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全身代谢性骨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OP的患病率明显上升。因此,推动OP临床诊疗不断发展至关重要。OP临床诊疗的发展与相关基础研究密不可分,而合适的动物模型是基础研究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OP临床诊疗进步的关键环节。目前,OP动物模型的种类繁杂,按建模方法不同分为诱导法和基因工程法两种,诱导法包括手术诱导法、药物诱导法、物理机械诱导法、饮食及环境诱导法等,基因工程法包括转基因建模法、基因突变建模法。在OP相关的基础研究中,应根据自身实验需求和实验条件选择最适合的动物模型。由于OP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单一因素的动物模型越来越不能满足研究需求,联合建模将为未来研究OP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脂肪肝是由多种疾病和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肝脏脂肪蓄积过多为病理表现的一种常见肝病,部分病例可发展为肝纤维化,甚至导致肝硬化。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及预防保健措施的相对滞后,我国由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药物损害等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动物模型在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中广为采用,目前常用的动物有大鼠、小鼠、狗、小型猪、绵羊、兔、灵长目等,各有优点和缺点.研究者应根据实验要求和目的,慎重选择.常用的造模方法有去势、药物诱导和制动致骨质疏松症,最后通过多种指标综合分析,实现对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全面判断.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物模型在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中广为采用,目前常用的动物有大鼠、小鼠、狗、小型猪、绵羊、兔、灵长目等,各有优点和缺点。研究者应根据实验要求和目的,慎重选择。常用的造模方法有去势、药物诱导和制动致骨质疏松症,最后通过多种指标综合分析,实现对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全面判断。  相似文献   

5.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马学惠肝纤维化指各种病因作用下肝内纤维增生,可伴有纤维隔形成。当肝小叶结构破坏,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增生的胶原包绕形成假小叶则称肝硬化。肝纤维化为肝硬化早期阶段,在此一并讲述。为深入研究肝纤维化的病因与发病,筛选防治肝纤维化的...  相似文献   

6.
从造模机制、造模方法和模型特点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外常用的偏头痛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刘平 《肝脏》1997,2(2):95-97
急性肝衰竭模型,长期以来多采用四氯化碳或半乳糖胺等肝毒性物质诱导。最近较多的报道是采用内毒素造模,特别是建立了LEC大鼠等自然性肝损伤模型。这些模型形成肝损伤的主要因素大致可分为肝血窦壁细胞和肝细胞本身两类。本文就急性肝衰竭常用的大鼠模型及其形成机制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制备不同种类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肝损伤后的修复反应,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分子及细胞机制,如何制备与人类肝纤维化相似的动物模型,不仅是深入研究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发病机制的重要基础,也是筛选防治药物的有效手段。本文重点讨论制备大鼠、小鼠和家兔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动物模型的不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肌少症是与增龄相关的肌肉质量减少和功能减退,其增加了摔倒、骨折、死亡及住院等风险,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构建动物模型是开展肌少症发病机制、临床干预及治疗方案设计研究的基础。由于肌少症表型的复杂性,使得选择合适的造模方法、构建恰当的动物模型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肌少症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的相关进展,为开展肌少症发病机制、预防、治疗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脂肪性肝病的动物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窦爱霞  陆伦根  邱德凯 《肝脏》2006,11(6):442-443
为克服临床研究的不足,深入研究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筛选防治脂肪性肝病的有效药物,选择一种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感染动物模型在筛选抗茵药物,疫苗研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迄今已建立小鼠、大鼠、豚鼠、蒙古沙土鼠、雪貂等幽门螺杆菌感染动物模型,本文就近年来相关研究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2.
猪囊尾蚴病的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猪带绦虫病患者,用南瓜子、槟榔和50%硫酸镁驱虫。成虫漂洗后取成熟孕节分离虫卵。虫卵于培养瓶内,加入人胃液、猪胆汁、胰酶等,置于37℃温箱孵化,再将孵出的六钩蚴注入昆明种小鼠尾静脉内,感染2个月后解剖,在其肌肉和肺脏检出活猪囊尾蚴。将囊尾蚴置于胃液和胆汁中,于37℃孵化2h,其头节可自动翻出。  相似文献   

13.
聂青和  罗新栋 《肝脏》2003,8(1):41-43
目前认为自身免疫性肝炎 (AIH )是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在一个或多个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引发的 ,而免疫调节失控可能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但AIH明确的环境因素了解甚少 ,其遗传背景更为复杂。AIH的多基因性表明 ,单项免疫调节基因缺失的动物模型无法模拟其复杂的遗传背景。AIH动物模型在肝脏特异性免疫调节的研究中已被运用了近一个世纪 ,但迄今尚无标准的AIH动物模型[1] 。特定MHC限制的近交系动物极大地简化了抗肝免疫反应的研究。一、早期实验性肝炎的尝试早在AIH被描述为一个独立病种以前 ,就进行了动物实验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隐孢子虫感染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建立免疫抑制小鼠的隐孢子虫感染模型。方法 饮水中加地塞米松(DEX)抑制4周龄小鼠免疫功能,人工灌喂隐孢子虫卵囊(CSO)感染小鼠。通过观察小鼠粪便中CSO排出情况和小鼠生存情况,比较5个品系小鼠(BALB/c,C57,ICR,NIH,KM)的易感性,比较不同DEX剂量(1mg/L,2.5mg/L,5mg/L,5mg/L,10mg/L)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比较不同CSO接种剂量(10^5,10^6)对小鼠感染的影响,从而确定适宜的模型小鼠,DEX剂量和CSO接种剂量,建立小鼠感染模型。结果 (1)5个品系小鼠中KM鼠的CSO排出量最多,而且持续整个实验期,小鼠死亡数较少(NIH鼠全部死亡);(2)10mg/L,5mg/L DEX组小鼠CSO排出量较多,2.5mg/L,1mg/L组小鼠死亡数少,但卵囊排出量明显低于前两组,且不能持续整个实验组;(3)10^5与10^6个CSO接种量的小鼠CSO排出量没有明显差别,但前者的小鼠死亡数较少。结论 KM鼠饮水中加入DEX5mg/L,每只小鼠接种10^5个CSO,可以建立稳定的感染模型。  相似文献   

