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Fink-Heiller Ⅱ法能较好地分辨溃变纤维和溃变终末,广泛它用于神经束略的追踪。但该法常因正常组织中有许多金属银颗粒不能全部去除而造成切片背景不清,又固不能区分溃变来末梢周围的细胞构筑关系而致评价溃变终末的范围造成困难。本实验将Fink-Heimer Ⅱ法染色后的切片作漂白处理,而后作焦油紫复染。结果表明,经漂白处理的切片正常组织完全漂白而使背景清晰,而黑色的溃变纤维不受影响,完全保留。经复染的切片,复染的神经细胞显示较佳,能很好地反映出溃变终末的分布范围。因而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溃变染色技术。  相似文献   

2.
常规染色难以直接证实所有坏死或溃变的神经元 ,但镀银染色可显示溃变的神经元及轴突和轴突终末。本文介绍一种研究海马缺血性神经元死亡及其轴突溃变程度和时间过程的改良镀银染色方法。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模型 大鼠急性前脑缺血 2 0 min再灌流 2 d或 4d,1%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下 ,4%多聚四醛经左心室升主动脉灌注固定 ,取脑在同样的固定液中后固定 4~ 5 d,包括背侧海马的 2 0 μm冰冻切片 ,做改良的 Gallyas et al镀银方法染色 ,相邻切片作 HE常规染色。1.2 银染工作液的配制1.2 .1 预处理液  9% Na OH和 1.2 % NH4NO3等…  相似文献   

3.
用健康成年家兔9只,分三组进行实验。第一组用电吸引器吸去小脑左侧半球大部分及齿状核的一部分;第二组电解损毁小脑左侧半球皮质小部分及其深部的髓质;第三组电解损毁左侧齿状核小部分。喂养3~7日后作冰冻脑干连续横切片,Fink-Heimer 法染色,光镜下追踪观察溃变纤维及终末溃变。结果是:两侧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和展神经核内均有溃变纤维及终末溃变。动眼神经核中的溃变以对侧的明显且多,滑车神经核和展神经核中的则以同侧的较多。这些纤维均发自齿状核。最后讨论了此系由齿状核到支配眼外肌神经核的纤维投射的机能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共用成年狗14只,分二组,分别用电凝及Kainic acid微量注射法破坏左侧脑岛皮质。二组均用山鸟法追踪脑岛的传出性溃变纤维。在双侧蜗神经核、上橄榄核、外侧丘系核中均发现了溃变纤维及终末。多数核团毁损侧的溃变量多于对侧。其中左蜗神经腹核,上橄榄内、外侧核,外侧丘系腹核的溃变量较大。溃变纤维还大量出现在下丘核及内侧膝状体核,毁损侧的溃变仍比对侧多。本文在电凝及Kainic acid注射两组实验结果的对比中,未发现明显的差异。本文对脑岛向听系核簇传出纤维投射的意义做了讨论。认为这种投射可能在听觉的反馈调控中起某些作用。脑岛可能是听觉二级皮质中枢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采用成年家兔12只,在上颈髓单侧往入海人酸后,将HRP注入同侧的坐骨神经内,应用HRP逆行追踪结合顺行溃变技术的电镜方法,首次在电镜水平对脊髓长下行固有束终末与坐骨神经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坐骨神经运动神经元的胞体及近侧树突表面发现有少量的溃变终扣.根据溃变终扣的外形可分为圆形和长形,根据溃变终扣内突触小泡的形状可分为圆形和椭圆形.突触联系包括:(1)溃变终扣与标记胞体及树突形成轴一体、轴一树突触;(2)溃变终扣与非标记胞体及树突形成轴一体、轴一树突触;(3)正常轴突终末与标记胞体及树突形成轴一体、轴一树突触.本文首次报道,起源于上颈髓的脊髓长下行固有束终末与坐骨神经运动神经元之间存在着直接的突触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鼠脑桥核内皮质纤维终末的溃疡变型及其与脑桥核小脑投射神经元的突触联系方式,方法:采用HRP逆行标记结合溃变电镜技术。结果:(1)皮质纤维终末出现电子致密和微丝增生两种溃变类型。以电子致密型为主。后者终末又有两种不同形态,即含圆形清亮型小泡和多形清亮型小泡者,以圆形清亮型小泡终末占优势。(2)皮质纤维终末与脑桥核小脑投射神经元形成轴-树和少量轴-体突触,部分溃变终末与HRP标记的投射神经元形成单突触联系,结论:皮质纤维与脑桥核小脑投射神经元间存在的单突触联系构成了皮持-脑桥核-小脑通路。  相似文献   

7.
用切断后根方法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了大鼠后根第一级传入纤维在脊髓胶状质内的溃变和突触联系。切断脊神经后根24小时后,胶状质内出现明显的溃变终末。量最多又持续时间最长的溃变是电子致密型溃变,此外,也观察到了少数的电子透明型溃变和神经微丝型溃变;溃变终末大部分位于胶状质突触小球的中央。据统计,电子致密型溃变作为突触前成分与胶状质内的树突或树突棘形成轴—树突触者占98.8%,作为突触后成分与周围轴突形成轴—轴突触者占1.2%。  相似文献   

