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有效对抗多模导引头,通过原位反应和复合配药技术制备一种多频谱干扰剂,同时根据发烟弹的使用预期设计、制造多频谱干扰剂配套的发烟组件。通过烟箱实验分析多频谱干扰剂的红外透过率、毫米波衰减值、可见光透过率,基于朗伯比尔定律计算其在红外、可见光波段的质量消光系数。运用静爆法对发烟组件与多频谱干扰剂的匹配效果进行测试,得到发烟组件的发烟过程、有效烟幕宽度和持续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多频谱干扰剂在1~3μm、3~5μm、8~14μm的红外透过率分别为1.98%、3.04%、8.11%,3 mm、8 mm波的衰减值分别可达-14.52dB和-11.76d B,0.4~0.8μm可见光透过率为6.96%;1~3μm、3~5μm、8~14μm、0.4~0.8μm的质量消光系数分别为1.28m2/g、1.14m2/g、0.82m2/g、0.87m2/g;烟幕持续时间大于60s,有效烟幕宽度大于60m;装填多频谱干扰剂的发烟组件具有良好的遮蔽能力,成烟迅速,形成的烟幕云团稳定,是干扰多模导引头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Fe团簇材料对14~17GHz波段厘米雷达波有良好吸收效果.箔条云对8~11GHz波段衰减较强.箔条干扰克服了Fe团簇材料在8~14GHz波段吸收不足的缺点,而Fe团簇材料弥补了箔条云在14~17GHz波段遮挡衰减效果较差的弱点,两者互补性强,对8~17GHz波段的厘米波有较强的综合衰减效果,衰减峰值达到97.5%,平均衰减达到-12.66dB.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赤磷发烟剂对远红外热像仪的干扰效果,选择赤磷发烟剂与铜粉发烟剂复合的方法,采用SC7000远红外热像仪在烟箱中测试了赤磷发烟剂、铜粉发烟剂及其复合烟幕对远红外热像仪的干扰效果。研究表明:将2.73g赤磷发烟剂分别和2.73g、5.46g、8.19g和10.92g的铜粉发烟剂复合,复合烟幕对7.7~9.3μm波段热像仪的透过率从49.6%分别降低到20.1%、13.0%、7.3%、6.0%;复合烟幕对热像仪图像的干扰效果也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一种燃烧型抗红外/毫米波双模发烟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对抗红外,毫米波双模制导武器系统,研制了一种以可膨胀石墨、富碳化合物作为主要成烟组分的新型发烟剂。介绍了发烟剂配方,并就该药剂在烟箱内产生的烟幕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显示,烟幕对35μm、8一14μm红外辐射的透过率小于15%,对3mm、8mm波衰减值大于10dB,实现了—剂干扰多频谱的发烟剂设计,  相似文献   

5.
气凝胶基复合含能材料的制备及其红外遮蔽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以二氧化硅气凝胶颗粒材料为骨架的复合型抗红外烟幕的制备及其红外波段遮蔽性能,分别将硝化棉、硝酸钠充填到气凝胶内部孔道中制备出气凝胶/NC、气凝胶/NaNO_3两种复合材料,将其掺杂到常规发烟剂中制备几组复合发烟剂,并对发烟剂红外遮蔽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掺杂气凝胶/NC复合材料的发烟剂所形成的烟幕对红外具有明显的遮蔽效果,8~14μm波段红外透过率低至3.37%;当气凝胶复合材料的掺杂量为7%时,烟幕对红外的干扰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可膨胀石墨用作抗红外/毫米波双模发烟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获取一种性能较佳的毫米波发烟剂材料,就JF-150可膨胀石墨对3mm和8mm波的衰减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以JF-150可膨胀石墨作为重要组分设计了一种抗红外/毫米波发烟剂配方,采用红外热像仪及毫米波辐射计测试了该发烟剂形成的烟幕对3mm和8mm波的衰减特性。结果表明,可膨胀石墨对3mm和8mm波单程最大衰减分别为17.0dB、16.6dB,优于铝箔条衰减效果;60g可膨胀石墨发烟剂对3mm和8mm波单程最大衰减值均大于10dB,干扰时间约为20s。可膨胀石墨是一种用于制造抗红外/毫米波双模发烟剂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7.
可膨胀石墨发烟剂对毫米波衰减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本文在分析可膨胀石墨膨胀机理的基础上,实验研究了可膨胀石墨发烟剂产生的膨胀石墨烟幕对3mm波、8mm波的衰减性能。结果显示,膨胀石墨烟幕能够较好地衰减3mm波和8mm波辐射,其衰减性能随可膨胀石墨的粒度减小而下降,利用可膨胀石墨发烟剂产生的烟幕来干扰毫米波雷达探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朱晨光  吕春绪  王俊  魏峰 《含能材料》2009,17(4):482-485
为了减少烟幕温度对8-14 μm波段烟幕透过率的影响,分析了有红外辐射源和没有红外辐射源的燃烧型红外烟幕的透过率.结果发现两种情况下5 g发烟剂被点燃后的透过率分别是40%-50% 和15%-20%,燃烧形成的红外烟幕导致烟幕云团具有很强的红外辐射.为此提出了减差修正法,烟幕的透过率通过减去没有红外辐射源时的透过率得到修正,5 g发烟剂的透过率减小为25%-35%.  相似文献   

