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析康复新液联合早期肠内营养防治危重症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5年4月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危重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并在24 h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在肠内营养液内添加康复新液;观察2组患者治疗1、4、7 d后胃液酸减度(p H)值变化及治疗7 d后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1 d后2组患者胃液p 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7 d后观察组患者胃液p H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1例(2.1%),对照组发生9例(18.8%),观察组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含康复新液的早期肠内营养能提高危重症患者胃液p H值,有效减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樊蕙 《华夏医学》2005,18(5):758-758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是机体应激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消化道粘膜发生急性缺血坏死和溃疡出血,患者出现黑便、呕吐或经鼻饲管抽出咖啡色胃液。文献报道其临床发生率为40%~75%,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占7.2%,多出现在病后5~6d,80%不超过7d,急重患者在损伤后24~48h内即可发现胃液潜血阳性(++)或(+++),病情发展急骤,病死率较高,因此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加强胃肠道监测,对抢救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提高抢救成功率至关重要,我科自1998年6月至2004年6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者265例,其中并发胃肠道出血56例,发生率为21.1%,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部分凝血指标变化对判断损伤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检测71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24h、3d、7d、14d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血浆含量,结合临床格拉斯哥评分(GCS)分型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预后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伤后24h内两项纤溶指标的检测结果与伤后7d、14d比较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Fg检测结果与伤后3d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DD含量与GOS呈负相关;Fg与GOS呈正相关。结论DD、Fg对判断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作为临床应用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颅脑损伤血浆皮质醇水平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相关性。方法 :对 173例因颅脑损伤的患者监测血浆皮质醇水平 ,并对其中有消化道出血者进行急诊胃镜检查。结果 :颅脑损伤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在受伤后前 3天比正常人明显升高 (P <0 .0 1) ,然后开始下降 ,至第 5、第 7天降至接近正常水平 (P >0 .0 5 )。应激性溃疡出血者比无出血者血浆皮质醇水平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而且与颅脑损伤程度有关 (0 .0 1相似文献   

5.
韩振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8):919-919,951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伤合并应激性溃疡的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将87例合并应激性溃疡的重型颅脑伤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35例,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止血合荆;B组29例,单独使用质子泵抑制剂;C组23例,应用H2受体拮抗剂。结果:应激性溃疡3—7d内控制:A组为30例(85.7%),B组为22例(75.9%),c组为12例(52.2%)。A组的控制率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1,P〈O.01)。结论:H2受体拮抗荆单独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溃疡效果不佳,质子泵抑制剂是治疗应激性溃疡的理想药物,质子泵抑制剂+止血合剂联合用药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明宗毅 《中外医疗》2008,27(15):129-129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脑脊液和血浆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30例脑挫裂伤患者,分别于伤后48h,72h,7 d和14d留取脑脊液和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6水平.结果 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和脑脊液IL-6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浆和脑脊液IL-6几乎同步升高,但血浆IL-6下降较快.结论 脑脊液IL-6的变化和脑水肿的过程在时间上相吻合,表明脑脊液中的IL-6的含量可以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 8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3例,早期肠内营养组(观察组)44例.常规治疗组早期给予全胃肠外营养,5~7 d后再逐渐过度至肠内营养.早期肠内营养组颅脑损伤后12~24 h内即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的消化道出血及胃内pH值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胃液pH值在入院1~2 d时无显著性差异,入院后3~7 d及8~14 d观察组胃液pH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对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用兰索拉唑联合蛇毒血凝酶治疗急性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急性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手术、脱水、冬眠低温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兰素拉唑静脉滴注;治疗组患者在给予兰素拉唑静脉滴注的同时每日给予蛇毒血凝酶胃管注入。两组患者疗程均为7d。