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张志镒  吴正奇  卢林芝 《中国肿瘤》2012,21(12):906-909
[目的]探讨在食管癌、胃癌均高发地区采用内镜对上消化道癌(食管癌、胃癌)联合筛查的价值.[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内镜活检和病理检查同时进行的方法,对武威市凉州区40~69岁无症状,有上消化道病史、食管癌和胃癌家族史志愿者进行上消化道癌筛查.[结果]共筛查2 005人,上消化道癌检出率0.65%(13/2005),其中食管癌0.15%(3/2005),胃癌0.50%(10/2005);早期食管癌检出率100.00%(3/3),早期胃癌检出率30.00%(3/10),进展期胃癌为70.00% (7/10);食管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中度异型增生检出率分别为0.15% (3/2005)、0.20% (4/2005);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肠上皮化生及萎缩性胃炎检出率分别为0.20%(4/2005)、12.62% (253/2005)、10.92%(219/2005)和19.50%(391/2005).以PG Ⅰ≤70ng/ml,PG Ⅰ/Ⅱ≤7.0作为PG单筛胃癌临界值,PG阴性1 280人(63.84%),阳性725人(36.16%);PG阳性者中胃癌检出率0.69% (5/72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肠上皮化生及萎缩性胃炎检出率分别为0.28% (2/725)、16.69%(121/725)、16.00%(116/725)、22.34%(162/725);PG阴性者胃癌检出率0.39%(5/128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肠上皮化生及萎缩性胃炎检出率分别为0.16%(2/1280)、10.31%(132/1280)、8.05%(103/1280)、17.89%(229/1280).PG阳性与PG阴性的胃癌及其癌前病变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PG阴性1 280人中,检出食管癌2例,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1例;PG阳性725人中,检出食管癌1例,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2例.[结论]在食管癌、胃癌高发区直接应用内镜对上消化道癌进行筛查,能最大限度降低上消化道癌的漏诊,使设备、技术、经费及卫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四川省南部县食管癌筛查情况,为进一步提高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早期检出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四川省南部县食管癌高发区,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部分自然村,以行政村为单元从公安部门获取人口学资料,完成全人口注册登记,以40-69岁居民作为筛查对象,进行内镜下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检筛查,并经病理学最终诊断确诊。结果食管炎症及食管轻、中、重度异型增生的检出率分别为4.56%(639/14000)、6.09%(853/14000)、3.92%(549/14000)、0.74%(104/14000),食管浸润癌的检出率为0.31%(43/14000);各个级别食管病变的检出率男性均高于女性;各年龄段分析发现,轻中度异型增生检出率随着年龄升高而增高,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在50岁~和65岁~两个年龄组出现高发。结论在食管癌高发区人群中存在着相当数量的癌前病变患者,应对高危人群进行癌症综合知识宣传,提高防癌意识,做到食管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能否以血清胃蛋白酶原(PG)和幽门螺杆菌(H.pylori)IgG抗体检测筛查胃癌及其癌前病变,并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在胃癌高发区对35岁以上无症状、有胃病史及胃癌家族史者进行胃癌筛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定量检测血清PGⅠ、PGⅡ水平和定性分析血清H.pylori-IgG抗体,结合内镜活检和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分析受检者血清PGⅠ、PGⅠ/Ⅱ比值和血清H.pylori-IgG抗体与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关系。[结果]本组共筛查1502人,以PGⅠ≤70ng/ml,PGⅠ/Ⅱ≤7.0者作为PG单筛胃癌临界值,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以上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66.67%,特异性为61.48%。PG阴性920人(61.25%),阳性582人(38.75%);总体胃癌检出率为0.60%(9/1502),早期胃癌检出率为55.56%(5/9),进展期为44.44%(4/9);PG阳性癌检出率为1.04%(6/582),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肠上皮化生及萎缩性胃炎检出率分别为0.34%(2/582)、27.66%(161/582)、13.04%(78/582)、19.76%(115/582);PG阴性癌检出率为0.33%(3/92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肠上皮化生及萎缩性胃炎检出率分别为0.11%(1/920)、18.04%(166/920)、8.37%(77/920)、17.07%(157/920)。PG阳性与PG阴性之间胃癌及其癌前病变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PG阳性中早期胃癌检出率为50.00%(3/6)。1502人中,Hp阳性1027例,占总检查人数的68.38%。PG阳性中Hp感染率为70.10%;PG阴性中Hp感染率为67.28%,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GⅠ≤70ng/ml,PGⅠ/Ⅱ≤7.0是筛查胃癌高发区武威地区胃癌及其癌前病变较为合适的临界值;以血清PG水平作为初筛,再行内镜及病理检查,可提高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筛查率;该地区Hp感染率极高,提示胃癌高发可能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4.
