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能够自我修复损伤的组织和器官,是生物个体赖以生存的基础。成功的修复过程除了将死亡的细胞由新生的细胞替代以外,更重要的是新生的细胞能够有机地分化并重新整合列原本的结构之中,完成其所替代的细胞的功能。长期以来,人们对神经细胞的再生一直是这样认为的:“在成体中,神经的通路是固定不可变的,神经只有可能死亡,不可能再生。”但是,随着神经科学的进步,人们的视野进一步扩展了,修复损伤的神经这样的话题已不再是天方夜谭。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明显,脑卒中的发生率也不断攀升,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的发病率较高。脑梗死因为其较高的发病率、较高的致残率和较高的致死率,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对于急性期的脑梗死,目前公认的有效治疗办法就是急诊溶栓,它能使部分闭塞的血管再通,从而恢复脑组织的血流灌注,也就避免了脑细胞的坏死。溶栓的利弊取决于急诊医师对于急症脑梗死的准确识别与否,准确判断是急性期脑梗死后行溶栓治疗,好处是明显的;但是  相似文献   

3.
卞茜 《上海精神医学》2005,17(Z1):72-73
1.精神卫生服务评估的公共卫生内容 1.1精神卫生服务评估的目的 近期文献示,理想的精神卫生服务应该是自主的、连续的、效率的、可得到的、综合的、合作的、效益的、可计算的、公平的,它不仅要根据循证医学的标准,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而且要根据科学证据和临床经验,充分地实现上述几项原则.而精神卫生服务评估的目的是要了解精神卫生服务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事先预定的目标,从实用的角度而言,它要进行实验条件下新服务的产出研究(效益),调查已显示效益(实验条件下)的干预是否同时有效率,为将来的服务-投资决定提供证据,促进决策者重组服务(重新调整服务的结构),重复/推翻以前进行过的研究,调整或检验已作出的决定等等.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五十年代精神药物的出现,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出现了革命性的改变.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的不断涌现,又大大地改善了患者的治疗环境和条件.药物品种的多样性,使临床医生能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用.尤其是非典型精神病药的问世,使以往很少有办法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也有了治疗的武器.  相似文献   

5.
注意功能的认知心理学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注意是指意识对一定信息或对象的指向与集中的过程,是一切心理过程得以产生和进行的必不可少的心理属性。注意是意识的选择活动,基本特征是选择性和集中性,是心理活动的一种调节机制,与其他心理活动相互制约。近50年来,随着认识心理学的兴起,注意的重要性愈来愈清楚地显示出来,注意的研究得到广泛的开展。认知心理学以信息加工的观点,将复杂的行为和心理功能分解为不同的认知亚成分,对以往不能量化的内在的认知过程进行科学的定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代谢危险因素是导致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目前代谢性心血管病已有明确的概念和综合管理体系,而在我国发病率高、异质性强的脑血管病领域,尚未形成统一的代谢性脑血管病的定义和概念。本文综述脑血管病的代谢危险因素,提出代谢性脑血管病的概念和分类,阐述基于多组学技术的多学科、多器官水平的研究方法,介绍近年来涌现的具有心血管获益的代谢药物的特点及未来面临的挑战和研究方向,为代谢性脑血管病的综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1 构筑中国特色的文化精神 文化是社会学和人类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文化又包含所有具有社会价值的人类活动的方式及产物。它标志着人的社会发展程度,是一定的社会生活的结晶。狭义的文化专指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这里使用广义的文化概念。 社会发展文化价值体系的转换最根本的,还在于文化价值精神的更新,即由传统民族文化精神转化为现代文化精  相似文献   

8.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主要替代疗法。透析膜是透析器的主要构成部分,透析膜的理化特性决定着透析效果,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直接关系到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率。随着医学与相关学科技术的发展,透析膜的透析效果、生物相容性逐步提高,血液透析膜的发展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的肾替代治疗仍是不完全的,也是非生理性的。如何进一步提供更完全的肾替代治疗,进一步改善肾衰竭患者的远期预后,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进一步促进神经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心理学作为心理学和神经病学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其中Sperry割裂脑研究的贡献,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的研究成果,以及临床上在脑损害的定位、脑手术和药物治疗疗效的评估,康复设计、康复训练、药物安全性的评价,患者职业选择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均显示了神经心理学在脑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中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特别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对于脑的复杂神经网络,全世界神经科学工作者正进行着艰苦卓绝的研究。21世纪将成为科学研究的“脑的世纪”,神经心理学在这一历程中应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脑…  相似文献   