在疗程结束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损害严重程度(NNS)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进行评估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NS、GCS评分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疗程结束后治疗组NNS、GCS评分及显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兰索拉唑联合蛇毒血凝酶治疗急性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疗效优于单纯兰素拉唑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相关因素及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χ2单因素检验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相关因素,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64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176例,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为27.4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类型、脑疝与否、手术治疗与否、血糖水平及鼻饲与否具有相关关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类型是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类型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有关,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要综合评价及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谢应珍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4):3244-3245
目的 总结重型颅脑创伤并发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的护理方法和体会.方法 对30 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早期留置胃管,早期鼻饲,观察是否发生应激性溃疡,进行相应的处理.结果 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在伤后≤7 d 者23 例,第一征象为胃管内吸出暗红色或咖啡样胃液18 例,处理后溃疡出血停止20 例.结论 对重型颅脑创伤并发应激性溃疡者,加强护理,及早发现并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理应激对不同鼠种血浆Ghrelin水平的影响。【方法】将WKY(WistarKyoto)及SPD(SpragueDawley)大鼠暴露于水中1h,分别于应激前及应激后采集大鼠血清。【结果】急性心理应激后SPD及WKY两鼠种血浆ACTH[(617.01±70.08),(689.58±76.98)]及Ghrelin水平[(6.64±0.87),(5.61±0.84)]较应激前ACTH[(363.14±58.53),(403.06±68.77)]和Ghrelin[(3.56±0.62),(3.40±0.43)]显著提高(P〈0.01,P〈0.01),应激后SPD大鼠血浆ACTH含量低于WKY大鼠(P〈0.05),Ghrelin水平明显高于WKY大鼠(P〈0.05)。【结论】急性心理应激可明显提高血Ghrelin水平,且SPD大鼠血浆Ghrelin含量显著高于WKY大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金水宝能否减少脑外伤患者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从而起到预防脑外伤患者发生AKI的作用。方法:对2008-12~2009-12收入我院脑外科6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金水宝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记录患者发病时一般情况,采用急性肾损伤网络(AKIN)关于AKI分级标准,分别于入院时或入院第24小时内、入院第3d、入院第7d、入院第14d测量血肌酐(Sc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KI发生率分别为金水宝组1例(3.0%)、对照组7例(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水宝可以减少脑外伤患者AKI发生率,可以起到预防脑外伤患者发生AKI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测定十二指肠溃疡(DU)埃索美拉唑三联治疗前、后血清/血浆中胃生长素(Ghrelin)和生长抑素(SST)的含量,探讨Ghrelin和SST在十二指肠溃疡循环血中表达情况以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方法及放射免疫方法分别检测64例DU患者,血清/血浆中Ghrelin和SST的水平。结果:血清中Ghrelin的水平治疗前显著高于治疗后(P<0.01)。血浆中SST水平治疗前高于治疗后(P<0.01)。Ghre-lin与SST之间的相关系数,DU:r=0.457(P<0.05)。结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血清/血浆中Ghrelin及SST的水平是显著增高的,治疗后均降低,说明Ghrelin及SST与十二指肠溃疡的确存在一定的关系。Ghrelin及SST在消化性溃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铝碳酸镁在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应激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4例MOD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应常规奥美拉唑注射液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铝碳酸镁1000mg加生理盐水100ml鼻饲,每日三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48h内胃液中潜血、pH值及胆汁酸浓度和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24h内止血率高于对照组(P〈0.05);48h内治疗组的病死率也低于常规组(P〈0.05);同一时段治疗组24h内胃液pH值及胆汁酸浓度改善明显好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ODS并应激性溃疡在常规抗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铝碳酸镁能迅速降低胃液pH值和胆汁酸浓度,有效治疗应激性溃疡出血,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方志成  郑翔  刘伯毅  陈黎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2):1614-161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性耗盐综合征患者血浆利钠肽浓度变化,分析二者之间关系。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性耗盐综合征39例、单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4例、健康体检正常者40例分为脑性耗盐综合征组、非脑性耗盐综合征组、对照组,入院当日、第5天、第10天、第15天抽血经化学发光方法测定血浆利钠肽、血钠浓度,并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大脑中动脉(VmMCA)、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VmACA)。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性耗盐综合征患者5d血浆利钠肽水平升高,3组比较1129.1±3.5vs245.2±2.6vs157.2±2.4(P<0.05),经颅多普勒测定脑血流速度明显加快(VmMCA139.2±2.1vs78.3±1.8vs53.4±2.9,P<0.05;VmACA142.1±1.5vs74.8±2.7vs59.2±1.8,P<0.05),持续约10d左右时间,2周后恢复正常水平,与血钠水平波动一致。结论:脑性耗盐综合征组,血浆利钠肽浓度明显升高,提示血浆利钠肽水平与脑性耗盐综合征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李兵  罗同青  李连  胡朝晖 《广西医学》2011,33(6):649-652
目的 测定脑损伤合并骨折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探讨CGRP对脑损伤后骨折愈合加速的机制.方法 选取临床健康体检者10例、单纯骨折患者20例、单纯脑损伤患者60例,脑损伤并骨折患者60例(脑损伤按GCS评分分轻中重3个亚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伤后24 h、3 d、5 d、7 d不同时间点血清CGR...  相似文献   

17.