15.
实验性肌炎动物模型制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实验性肌炎动物模型,研究特发性炎性肌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将50只健康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模型组40只,对照组10只。兔骨骼肌制备肌匀浆。模型组用肌匀浆与弗氏完全佐剂完全乳化后皮下免疫注射1ml.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替代肌匀浆,每周免疫1次,连续免疫5次。前2周同时腹腔注射百日咳毒素1ml。分别于免疫注射后各周取大鼠的骨骼肌组织,观察其肌活检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的改变,同时检测血清肌酶水平,并与人类炎性肌病比较。结果模型组肌酶升高与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别。病理改变以骨骼肌多发性炎症为特点:横纹肌呈灶性分布的肌纤维变性、坏死,横纹消失;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肌纤维粗细不等、染色不一。病理分级以2a级为主。单个核细胞浸润以CD8^+T细胞为主.主要定位于肌内膜。骨骼肌细胞膜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类分子表达增加。结论用异种动物骨骼肌匀浆免疫大鼠可诱导出炎性肌病动物模型,与人类炎性肌病在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方面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6.
大鼠持久性肝硬化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建立持久性肝硬化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将200只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组),药物对照组(B组)和药物联合肝中叶切除组(C组),用四氯化碳联合肝中叶切除术建立肝硬化模型,分7批,每隔三个月处死一批动物,分别记录各组每只动物的脾脏重量、门静脉宽度、睾丸重量、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程度。结果三组动物脾脏重量依次增加,门静脉宽度依序增宽。而睾丸重量变化无明显规律。至21月时,C组S3 S4仍为92%~100%,而B组则为50%~75%(P<0.01)。结论四氯化碳/乙醇联合肝中叶切除术建立的大鼠肝硬化模型持久稳定。  相似文献   

17.
HBV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目前全球约有2.4亿HBV感染者,其中每年约100万人死于HBV所引起的肝脏疾病,是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然而HBV是宿主种属特异性极强的嗜肝病毒,只能在几种特定的动物中感染复制。因此,研究支持HBV感染的动物模型,对HBV感染和致病机制的认识,以及有效治疗方案的快速研发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HBV感染模型的不断升级有力推动了HBV的病毒学研究,特别是HBV小鼠模型的不断开发为HBV研究提供了便捷的研究工具,本文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动物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邱德凯  马雄 《肝脏》2000,5(2):70-71,88
目的 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肝炎(EAH)小鼠模型,并对其进行动态观察。方法 以同种系S-100肝抗原与弗氏完全佐剂充分经后两次予小鼠腹腔注射,并设单纯磷酸盐缓冲液(PBS)、S-10肝抗原和弗氏完全佐剂处理对照组。将S-100肝抗原层析分离后观察自身抗原特异性T细胞增殖反应。结果 且小鼠在首次注射后2周即可见到多形核细胞特别是淋巴细胞的浸润。首次注射后4周组织学改变达高峰,组织学病谱的消退较慢;血  相似文献   

19.
隐孢子虫感染小鼠动物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隐孢子虫感染小鼠动物模型,为药物筛选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饮水中添加地塞米松(DEX)抑制鼠免疫功能,5d后经口灌喂隐孢子虫卵囊感染小鼠。比较粪便中排卵囊量和小鼠生存情况,从不同品系小鼠(KM、BALB/c)、不同鼠龄(乳鼠断乳2d、56周、1012周)、不同免疫抑制剂量(0,2.5,5,7.5,10,12.5mg/L)、不同卵囊接种量(75,1.5×102,1.5×103,1.5×104,3.0×104)及不同保存时间(1,2,6,8个月)等影响小鼠感染的因素中,选出最佳条件,建立稳定的隐孢子虫感染小鼠动物模型。结果(1)KM、BALB/c两种小鼠都能感染微小隐孢子虫,BALB/c组小鼠开始死亡的时间比KM组的早,BALB/c组收集的卵囊数比KM组的少;(2)乳鼠组小鼠排卵囊的数量总体大于其他年龄段小鼠,但是其生存时间较短;(3)7.5,10mg/LDEX剂量组排卵囊数量较多,且持续整个实验期,低于此剂量组小鼠排卵囊数量少,多于此剂量组易死亡;(4)接种75个以上微小隐孢子虫卵囊均能使小鼠感染;(5)保存1,2,6,8个月的微小隐孢子虫卵囊均能感染小鼠。结论采用56周龄的KM雌性鼠,在饮水中添加7.5~10mg/LDEX,接种75个以上保存时间在8个月内的微小隐孢子虫卵囊可以建立较稳定的感染模型。  相似文献   

20.
大鼠脑缺血动物模型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缺血实验动物模型是研究脑缺血发病机制及治疗途径的必备工具.本文综述了常见全脑和局灶性大鼠脑缺血动物模型的分类与制备方法,分析了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介绍了模型的评价方法与指标,指出了大鼠脑缺血动物模型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