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1 毫秒
1.
邹平焦化厂有72孔JND-Ⅱ型捣固式侧装煤焦炉两座,炭化室高度为4.3m,并配有湿式装煤消烟除尘车1套.由于消烟除尘车除尘效果不好,所以装煤时机侧炉门逸出大量荒煤气(冒烟时间105s左右,俗称"黄烟"),消烟除尘车排除的烟尘有时是黑烟,烟气燃烧不完全,烟尘排放不达标,严重影响周围环境.  相似文献   

2.
会议报导     
燃烧法消除荒煤气扩大试验通过鉴定大连化工厂有35孔、10孔炼焦炉各一座,均为捣固侧装煤式。装煤时,焦侧装煤孔、上升管、机侧炉门逸散出大量夹杂炭粒的黄色浓烟,俗称荒煤气。荒煤气主要成分为可燃性气体氢、一氧化碳、烃类等,总含量65%以上。更主要的是含有强致癌物3,4苯并芘,其含量经鞍钢劳研所分析为11毫克/米~3左右。荒煤气放空后,严重地污染环境和损害人体健康。为了消除这种危害,大连化工厂于1977年9月至1980年3月采用燃烧法对荒煤气进行消除扩大试验,基本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可燃性气体烧掉90%左右,3,4一苯并芘烧掉95%以  相似文献   

3.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捣固焦炉装煤、出焦干式烟尘净化车,包括车体、走行装置、电气控制系统、除尘器、风机、装煤烟气导入装置、出焦烟气导入装置、U型管导烟装置,出焦烟气导入装置采用伸缩移动管与出焦集尘罩对接,其另一端通过连接管道与除尘器连接;在车体上还设有U型管导烟装置,U型管导烟装置连通装煤烟气导入装置和正装煤炭化室两侧处于结焦后期的炭化室,装煤烟气导入装置与机侧炉门上部的导烟罩上部管道相对接。  相似文献   

4.
焦炉装煤过程中因煤与炭化室墙壁接触,吸热后产生大量高温、有害烟尘主要是煤尘、荒煤气、焦油烟,同时还含有BSO及Ba P,污染环境,损害人体健康;同时国家对环保要求日益严格,无序排放得到法律禁止,环保要求炉顶装煤除尘技术改进势在必行,其技术改进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详细论述了焦炉装煤时烟尘治理的导烟车技术的原理、设备及其操作步骤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该除尘导烟系统简单、实用,连通装煤炭化室与邻近N-1、N+2炭化室,将装煤时产生的含煤尘烟气及荒煤气,引导至邻近N-1、N+2炭化室顶部空间进行焚烧净化和导出,除尘效果明显,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焦炉排放污染物减少的目标,同时也提高了煤气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长钢2003年投产2座4.3m捣固焦炉,由于捣固焦炉特有的侧装煤方式使机、焦侧炉头有较长时间处于冷空气中,在急冷、急热的冲击下导致炉墙多处受损。投产以来,部分炉墙出现熔洞甚至炉墙烧穿的现象,直接导致与燃烧室窜漏,炉门口受损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高压氨水喷洒系统的改造,提高装煤过程中高压氨水的喷洒吸力;通过增加导烟车导套,精确装煤车对位操作,清理炭化室顶部石墨,畅通荒煤气导出通道;通过对煤饼整平及洒水,控制粉尘产生量,从而减轻荒煤气逸散量,实现无烟装煤。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焦炉装煤出焦"二合一"除尘系统的运行状态和能耗分析,提出了系统选择的计算依据和最佳节能运行方式.焦炉装煤出焦"二合一"除尘系统的应用受到单孔炭化室操作时间的限制,在焦炉孔数多的情况下不宜采用.选择焦炉装煤出焦"二合一"除尘系统时还需考虑系统投资、运行费用以及安全运行等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张如松 《燃料与化工》2001,32(6):300-302
钢焦化厂 2号焦炉始建于 1978年,因与高炉生产匹配,于 1983年才正式投入生产。 焦炉为 42孔 58- Ⅱ型复热式焦炉,采用高炉煤气加热。 炭化室有效容积 23.9m3,年产焦炭 27万 t。自 1996年开始陆续发现个别炭化室(下称病号炉)墙面变形,特别是焦侧,20层以上的墙面更为严重。 变形范围一般在 13~ 27火道之间,严重处墙面凹凸 60~ 100mm不等,致使推焦电流增大,产生难推焦或扒炉现象。……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炭化室压力自动调节技术的应用情况。本项技术能回收大量的荒煤气,改善焦炉周边环境,解决装煤过程中烟尘外逸及炭化室结焦末期底部出现负压的问题,对延长焦炉寿命具有重要作用;实用性强、投资少,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目前,焦化厂除尘系统的应用方式主要有3种,即装煤、出焦"二合一"地面除尘系统[1-2]、装煤导入相邻炭化室出焦地面除尘系统和装煤、出焦"二分式"地面除尘系统[3]。国内多数焦化厂采用装煤、出焦"二合一"地面除尘系统[4]。  相似文献   

