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环境设计》2009,(1):82-85
“一眼竖井,开出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神话。一个煤矿,托起了中国东部两座城市的辉煌。” 这是开滦国家矿山公园设计中标方案DVD中开头的两句解说词。这里所说的两座城市其中一座就是开滦煤矿的所在地——唐山。在这里开创了我国第一座西法大型矿井(唐山矿一号井),还诞生了我国第一条准轨,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件卫生瓷,第一桶水泥。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场所精神理论,以大同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为例,对矿山公园的场所特质进行提取,系统地分析了矿山公园中社会、自然和人文三类要素下的场所精神和集体记忆的营造手法,为今后矿山公园的建设及城市棕地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李建国:漫谈国家矿山公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国土资源部首批核准了28家国家级矿山公园并展开了建设工作.身兼画家、雕塑家和设计师的李建国先生主持设计了其中6个项目.包括河北开滦国家矿山公园、福建紫金国家矿山公园、甘肃白银国家矿山公园、安徽淮北国家矿山公园.贵州万山国家矿山公园.湖北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等。作为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和工业旅游重要项目的首批国家矿山公园建设者和规划师.本杂志记者对其做了一个专访。  相似文献   

4.
随着平顶山资源日益枯竭,城市转型势在必行,大量的工业遗产面临拆除、闲置的命运,保护工作刻不容缓。通过文献查阅、现场调研等方法,梳理了1953年至1986年平顶山工业发展分期与工业布局,按照工业遗产调查与价值认定方法,确定了平顶山26个具有一定保护价值的潜在工业遗产。总结平顶山潜在工业遗产具有类型全、规模大、公共配套设施齐全、历史地位突出的特征,是建国初期煤炭工业建筑遗产的典型代表。最后提出了基于矿山公园模式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5.
工业遗产是国家工业历史的体现,是不可复制的历史遗存,矿山公园是工业遗产保护、转型活化的重要方式。文章针对矿山公园的建设,归纳建设过程中文化偏移、生态危机凸显、矿山精神渐失等问题,以万山汞矿为例,通过识别与汞矿密切相关的工厂、工人、环境等遗产要素,剖析其文化内涵,以全面保护文化遗产、修复矿区生态、营造精神"场所"等主动式保护策略,促进工业文化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6.
王天赋  孟晓惠 《园林》2020,(1):52-57
景观叙事学是当代景观设计学的独立学科,在城市工业遗产转型公园的众多实践中具有相关诠释和应用。本文对叙事与景观叙事之间的关联进行概述分析,结合典型案例,从主体与客体、主题与情节两方面,阐释景观叙事结构;从撰写语义—隐性信息呈现、构建空间—传播文化记忆、演进时空—强化场所精神三个层面,提出城市工业遗产转型公园的景观叙事策略;对景观叙事理论在工业遗产转型公园中的应用进行系统论证和研究,为工业遗产保护提供新的视角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高祥冠 《工业建筑》2019,(10):65-69
太原西山国家矿山公园主要依托西山煤电集团的白家庄煤矿井田进行开发建设,是太原市采矿历史悠久、历史遗存丰富的煤炭工业区。白家庄煤矿是典型的城郊山地型矿区,西山国家矿山公园的开发和建设对城市生态建设和产业转型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在梳理和总结西山国家矿山公园旅游资源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西山国家矿山公园旅游资源修复和培育的策略和建议,对城郊山地型矿区的生态修复、矿区存量土地开发、资源枯竭型矿区产业转型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肖希  陆剑  黄晓彤  陈光 《工业建筑》2022,(5):1-8+33
广钢公园是处于广州荔湾区高密度居住区中心的工业遗产公园,相比其他处于人口稀疏的城市郊区工业遗产公园,其面临着更为突出的城市生态矛盾和需求。广钢公园除了应满足一般社区公园的休闲游憩的功能需求,还应着重考虑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生态问题,包括公园内工业遗产对周边人群的视觉影响,带状公园带来的小气候影响和自然教育的需求等。本研究用生态设计的视角,基于仿真模拟技术提出适应湿热气候的水体和植物布局方案,视线屏蔽和引导方案,以及基于动物友好原理提出的斑块景观设计和动物生境营造方案,为面向高密度社区的工业遗产公园生态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衰退期矿区矿山公园的建设同时面临着矿业废弃地和矿业生产部分的合理处置和综合利用。以公园定义为出发点,对比普通综合性公园.全面概括分析衰退期矿区矿山公园的独特性,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设计对策,展现独具魅力的景观资源,充分发掘其蕴含的文化内涵,解决面临的问题,尽可能使矿山公园的建立成为企业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的契机,并通过南京冶山国家矿山公园设计实践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0.
很明显,一种不满正在蔓延,快速地城市化和城市"失去"正同时发生着,每年被全球近一半的水泥产量建设着的中国城市,正由官方的大广场、大轴线和地产商人们的异域风情大盘所共同推崇的权力美学、豪门美学打造着.庸俗和势利的滔天洪水已经淹灭了中国城市的灵魂和身躯! 在最快速的城市化国家,城市正面临深度危机!  相似文献   

