力和法向力的影响, 采用迭代计算方法, 建立了水平井管柱空间受力的三维求解模型。利用这种模型, 对现场一水平井的管柱受力特性进行了计算, 结果表明, 迭代计算方法可以简化空间问题, 便于计算机处理数据, 比平面分析方法更为有效, 为合理选用水平井管柱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井间地震勘探的误区及出路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井间地震勘探的目的是获得主频和分辨率都很高的地下记录。然而,目前的井间地震勘探陷进了一个误区,即井间地震勘探的大部分射线都落在临界角以外的区域。本文通过对一些实例的分析,确信井间地震勘探的射线入射角小于或大于临界角是成功或失败的标志。文中采用弹性波波动方程正演模型论证,当地层水平时,在井下激发,地震波场在左、右两侧很快超过了临界角,形成极为复杂的波场紊乱区(笔者称之为“牛角尖”)。在这个区域内,射线理论已经不再适用,初至也无法准确拾取,造成了井间成像的极大困难。据此,文中明确指出了今后发展井间地震勘探工作的出路在于将射线的入射角控制在临界角以内并保证震源有足够的能量。  相似文献   

15.
井间地震速度和Q值联合层析成像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井问地震速度层析成像可用来解决油田井间储、盖层横向的连通性、纵向的接触关系等问题;井间地震的Q值层析成像能反映井间介质对弹性波的吸收情况,可用于估算有关储层参数。通过利用井间地震初至波的旅行时及其频率特性进行地层地震速度和岩石Q值的联合层析成像,就可以综合利用地震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对井问储层进行更精确的描述。对于求解井间地震介质分布的定解问题.基于地震射线成像算法中的正问题对地震波慢度沿射线的积分表现为时间场.衰减因子沿射线的积分反映介质的吸收情况,两者均可用结构类似的Radon变换表征。因此,在反问题处理中手段基本相同.便于联合层析成像的实现。而井间采集的地震波初至数据反映了透射波频率随地层岩性及储层变化的情况,由此,通过研究地震波频率和衰减系数的关系可加强对储层参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方钻杆旋塞阀的旋钮、十字拨块和球阀之间的互作用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旋钮和十字拨块的应力薄弱点,建立了旋钮、十字拨块和球阀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C3D4单元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限制球阀底端截面的所有自由度,限制旋钮和十字拨块X方向的移动和Y、Z方向的转动自由度,扭矩通过旋钮内六方孔中心上方的耦合点施加在旋钮内六方孔上。分析结果表明,十字拨块在旋转方向一侧的外侧边缘处应力最大,且应力最大处与十字拨块的失效位置相同;十字拨块的变形状态与失效后的塑性变形相同。  相似文献   

17.
现代油藏描述技术的特点及发展动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油藏描述就是对油藏的各种参数进行三维空间的定量描述和表征,建立反映油藏构造、沉积、成岩、流体等特征的三维油藏地质模型。对具有中国陆相油藏特色的油藏描述技术的一些基本特点进行了总结。未来的油藏描述将进一步提高多学科协同分析的综合程度;进一步发展及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应用井间地震技术和四维地震技术监测油藏开采动态。  相似文献   

18.
谢月芳  陈敏 《海洋石油》2009,29(4):73-76
由于存在部分泥岩井眼垮塌,东海春晓气田测井曲线砂泥岩阻抗部分叠置。针对这一现象,采用未垮塌段泥岩伽马与密度拟合关系校正垮塌段泥岩密度,声波时差经本区伽德那公式拟合后求取。通过泥岩垮塌测井数据校正前后对比、直方交会、岩石物理、正演及反演效果分析,认为校正后的测井数据比较真实地反映垮塌段扩径泥岩地层特征,储层与围岩波阻抗差异明显,为储层反演、砂体空间展布分析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井间直达波层析成像的井斜校正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钻井过程中由于地层倾斜等原因,导致井的轨迹不是过井口的垂线,而是一条空间曲线,这就造成井间地震成像计算所用的初至旅行时存在偏差,影响成像精度。为此,本文提出了解决井斜校正的方法。通过对合成井问地震记录和实际记录进行试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解决井斜造成的直达波旅行时误差,可提高速度反演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is study explains the use of X-Ray CT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s an alternative tool for cloud point determination of crude oils and dark fuel oils by showing the results for artificially prepared transparent oils. The technique is fully computerized and data gathering and analysis are achieved by taking the advantage of the processing of the CT images. In the study, the cloud points of diesel oil samples containing 5%, 10% and 15 % additional wax were determined with this new techniqu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loud points determined with this technique and the standardized ASTM D-3117 method are very close. This encourages the use of the proposed technique to determine the cloud point of transparent distillate fuels and dark fuel oils and crude oils, whose cloud points can not be determined easily and accurat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