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中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NL)是骨髓增生性疾病中少见类型,现将作者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60岁,因乏力、左上腹包块1年于1991年1月11日入院。患者1年来曾因上述症状多次在本地医院就医,查血象白细胞计数为15~17×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为14~15×10~9/L,未作明确诊断及治疗。体检,无贫血貌、出血点、浅表淋巴结肿大及胸骨压痛。肝肋下未及,脾肋下5cm、质中等、无压痛。实验室检查、WBC、15.6×10~9/L、N0.96、E0.02、M0.01、L0.01、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变性同骨髓。BPC305×10~9/L。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胸片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38岁。因持续性发热,体温38.5℃~40.5℃,畏寒伴头晕、胸闷、出汗、纳差、乏力、四肢关节酸痛8d,于1991年3月1日入院。无伤寒或外伤史。查体:急性病容,重度贫血貌,体温39.8℃,血压15/8Kpa,肝肋下1.5cm,脾肋下1.0cm。血红蛋白48g/L,红细胞1.58×10~(12)/L,白细胞3.0×10~9/L,中性0.58,淋巴0.42,血小板50×10~9/L。尿及大便常规(一),肝肾功能及血清电解质均正常。  相似文献   

3.
例1,男,9岁。因发热、面色苍白10天,腹痛、腿痛7天,干1977年9月3日入院。翌日突然鼻出血不止,便血约500ml。体检:体温38.4℃,皮肤苍白,可见少量大小不等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一),腹软,肝肋下3cm,剑下2cm,脾可触及边缘。血像:血红蛋白73g/L,红细胞2.2×10~(12)/L,白细胞1.0×10~9/1。中性4%,淋巴93%,幼稚3%,血小板24×10~9/L骨髓像:原淋+幼淋巴细胞80%’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采用VP方案(长春新碱、强的松)与VMP方案(即VP方案加6—MP)交替,同期服用中药(党参、  相似文献   

4.
例1,女,17岁。因头昏、乏力、四肢酸痛半年,不规则发热半月于1986年7月5日入院。病前曾喷洒农药4次(甲胺磷)。体检:体温39℃,贫血貌,两侧颈部、腋下及腹股沟均可触及黄豆和蚕豆大小的淋巴结,无压痛。肝肋下3cm,质地Ⅱ°,无压痛。脾肋下4cm。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39g/L。白细胞2.8×10~9/L,中性18%,淋巴79%。血小板42×10~9/L。骨髓片  相似文献   

5.
<正> 例1:女,6岁。因乏力、苍白一年入院。体检:贫血貌,心肺(-),肝肋下2cm,脾肋下14cm,白细胞240×10~9/L,原始粒+早幼粒10%,中幼粒16%,晚幼粒7%,杆状17%,中性分叶35%,淋巴3%,血色素60g/L,血小板25×10~9/L。骨髓象:原始粒+早幼粒12.2%,中幼粒22.8%,晚幼粒17.6%,杆状核20.8%,红系受抑,淋巴比例偏低。入院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口服马利兰,两周后肝脾无缩小,末梢白细胞达700×10~9/L,原始粒+早幼粒达43%,考虑慢粒急变,再次骨穿,提示原始+早幼粒20%,诊断为慢粒急粒变。改用HOAP治疗六周,肝  相似文献   

6.
葛露  袁骞 《淮海医药》1998,16(1):71-71
患者,女,20岁.1995年5月查体时,发现有血小板减少症.BPC:32×10~9/L,RBC、Hb、WBC计数分类均未见异常.1995年8月查体,无贫血貌,肝脾、淋巴结、NY肺均正常.RBC:3.48×10~(12)/L,Hb105g/LWBC:4.3×10~9/L,BPC:58×10~9/L.N0.52,L0.40,M0.06,E0.02.骨髓象: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原糖0.02,早幼粒0.02,中幼粒0.04,晚幼粒0.085,杆状核0.075,分叶核0.295.中幼红0.08,晚幼红0.14,淋巴细胞0.23,单核细胞0.015.粒系:中性粒细胞分叶核比例增高,杆状核细胞比例减少.红、淋二系比例大致正常.巨核细胞未见,血小板散在少见.诊断印象:请结合临床观察.1996年1月、查体:胸骨压痛(?)、心肺(一)、肝可及、脾肋下4cm,淋巴结(一),双下肢散在出血点.血检:RBC:1.75×10~(12)/L,  相似文献   