张艳  何美  邱惠 《中国肿瘤》2020,29(3):161-166
摘 要:[目的] 分析总结2015—2018年重庆市农村地区上消化道癌(食管癌、贲门癌及胃癌)早诊早治项目内镜筛查结果。[方法] 选择上消化道癌发病率较高的区县,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8236例40~69岁的无症状的人群进行上消化道癌筛查。[结果] 2015—2018年完成胃镜筛查8236例,活检2810例,共检出重度异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癌71例,检出率为0.86%,其中食管重度异型增生及癌检出率为0.40%(33例),贲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癌检出率为0.15%(12例),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癌检出率为0.32%(26例);其中早期病例59例,早诊率为83.10%;治疗病例62例,治疗率87.32%。对未治疗的癌前病变以上患者共348例进行随访,成功随访228例,随访率为65.52%,其中随访中新发现病例5例,全为早期病例,并已全部接受治疗。[结论] 开展上消化道癌筛查,不仅普及了当地群众的肿瘤防治知识,还能及时发现癌前病变及早期癌,并通过适宜的干预手段从而阻断疾病的进行性发展,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提高了基层医疗单位及工作人员的癌症防控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食管癌高发区40-69岁农村居民食管癌内镜筛查结果,探讨食管癌及各级癌前病变的患病及早诊早治情况。方法:2012-2016年在食管癌高发区四川省阆中市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行政自然村为基本单元,以全部40-69岁当地农村居民作为筛查对象,对其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并进行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检,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作为最终确诊。结果:2012~2016年阆中市的18个乡镇共筛查40~69岁农村居民10102例,各级食管病变检出率为22.73%(2296/10102),食管阳性病例检出率为1.77%(179/10102),食管癌前病变检出率为5.49% (555/10102)。男性食管各级病变总体检出率以及食管癌前病变、阳性病例的检出率分别高于女性(9.36%vs.5.44%, 7.03%vs.4.06%, 2.34%vs.1.37%);男性食管轻度异型增生、中度异型增生、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以及食管浸润癌的检出率均分别高于女性(5.81%vs.3.42%, 1.22%vs.0.64%, 1.83%vs.1.17%, 0.38%vs.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食管各级病变总体检出率、食管癌前病变、阳性病例的检出率以及食管轻度异型增生、中度异型增生、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的检出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逐渐升高的趋势,60岁以后增长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阆中市食管癌高发区农村居民食管癌内镜筛查及早诊早治工作已初步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应重视癌前病变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与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磁县上消化道癌第二轮早期筛查癌前状态及病变的检出率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完成的40~69岁人群的上消化道癌内镜筛查资料,对符合对象按性别、年龄组统计食管、贲门、远端胃癌前状态及病变的检出率.[结果]纳入分析筛查对象2417例,食管活检率为26.85%,贲门活检率为12.37%,胃活检率为28.59%.食管癌及各级病变检出率分别为:鳞状上皮轻度异型增生检出率为3.52%,鳞状上皮中度异型增生检出率为0.91%,鳞状上皮重度异型增生检出率为0.70%,原位癌检出率为0.41%,黏膜内鳞状细胞癌检出率为0.17%,浸润性鳞癌检出率为0.04%,总体阳性检出率为1.32%.贲门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分别为:低级别上皮内肿瘤检出率为0.62%,高级别上皮内肿瘤检出率为0.17%,黏膜内腺癌检出率为0.29%,浸润性腺癌检出率为0.04%,总体阳性检出率为0.50%.远端胃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分别为:低级别上皮内肿瘤检出率为1.45%,高级别上皮内肿瘤检出率为0.04%,浸润性腺癌检出率为0.04%,总体阳性检出率为0.08%.[结论]2014年度总体检出率与10年前首次筛查资料相比明显有所下降,食管、贲门及远端胃的低级别上皮内肿瘤的检出率较低,与活检率及活检块数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食管癌高发区中国山东省肥城市食管癌前病变自然转归情况,为食管癌前病变及食管鳞癌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回顾性收集山东省肥城市2006年至2016年期间进行内镜病理诊断且未治疗并进行二次内镜随访的受检者资料进行分析,描述癌前病变病例的具体复查结果,计算进展病例的累积进展率和进展时间,分析食管癌前病变病例的转归情况。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 834例食管癌前病变病例,其中1 148例(62.6%)癌前病变发生逆转,148例(8.1%)发生进展。逆转为正常状态的病例共234例(12.8%),进展为食管癌共17例(0.9%)。各级别癌前病变进展为食管癌的病例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4.9%)、中度异型增生(1.3%)、轻度异型增生(0.2%);其发生癌变的中位进展时间由高至低依次为:轻度异型增生(5.62年)、中度异型增生(1.76年)和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1.61年)。