8.
用顺行溃变方法对猫后索核内后根初级传入纤维终末的超微结构和突触联系进行了研究.在切断C4~T1和 L4~S1脊神经后根3~4天后,电镜下发现后索核内有三种溃变终末,出现最多的是电子致密型溃变,此外,也观察到了少量的神经微丝型溃变和电子透明型溃变.溃变的初级传入终末多数较大,含有圆形突触小泡.溃变初级传入终末作为突触前成分主要与后索核内的树突形成轴-树突触,而轴-体突触和轴-轴突触较少.此外,还观察到溃变轴突终末参与形成突触复合体.  相似文献   

9.
王滨  张书琴 《解剖学杂志》1995,18(2):138-142
用顺行溃变方法对猫后索核内后根初级传入纤维终末的超微结构和突触联系进行了研究。在切断C4-T1和L4-S1脊神经后根3-4天后,电镜下发现后索核内有三种溃变终末,出现最多的是电子致密型溃变,此外,也观察到了少量的神经微丝型溃变和电子透明型溃变。  相似文献   

10.
用CB-HRP逆行追踪与顺行溃变相结合的方法,对描丘脑腹后外侧核内的来自大脑皮质体感Ⅰ区的皮质—丘脑纤维终末与丘脑—皮质投射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进行了电镜观察。向猫大脑皮质体感Ⅰ区内注射CB-HRP5h后,电解损毁原注射部位,术后动物存活4d。电镜下发现丘脑瓜后外侧核内存在5种突触连接方式;(1)溃变的轴突终未与HRP标记神经元胞体形成轴-体突触;(2)溃变的轴突终末与HRP标记的树突形成轴—树突触;(3)溃变的轴突终末和其它突触前成分共同与中央树突形成汇聚型的突触复合体;(4)溃变的轴突终末与未标记树突形成的轴—树突触;(5)正常的轴突终末与HRP标记神经元形成对称型的轴—体突触。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应用顺行溃变和HRP逆行追踪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在是水平对猫丘脑外侧核内脊丘系终末与丘脑-皮质投射神经元的突触联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用成年家兔25只,分三组进行实验:第一组吸去家兔一侧小脑半球或损毁一侧齿状核,或仅损毁部分半球皮质;第二组吸去小脑蚓叶大部分,或损毁顶核,或仅损毁蚓叶皮质;第三组吸去或损毁一侧小脑旁绒球。术后用Fink—Heimer法染色,追踪小脑至蓝斑的纤维投射。第一组实验中由小脑齿状核来的大量溃变纤维进入同侧结合臂,其中一些溃变纤维由结合臂内侧分出,行向前内方穿过三叉神经中脑核后,进入并终止于同侧蓝斑核及蓝斑下核。小脑半球皮质的溃变纤维不进入蓝斑区。第二组实验显示,小脑蚓叶(顶核或皮质)的溃变纤维除投射至小脑中央核及脑干其它部位外,左右两侧备有少量溃变纤维进入同侧臂旁核小细胞部,极少量溃变纤维进入结合臂腹侧部,前行至脑桥吻段,经过三叉神经中脑核而终止于蓝斑核及蓝班下核。第三组实验,由旁绒球来的少量溃变纤维,经同侧臂旁核小细胞部而至蓝斑核。溃变纤维较少,在胞体周围可见终末前溃变。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采用顺行溃变和HRP逆行追踪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猫脊颈丘脑通路在外侧颈核水平的突触联系。在脊髓颈段刀切损毁一侧背外侧索后将HRP注射于对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在电镜下于损毁同侧的外侧颈核内可见到下列突触联系:(1)溃变的轴突终末与HRP标记的树突形成的轴—树突触;(2)溃变的轴突终末与标记的神经元胞体形成的轴—体突触;(3)溃变的轴突终末及正常的轴突终末与标记的中央树突形成的汇聚型突触复合体;(4)溃变的轴突终末与非标记的神经元树突和胞体形成的轴—树和轴—体突触;(5)正常轴突终末与标记的神经元树突和胞体形成的轴—树和轴—体突触。此外,在正常的神经元成分之间还可见到许多类型的突触。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切断一侧结状神经节近侧端的迷走神经和HRP注入伏核逆行追踪相结合的方法,在电镜水平对孤束核向伏核投射的神经元是否接受迷走神经初级传入纤维终末进行了研究。在孤束核内可见下列突触关系:(1)溃变轴突终末与HRP逆标树突形成轴-树突触;(2)无标记正常轴突终末与HRP逆标胞体或树突分别形成轴-体或轴-树突触;(3)HRP顺标轴突终末与无标记树突形成轴-树突触;(4)溃变轴突终末与无标记树突形成轴-树突触。由上述结果可知:孤束核向伏核投射的神经元接受迷走神经的初级传入终末;伏核神经元的下行终末与孤束核内的神经元之间有突触联系。  相似文献   

