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GB1957-81《光滑极限量规》实施以来已经指导了很多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但对于大批量生产的零件.工序间的尺寸公差大多是非标准公差。其光滑极限量规应怎样设计.才能达到既符合GB1957的理论.又不缩小通现量头的磨损量和制造公差.进而获得光滑极限量规制造和使用的合理性,这是贯彻该标准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对此.笔者谈些看法。图1是耳片的零件图.它要求孔镇后达到IT11级精度.即镀后尺寸达到镀前尺寸由冲切、机加车间与表面处理车间协调后定为.其加工公差为0.061mn。相当于IT10和IT11中间,此公差为非…  相似文献   

2.
光滑量规检验中的泰勒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太景 《工具技术》2004,38(11):86-86
量规是一种无规定刻度的定值专用量具,利用量规的通端和止端对工件尺寸进行检验,可判定被测尺寸是否在规定的公差范围之内。在采用光滑量规检验工件孔径尺寸时,应注意符合泰勒原则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标准GB3934-83《普通螺纹量规》一书中,没有给出通止端螺纹塞规中径与螺纹环规中径磨损极限尺寸的计算公式,这样不便于进行具体尺寸计算,不便于校对通止端螺纹塞规中径与螺纹环规中径是否磨损超差,所以有必要给出它们的磨损极限尺寸计算公式来,叙述如下: 一、通止端螺纹塞规中径磨损极限尺寸的计算由GB3934-83《普通螺纹量规》一书中的螺纹塞规中径公差带图可知:  相似文献   

4.
我公司近年先后开发了大型、特大型离心泵,这样零件的一些加工尺寸就相应地超过了500mm。尺寸小于500mm的光滑极限量规公差在GB/T 1957-1981《光滑极限量规》中已有规定,而尺寸大于500mm的光滑极限量规公差尚无标准可依。为此,我们制定了我公司的企业标准Q/BBC J08 010—2002《尺寸>500mm的量规公差》。  相似文献   

5.
高华德 《工具技术》1999,33(9):31-32
在极限量规设计中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泰勒原则,二是内缩原则。由于设计时未考虑公差原则的影响,如果用相同方法设计出来的极限量规来检测遵循不同公差原则的孔和轴,就可能发生误判报废现象。例如图1所示三种不同标注方式的轴,在不考虑公差原则时设计出来的极限量规是相同的,用于检测图1b、c所示轴时就会出现误判报废。图1 三种不同标注方式的轴在图1a中,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之间遵循包容原则。包容原则是使实际要素(单一的或关联的)处处不得超越由其最大实体尺寸确定的理想形状的包容面,同时使其局部实际尺寸不得超越其最…  相似文献   

6.
根据普通螺纹量规国家标准规定的量规中径公差的要求,在检定螺纹量规时,无论是量规的通端T还是止端Z都必须测量它们的中径,而不是测量它们的单一中径。在中径和单一中径概念相混淆期间,即中径和单一中径未被明确定义之前,三针测量出的是螺纹量规的单一中径,而不是螺纹量规的中径。三针测量与螺纹量规国家标准要求不相符合。那么,  相似文献   

7.
朱志勤  傅子超 《工具技术》2004,38(12):45-47
GB11365-89《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精度》标准中规定齿坯的三项公差为:齿尖距L的极限偏差、顶锥角ψ极限偏差和齿顶圆直径d极限偏差。这3个项目的极限偏差可采用文中介绍的两种量规检查。在加工齿形时控制安装距K的极限偏差,背锥角ψP在图纸中给出极限偏差或规定为较低的公差等级。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塞规及卡规公差带和产品检验可靠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工作规通端磨损限和止端的公差对产品检验可靠性的影响较小,塞规通端的上偏差和卡规通端的下偏差的影响变化很大;检验精度高的产品的工作规通端可将较多的合格产品判为不合格产品。在量规制造工艺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可将工作塞规通端的上偏差和工作卡规通端的下偏差分别向其名义尺寸方向移动,以提高检验可靠性。另一方面,工程能力指数 Cp 值越大,量规对产品检验的可靠性就越高。  相似文献   

9.
一般公差即线性尺寸的末往公差,是指在车间普通工艺条件下,机床设备一般加工能力可保证的线性尺寸公差。主要适用于金属切削加工的线性尺寸。对一般冲压件的加工尺寸、非金属材料和其他工艺方法加工的尺寸可参照使用。当然,有关工艺方法的本注公差有专项国家标准作了规定,如:冲压件未注公差为GB/T15055一94;铸件尺寸公差为GB6414-86;钢质模锻件公差为GB12362-90;锤上自由锻件公差为GB15826-1995等。采用一般公差是指在该尺寸后面不注出极限偏差,主要适用于低精度的配合尺寸,在正常车间精度保证的条件下,一般可不检验。采…  相似文献   