7.
报告1例化疗相关的表型转换型成人急性杂合自血病。病例介绍患者男,19岁,因渐进性头昏、发热和出血3周于1990年11月6日人院。既往健康,无毒药物接触史。家族中父母和唯一胞姐均健康。查体:面色苍白,巩膜无黄染,前下胸和双下肢瘀点散见。全身浅表淋巴结广泛肿大如黄豆。胸骨压痛。心肺(-)。肝肋下刚及,脾肋下2cm。Hb96g/L,Pt21×10~9/L,WBC70×10~9/L,分类见原、早幼粒各14%,淋巴4%。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红比190:1。原粒22.5%,早幼粒33%,红、淋巴系严重抑制。全片巨核细胞36只,血小板型  相似文献   

8.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罕见疾病,其中门脉高压、脾切除术是常见原因。近年来我院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病例1:女,25岁,农民。因发现左上腹包块5个月入院。入院查体:贫血貌,胸部未见蜘蛛痣。脾大,肋下4cm,剑突下4cm,尖端过脐5cm,质韧无压痛。无腹水。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80g/L,RBC2.7×10~(12)/L,WBC3.2×10~9/L、BPC0.12×  相似文献   

9.
患儿女,5岁,因反复皮肤出血点4个月余而住院。查体:体温36.5℃,呼吸26次/min,心率132次/min。精神萎靡,全身皮肤苍黄,散在出血点,淤斑。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正常,腹软,肝肋下2.5cm,脾肋下3.0cm,无压痛。红细胞直接计数1.85×10~(12)/L,血红蛋白54g/L,白细胞3.8×10~9/L,血小板20×10~9/L,网织红细胞1.4%,总胆红素29.82μmol/L,出血时间5min以上,凝血时间2min.Coomb's 试验直接反应(+),间接反应(+),抗 C3(++),抗 IgG(+),血小板聚集功能不佳,凝血功能正常。骨穿示: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36岁。因头昏、乏力、反复牙龈出血、皮肤紫癜一年余,于1986年6月19日入院。时有低热,关节酸痛。有“癫痫”病史23年。否认肝炎、肾炎及有关药物史。检查:侏儒畸形,向心性肥胖,无黄疸,全身皮肤散在紫癜及片状瘀斑。心肺(-),腹膨大,肝上界第五肋间,肋下4cm,剑突下6cm,质地中等,无触痛。脾肋下5cm,质地中等。腹水可疑。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4.8×10~9/L,血小板57×10~9/L。尿蛋白(+)~(?)。ASO500单位。血沉140~48mm/h。类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性,30岁,住院号247293。因间歇发热5个月、恶心1月、皮肤黄染1周于94年11月3日入院。 查体:一般情况可,体温38C,全身皮肤明显黄染,双下肢有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的红色丘疹,压之褪色;巩膜明显黄染,口腔粘膜可见多处溃疡;腹平软,肝右肋下2cm,剑下3cm,质韧,无压痛,余未见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Hb100g/L、P135×10~9/L、WBC3.4×10~9/L;LDH366u/L、SGOT162u/L、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出生后1天。因气急3小时急诊入院。系第一胎第一产,足月顺产。出生时有窒息史。体检:体重2.4kg,嗜睡,时有尖叫,反应差,口唇青紫,囱门平,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肿肋下4cm,脾肿大肋下3cm,质Ⅱ°。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10g/L,白细胞115×10~9/L,血小板110×10~9/L,中性16%,淋巴4%血片:原始幼稚细胞占80%,大小便常规阴性。骨髓检查:见大量幼稚细胞占69%%,细胞特征为圆形,胞浆量少,蓝色,有伪足突出,浆内可见颖粒,胞核圆,部份有切迹,染色质很细,有核仁2~4个,过氧化酸染色阴性,糖元染色阴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相似文献   

13.
例1,男,9岁。因头部受伤,在当地医院缝合后,伤口渗血,嗜睡,进食差,4天后,于1991年12月13日以颅内血肿收住我院。自述一年来乏力,多汗、纳差,间断鼻衄。查体:胸骨有压痛,肝肋下1.5cm,脾肋下3cm。CT示右额硬膜外血肿。血象:Hb100g/L,RBC3.4×10~(12)/L,WBC64×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28岁。以不规则发热1个月伴胸腹部皮肤皮诊于1988年6月5日入院。体检:外观中度贫血,巩膜无黄染。颈部两侧可触及成串蚕豆大淋巴结,双侧腋窝、腹股沟均可触及鸽蛋大淋巴结,无触压痛。心肺(-)。腹平软,肝大肋下2cm,脾大肋下3cm。胸腹部皮肤可见暗红色斑片状高出皮肤的皮疹。其他部位皮肤未见异常,腹部未触及肿大的淋巴结。Hb 65g/L,WBC 4.25×10~9/L,BPC 110×10~9/L,有核红细胞占  相似文献   

