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针对尾矿中有价矿物品位低、嵌布粒度细和难以高效活化的特点,对含银15.47 g/t,铅、硫含量分别为0.62%、1.75%的铅尾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通过不同选矿工艺对比,确定浮选流程较适合于该尾矿中银的回收。在较简单的药剂制度下,通过"一次粗选、三次精选、两次扫选"的闭路试验流程可获得银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137.09 g/t、55.27%的银精矿,其中含铅5.85%,铅回收率为60.35%,实现了对该尾矿资源的二次利用。  相似文献   

2.
河南某多金属矿山调查发现该矿山尾矿中银铅含量较高,达到综合回收标准。因此,对该多金属尾矿进行浮选试验研究,确定了浮选工艺参数为:软水剂用量200g/t、硫化钠用量3000g/t、水玻璃用量2000g/t、捕收剂Ⅲ用量60g/t;一段精选抑制剂用量600g/t,经一次粗选、两次扫选和三次精选浮选闭路流程获得了Ag品位为1417.35g/t、Pb品位20.59%、Ag回收率50.16%、Pb回收率51.81%的精矿产品。  相似文献   

3.
针对河南某低品位含铅银矿生产中存在银回收率低、精矿铅品位低的问题进行了选矿综合回收试验研究。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试验采用硫化浮选+氰化浸出工艺综合回收银和铅,最终获得的分选指标为:浮选精矿Ag品位7 024 g/t,Ag回收率76.00%;Pb品位13.03%,Pb回收率55.63%,铅可以计价回收。浮选尾矿进行氰化浸出后可回收16.71%的Ag,最终Ag的总回收率为92.71%。  相似文献   