10.
根据光滑极限量规国家标准(GB1957—81),通规尺寸公差带的中心到工件最大实体尺寸之间的距离Z(简称为内缩值)如图1所示,Z按精度等级和基本尺寸分段,应符合国标规定的数值。设置内缩值Z的原因,是考虑到通规每次检测部通过合格件,因而将产生较多的磨损,故Z值起着保证量规预定使用期限的重要作用,为量规设计的标准参数之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行量规国标没有规定验收量规标准及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的很多不便,从而提出按Z/T值分型分区布置量规公差带的方案,明确规定了验收量规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12.
赵卫民 《机械》1991,18(4):43-45
本文介绍的是根据《光滑极限量规》国家标准(GB1957-81),利用微型计算机IBM-PC/XT,辅助计算光滑极限量规的各工作尺寸。所计算的这些量规是用于检验直径尺寸≤500mm,公差等级为IT6~IT16的内外圆柱面。光滑极限量规的计算机辅助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13.
新发布的 GB/ T180 1-1999《极限与配合 公差带和配合的选择》是在“尺寸极限(公差 )与配合制”方面具有实用性的一项互换性基础标准。该标准是以 GB/ T 180 0 .4-1999《极限与配合 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的极限偏差表》为依据 ,在满足设计、生产需要的前提下 ,为了尽可能地简化机械零件、定值刀量具和工艺装备的品种规格 ,对机械设计时所选择的孔、轴公差带和配合作了进一步的限制与压缩。GB/ T180 1-1999规定的内容主要由以下四部分构成 :1基本尺寸至 5 0 0 mm,推荐选用的孔、轴公差带和基孔制与基轴制的优先、常用配合 ,并列表给出…  相似文献   

14.
国家标准规定,设计光滑极限量规的原则是要求符合极限尺寸判断原则(即泰勒原则):量规通规的测量面应是与孔或轴形状相对应的完整表面(即全形量规),其尺寸等于工件的最大实体尺寸,且长度等于配合长度;量规止规的测量面应为点状(即不全形量规),其尺寸等于工件的最小实体尺寸;只有在保证被检验工件的形状误差不致影响配合性质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叶伟昌  梁萍 《工具技术》1999,33(11):35-36,39
齿轮、带轮、联轴器等通常采用平键与轴联接,平键用于传递转矩或兼作导向。由于键为标准件,因此键宽与键槽宽的配合采用基轴制。在批量生产中,通常采用键槽复合量规检验轮毂键槽的槽宽及槽深尺寸,同时采用对称度量规检验键槽的对称度。下面对这两种量规的设计方法作一介绍。1-键槽复合量规设计方法检验孔用的键槽复合量规如图1所示。该量规实质上是一种将两组塞规组合在一起的极限量规(通、止规),因此其工作面的基本尺寸及制造公差均可按光滑塞规来选择。用该量规检验键槽时,通端“T”控制键槽宽度b的最小极限尺寸;止端“Z”…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一九八二年颁布了光滑极限量规国家标准GB1957—81,这个标准包括的工件基本尺寸为500毫米以下者勺尺寸。而大尺寸工件光滑极限量规公差尚无统一的新标准。大尺寸工件在其使用要求、加工、测量、装配、维修以及生产方法等方面与中、小尺寸不同,通常是单件、小批生产,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大尺寸工件的互换性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因此越来越需要采用量规检验。形位误差和测量误差在大尺  相似文献   

17.
国际《光滑极限量规》GB1957~81已经贯彻执行,按此标准制造出的光滑极限量规来检验工件孔和轴的极限尺寸,能有效地控制工件的极限偏差,保证零件的互换性。但有些操作者将所加工的工件实际孔或轴靠近量规的通端,即加工孔靠近最小极限尺寸,加工轴靠近最大极限尺寸,造成量规工作部分过早的磨损而使其使用寿命缩短。针对这种不正常的情况,本人试从增大量规磨损量,提高量规使用寿命,同时能有效的控制“孔偏小,轴偏大”方面提出探讨。  相似文献   

18.
1 引言 在设计光滑极限量规时,其通端、止端、磨损极限等尺寸数据一般是通过查阅相关手册直接得到,但目前绝大多数的手册中仅仅提供了Omm-500mm范围内的数据,没有提供500mm-3150mm范围内的光滑极限量规尺寸.这就需要按照一系列公式去推导,在计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现考虑应用计算机程序来完成其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标准GB1957-81《光滑极限量规》中,规定有孔与轴基本尺寸至500mm、公差等级IT6至IT16级光滑极限量规的制造公差(T)、位置要素(Z)以及公差带图,但缺少用公式来表示工作量规和校对量规的尺寸计算方法。为使实用中方便起见,介绍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机械加工夹具磨损极限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加工夫具是影响企业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工艺设计工作量较大,管理难度较高的一项工作。在对灾具管理的实践中,既要求有“首、尾件鉴定”、“周期检定”、“计划预修”等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也要有一个科学的夹具磨损极限标准。我厂自1988年制定出标准,通过试行、验证、修改,199O年正式列入工厂技术标准,使用效果较好。一、提出央具磨损极限标准的原因各厂在设计机械加工的突具时,一般职产品制造公差的1/5~1/2,作为夹具的制造公差。在突具的设计图纸上也仅仅标注制造公差。这对夹具的实际使用和管理必然带来下面问题: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