9.
赤磷对改进型HC发烟剂烟幕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遵宁  潘功配  李毅  关华 《含能材料》2002,10(3):128-131
以改进型HC发烟剂为基础配方,试验研究了发烟剂中赤磷的含量对所成烟幕的红外光谱透过率,初始浓度和沉降速度及烟幕粒谱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烟剂中不含赤磷时,其烟幕在8-14μm波段的红外光谱平均透过率为22.4%,当发烟剂中赤磷含量为10%时,形成的烟幕在8-14μm波段的红外光谱平均透过率降至7.8%。  相似文献   

10.
均匀设计法在赤磷发烟剂红外消光性能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均匀设计法进行赤磷发烟剂的配方优化设计,减少了试验工作量,根据均匀设计法实验结果,通过回归分析,分别得到两组具有较强红外消光性能的赤磷发烟剂配方,一是四组分配方:包覆赤磷87%,高氯酸钾5.9%,镁粉2.5%,氟橡胶4.6%;二是五组分配方:赤磷68.8%,硝酸钾14%,镁粉8.9%,氯化石蜡3.8%,氟橡胶4.5%.实验结果表明,两组赤磷发烟剂配方在相对湿度为48%、质量浓度为1 g·m-3的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红外消光效果,对8~14 μm波段的红外透过率分别为12.81%、11.92%.  相似文献   

11.
周明善  徐铭  李澄俊  陈兵  陶勇 《兵工学报》2007,28(8):970-974
以鳞片状晶体石墨为基本原料,通过湿法球磨,研制出一种新型3 mm波衰减材料——超薄导电片。研究了其基本物理性能,测试了超薄导电片对3毫米波的动态衰减性能。基于毫米波干扰材料的雷达散射截面理论,通过对超薄导电片的趋肤深度、表面电阻率、热损耗电阻的分析、估算,说明了超薄导电片对3 mm波的吸收衰减优于毫米波箔条,约占总衰减的35.6%.应用米氏理论,计算了超薄导电片在3 mm波段的消光参数,认为在粒径参数尼较小时,以吸收衰减为主;当是较大时以散射衰减为主,在半波长(超薄导电片的粒径为1.5 mm)时,吸收衰减约占总衰减的42%.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铝粉粒度和铝氧比对含铝炸药在密闭空间内爆炸能量输出的影响,对铝氧比为0.45和0.99,铝粉粒度分别为50 nm、5μm和50μm的RDX基含铝炸药进行了内爆炸实验。采用多点平均降噪法对压力曲线进行降噪处理获得准静态压力,指数衰减近似法获得压力衰减系数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提出用准静态压力(p_(QS))、压力上升时间(t_(QS))和压力衰减系数(ω)三个特征量来表征含铝炸药在密闭空间内爆炸的能量输出特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铝氧比为0.45,含50μm铝粉的p_(QS)比含5μm和含50nm的分别高0.3%和0.7%;相应的t_(QS)分别延长8.6 ms和10.0 ms。铝氧比为0.99,含50μm铝粉的p_(QS)比含5μm和含50 nm铝粉的分别高31.2%和31.9%,相应的t_(QS)分别延长9.3 ms和9.4 ms。铝粉粒度相同时,铝氧比为0.99的p_(QS)大于铝氧比0.45的p_(QS),t_(QS)亦是如此。对于任一铝氧比炸药,ω随铝粉粒度的增加而减少,对于同一铝粉粒度,ω随铝氧比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3.
低温燃烧法制备掺钦钇钼石榴石透明陶瓷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斌  李永大  荆敏 《兵工学报》2007,28(3):324-328
掺钦钇铝石榴石(Nd:Y3Al5Ol2,Nd:YAG)透明多晶陶瓷和相同化孝组成的单晶相比具有容易制造、成本低、尺寸大、掺杂浓度高、热导率高、热稳定性高、可大批量生产、易实现多层和多功能的陶瓷结构等优点,成为了单晶最有力的替代者。采用低温燃烧法以Nd203、Y203、Al(NO3)3·9H2O、柠檬酸为原料,TEOS为烧结添加剂于1100℃合成出分散均匀、轻微硬团聚、超细、YAG立方晶相(Nd0.01Y0.99)3Al5O12前驱体粉末,经过1700℃真空烧结5h得到Nd:YAG透明陶瓷。釆用TG-DTA、XRD、FT-IR、TEM、ESEM和FT-PL等测试手段对(Nd0.01Y0.99)3Al5O12-瓷材料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YAG的析晶温度为850℃,在热处理过程中出现少量的YAP中间相,于1050℃:转变成YAG立方晶相;(Nd0.01Y0.99)3Al5O12陶瓷材料的激光工作波长为1.065μm,和相同组分的单晶相比存在轻微的红移;随着透射光波长的增加,透光率逐渐增加,在可见光区透光率约为45%,在近红外光区透光率约为58%.  相似文献   