4.
对内蒙古某复杂多金属铅铜锌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和选矿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有价元素为Cu、Pb、Zn、Ag,铜铅锌各矿物间相互交代、包裹,其中方铅矿与黄铜矿为包裹关系,且被包裹的方铅矿粒度不均匀;方铅矿与闪锌矿多为连生关系,两者之间接触面比较光滑平直,较容易解离,银矿物则共伴生于这些金属矿物之中,因此采用铜铅混浮-铜铅分离-尾矿选锌的工艺流程。最后共获得3种精矿产品,铜精矿中Cu、Ag品位分别为18.41%、594.82 g/t,回收率分别为86.53%、25.30%;铅精矿中Pb、Ag品位分别为 62.70%、428.05 g/t,回收率分别为85.01%、54.62%;锌精矿中Zn、Ag品位分别为28.12%、165.75 g/t,回收率分别为59.99%、4.80%;银总回收率达到84.72%,实现了矿石中有价元素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5.
云南某铅锌矿浮选尾矿含Pb 0.21%,Zn 0.25%,Au 0.76 g/t,Ag 44.72 g/t,S 26.55%,其中除了铅、锌之外,金、银、硫具有一定回收价值。为了综合回收其中的金、银、硫,文章针对该尾矿,开展了系统的试验研究。通过工艺矿物学研究可知,待回收矿物嵌布粒度较细,且微细粒级分布率较高,同时,样品中黄铁矿含量高,与待回收矿物共生关系密切,要想充分回收有用元素难度较大。依据样品性质及工艺矿物学研究,本次试验制定了"铅锌混合浮选—尾矿选硫"的原则工艺流程,采用乙硫氮与BK-N组合用药,加强金、银的捕收,实验室闭路试验结果:铅锌混合精矿Pb品位15.62%,Zn品位38.55%,含Au 15.83 g/t,含Ag 2 268.57 g/t,Pb回收率28.03%,Zn回收率53.69%,Au回收率7.63%,Ag回收率18.47%;硫精矿S品位48.77%,S回收率89.70%。通过试验进一步降低了尾矿中的有用组分含量,有效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某氰化尾矿Au品位为0.46 g/t,储量近100万t,并伴有Ag、Cu、Pb、Zn等有价元素,为开发二次资源,在样品基本性质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并结合现有在产工艺流程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MA+WPS-100为捕收剂,以2#油为起泡剂,采用现有生产中一粗三扫两精的工艺流程,无需额外增加预处理工艺,即可实现Au、Ag、Cu、Pb、Zn等有价元素的综合回收,实验室闭路试验可以获得产率为8.44%的混合精矿,精矿中Au、Ag、Cu、Pb、Zn的品位分别为4.34 g/t、136.62 g/t、1.33%、0.65%、2.39%,回收率分别为70.18%、67.80%、79.82%、28.54%、77.76%,总体选矿指标良好,且选矿废水对环境和生产流程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云南某难选铅锌矿,原采用的选矿流程为“铅优先浮选—锌硫混浮—锌硫分离”高碱工艺,铅精矿、锌精矿品位及回收率不高,导致资源浪费,为提高生产指标,在探索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铅锌顺序优先浮选低碱清洁新工艺,试验主要考察了磨矿细度、矿浆pH值、浮选抑制剂及捕收剂等因素对选别指标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的药剂制度。在最佳条件试验基础上,采用铅锌顺序优先浮选清洁工艺,对Pb品位3.62%、Zn品位4.04%、含Ag 19.04 g/t的原矿进行选别,最终获得了Pb品位65.70%、含Zn 2.36%、含Ag 150 g/t, Pb回收率92.93%、Ag回收率40.31%的铅精矿和Zn品位53.89%、含Pb 1.46%、含Ag 115 g/t, Zn回收率为88.71%的锌精矿,较原高碱工艺流程Pb品位提高18.36个百分点、回收率提高5.46个百分点、Zn品位提高9.66个百分点、锌回收率提高4.65个百分点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杨文寿 《矿冶工程》2022,42(3):84-87
对某含铜金银多金属硫化矿尾矿进行了综合利用试验研究。该尾矿主要有价元素为Cu、Au和Ag, 含量分别为0.16%、0.36 g/t、62.74 g/t, 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和黄铜矿, 金、银主要分布于黄铜矿中, 其次分布于黄铁矿中。采用磨矿-铜硫混合浮选-铜硫分离浮选工艺回收尾矿中的有价组分, 开展了磨矿细度、矿浆pH值、分散剂用量、捕收剂用量等浮选条件试验, 确定了相关工艺参数, 闭路试验获得了铜精矿产率0.68%, Cu品位18.96%、Au品位36.75 g/t、Ag品位5286.37 g/t, Cu回收率80.58%、Au回收率69.42%、Ag回收率58.79%;硫精矿产率3.39%, S品位37.16%、Cu含量0.28%、Au含量2.05 g/t、Ag含量306.81 g/t, S回收率78.24%、Cu回收率5.93%、Au回收率19.30%、Ag回收率17.01%;实现了堆存尾矿中Cu、Au、Ag、S等有价元素的高效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9.
广西某复杂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石铜、铅、锌、硫、银含量分别为0.64%、0.46%、1.66%、10.08%、33.99g/t,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矿石中金属矿物之间共生关系密切、嵌布粒度不均匀。为确定该矿石的高效开发利用工艺,进行了选矿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74μm占75%情况下,采用1粗2精2扫铜铅混浮—1粗1精1扫铜铅分离—1粗1精2扫浮锌—1粗1精1扫浮硫流程处理矿石,可获得Cu品位为23.76%、铜回收率为83.93%、Ag品位为556.76 g/t、Ag回收率为36.81%的铜精矿,Pb品位为48.23%、Pb回收率为64.81%、Ag品位为1 651.76 g/t、Ag回收率为30.49%的铅精矿,Zn品位为45.81%、Zn锌回收率为88.49%、Ag品位为71.34 g/t、Ag回收率为6.69%的锌精矿,以及S品位为44.75%、S回收率为81.39%、Ag品位为37.71 g/t、Ag回收率为20.34%的硫精矿,实现了铜、铅、锌、银、硫的高效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10.
吕超  李斯  王海博  梁溢强 《金属矿山》2019,48(11):88-93
为开发利用缅甸某氧硫混合铅锌矿石,在对矿石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石含铅4.70%、含锌5.51%、银含量为150.66 g/t,主要杂质成分SiO2含量为30.45%,其次为CaO和MgO;铅矿物氧化率约22%,锌矿物氧化率约17%,Pb主要以方铅矿形式存在,其次为白铅矿,Zn主要以闪锌矿形式存在,其次为菱锌矿;试验采用1粗1扫2精优先浮选流程选铅,1粗1扫3精浮选流程选锌,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0%情况下获得了Pb品位为61.25%、Ag品位为1 791.53 g/t、Pb回收率为91.24%、Ag回收率为82.94%、含Zn4.43%、Zn回收率5.63%的富银Pb精矿,以及Zn品位为50.86%、含Ag174.25 g/t、Zn回收率为88.68%、Ag回收率为11.07%、含Pb2.39%、Pb回收率4.88%的Zn精矿的良好试验指标。  相似文献   

