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建立缺血性眩晕大鼠模型,为研究相关治疗药物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手术结扎右侧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和右侧锁骨下动脉(subclavian artery,SCA)致大鼠右侧半脑不完全脑缺血建立缺血性眩晕大鼠模型。记录逃避电刺激所需的时间(潜伏期)作为衡量眩晕严重程度的指标,测量造模前后右侧前庭神经核组织血流量,计算血流量变化率,评价脑供血状况。结果 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地芬尼多和天保宁能够明显缩短大鼠潜伏期(分别缩短61.9%、52.0%,P〈0.01)。2.结扎右侧CCA及SCA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前庭神经核组织血流量明显减少(P〈0.01),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天保宁能明显增加结扎动脉后组织血流量,在结扎后5、10、15、20、25、30 min血流量分别增加92.8%、83.8%、77.3%、77.9%、65.7%、55.8%(P〈0.01)。结论该模型持久稳定,动物脑部缺血明显,并且能够很好地反映动物眩晕时间及眩晕程度,可有效应用于抗缺血性眩晕药物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永久性局灶性中动脉阻断脑缺血(pMCAO)模型大鼠脑缺血发作后2 d、7 d脑内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制作大鼠永久性局灶性中动脉阻断脑缺血(pMCAO)模型。缺血动物术后随机分为缺血2 d组、缺血7 d组,另设假手术组。在术后2 d、7 d 2个时间点采用HE染色观察动物神经病理学改变,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动物的缺血侧脑组织突触素-I(synapsin-I)、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后,模型动物神经元大量变性坏死,数目减少,排列散乱。缺血后2 d,synapsin-I在CA1区、CA3区、皮层表达显著减少(P〈0.05或P〈0.01),PSD-95在CA1区、皮层表达显著减少(P〈0.05或P〈0.01),α-synuclein在CA1区神经元产生显著积聚(P〈0.01);缺血后7 d,synapsin-I在CA1区、皮层表达仍显著降低(P〈0.01),PSD-95在CA1区、皮层表达显著减少(P〈0.05或P〈0.01),α-synuclein在CA1、CA3、皮层表达显著增加(P〈0.05或P〈0.01)。结论 pMCAO模型大鼠在脑缺血发生后,神经突触有关蛋白的表达显著改变,并随缺血后不同时间点表达情况不同,这可能与神经元突触重塑有关。突触相关蛋白的表达与缺血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硫化氢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线粒体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改善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n=8):假手术组,缺血组,缺血+硫氢化钠(NaHS)低、中、高剂量组和缺血+炔丙基甘氨酸(PPG)组。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线粒体超微结构;检测血浆中H2S含量、心肌组织CSE活性;测定心肌线粒体活力、膜肿胀度及线粒体总ATP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组大鼠血浆H2S含量和心肌组织中CSE活性降低;心肌线粒体膜肿胀,线粒体活力下降;线粒体中MDA含量明显升高,ATP酶、SOD、GSH-Px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缺血组比较,缺血+NaHS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浆H2S含量和心组织中CSE活性均升高;缺血+NaHS中、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线粒体MDA含量明显减少,膜肿胀度减轻;缺血+NaHS低、中、高剂量组线粒体活力有所恢复,ATP酶、SOD、GSH-Px的活性明显升高(P〈0.05或P〈0.01)。PPG可部分减弱H2S的心肌保护作用(P〈0.05或P〈0.01)。结论:H2S可增强线粒体ATP酶、SOD、GSH-Px的活性,降低线粒体脂质过氧化水平,从而起到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粉防己碱处理组(Tet)。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脑组织中IL-1β、TNF-α和IL-8的含量。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早期脑组织中IL-1β、TNF-α表达迅速升高,IL-8表达稍滞后;Tet组中脑组织中此三个因子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粉防己碱抑制大鼠脑组织缺血佴灌注早期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减轻炎性反应,对缺血佴灌注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山茱萸的有效成分莫诺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莫诺苷小剂量组(30 mg/kg)、莫诺苷中剂量组(90 mg/kg)、莫诺苷大剂量组(270 mg/kg)、维生素E(VE)(35 mg/kg),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30 min后再灌注3 d,应用Zea Longa法、爬网格、平行木、吊绳、Ludmila Belayev 12分评分法,观察莫诺苷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莫诺苷给药组(小、中、大剂量)Zea Longa法评分均差异极显著(P〈0.01);与模型组比较,莫诺苷给药组(小、中、大剂量)吊绳法评分均差异极显著(P〈0.01);Ludmila Belayev 12分评分法评分与模型组比较,莫诺苷大剂量组差异极显著(P〈0.001),中剂量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莫诺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有改善行为学评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g1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分别给大鼠腹腔注射人参皂甙Rg1 10、20、40 mg/kg,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方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段(2 h、24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缺血再灌注24h后Bcl-2、Bax的表达。