宋慧琴 《中外医疗》2013,32(15):33-3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为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将该院收治的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n=36),仅干预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分析术后即刻、24h、48h和72h的颅内压变化情况,护理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48h和72h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4.35±1.19)vs(3.26±0.81),P<0.01];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44%vs77.78%,P<0.05),在消化道出血、关节僵硬、继发感染和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能否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即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对照组即早期胃肠外营养(PN)组,各30例,入院48 h内给予不同方法的营养支持。测定入院后第1、3、5、7天和第14天血清中CRP的含量。结果:两组患者血清CRP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EEN组下降幅度更显著,伤后第5、7、14天EEN组血清CRP含量明显低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减轻其全身炎症反应,促进患者早期恢复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UFAs)在重度颅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重度颅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ω-3 PUFAs组(B组),B组治疗中加用ω-3 PUFAs.2组患者均完善相关检查,给予抗感染、脱水降颅压等常规治疗,均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给予能量补充105~125 kJ·kg-1·d-1,其中B组中部分热量由含ω-3脂肪酸的脂肪乳剂来提供.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7天监测患者当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淋巴细胞亚群分类,并使用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及IL-10的水平.结果:肺泡灌洗液中TNF-α的表达水平在第4、7天B组均明显低于A组(P〈0.01).肺泡灌洗液中IL-6的表达水平在第7天B组显著低于A组(P〈0.01).肺泡灌洗液中IL-10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水平在第4、7天B组均低于A组(P〈0.01).CRP水平在第2、4、7天B组均低于A组(P〈0.01).CD4/CD8比值在第2、4、7天B组均高于A组(P〈0.01).结论:ω-3aPUFAs能够调节重度颅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免疫状态,对肺脏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早餐形式的均衡膳食干预对中老年高血压合并血糖异常患者血糖和血压的影响,并对可能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2017-05-23至2017-07-01,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从北京市房山区张坊村中老年高血压数据库人群中选取高血压合并血糖异常患者2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12例。A组和B组第1天(T0)及第28天(T4)早餐均为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早餐,第2~27天分别食用馒头早餐和抗动脉粥样硬化食疗粉早餐,所有午餐和晚餐完全相同,干预时间为4周。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记录T0、第7天(T1)、第14天(T2)、第21天(T3)、T4时空腹血糖(FBG)、早餐后2 h血糖,T1、T3时午餐后2 h血糖,T0、T2、T4时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胰岛素(FIN)、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C)、饥饿激素(Ghrelin)、脂联素(ADPN)。结果 干预方法与时间在FBG上无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与时间在早餐后2 h血糖上有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在FBG、早餐后2 h血糖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时间在FBG、早餐后2 h血糖上主效应显著(P<0.05)。A组、B组T4时FBG低于同组T0、T1、T2、T3时(P<0.05)。B组T1、T2、T3时早餐后2 h血糖低于A组(P<0.05);B组T1、T2、T3时早餐后2 h血糖低于T0时(P<0.05)。两组T1、T3时午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T3时午餐后2 h血糖与同组T1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方法与时间在收缩压、舒张压、FIN、AngⅡ、MDA、Ghrelin、ADPN上无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与时间在TAC上有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在收缩压、舒张压、FIN、AngⅡ、MDA、TAC、Ghrelin、ADPN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时间在收缩压、舒张压、TAC、Ghrelin、ADPN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在FIN、AngⅡ、MDA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B组T2时收缩压低于T0时(P<0.05);A组、B组T4时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同组T0时(P<0.05)。A组T4时TAC高于T0、T2时(P<0.05);B组T2时TAC高于T0、T4时(P<0.05)。A组、B组T4时Ghrelin低于同组T0时,ADPN高于同组T0时(P<0.05)。结论 均衡的膳食模式能够降低中老年高血压合并血糖异常患者的血压、血糖,添加抗动脉粥样硬化食疗粉更有利于控制其餐后血糖,从而可能具有更好地改善机体健康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动脉粥样硬化食疗粉具有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和ADPN,以及降低Ghrelin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