15.
破坏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和将HRP溶液注入于眶上、眶下及下牙槽神经后,在超微结构水平观察了三叉神经初级传入纤维终末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中的形态特征。发现溃变终末以电子致密型为主;标记终末可分为两种类型—Ⅰ型及Ⅱ型。Ⅰ型终末较小,呈半环状,突触后成分较少,终末溃变发生较早;Ⅱ型终末较大,呈贝壳状,突触后成分较多且有形成突触小球的趋势,终末溃变则出现较晚。两种终末内主要含圆型及混合型小泡,多与中小型树突形成非对称型突触。另外,两者均可成为另一含扁平小泡的小型终末的突触后成分,并与之形成对称型轴-轴突触。结合文献中单纤维内注射技术的研究结果,本文推测Ⅰ型终末可能源于传导面口部伤害性刺激的细有髓纤维,而Ⅱ型终末则可能属于传导非伤害性刺激的粗有髓纤维的终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孤束核 臂旁核 中央杏仁核间接纤维联系方式 ,并对臂旁核内一氧化氮的作用途径进行了探讨。方法 :利用直流电损毁孤束核顺行溃变 ,结合中央杏仁核注射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追踪技术 ,在超微结构水平上 ,观察大鼠臂旁核内溃变终末及逆行标记结构的形态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结果 :分布于臂旁核内孤束核的轴突终末 ,可与投射至中央杏仁核的神经元及其他结构形成十分密切的并列关系。结论 :臂旁核内的突触并列结构可能是一氧化氮发挥有效生物信使与信息分子作用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采用成年家兔12只,在上颈髓单侧注入海人酸后,将HRP注放同侧的坐骨神经内,应用HRP逆行追踪结合顺行溃变镜方法,首次在电镜水平对脊髓长下行固有束终末与坐骨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坐骨神经运动神经元的胞体及近侧树突表面发现有少量的溃变终扣。根据溃变终扣的外形可分圆形和长形,根据溃变终扣内突小泡的形态发为圆形和椭圆形,突触联系包括:(1)溃变终扣与标记胞体及树突形成轴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改良的Nauta溃变法,用大白鼠10只,猫4只,做脊髓半离断术,观察了脊髓上行纤维到脑干网状结构和下位中缝核的投射区。结果表明,脊髓半离断后,在脑干网状结构可见有散在的溃变纤维和终末前溃变。其中以外侧网状核、巨细胞网状核和延髓中央腹侧核最多,脑桥尾侧网状核和脑桥嘴侧网状核居次,而延髓中央背侧核、小细胞网状核及旁正中网状核较少。此外,在下位中缝核也可见到溃变纤维和终末前溃变,其中以中缝大核和中缝苍白核中的溃变较多,中缝隐核及中缝脑侨核较少。溃变纤维及终末前溃变主要见于离断的同侧,但少数也至对侧的网状结构。猫和大白鼠的实验材料未见明显差异。本文还讨论了网状结构及中缝核在整合及传递痛觉信息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用~3H-亮氨酸放射自显影技术及神经纤维顺行性溃变方法,对青蛙视纤维到中枢的投射做了比较研究。两种技术所得的结果,除了在对侧的侧膝体和前顶盖神经纤维网视神经末梢分布的状况大体相同外,发现下面几点不同: 1.在一定水平的间脑冠状切面上,放射自显影法显示的对侧Bellonci核轮廓近似圆形,内部充满了视神经末梢,同侧的Bellonci核和侧膝体的的轮廓及视神经末梢的分布都较清晰;而用溃变的追踪方法,在相应水平的间脑冠状切面上显示的对侧B氏核外形也近似圆形,但视神经末梢主要集中于该核团的外周,中央部分很少,同侧的B氏核和侧膝体只显示出极少的视神经末梢,因此核团轮廓模糊,很难辨认。 2.用放射自显影方法显示的对侧视顶盖表层上视纤维末梢似乎是随机分布的,而溃变的追踪方法显示的视纤维末梢呈层分布,其分层情况与正常材料分层相符。 3.放射自显影方法显示的对侧中脑被盖核较溃变的追踪方法更清晰。此外,还观察到用溃变的追踪方法显示的中枢投射,其溃变末梢的数量和分布随着动物术后存活时间的不同而有变化。分析了差别产生的原因及两种技术的优缺点,并与前人的工作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HRP逆行追踪与顺行溃变结合法对猫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丘脑-皮质通路在丘脑腹后内侧核内的突触联系型式进行了研究。在电镜下发现,丘脑腹后内侧核內有五种突触联系形式:(1)溃变轴突终末与HRP标记树突形成轴-树突触;(2)溃变轴突终末与HRP标记的胞体形成轴-体突触,上述两类突触型式为该通路在丘脑水平的直接突触联系方式,此外尚有(3)溃变轴突终末与非HRP标记的树突形成的轴-树突触;(4)HRP标记树突与非溃变轴突终末形成轴一树突触;(5)HRP标记树突与非HRP标记的含有突触小泡的突触前树突形成的树-树突触。本文首次报道了三叉丘系纤维与丘脑皮质投射神经元间的直接突触联系方式为轴-树和轴-体突触。同时也发现了以树突为中心的突触复合体,它是该通路在丘脑水平的一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