结果人参皂甙Rg1组大鼠脑缺血后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P〈0.05);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相比,人参皂甙Rg1各组Bcl-2表达显著增高,Bax表达显著降低,Bcl-2/Bax比值显著上调(P〈0.05)。结论人参皂甙Rg1防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可能与促进脑组织Bcl-2表达、抑制Bax表达有关,且以高剂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Flt-1、Flk-1 mRNA的表达及当归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x大鼠,随机分为缺血损伤组和当归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与再灌模型。治疗组腹腔注射当归注射液(剂量5g/kg)。36只大鼠(每组各18只)在脑缺血/再灌后1d、3d、7d神经行为学评分完成后被处死,取大脑行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以测脑梗死比;另取72只大鼠(每组各36只)在脑缺血/再灌后3h、6h、12h、1d、3d、7d分别被处死,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缺血侧Flt-1、Flk-1 mRNA的表达。结果:在同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缺血损伤组明显高于当归治疗组(P〈0.05);在同时间点当归治疗组梗塞比明显小于缺血损伤组(P〈0.01)。RT-PCR检测表明,缺血损伤组Flt-1、Flk-1 mRNA在缺血/再灌后3h即开始表达增强,于3d达高峰,后逐渐降低;当归治疗组Flt-1、Flk-1 mRNA表达比缺血损伤组明显增加,于3d达到高峰后缓慢降低至第7d仍保持较高水平。缺血损伤组和当归治疗组中Flt-1 mRNA与Flk-1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r=0.957(P〈0.01)。结论:当归可增强缺血性脑损伤后Flt-1、Flk-1 mRNA表达。Flt-1、Flk-1 mRNA的表达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改进新生大鼠低氧缺血性脑损伤(HIBI)模型的制作方法,观察低氧缺血对脑组织病理形态和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5)、假手术组(n=8)和HIBI模型组(n=19),HIBI模型制作中省去了经典Rice法中的麻醉步骤和动物手术后休息时间,观察HIBI后大鼠体重增长情况,行为能力表现以及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比较HIBI制模后3 d假手术组及HIBI组鼠脑匀浆beta-NGF和human-NT3的变化。结果 (1)HIBI模型组体重增长明显落后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2)HIBI组全部出现不同程度的行为异常:84%翻身不能,63%肌肉颤动和/或头颤,抽搐者占42%,死亡率为21%。制模后3 d HIBI模型组大鼠的行为障碍和异常运动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制模当日(P〈0.01);(3)HE染色可见HIBI模型组大鼠左侧大脑半球神经元损伤及神经胶质细胞增生;(4)制模后3 d鼠脑匀浆human-NT3含量较假手术组增加(P〈0.05);β-NGF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制作的新生大鼠HIBI模型更符合临床新生儿HIBI的自然病程。HIBI早期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增加在神经保护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肢端缺血预处理(1imbisehemicpreconditioning,LIP)对大鼠脑缺血性损伤后重要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LIP诱导的脑缺血耐受与炎症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72只SD大鼠,实验组(LIP组)30只、缺血组30只和对照组12只。实验组和缺血组设立5个时间点:6h、12h、24h、48h和72h,每点6只。通过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MCAO)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及LIP法建立脑缺血耐受模型,采用HE观察每组大鼠的脑组织形态学改变、QRT—PCR和ELISA方法检测脑组织中炎症因子IL-17及IL-6的表达变化。结果实验组脑组织学病理改变明显轻于缺血组。与缺血组相比:实验组的IL-17和IL-6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在整体水平均呈下降趋势;mRNA水平提示实验组在缺血12h、24h和48h后脑组织中IL-17、IL-6的表达量显著减少(P〈0.01);蛋白水平提示实验组在缺血24h和48h后脑组织中的IL-6以及在缺血12h、24h和48h后脑组织中IL-17的表达量均降低(P〈0.05)。