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骨髓干细胞动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兴浩  慕晓玲 《农垦医学》2009,31(3):259-261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CSF)已经在医学实验中被证实为安全、有效的动员剂,然而这个过程的分子机制和影响因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此动员过程主要通过影响造血干/祖细胞和骨髓微环境、细胞凋亡等方面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骨髓干细胞动员对大鼠肝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造模组(20只)。造模组采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的方法连续4w构建大鼠肝损伤模型,然后随机分为动员组(10只)和模型对照组(10只),动员组皮下注射G-CSF,连续6d。3w后采用检测大鼠肝功能、大鼠肝脏HE染色等方法进行观察。结果:3w后大鼠的肝功能较模型组没有明显恢复。结论:G-CSF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大鼠肝损伤,不能明显改善肝脏功能,也没有加重肝脏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3.
化疗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动员外周血干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化疗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的效果。方法对10例急性白血病和恶性实体瘤患者采用动员方案为化疗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例患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4例,霍奇金淋巴瘤(HD)1例,乳腺癌1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主要动员方案为CTV方案:环磷酰胺(CTX)1200~1500mg/m2,鬼臼噻吩甙(Vm-26)400mg/m2,分3天用,长春花碱酰胺(VDS)3mg/m2。于联合化疗后WBC降至最低并开始回升时予rhG-CSF5μg/kg,1次/天,皮下注射,当WBC≥5.0×109/L时开始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结果1例采集1次,9例采集2次,获得MNC为(5.62±2.25)×108/kg,CD34 细胞为(13.26±6.45)×106/kg,CFU-GM为(2.33±1.02)×105/kg。达到目标采集量单个核细胞≥4×108/kg10例中8例(80%),CD34 细胞≥2×106/kg10例中10例(100%),CFU-GM≥2×105/kg10例中7例(70%)。1次采集后8例(80%),2次采集后10例(100%),患者达到了CD34 细胞数目标采集量。结论化疗CTV方案联合rhG-CSF动员可采集到足够数量的外周血干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CSF)骨髓干细胞动员对兔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支兔采用结扎前降支的方法制作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动员组和对照组,动员组(n=10)心梗后3h开始皮下注射G CSF30μg·kg 1·d 1,对照组(n=10)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使用5d。采用超声心动图(UCG)检查及血液动力学测定了解心脏功能变化,取心脏作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结果:心梗后5周,动员组左室射血分数(EF)与1周时相比明显增加,而且与对照组相比,EF值、左室舒张末压(LVEDP)、+dp/dtmax和dp/dtmax均有显著变化。在心肌梗死区发现有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正常心肌组织则没有,动员组梗死区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未发现有新生的平滑肌细胞及心肌细胞。结论:G- CSF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心肌梗死,能通过促进梗死区血管新生,明显改善心脏功能,可能为心肌梗死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无创性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四氯化碳(CCL4)肝硬化大鼠外周血中CD34+细胞的动员作用,以及对肝硬化大鼠肝脏生化学的影响,寻求一种安全有效、不加重肝损伤的动员CD34+细胞的方法。[方法]50%CCL4橄榄油溶液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rhG-CSF动员组大鼠皮下注射rhG-CSF10μg.kg-1.d-1,共计5d,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CD34+细胞的比例,同时检测ALT、AST、T-BIL和ALB,观察G-CSF对肝硬化大鼠肝脏的影响。[结果]肝硬化大鼠rhG-CSF动员后外周血CD34+细胞占单个核细胞(CD34+/MNC)比例(4.08±1.38)%是生理盐水对照组(0.43±0.21)%的9.5倍;而生化学检测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G-CSF动员能促进更多的骨髓/造血干细胞源性的肝干细胞在外周血中表达,而且不加重肝硬化大鼠的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6.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进大鼠脑出血后的细胞增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丹  田小玲  沈延春  李艳  张磊 《中外医疗》2010,29(9):30-30,32
目的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脑出血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胶原酶定位注射构建脑出血大鼠模型,然后给予G-CSF腹腔注射连续5天,造模2周后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出血灶周边组织PCNA阳性细胞与GFAP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给予G-CSF的大鼠PCNA阳性细胞与GFAP阳性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未给药组。结论G-CSF能够促进大鼠脑出血后细胞(尤其是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该作用可能参与其对脑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正常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影响因素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0例造血干细胞正常供者采用中位剂量G-CSF10.9μg/(kg·d)皮下注射3~5天后,使用COBE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采集物中CD34 细胞数。结果:第一次采集的单个核细胞(MNC,个)及CD34 细胞量(个)分别为(1.12~13.06,中位数3.10)×108/kg供者体重及(1.14~10.42,中位数3.8)×106/kg供者体重。MNC及CD34 细胞采集总量分别为(2.21~13.60,中位数5.80)×108/kg受者体重及(2.30~14.00,中位数6.40)×106/kg受者体重,均达到移植要求。男性CD34 细胞总量显著高于女性。不良反应较为轻微。