10.
视神经炎发展成多发性硬化的情况越来越受到重视,早期发现有发展成多发性硬化危险的视神经炎患者 并给予适当的治疗可以延缓病变的发展,延缓严重的功能障碍的发生。因此应该结合目前的大规模临床试验的结果调整视神经炎患者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1.
评定量表是一种简便的能把个人的经验或体验加以定量化的方法。关于评定量表的历史,可回顾到十九世纪早期的德国心理学家,他们最早开始评定人们的知觉与实际产生知觉刺激的物理强度(如声音的强弱、颜色的深浅)间的关系,以后逐步发展成人的感知能力评定量表。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的防治措施,控制社区人群的血压水平,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控制和提高高血压的治疗率,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病率,总结有效防治社区高血压的策略。方法对我区2009-2010年全人群范围的健康教育和防治干预高血压人群的干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城市社区和乡镇社区的高血压人群在干预之后的血压水平均发生了平行下移的现象,其中前者下移情况更为明显,干预社区的高危人群患原发性高血压的几率小于对照社区,高危人群的行为和态度等均有改善,社区综合防治高血压有利于提高社区人群的生活质量,符合经济学的效益原则。结论社区高血压的防治措施干预效果明显,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为高血压的综合防治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3.
椎间盘组织工程是通过在体外构建完整的椎间盘组织,然后植入原有退行性变的椎间盘以达到治疗的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椎间盘细胞的培养、组织工程支架的选择、椎间盘组织的构建与植入等3方面。目前对细胞培养的常用方式主要有3种,而进行微重力三维培养,不仅符合人体的立体结构而且可以减少培养液对细胞产生的机械剪切力,克服重力沉降引起的接触限制,能够更好的促进细胞生长,对椎间盘细胞培养则是一种新的尝试;组织工程支架种类繁多,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尚无公认的最合适的支架材料,在此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构建完整的椎间盘组织并进行体内植入已经取得动物实验的成功,表明组织工程学培养的椎间盘细胞植入退行性变的椎间盘内的确有部分逆转椎间盘退行性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护理人员应如何尊重精神病人的人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疾病的原因 ,精神病人的人格常受到了不同程序的扭曲 ,从而不能自由地正常表达自己的意愿。对这些病人是否需要尊重他们的人格 ,以及如何尊重他们的人格 ,这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又是面临的特殊职业的道德问题。要讨论尊重精神病人的人格 ,首先应了解他们的人格状况。心理学认为 ,人格包括四个方面 :全面整体的人 ,持久统一的自我 ,有特色的个人和社会化的客体。精神疾病有可能从这四个方面破坏病人的人格。由于罹患精神疾病 ,其全面整体的人可能分裂 ,病人持久统一的自我也可能破坏 ,病人的个人特色可以发生巨大改变。病人作为社会…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颅底肿瘤手术技术的重大进步,颅底外科学亦日趋成熟。成像技术的发展,如磁共振和具有三维重建的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极大地推动了人们多颅底解剖学的理解,并能精确的描绘肿瘤的轮廓。导航技术的发展则进一步提高了接近肿瘤的精确度,使安全切除变的更加容易。光纤和内镜的发展又为医师提供了不同解剖区域的视野。与开放颅底手术技术发展的同时,内镜手术也开始出现,并在过去的25年里有了长足的进步。如今,大多数的鼻腔和鼻旁窦的良性炎性  相似文献   

16.
痛情绪和相关记忆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觉分辨和情绪体验是疼痛的两个基本成分。痛的感觉分辨是对刺激的部位、强度和性质作出判断;痛情绪是疼痛刺激引起的不愉快或厌恶的情感体验。过去四十年间,对疼痛的感觉分辨成分在整体、细胞、分子和基因等各个层次上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然而,对痛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相关的记忆究竟是怎样产生的,还知之甚少。“只考虑痛的感觉特性而忽视其情绪情感特性,那只是看到问题的一部分,而且不是最重要的部分。”越来越多的临床观察表明,慢性痛患者所遭受的恶性情绪,如焦虑、恐惧、孤独、甚至厌世等给病人造成的心身伤害远比疼痛本身更为严重。因此,对痛情绪和相关记忆形成机制的研究近年来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为进一步加深对疼痛本质的全面理解,本文简要综述了痛情绪和痛记忆的相关研究在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为维护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声誉和广大读者的利益,现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对一稿两投问题的处理声明如下:①本声明中所涉及的文稿均指原始研究的报告或尽管两篇文稿在文字的表达和讨论的叙述上可能存在某些不同之处,但这些文稿的主要数据和图表是相同的。所指文稿不包括重要会议的纪要、疾病的诊断标准和防治指南、有关组织达成的共识性文  相似文献   

18.
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由生物性自我转变为社会性自我的过程,是无知的幼童在成长时期不断接受社会教化的过程,是模仿与学习成年人的思维方式(伦理道德观念,为人处世方法,日常生活知识等),情感反应与表达方式,行为方式及其社会规范(风俗、习惯、礼节等等)的过程,从而形成个人的认知、情感与行为方式与倾向性,即个人的人格。在接受社会环境的各方面的影响时,是有个人的选择性的,这是与个人的生物性气质和天赋的智力水平相关的。遗传与环境的影响都是存在的,而且是很难彻底分清的。  相似文献   

19.
神经内镜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内镜在神经外科的应用源于上世纪初,近二十余年才有了发展,而我国的发展则始于近十年。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有三:首先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制造出了各种适应于神经外科临床要求的内镜仪器设备和相关的器械;其次是神经外科总体水平迅速提高,可经手术治疗的神经系统疾病不断增加,且对其疗效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此为神经内镜的应用提供了紧迫的需求;此外,各种新仪器设备和微创技术的出现,大大更新了诊疗思想与观念,更加促进了高科技含量的仪器设备的研制和完善。历史表明:在医学发展的历程中,每一次大的理论提高,都离不开当代高技术的发展,每一次技术水平的飞跃,都同现代化仪器设备的发明与应用相关。  相似文献   

20.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模型是精神医学以及脑科学研究中重要的研究手段之一,各种精神疾病的动物模型对精神障碍的病因学机制、药物作用机理的探讨以及新药开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伦理学角度考虑,疾病模型的研究方法不能直接应用与人,因此,动物模型作为一个有力的工具为探讨精神疾病的生物学机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半个多世纪以来,科学家先后开发了许多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障碍、酒精中毒等精神障碍相关的以及各种关于学习和记忆的动物模型,这些模型极大地增加了人们对精神疾病的本质以及大脑作用机制的了解。然而,由于精神疾病病因病理的复杂性以及动物模型自身的局限性加之日益更新的精神疾病新知识,发展、充实、完善精神疾病的动物模型是目前精神医学界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我国对精神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科研工作仍未被引起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开展。鉴此,本文首先阐述精神疾病动物模型所欲达到的几个目标,然后简要地介绍目前较为常用的且比较成熟的的几个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