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辛不过钱”这句中药临床传统术语历时已久 ,其意是说 ;细辛在临床运用时 ,刻求用药剂量 ,如超过一钱就会出现危情。如《本草新编》所述 :“细辛 ,止可少用 ,而不可多用 ,亦止可共用 ,而不能独用。多用则气耗而增痛 ,独用则气尽而命丧”。〔1〕历代医家无不尊此古训 ,且从清代罗国纲的《会约医镜》中可窥一斑 ,其曰“按细辛燥烈 ,不可过用 ,过用一钱 ,闷绝而死”。〔2〕这条良训至今乃不失为医家遣方用药的一盏鉴灯。然而 ,现代临床运用细辛已不太受此约束 ,临床上超“钱”疗疾的实践不胜枚举 ,且疗效可佳。如陈氏等人选用小青龙汤治疗哮…  相似文献   

2.
赵书锋 《陕西中医》2009,30(3):339-341
目的:讨论"细辛不过钱"之说,以便临床合理运用细辛。方法:研究参考古今关于细辛毒性、配伍、用量、用法的理论阐述、实验研究及临床报道。结果:认为细辛确有毒性,"细辛不过钱"是单用且入丸散剂的用量。提示:临床上应用细辛在辨证准确、配伍得当、入汤剂久煎的情况下,可以超量使用,并且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论"细辛不过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禹建春 《浙江中医杂志》2006,41(12):717-717
通过对古文献的研究,对细辛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讨论,深层次认识“细辛不过钱”的含义及其局限性,结合现代药理的研究,提出细辛临床应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古文献的查阅,对细辛的药理研究、临床应用进行探讨,提出细辛的临床安全用药原则。认为细辛用于散剂、丸剂时不可过钱;用于汤剂时,不必拘泥于“细辛不可过钱”,可结合临床,具体病情具体分析,酌情加减。临床中应用细辛辨证准确,配伍得当,入汤剂久煎的情况下,其量可过钱,并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孟庆涛 《中医杂志》2007,48(7):669-669
《中医杂志》2005年第6期“百家园”栏刊登了《“细辛不过钱”今说》一文,笔者认为该文有不妥之处,特提出以下看法。  相似文献   

6.
赵书锋  王世勇 《光明中医》2009,24(1):130-131
针对"细辛不过钱"之说,研究了古今关于细辛用量、用法的论述及临床实践,认为细辛有毒,"细辛不过钱"是单用且入丸散剂的用量,临床上应用细辛在辨证准确、配伍得当、入汤剂久煎的情况下,可以超量使用,并且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细辛不过钱”寻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良杰 《中医药学刊》2003,21(9):1465-1465
“细辛不过钱”说是否成立。通过考证、分析、类比,提出了此说至少有两点错误。一是用量之误,其中有时珍传抄之误和以讹传讹之误;二是将此用法之限定剂量用于彼用法,乃用法之误。  相似文献   

8.
戴美友 《中医杂志》2005,46(6):477-477
"细辛不过钱"一说可追溯到宋代陈承的<本草别说>,其曰:"细辛非华阴者不得为真,若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闷塞不通则死".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沿用其说,谓:"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闷塞不通则死,虽死无伤".直到现在,大多数医生仍奉之为圭臬,致使细辛的运用受到一定的制约.  相似文献   

9.
关于“细辛不过钱”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细辛不过钱”的本义进行了考证,认为此话实指单味研末吞服细辛时剂量不可过钱,非言细辛伍于复方煎煮时剂量不可过钱。细辛所含挥发成份是有毒的,单味研末吞服应遵循“细辛不过钱”这一古训,然细辛加复方配伍煎煮后,可大大减低其毒性。古今临床实践表明,细辛用于复方煎剂不应拘于1钱(约合今之3—4g),根据临床病情需要可增至16—30g为宜。  相似文献   