12.
1侧吸式无烟装煤技术 焦炉装煤时的炭化室压力可增大到400Pa,使煤气和粉尘从装煤车装煤套筒不严密处冒出,并易着火.在上升管处喷射高压氨水时,可使上升管根部产生约400Pa的负压,有效减少装煤孔处的逸散,但仍有一部分外逸,一般在装煤初期约有1min左右时间外逸,显然是由高压氨水喷射所形成的负压不足造成的.为此,采用侧吸管技术,即利用装在装煤车上的集气箱将装煤时逸出的煤气、粉尘收集起来通过导管导入到相间的炭化室内,利用第2个喷射高压氨水的上升管,将烟气抽吸到集气管中,实现炉顶区无烟装煤.  相似文献   

13.
我厂有2座80型焦炉,投产后一直采用高压氨水喷射消烟除尘装煤,但在使用中发现即使配备了变频调速装置,同时严格执行了装煤顺序,炉顶仍有20%的烟尘排放。为了达到无烟化装煤,我们对装煤车消烟技术进行了改进。1装煤车套筒改造(1)测量n号出炉笺与相邻n+2号出炉笺炭化室装煤口的吸力,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如果将溢出的荒煤气收集起来,通过导管引入下一出炉笺炭化室的中间装煤口,是完全可行的。(2)在装煤车套筒外又设置了一个套筒,形成了双套筒结构。当装煤车对准炭化室装煤口时,内套筒就会带动外套筒向下运动,与…  相似文献   

14.
总结焦炉操作经验,可以寻找出对焦炉炉门密封性最有影响的因素:炉门温度制度;靠近炉门的炭化室煤气压力;密封区焦油形成动态;焦炭塌落。上述因素中最重要的是炉门温度制度。以前曾经分析了对炉门结构部件的热作用,研究了改进炉门的可能性。指出,炉门框、炉门壳体和密封设备中出现的温度变形,导致焦炉煤气超标准泄漏。许多技术方案可以减少煤气泄漏。比较的根据是解决炭化室靠近炉门区、炉门衬砖、支砖槽、炉门壳体和密封设备传热性不稳定的问题,以及从炉门和炉门框外表面散热问题。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计算出上述部件在炼焦周期指定瞬间的…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立火道温度的分布规律,分析表明,立火道温度是加热煤气流量和两侧炭化室吸收热量共同决定的。对于5-2串序操作的焦炉,立火道温度的最低点在装煤后约5h闷炉后且另一侧炭化室的焦炭接近成熟的时刻。立火道温度的最高点在两侧的炭化室推焦前后。  相似文献   

16.
引进了炉顶MN管导烟车及机侧炉门密封装置,利用高压氨水的高速喷射在桥管内形成局部负压,使装煤产生的荒煤气在负压作用下抽入集气管,进行回收利用,解决了炉头和炉顶烟气外逸的问题,具有较好的环保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唐山佳华煤化工有限公司建有4×46孔6.25m大型捣固焦炉,并配有2辆双U形管导烟车.U形管导烟技术是利用U形管跨接在炉顶2个炭化室的导烟孔上,用高压氨水喷射产生的吸力,把装煤过程产生的烟尘通过本炭化室和邻近炭化室吸收到集气管内,减少荒煤气的逸出率,达到消烟除尘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重钢焦化厂3#焦炉42#炭化室,由于带焦闷炉时间过长,扒完红焦后,炉墙和炉底砖存在不同程度的结瘤,更换完炉底砖后,装煤推焦仍然难推,不能恢复正常。由于结瘤物含金属成分,和硅砖反应融合,在外部处理的方式均不能有效解决,制定此方案,采取降温进人的方式,冷态处理。  相似文献   

19.
煤用焦炉干馏时会在炭化室的炉墙表面、炉顶空间和上升管内壁生成石墨。炉墙和炉顶空间生成的石墨不仅会减少炭化室的容积,而且还会降低焦炉的生产率,增加推焦阻力,导致推焦困难。石墨堵塞上升管后还会造成炉门和装煤孔泄漏烟气。对炭化室内附着的石墨,可采用燃烧法进行清除,即在推焦后从装煤孔插入喷枪,向炭化室内快速吹入空气,从推焦杆上的喷嘴向炉墙或炉顶空间喷射空气,以烧掉附着的石墨。另外,可在热态炉墙表面涂抹硅酸钠系药剂,在其表面形成一层玻璃状的表膜,防止石墨的生成;对上升管内壁附着的石墨,可打开顶盖从根部向上导入高速空气,…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武钢7.63 m焦炉上升管余热利用工程实施的可行性,对2~#炭化室上升管根部和桥管处荒煤气温度进行连续在线检测。分析发现:上升管根部荒煤气温度在整个结焦过程呈现类似Z字型周期变化规律,最高温度发生在推焦前烧石墨阶段,达1 300℃~1 400℃,整个结焦周期的平均温度约为771℃;桥管处荒煤气温度仍保持较完整的周期性规律;7.63 m焦炉单孔炭化室荒煤气产量为1 156.42 m3/h,一个结焦周期内单孔炭化室荒煤气可利用理论热量约13.76 GJ,工程理论吨焦产汽量(1.6 MPa低压饱和蒸汽)为108 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