轻度异型增生9年累积进展为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及以上的进展率远小于中度异型增生(1.81% vs.9.98%),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进展为食管癌的累积进展率始终高于中度和轻度异型增生。  结论  超过一半以上的癌前病变会逆转为较低级别病变或正常状态;食管癌前病变的累积癌变率随病变级别的增高而增大,中位进展时间随病变级别的增高而缩短。大多数癌前病变进展为食管癌的时间间隔基本与《癌症早诊早治上消化道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中的随访间隔相符,可适当对轻度异型增生患者的随访间隔缩短为每2年1次。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健康体检中应用胃隐血珠加胃镜检查法对上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的意义.[方法]用秦氏胃隐血珠对上消化道系统进行初筛16782人,对阳性及强阳性者再进行胃镜检查,明确诊断.[结果]1561例胃镜检查中566例咬取活检,病理诊断癌68例,其中食管癌26例,胃癌42例.早期癌16例,占23,5%.慢性胃炎伴重度肠化生16例,伴重度异型增生5例;食管重度异型增生4例.[结论]应用秦氏胃隐血珠加胃镜检查法,对健康体检人群进行上消化道肿瘤检查,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可以提高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磁县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食管癌前状态及病变的分布情况,为该病的病因及二级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磁县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完成的40~69岁人群的食管癌早诊早治内镜筛查资料,筛查采用内镜碘染色指示性活检,并对符合对象按性别、年龄组统计食管癌癌前状态及病变的检出率。   结果  纳入分析队列筛查对象11 423例,食管活检率66.90%。食管鳞状上皮轻度、中度、重度异型增生检出率分别为11.84%、2.66%、1.04%,原位癌检出率为0.40%,鳞癌可能有浸润的患者检出率为0.04%、黏膜内鳞状细胞癌为0.37%,浸润性鳞癌为0.17%。平均重度异型增生以上及癌的检出率为2.01%。   结论  磁县食管癌高发区40~69岁人群存在大量无症状癌前病变及癌症患者,年龄和性别与检出率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高冬青  张楠  王家林 《中国肿瘤》2020,29(5):334-338
[目的]研究食管癌高发地区食管癌前病变转归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食管癌前病变及食管鳞癌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历史性队列研究方法对山东省肥城市2006-2012年期间接受筛查未治疗,并进行病理检查随访的受检者资料进行分析,描述首检及随访筛检结果,分析影响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因素。[结果]676例首检者接受随访,筛检结果为417例(61.7%)发生逆转,157例(23.2%)保持稳定,102例(15.1%)发生进展。102例进展者的病理诊断结果分别为9例食管炎,26例轻度异型增生,27例中度异型增生,30例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10例食管癌。其中基底细胞增生平均间隔为2.7年,随访结果为食管癌,轻度异常增生为6.3年,中度异常增生为2.9年,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为1.0年。男性、饮酒、饮茶为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其OR值和95%CI值分别为1.712(1.088~2.694)、1.611(1.058~2.453)、1.784(1.004~3.170);年龄<55岁为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保护因素。[结论]首检后对基底细胞增生和轻度异型增生应间隔2年复查一次,对中度异型增生和未治疗的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应间隔半年复查一次,以减少早期癌的漏诊率;对男性、年龄≥55岁、饮酒、饮茶的癌前病变人群应加强筛查力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广西地区2019年度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数据,为上消化道机会性筛查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从广西上消化道癌管理系统收集的2019年度(2019年7月1日—2020年6月30日)参加广西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的临床病历资料。计算活检率,食管/胃肿瘤性病变检出率,食管癌/胃癌早诊率,并在不同性别组以及年龄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共10357例受检者纳入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其中5897例进行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食管、贲门、胃分别活检882例、178例、5392例,活检率分别为14.96%、3.02%、91.44%。共检出食管肿瘤性病变126例(1.22%),早期癌37例(29.37%);胃肿瘤性病变210例(2.03%),早期癌66例(31.43%);贲门肿瘤性病变19例(0.18%),早期癌4例(21.05%);胃及贲门肿瘤性病变229例(2.21%),胃及贲门早期癌70例(30.57%)。肿瘤性病变检出率在性别和年龄分组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食管癌、胃癌早诊率在性别和年龄分组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80岁之前,食管、胃(包括贲门)肿瘤性病变的检出率均随年龄上升而上升(χ^(2)=46.716,P<0.001;χ^(2)=51.989,P<0.001)。结论2019年度广西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检出率及早诊率均不高,需进一步提高人群的防癌意识,尤其是年龄≥40岁的男性人群。