15.
慢粒化疗引发溶瘤综合征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全秀 《淮海医药》2001,19(5):431-431
患者 ,男 ,70岁。以头晕乏力 5月 ,左腹肿块 2月 ,收入院。查体 :T36.3℃、Bp12 8/ 75 mm Hg,皮肤无黄染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两肺无异常 ,心率 72次 / min,律齐。左腹隆起 ,肝肋下一指 ,质中。脾肋下“1”线 10 cm,“2”线 2 0 cm,“3”线 + 4cm,质硬。化验检查 :白细胞 2 62 .4× 10 9/ L、红细胞 3.0 6×10 1 2 / L、血小板 2 49× 10 9/ L,肾功能尿素氮 5 .7m mol/ L、肌酐82 .3μmol/ L、尿酸 35 2μmol/ L ,骨髓像示符合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诊断。治疗 :CHOP方案化疗 ,环磷酰胺 40 0 mg,静注第 1、4d;高三尖杉脂碱 4mg,静滴 ,…  相似文献   

16.
例1 男,60岁。因乏力、面黄2月,验血发现幼稚细胞于1988年11月3日入院。查体:体温38℃。贫血貌。心肺无异常。腹软,肝剑下1cm,脾不大。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24×10~9/L,中性0.26,淋巴0.24,幼稚细胞0.50。血小板34×10~9/L。初诊急性白血病。骨髓片示异常组织细胞明显增生,占0.615。确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16岁.以颈部淋巴结肿大、头晕、乏力、低热一个多月于1985年12月5日入院。体检:颈部两侧胸锁乳突肌前缘、颌下可触及3~4个蚕豆大淋巴结,两侧腋窝腹股沟均可触及3~4个成串的淋巴结,无触痛。胸骨压痛明显.心肺(-)。肝大肋下1.5cm,脾大肋下2.5cm、质硬.两侧睾丸呈鸽蛋大、质软,阴茎正常,有少许阴毛.实验室检查:Hb6.5g/LWBC28.5×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10%,原幼淋巴细胞86%,成熟淋巴细胞占4%,pt50×10~9/L,  相似文献   

18.
病例 男性,65岁,干部。主因消瘦乏力,进食后上腹胀满伴腰痛、黑便、尿呈酱油色而入院。查体:T38.5℃,血压15/10kPa,贫血貌,巩膜轻度黄染,淋巴结不肿大,心肺(一),腹软,肝肋下1.5cm,质中无压痛,脾未及,腹水征(一),化验,Hb58/L、RBC2.2×10~2/L,WBC 15.0×10~9/L、PC100×10~9/L,中性65%,淋巴35%,网织红细胞12%。血涂片 胃癌 溶血性贫血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35岁,因左小腿肿痛,全身畏寒发热50天,1984年12月4日入院。曾于1980年10月在上海某医院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检查:消耗病容,颈部正常,心肺正常,腹软,肝肋下1指,剑突下4指,质硬。脾脏肋下5指,平脐,质硬,无触痛。腹水征(一)。左腹股沟可扪及3枚如鸽蛋大小之淋巴结,右侧有2枚如蚕豆大小,压痛不明显。左小腿中段前侧有5×6cm~2肿块,皮肤不红,肿块质硬,不活动,试穿无脓液,左膝关节活动正常。化验检查:血常规:RBC:0.36×10~(12)/L.Hb:100g/L.WBC:30.9×10~6/L,N:0.78L:0.22,分类中发现幼稚细胞,血沉30mm,AKP<10~(?)(金氏),血钙4.5mEq/L,肝功能正常,AFP(一),x 线左小腿正侧位片示:左胫骨中段呈虫蚀样改变,密度不均匀,无活动性病灶。A 超提示肝脏剑下7cm、肋下1cm 上界第6肋间,前后径8.5cm,有较  相似文献   

20.
郭稳捷  李贵宾 《河北医药》1992,14(6):364-365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在小儿时期较少见,近来我科收治3例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报道如下。例1,男,10岁。主因面色苍黄1年,加重1个月于1991年5月入院。患儿于入院前1年开始反复腹泻、发热、面色渐苍黄、茶色尿、疲乏无力,经用抗生素控制腹泻后,病情稍好转。一个月前再次发热腹泻、面色苍黄加重,伴呕吐、腹痛、腰痛及酱油色尿。查体:皮肤巩膜黄染,两肺呼吸音清,心率90次,心尖部闻及Ⅱ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肝肋下1cm,剑下2cm,脾肋下5cm。血象:Hb52g/L,WBC3.2×10~9/L,N60%L40%,Ptc100×10~9/L,Ret35%,血片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