11.
四川某硫化铅锌矿现场工艺存在铅锌分离困难,铅精矿含锌较高,铅、银回收率低等问题。为改善现场分选指标,在对该硫化铅锌矿石性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选矿工艺试验。化学多元素分析表明:矿石铅、锌、银含量分别为1.03%、6.28%、37.16 g/t,矿石主要组成矿物为闪锌矿和方铅矿,脉石矿物以白云石、方解石和石英为主。选矿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在中性环境下1粗3精1扫选铅,高碱环境下1粗1精1扫选锌的浮选工艺,可以得到铅品位57.45%、含锌6.09%、含银501.58 g/t、铅回收率71.17%的铅精矿,锌品位53.11%、含铅0.95%、含银235.11 g/t、锌回收率93.45%的锌精矿。与现场指标相比,选矿工艺段数明显减少,同时铅精矿铅品位提高了12.11个百分点,铅金属回收率提高了12.46个百分点,并且赋存在铅精矿和锌精矿中银的金属回收率提高了61.9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某含银复杂多金属矿含银310.92g/t、铅4.65%、锌4.95%、铜0.44%、砷0.37%。矿石中铜、铅矿物共生关系复杂、嵌布粒度细、分离难度较大。经过多方案比较,采用了"铜铅部分优先浮选-铜铅混合精矿分离-铅、锌、砷顺序优先浮选"的工艺流程。最终获得的铜精矿中铜品位17.56%,铜回收率53.95%,银品位4 578.65g/t,银回收率20.20%;铅精矿中铅品位75.29%,铅回收率88.48%,银品位3 706.26g/t,银回收率65.85%;锌精矿中锌品位55.67%,锌回收率89.78%,银品位285.16g/t,银回收率7.38%;砷精矿中砷品位12.45%,砷回收率72.31%。  相似文献   

13.
为高效回收利用某高硫铅锌多金属矿对其进行了半荧光分析、XRD分析和SEM分析及选矿工艺试验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可回收利用的金属元素为铅、锌、银,其中铅主要赋存于方铅矿中,锌主要赋存于闪锌矿中,银主要与方铅矿伴生;矿石中铅锌矿物紧密共生、嵌布特性复杂,其铅、锌、银的品位分别为1.76%、3.97%和22.03 g/t;试验采用浮铅抑锌的优先浮选工艺和正交试验优化浮选药剂制度处理该矿石,实现了铅、锌、银的综合回收,最终获得了含铅57.57%、含银564.26 g/t、铅回收率为89.63%、银回收率为70.18%的铅精矿,锌品位为46.44%、锌回收率为76.97%的锌精矿;实现了该矿的综合回收及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4.
对含铅0.48% 、锌0.75%、银90.00 g/t的山西某铅锌银多金属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采用铅银混浮-锌浮选工艺,在磨矿细度-0.074 mm粒级占80%条件下,以水玻璃为调整剂、硫酸锌+亚硫酸钠为锌矿物抑制剂、BK906和BK903G为组合捕收剂、BK-201为起泡剂,优先选铅银,选铅银尾矿以石灰为调整剂、硫酸铜为活化剂、丁基黄药为捕收剂选锌,可获得铅品位27.54%、铅回收率76.47%、银品位5252.5 g/t、银回收率73.03%、锌品位3.87%的铅银混合精矿和锌品位54.96%、锌回收率71.00%、银品位359.6 g/t的锌精矿。  相似文献   