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食管癌、胃癌、直肠癌患者三项凝血指标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和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185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并与99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食管癌、胃癌、直肠癌组患者血浆PT、APTT、FBG水平与PLT计数较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增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早期观察组血浆PT、APTT、FBG水平与PLT计数较健康对照组有明显的增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胃癌、直肠癌患者中晚期观察组血浆FBG水平较早期观察组有明显的增高(P〈0.05);食管癌、胃癌、直肠癌患者中晚期观察组血浆PT、APTT水平与PLT计数与早期观察组相比有增高的倾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食管癌、胃癌、直肠癌患者早期观察组和中晚期观察组三组观察对象间血浆PT、APTT、FBG水平和PLT计数有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胃癌、直肠癌患者血浆FBG水平和PLT计数增高表明其存在血液的高凝状态,其血浆PT、APTT延长表明食管癌、胃癌、直肠癌患者有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倾向。在临床中对食管癌、胃癌、直肠癌患者血浆PT、APTT、FBG水平和PLT计数进行检测,有助于为血栓形成和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提供相应的实验室检查依据,也可为临床中此类指标出现异常的患者是否需行抗凝和止血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周天虹  顾晓芬  朱俊宇 《中国肿瘤》2017,26(10):781-785
[目的]对2014~2015年度乌鲁木齐市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探讨筛查的依从性、内窥镜和病理活检对上消化道疾病的检出率,以及上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的早诊率.[方法]在40~69岁乌鲁木齐市居民中,采用问卷调查法筛查出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经知情同意后,进行内窥镜检查并取活检,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问卷调查共筛查出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9978人,实际完成筛查1548例,依从性为15.5%;其中,女性依从性(16.4%)高于男性(14.5%),60~69岁年龄组的依从性最高(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窥镜检出胃部病变338例(21.8%),食管病变106例(6.8%).病理检出胃部病变655例(42.3%),食管病变60例(3.9%).上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为0.26%,早诊率为25%;其中胃癌及癌前病变检出1例,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检出3例.[结论]以问卷调查为基础,结合内窥镜及病理检查,能提高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比例,降低上消化道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个人和社会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窥镜联合隐血珠在健康体检人群中对胃部肿瘤及其他胃部初期病变的初筛效能。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 000例体检者采取隐血珠、内窥镜复查和病理学确诊三级法进行上消化道病变初筛。结果其中胃隐血珠阳性及强阳性患者1 562例,567例进行咬取活检,幽门螺杆菌阳性979例,慢性浅表性胃炎912例,糜烂性胃炎28例,胃溃疡41例,萎缩性胃炎32例。病理诊断确诊恶性肿瘤患者70例,其中初期癌症患者17例。慢性胃炎伴重度肠化生17例,伴重度异型增生6例,食管重度异型增生5例。结论秦氏隐血珠联合内窥镜检查对无症状人群提供了一种高效便捷、检出率高、效能良好的筛查手段,可以进一步在临床普及。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2009-2012年哈尔滨市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效果。方法:分析2009 -2012年在哈尔滨市40~69岁常住人口中,搜集和整理高危人群内镜筛查资料,探讨哈尔滨上消化道癌症早诊早治的防治效果。结果:2009-2012年总共筛查高危人群4004人。共检测出14个病例患者,三年的早诊率分别为40%、50%和66.67%。在上消化道癌筛查的三个部位中,共检测出食管病变5例、贲门病变4例和胃部病变5例。高危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高,检出率也有增高的趋势。结论: 在哈尔滨市进行上消化道癌内镜检查可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的目的,对于提高筛查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以及减少患者的医疗成本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吕恭进  施佳辰  马楠 《中国肿瘤》2014,23(8):661-665