11.
以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南湖生态公园为例,探析开滦煤矿工业遗产景观营造的方法及策略。站在城市复兴的高度,在整体景观的概念下,提出营造唐山特有的工业遗产景观线路,延续城市记忆,促进城市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1.周边1.1区域项目用地位于玉渊潭公园北岸,介于海淀区西二环、三环之间。项目南距玉渊潭公园水域仅80m,西邻亚洲最大樱花园,北接阜成路,东邻钓鱼台,交通便捷。1.2景观玉渊潭公园水阔林丰,景色宜人,是北京城市内稀  相似文献   

13.
论国家矿山公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启国  郑伯红 《工业建筑》2014,(4):37-39,44
国家矿山公园建设在现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如区域发展不平衡、矿产结构类型分布过于集中、申报建设与后续管理相脱节等。为解决这些问题以促进国家矿山公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包括:重"均衡"、重"丰度"、重"监管"、重"体系"、重"保护"、重"建设"、重"收益"在内的"七重"建议。  相似文献   

14.
翟艳 《工业建筑》2014,(9):14-17
介绍国内外矿山公园的历史、发展及规划原则,探索并分析遂昌金矿矿山公园的规划及景观设计理念,倡导其在矿山建设中,关于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所做出的努力。矿山公园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应以保护矿业遗迹景观为主体,充分利用各种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在环境治理、生态恢复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布局,适度开发建设,为人们提供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文化娱乐和科学教育的场所。优秀的矿山公园建设的总体规划,能够有效保护矿山公园内的各类重要矿业遗迹,帮助矿业城镇顺利实现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5.
开滦矿区深部开采中巷道围岩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在对开滦矿区赵各庄矿、唐山矿深部开采过程中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和矿井动力显现观测的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研究发现:(1)开滦矿区在千米深开采时水平构造应力远大于自重应力,原岩应力值远大于巷道围岩强度值,巷道将不可避免地要遭受破坏并表现为大变形强流变和严重底鼓;(2)随着开采深度增大,软弱煤岩层发生冲击地压的危险性随之增大,通常以煤层的整体突出为特征,其发生机理和高应力状态下硬岩(煤)中的岩爆有区别;(3)原岩应力状态对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有着重要影响,而巷道形状对巷道围岩的破坏形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王晶  汪丽君 《工业建筑》2014,(12):48-52
以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先进理论和思想启发实践,通过对吉林四平市中东铁路遗产片区的铁路遗存条件和铁路历史文脉归纳剖析,在分析其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条件、城市功能、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探讨铁路遗产片区的保护与利用模式与设计实践,形成有机再生。  相似文献   

17.
刘辉 《建筑创作》2012,(1):116-137
历史衍变太液池位于唐长安城大明宫内庭中心地区,是大唐王朝最重要的皇家池苑,"周数十顷。池中有蓬莱山,崭绝,上自然有奇草异卉,鱼鸟所集。"(《类编长安志》元代骆天骧撰,黄永年点校)太液池始凿于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兴于龙朔二年(公元662年),直到唐末被废,后因历史变迁,终被淤塞和填埋为平地。初勘现场,查勘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的多次考古已探得的太液池范围,可以看到紧邻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凤阳县明中都皇故城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的意义、理念、原则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探讨了有关遗址公园旅游开发与保护的问题,完成了明中都皇故城遗址公园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9.
随着矿产资源的逐渐枯竭和产业不断升级转型,大量的工矿遗迹遭弃置,为了保护其中有价值的遗存,提出工矿遗产的概念。在对工矿遗产概念提出的现实背景和工业遗产、地质遗产、矿业遗迹等与工矿遗产相关概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工矿遗产进行定义并对工矿遗产分类体系进行初步的建构与代码编制,以此作为一个普遍接受的分类基础。  相似文献   

20.
Located in the suburb of Nanchang City in Jiangxi Province, the Nanchang Red Earth Heritage Park is positioned as a country park that features vast vermicular red earth and Pinus massoniana forest. The off-site review and on-site exploration suggested that the site was confronting with problems of severer soil erosion, biodiversity loss, and intensive human intervention. Both to preserve the symbolic red earth in the site and to reduce cost due to limited budget, a country park requiring low intervention and maintenance was proposed. The park would also engage citizens with geological and scientific education programs and create diverse interactive experience. The design strategies were optimized through continuous site observation and reflection, both with historical and existing data in a broader sense and individual feeling by on-site exploration. This way of dialogue and connection to the site finally gives birth to a natural country park that stays in harmony with na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