14.
红磷烟幕使用特性及其对红外激光的最佳消光直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玄玉  潘功配 《兵工学报》2007,28(9):1138-1143
在中型烟幕柜中测试了红磷烟幕的粒度分布,计算了红磷烟幕的发烟能力和自由沉降速度以及对多种波长电磁波的衰减系数,分析了红磷烟幕的多波段消光特性及其在组合烟幕中的应用。研究表明:红磷烟幕平均直径分布在0.5~13μm;发烟能力3.9—22.9;对可见光至14μm红外的衰减系数分布在200/m~41.67/m;沉降速度远小于0.007 m/s并具有良好的组合使用特性。根据Mie理论计算了多种直径红磷烟幕粒子对1.06 μm、3.39 μm和10.6 μm激光的散射、吸收和消光效率因子。分析表明:直径显著小于入射波长的烟幕粒子的消光作用中吸收效应居主导地位;随着粒子直径增大散射效应逐渐增强;当烟幕粒子的尺度接近入射波长时散射和吸收效应趋于一致;红磷烟幕粒子对10.6μm和3.39弘m红外激光辐射的最佳消光直径分别为9.0μm和4.0μm.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箔条弹与舰空导弹协同防空兼容性问题,研究了箔条云对舰空导弹制导雷达信号的衰减效应.从导弹、箔条云、目标、制导雷达之间的位置关系及箔条云对电磁波信号衰减理论出发,建立了箔条云对制导雷达信号衰减目目目效应模型,仿真得到箔条云随时间、空间变化对制导雷达信号的衰减程度.根据这一模型,选择正确的箔条弹发射时机,可以避免其对舰空导弹制导雷达的影响,满足了箔条弹与舰空导弹协同防空作战的兼容性要求,提高了舰艇综合防空作战效能.  相似文献   

16.
以机械破碎的Fe78Si9B13非晶粉末为原料制备非晶磁粉芯,研究绝缘包覆工艺中的钝化剂、绝缘剂、黏结剂对磁粉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测试频率范围内,磁粉芯有效磁导率μe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且随绝缘包覆剂量的增大而减小,品质因数Q则随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大;钝化剂的质量分数在4%~8%较为适宜,此时磁粉芯的磁导率达到45 H/m;当绝缘剂加入量占磁粉质量的4%、测试频率为800 kHz,其品质因数Q达到最大值,为123;最适黏结剂添加量占磁粉质量的3.5%。  相似文献   

17.
双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催泪喷射器内容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采用双波长,利用简单流动相组成测定催泪喷射器中各有效成分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80:20,V/V),流速0.8 mL/min,柱温25℃;紫外检测波长为227 nm和300 nm.能够清楚地分辨催泪喷射器内容物中主要的3种成分:邻氯苯亚甲基丙二腈(CS),辣椒素(OC)和二氢辣椒素(DC).该方法简便快捷,线性关系良好,结果准确可靠,对建立催泪喷射器内容物检测的新质量标准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基于特定空中平台实施箔条冲淡干扰的可行性,通过建立箔条云团散射截面模型、目标、导弹及箔条云团的运动模型、末制导雷达搜索模型和雷达目标捕获模型,建立了完善的基于空中平台箔条冲淡干扰仿真模拟方法,通过仿真进行了实现,得到了一些结论,对于研究箔条冲淡干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黑索今(RDX)基含铝炸药中铝粉的颗粒尺寸对炸药冲击点火的影响,以及建立该含铝炸药冲击点火的细观反应速率模型,开展了含铝炸药冲击起爆的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设计5 μm、 16 μm、40 μm和100 μm不同铝粉粒径,具有相同组分配比和RDX颗粒尺寸的4种炸药配方,对4种RDX基含铝炸药进行了冲击点火起爆实验;通过合理假设,提出RDX基含铝炸药的细观点火模型,并在考虑点火增长的基础上,完善细观反应速率模型,利用细观反应速率模型和含铝炸药的I&G模型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于100 μm、 40 μm、 16 μm和 5 μm粒径铝粉含铝炸药,铝粉在CJ面前的反应度分别为0.80%、2.45%、3.20%和4.15%;随着RDX基含铝炸药中的铝粉尺寸减小,铝粉在CJ面前的反应速率增快,炸药中的前导冲击波传播速度变快且压力峰值增高,压力峰值的出现时间与前导冲击波到达时间的间隔减短,炸药的冲击感度提高;与I&G模型相比,细观反应速率模型计算的压力历史与实验结果更为吻合;细观模型能较好地模拟较大尺寸颗粒铝粉(铝粉尺寸大于炸药颗粒尺寸的1/10)的反应特征,对于100 μm和40 μm铝粉粒径含铝炸药,模拟计算每个拉格朗日位置的前导冲击波到达时间、压力峰值时间和压力峰值等参量与实验结果相差不超过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