供者年龄、体重、G-CSF剂量、采集前白细胞数等与采集所得MNC及CD34 细胞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G-CSF作为正常供者动员剂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外周造血干细胞应用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及某些实体瘤的治疗在国内外进展很快,尤其是恶性淋巴瘤,大剂量化疗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难治性或复发的血液病的一线治疗方法,国内外接受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数明显增加,治疗效果明显提高[1].2006年7月~2007年1月我院对5 例淋巴瘤,1 例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成功进行了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动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下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动员作用。方法:32只小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给予0,20,40,80μg/kg rhG-CSF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续5 d,最后一次注射后6 h分别取骨髓和外周血,以1×106分别接种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的12孔板中培养10 d,计数成纤维样集落(CFU-F)的个数,对形成的CFU-F消化后收集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抗原表达并进行成脂、成骨诱导。结果:骨髓所形成的CFU-F与rhG-CSF剂量成正比,外周血也有类似骨髓的成纤维样集落,但出现的频率极低。骨髓CFU-F流式检测呈CD34-、CD133-、CD90+、CD105+,具有成脂、成骨分化的能力。结论:rhG-CSF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且随rhG-CSF剂量增大,促增殖作用越强。rhG-CSF也有动员小鼠间充质干细胞的能力,但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0.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心肌梗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近年来对心肌梗死的治疗有了很大进展,但针对心肌梗死后的不可逆改变:心肌细胞、小血管的损失以及心室重塑,目前尚无满意的对策。因此,探寻修复心肌梗死后受损心脏的方法,成为目前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近年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大鼠急性肝衰竭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Kang W  Liu ZW  Han QY  Zhang L  Lei Y  Lou S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4):980-984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抑制大鼠急性肝衰竭(ALF)肝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D-氨基半乳糖(D-GalN)制备SD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治疗组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50 μg/kg共3 d,安慰剂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共3 d.建模后观察动物生存率,分别于6 h、12 h、1 d、3 d取肝脏,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Bcl-2、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表达,图像分析系统半定量分析.结果 治疗组生存率高于安慰剂组(53.3% vs 33.3%,P=0.027).两组肝细胞凋亡率、肝组织Bcl-2、caspase-3表达量均随时间而升高.1 d时治疗组肝细胞凋亡率(29%±7%)低于安慰剂组(4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治疗组12 h、1 d时肝组织Bcl-2灰度值均低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52±37 vs 161±7,P=0.012;150±12 vs 159±9,P=0.018),表示Bcl-2表达量高于安慰剂组;治疗组1 d、3 d时肝组织caspase-3灰度值均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89.6±4.6 vs 169.6±15.7,P=0.000;184.7±4.8 vs 160.0±5.0,P=0.000),治疗组caspase-3表达量低于安慰剂组.结论 肝细胞凋亡在ALF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G-CSF通过促进肝细胞Bcl-2表达和减少caspase-3表达,延缓并减少肝细胞凋亡的发生,提高ALF大鼠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The mobilization efficiency of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CSF) and stem cell factor (SCF) to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 (MNCs) in mice was observed, and the changes of CXCL12/CXCR4 signal were detected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mobilization mechanism of stem cells. Kunming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mice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subjected to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G-CSF at a dose of 100 μg/kg and SCF at a dose of 25 μg/kg every day for 5 days, and those in control grou...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两种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uG-CSF)惠尔血和特尔津,对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的动员疗效.方法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52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全相合的同胞供者52例,随机采用两种rHuG-CSF特尔津和惠尔血分别进行供者造血干细胞动员,对供者千细胞动员参数及患者移植后造血重建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惠尔血组和特尔津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峰时间均为第4天(38.9±3.0)×109/L和(37.8±2.9)×109/L(P>0.05).惠尔血和特尔津两种动员剂对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参数的影响,其结果分别为采集物MNC计数(4.8±0.7)×108/kg vs(5.1±0.4)×108/kg;CD34+(1.6±0.3)×106/kg vs(1.9±0.7)×106/kg;惠尔血和特尔津两种动员剂对供者骨髓血造血干细胞参数有诸多方面的影响,其结果分别为采集物MNC计数(3.8±0.5)/L vs(3.9±0.7)/L;CD34+(1.3±0.7)×106/kg vs (1.5±0.4)×106/kg(均P>0.05).特尔津和惠尔血两种动员剂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影响,其结果分别为移植后中性粒细胞植活时间(14.6±0.9)d vs(15.2±1.6)d;血小板的植活时间(18.1±0.8)d vs(17.0±1.9)d(P>0.05);两种动员剂对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 惠尔血和特尔津两种动员剂分别对供者外周血及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动力学,以及对患者造血重建影响均无显著性差异.特尔津能可靠用于造血干细胞供者的动员及患者移植后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14.