11.
“细辛不过钱”的说法由来已久,然而仍存在争议,致使临床细辛用量受到一定的制约。文章从文献源流、细辛用量、剂型及给药方式4个方面再谈“细辛不过钱”,得到结论:“细辛不过钱”的确切说法为《本草别说》之“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钱匕”是量药器,“钱”是质量单位,“半钱匕”约合0.3 g,而“一钱”约合3 g;《本草别说》中的“细辛末”可能是一种粒度较为细小的散剂,而非“粗末”;给药方式很可能是外用鼻吹法,而非内服。综合分析可知单用细辛末可因剂量较大、粉末剂型及外用鼻吹法等多重因素,导致“气闷塞,不通者死”的症状,非后世“细辛不过钱”这一片面认识。  相似文献   

12.
细辛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考证,认为历代本草记载的传统药用细辛是正品细辛,其主要品种应为细辛(Asarum sieboldii),药用部位应为根部;而中国药典1985年版记载的细辛全草并非传统药用细辛,其主要品种、药用部位、采集季节、加工方法等均与传统药用细辛不同,其用量标准亦与目前临床实际用量不符,建议将其另立一药,定名为细辛草。  相似文献   

13.
细辛的本草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古代本草记载的细辛主流品种本身就在变迁,除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辽细辛[A.heterotropoides Fr.Schmidt 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处,细辛属的其它植物在古代应就有做细辛或土细辛用的历史。古代本草记载的杜衡,除杜衡(A. forbesii Maxim.)外,可能还有细辛属的其它植物,至少包括小叶马蹄香(A.ichangense C.Y.Cheng et C.S.Yang)。用细辛属植物补充中医习用细辛种类资源枯竭的前景是可观的。  相似文献   

14.
细辛是一味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论述“细辛,性温、味辛。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细辛所含挥发油具有明显的镇痛、镇静、解热、抑菌、抗感染、抗痉厥及局部麻醉等多种作用。但其挥发油中的有毒成分为黄樟醚,若用之过量,则会导致呼吸中枢麻痹等不良反应,甚至死亡。由此可见,古人有“细辛不过钱”的戒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从1953年的第1版到1990年的第5版,都规定细辛的内服用量是1~3g。因此,至今医生开方,若细辛用量超过3g,必须特别签字,以示负责。但是目前有不少临床报道,重用细辛10.30g,最多者用到180g,未发生毒副作用。各医家对细辛的用量为何如此悬殊,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古今细辛用量差异是临床实践的结果。“细辛不过钱”说的“钱”应为“约词”,意指该药用量宜小并宜谨慎使用,目前临床应遵循之。细辛所含挥发油是其有效成分,其毒性与剂量有关。为防挥发油在煎煮中大量丧失,建议该药在复方中煎煮时后入。细辛应用的安全、高效的确切量只有经严格的动物实验和大量的临床实践才能确定。  相似文献   

16.
多少年来,在中医药之课堂上、诊疗室里以及药房中,都流传着“细辛服不过钱”(约现今之3克余)之语,几乎成为中医药界一个不成文的“章程”,师生相受,师徒相传,人人皆知。若医者在为病者处方时违背这一“章程”,将细辛的用量超过“一钱”以上,则立刻遭到责难,中药房也将拒绝发药,甚至在某种情况下患者服用配有一钱以上用量之细辛的汤药而疾苦消失,亦仍然有可能受到一些非议。然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中各方之用细辛者,据粗略统计,包括加减方在内约有19方,一般均超过了这一限量。在19  相似文献   

17.
复方细辛可过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辛不过钱”限制了细辛的用量和高效应的发挥,作者通过考古临鉴今和实践验证,做出了复方中细辛不但可以过钱,而且有时还应剂量偏大或超大剂量的应用结论。  相似文献   

18.
“细辛不过钱”说是否成立 ,通过考证、分析、类比 ,提出了此说至少有两点错误。一是用量之误 ,其中有时珍传抄之误和以讹传讹之误 ;二是将此用法之限定剂量用于彼用法 ,乃用法之误。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