[目的]分析2003-2013年河南省三级医院食管癌患者病种构成及变化趋势,为食管癌的预防、诊治及专科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13年6月河南省29家三级医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资料,以患者ID号采集病案信息,统计分析患者特征。[结果]①食管癌住院患者共81 659例,占总住院人数的1.21%。男性52 529例,女性29 130例,男女比1.8∶1。②十年间食管癌住院患者数总体趋势平缓,男性患者增加稍快于女性患者。③食管癌住院患者中,食管恶性肿瘤,未特指(C15.9)患者数居首位(55.53%),其次为食管中三分之一恶性肿瘤(C15.4),占26.83%,食管腹部恶性肿瘤(C15.2)患者数最少,占0.02%。病理分型以鳞状食管癌为主(88.44%)。④患者平均年龄为63.14岁,以55-65岁年龄组患者最多(28.29%)。⑤患者主要来自河南省境内,其中河南北部安阳市居首位(18.79%)。[结论]河南省食管癌住院患者在肿瘤类别、性别、年龄、地域分布、病理类型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规律,应根据这些信息深入开展防治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MMP-2和E-cadherin蛋白在食管黏膜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的发生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5例食管癌组织、21例不典型增生组织、24例正常组织中MMP-2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MMP-2和E-cadherin表达与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各项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MMP-2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40.00%(18/45),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8.10% (8/21),在正常组织中表达率为4.17%(1/24),三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55.56%,15/27)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16.67%,3/18);有纤维膜浸润组MM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48.57%,17/35)明显高于无纤维膜浸润组(10.00%,1/10)。E-cadherin蛋白在正常的食管黏膜上皮组织阳性表达为100% (24/24),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43%(15/21),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8.89%(13/45),较前两组明显降低(P<0.05)。E-cadherin与MMP-2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χ2=4.615,r=-0.793,P<0.05)。结论:MMP-2蛋白的高表达和E-cadherin蛋白的低表达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和转移有关,在食管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MMP-2与E-cadherin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螺旋CT对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探讨食管癌转移淋巴结的分布规律。方法 1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术前行CT扫描,判断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评估CT对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重点观察记录CT、病理同时检出的74例食管癌患者转移淋巴结的分布特征。结果 CT对117例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6.0 %、80.6 %、84.6 %。食管癌转移淋巴结胸上段以最上纵隔组[8/14(57.1 %)]、气管旁组[4/14(28.6 %)]最多;胸中段以气管旁组[21/41(51.2 %)]、主肺动脉窗组[17/41(41.5 %)]、隆突下组[15/41(36.6 %)]为最多;胸下段以贲门旁[7/19(36.8 %)]、胃左动脉旁[5/19(26.3 %)]为最多。结论 螺旋CT检查可以较准确地评估食管癌转移淋巴结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9.
刘红建  徐兴  樊冬梅 《中国肿瘤》2014,23(10):801-804
[目的]分析1999~2011年泰兴市恶性肿瘤的发病状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泰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肿瘤登记处登记的1999~2011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例资料,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指标。[结果]1999~2011年,泰兴市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共34 555例,其中男性22 908例,女性11 647例。1999~2011年,泰兴市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08.22/10万(男性265.21/10万,女性146.36/10万),恶性肿瘤发病居前5位的为食管癌、肝癌、胃癌、肺癌、结直肠癌;男性恶性肿瘤发病居前5位的为食管癌、肝癌、胃癌、肺癌、结直肠癌;女性恶性肿瘤发病居前5位的为食管癌、胃癌、肝癌、乳腺癌、肺癌。[结论]泰兴市恶性肿瘤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中老年人群是恶性肿瘤发病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福建省胃癌中低发地区居民血清PGⅠ、PGⅡ、G-17和Hp感染水平分布特征,探讨用上述血清学标志物筛查高危人群的可能性。[方法]在同安区和福安市随机抽取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检测血清PGⅠ、PGⅡ、G-17和Hp感染水平。[结果]PGⅠ水平呈明显的性别、年龄、地区分布差异,PGⅡ、PGⅠ,PGⅡ水平呈明显的地区分布差异。不同Hp感染状态下PGⅠ、PGⅡ、PGⅠ/PGⅡ、G-17水平呈明显差异(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影响PGⅠ、PGⅠ/PGⅡ水平异常的因素.但G-17水平异常的危险因素为Hp感染(OR=2.656)和中年年龄(OR=2.114).[结论]PCⅠ、 PCⅡ、C-17筛查胃癌高危人群具有菝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