全面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全文文献,系统评价该治疗方法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经严格筛选后,共纳入15个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用RevMan 5.0分析后的结果 显示,接受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增加(P〈0.01)、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无明显变化,治疗后临床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OR=0.51,95%CI=0.36~0.72).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肝损伤的疗效.方法 取50只正常雄性大鼠,采用2-乙酰氨基芴和四氯化碳溶液灌胃,制成急性肝损伤模型,取其骨髓,以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于细胞,再用荧光染料(PKH26)进行标记.将50只急性肝损伤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只.实验组大鼠麻醉后,取腹部正中切口,经门静脉注入自体骨髓干细胞悬液0.4 mL(4×106个).移植术前及术后3d、7d、14 d、4周观察血清转氨酶(ALT、AST)、总胆红素(TB)、凝血酶原时间(PT)和白蛋白(ALB)水平变化;骨髓干细胞移植后4周,取各组肝脏组织,制成冰冻切片,用异硫氰荧光素标记的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PKH26标记阳性细胞.结果 术后3、7d,各项肝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4 d ALT、AST及ALB有所改善(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改善;4周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有改善(P<0.05).大鼠肝脏切片中可见散在的PKH26染色阳性的红色荧光,PKH26染色阳性细胞数为(57.2±6.18)个,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门静脉注入的骨髓干细胞能定植于肝脏,是治疗急性肝损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显著改善急性肝损伤大鼠肝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CD34+骨髓干细胞(BMSC)在心肌内归巢的影响. 方法:成龄杂种犬17只,随机分4组. A组5只:接受10 μg/(kg·d),5 d皮下注射和实验性心梗;B组4只:接受10 μg/(kg·d),5 d皮下注射和假手术;C组4只:接受10 μg/(kg·d),5 d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和实验性心梗;D组4只:接受10 μg/(kg·d),5 d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和假手术,对每只动物股动脉插管至主动脉根部,左颈浅静脉插管至冠状静脉窦,分别于造型前后抽血5 mL(抽复管),裂解红细胞,分离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CD34+细胞数,数据分析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 结果:4个实验组CD34+ BMSC心肌内归巢数分别为:(183.0±9.2)×104个/L,(71.1±9.2)×104个/L,(82.3±9.5)×103个/L和(78.5±9.8)×103/L,除C,D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912)外,其余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 结论:G-CSF不仅能动员BMSC大量释放入外周血,同时还能增加CD34+ BMSC在心肌内的归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髓干细胞动员对合并粒细胞减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组和对照组,均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继续接受常规规范治疗,G-CSF组在此基础上给予G-CSF 10μg/kg皮下注射,1次/d,连续7d。住院及随访期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6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左室功能相关指标[梗死区室壁增厚率、梗死区室壁运动评分指数(WMSI of IS)、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个月后,除对照组WMSIofIS外,其他指标较之治疗前均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仅G-CSF组LVEF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PCI后利用G-CSF进行干细胞动员,将有助于心脏整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的近期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就诊R8例晚期肝硬化患者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患者乏力、纳差、腹胀等症状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并于术后1月、3月复查肝功,了解肝功特别是总胆红素、白蛋白等变化情况。结果8例患者在肝动脉灌注过程中均很顺利,无明显不良不适;白蛋白较术前明显增高、总胆红素较前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肝硬化近期效果较满意,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影响肾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所以内皮的修复是AKI治疗的重要靶点。观察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对由内毒素诱导的AKI小鼠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数量、骨髓源性EPCs的增殖能力,以及向肾组织中归巢的影响。并观察由骨髓动员的EPCs对肾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健康CD-1雄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肾损伤对照组(B组)和G-CSF预处理肾损伤组(C组),每组10只。观察各组小鼠肾功能以及肾组织形态学变化、炎性因子水平、外周血中EPCs数量、肾组织细胞凋亡指数、CD34+和胎肝激酶-1(fetla liver kinase 1,FLK-1+)阳性细胞的表达。并获取小鼠骨髓,分离、培养EPCs,检测EPCs的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结果 B组和C组小鼠肾功能受损,炎性反应、肾组织学改变前者比后者重(P<0.05);外周血EPCs含量B组比A组多,明显比C组少,肾组织CD34和FLK阳性细胞的表达B组比A组多,但少于C组(P<0.05);肾细胞凋亡指数B组最高(P<0.05);B组骨髓来源的EPCs数量比A组多,但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指标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G-CSF可降低AKI小鼠炎性反应的水平,有效动员骨髓来源的EPCs,并促进其增殖和迁移,增加外周血EPCs含量,对AKI小鼠肾功能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