结论LIP诱导脑缺血耐受,可以减轻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心脑佳配方对慢性酒精中毒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2B亚基(NR2B)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慢性酒精中毒模型,分别检测学习与记忆成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海马区NR2B mRNA表达。结果:学习记忆测试显示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比正常组明显下降(P〈0.01),各用药组与模型组相比,学习记忆成绩明显上升(P〈0.05或P〈0.01);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SOD活性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而各用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脑组织中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或P〈0.01);PCR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海马区NR2B mRNA表达较正常组明显上升(P〈0.01),各用药组与模型组相比,NR2B mRNA表达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心脑佳配方可能通过对NMDA受体亚基NR2B蛋白表达的调节而发挥抗酒精中毒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降痰宁神胶囊对血瘀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注射地塞米松后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来复制血瘀性脑缺血大鼠模型,通过观测大鼠脑组织代谢水平及抗氧化系统,考查降痰宁神胶囊抗脑缺血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结果:3.56g/ks降痰宁神胶囊可减缓血瘀性脑缺血大鼠体重的下降,1.78-3.56g/妇降痰宁神胶囊能提高模型大鼠脑组织中葡萄糖、总氨基酸、ATP、Na+-K+.ATPnse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降低脑组织中乳酸、丙二醛的含量以及脑组织含水量(P〈0.05,O.01)。结论:降痰宁神胶囊具有一定的抗脑缺血作用,调节脑组织物质与能量代谢、抗氧化是其抗脑缺血机制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后处理(LIPC)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复灌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单侧LIPC组,双侧LIPC组(bLIPC),bLIPC+mito KATP阻断剂5-lydroxydecanoate(5-HD))预处理组,bLIPC+κ-阿片受体拮抗剂nor-binaltorphimine(nor-BNI)预处理组,bLIPC+双侧后肢体外循环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术后进行神经系统症状评分,血浆强啡肽和脑啡肽水平测定,大脑梗死面积测定。结果:单侧L1PC能改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复灌损伤后的神经系统功能评分(P〈0.05),并减少大脑梗死面积(P〈0.01);而双侧12PC能显著提高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复灌损伤后的神经系统功能评分,并显著减少大脑梗死面积(P〈0.01),比单侧LIPC的作用更为明显(P〈0.05)。双侧L/PC后5、15、30min,1和2h这五个时间点,血浆强啡肽水平显著增高(P〈0.01),12和24h这两个时间点恢复至正常水平;而血浆脑啡肽水平的改变与双侧LIPC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nor-BNI预处理(25nmol)和5-HD预处理(10mg/kg)均消除了双侧LIPC所致的神经系统功能评分增加和大脑梗死面积减少(P〈0.01)。结论:LIPC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复灌损伤中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LIPC诱导内源性阿片激动剂释放和激活mito KATP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RNA干扰技术,通过重组腺病毒导入,抑制脑组织中PARs基因的表达,观察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缺血脑组织梗死体积的变化,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组。以重组腺病毒介导的无序PARs基因shRNA片段、生理盐水进行干预,干预3天后以线栓法建立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永久闭塞模型,各组分别于线栓后24h、72h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并断头取脑,应用4%TTC染色测脑梗死体积。结果:1.缺血后24h、72h同一时间点:①实验组分别与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对比,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明显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5);②对照组与生理盐水组对比,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脑梗死体积无明显差异(P〉0.05)。2.各组组内缺血后24h、72h对比,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脑梗死体积各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组腺病毒介导的RNAi能有效抑制脑组织中PARs基因的表达,缩小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线栓法制备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探讨影响该模型稳定性的因素。