15.
郭灵敏 《矿冶工程》2022,42(5):81-85
对缅甸某铅锌银多金属氧硫混合矿进行了选矿流程方案试验,遴选出优先浮铅-活化选锌-硫化黄药法浮选回收氧化铅工艺方案,闭路试验可获得铅精矿铅品位52.25%、含银1 732.52 g/t、回收率分别为65.96%和78.28%,锌精矿锌品位43.82%、含银209.56 g/t、回收率分别为79.15%和11.90%,氧化铅精矿铅品位35.62%、含银215.55 g/t、回收率分别为11.16%和2.42%。2种铅精矿综合铅品位48.94%、总回收率77.12%,含银1 430.97 g/t、回收率80.70%。  相似文献   

16.
广东某铅锌矿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难选硫化-氧化混合铅锌矿嵌布粒度细、含泥高的特点, 在不脱泥的条件下, 采用硫化-黑药法浮铅、硫化-黄药法浮锌、水玻璃+六偏磷酸钠组合抑制脉石同时分散矿泥的先铅后锌浮选原则流程, 小型闭路试验可获得铅精矿Pb品位 47.16%、Zn品位5.35%、Ag含量363.25 g/t、Pb回收率69.28%、Ag回收率58.91%, 锌精矿锌品位46.54%、锌回收率85.52%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根据云南某富银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的矿石性质特点, 进行了铅锌优先浮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在原矿含铅2.56%、含锌1.08%、含银130 g/t的情况下, 可获得铅精矿含铅71.13%、铅回收率为88.45%, 锌精矿含锌50.10%、锌回收率为83.80%的试验指标。与此同时, 银矿物在铅精矿中得到较好富集, 铅精矿含银3384.10 g/t、银回收率为87.25%。  相似文献   

18.
某铅锌矿铅锌品位低、部分方铅矿与闪锌矿嵌布关系复杂,(含)银矿物种类多、可浮性参差不齐,给铅、银的回收带来困难。经过多方案比较,铅浮选采用"阶段磨矿(原矿粗磨、铅粗精矿再磨)―阶段选别"工艺进行选别,试验采用石灰+硫酸锌组合抑制黄铁矿和闪锌矿,乙硫氮和松醇油作铅捕收剂和起泡剂。对含Pb 2.22%、Zn 1.97%和Ag 13.25g/t的原矿,闭路试验可获得铅精矿含Pb 65.17%、Zn 3.63%,铅回收率为96.31%;铅精矿含Ag 305.95g/t,银回收率为75.92%;在强化铅选别的同时,有效实现了银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19.
白成庆 《矿冶工程》2018,38(3):79-81
某铜冶炼转炉大修拆除的废镁砖经重选回收铜、金、银、铅等有价金属后, 对其尾渣进行了浮选回收有价金属的试验研究。通过优化磨矿细度、浮选矿浆浓度、药剂制度等, 获得了含铜26.96%、含银2 158.0 g/t 、含金6.80 g/t、含铅4.98%的铜精矿, 铜、金、银、铅回收率分别为89.97%、82.12%、89.75%和86.07%, 各种有价金属得到了全面高效地回收, 达到了综合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