方法 KM小鼠100只,雌雄各半,体重20~39 g,分别将雌雄KM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0)和不同体重实验组(n=80)。其中实验组按小鼠体重分为以下8组:A组(♂,20~24 g)、B组(♂,25~29 g)、C组(♂,30~34 g)、D组(♂,35~39g),E组(♀,20~24 g)、F组(♀,25~29 g)、G组(♀,30~34 g)、H组(♀,35~39 g),每组10只。线栓栓塞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选用单丝尼龙线(直径0.128~0.180 mm),液体石蜡处理浸泡后,从右侧颈总动脉进线,阻塞大脑中动脉血流,再灌注时拔出线栓,并对模型进行评价,采用的主要观察指标是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和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结果同假手术相比,不同体重实验组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出现神经行为功能异常,TTC染色脑组织显示出明显的梗塞灶。与C、D组相比,A、B两组行为学评分以及梗死灶体积显著性增加(P<0.01);与G、H组相比,E、F两组的行为学评分以及梗死灶体积也显著性增加(P<0.01,P<0.05)。雄性KM小鼠与雌性相比,成模率较高且死亡率相对较低。此外,A组与E组相比,其行为学评分显著增加(P<0.01);B组与F组相比,小鼠行为学评分以及脑梗塞体积显著增加(P<0.01)。结论体重在25 g左右的雄性KM小鼠制备模型成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适合建立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绿茶多酚(Green tea polyphenols,GTPs)对脑缺血大鼠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及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脑缺血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GTPs治疗组,每组8只,观察GTPs的保护作用.应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变化,透射电镜观察BBB的变化以及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BBB破坏,海马CA1区结构紊乱,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o.05),GTPs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缺血性脑损伤明显减轻,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P<0.05).结论 GTPs能够减轻缺血性脑损伤,从而发挥改善脑缺血S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神经功能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及扩增MSCs后,用绿色荧光染料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脂(CFSE)标记,通过静脉途径移植给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再灌注的SD大鼠,按不同时间点取材,荧光显微镜观察BMSCs在脑内的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RT-PCR检测大鼠脑内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移植组在移植后第6天神经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移植组移植后3、12、24、48、72 h caspase 3免疫组化阳性目标面密度分别为(1.34±0.31)%、(3.98±0.67)%、(5.58±0.92)%、(4.65±0.69)%、(3.51±0.63)%,对照组分别为(2.09±0.19)%、(5.23±0.30)%、(6.89±0.57)%、(5.93±0.56)%、(4.39±0.57)%,移植组和对照组比较均(P〈0.05)。6h及7 d移植组caspase 3阳性目标面密度分别为(2.81±0.35)%、(1.64±0.29)%,与对照组(3.92±0.44)%,(2.29±0.21)%比较差异显著(P〈0.01)。移植组相应时间点caspase-3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移植组大鼠缺血侧皮层的caspase-3 mRNA相对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其可能通过下调caspase-3表达方式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电针联合天麻多糖对脑缺血大鼠海马CA3区巢蛋白(Nestin)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天麻多糖组和针药结合组,每组8只.以单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备脑缺血模型.造模后2w,天麻多糖组和针药结合组大鼠给予天麻多糖100mg/kg灌胃,每天1次,连续2w;电针组和针药结合组大鼠给予“百会”“足三里”穴电针刺激,持续30 min,每天1次,连续2w.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结合图像分析检测海马CA3区Nestin和BDNF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缺血侧海马CA3区Nestin和BDNF阳性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天麻多糖组和针药结合组缺血侧海马CA3区Nestin和BDNF阳性表达显著增加(P<0.05);针药结合组阳性表达显著多于电针组或天麻多糖组(P<0.05).结论 电针与天麻多糖结合可显著增加脑缺血大鼠缺血侧海马CA3区Nestin和BDNF的表达,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激活,且作用优于单用电针或天麻多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