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大位移井开发方式既是为了提高海上油气产量要求,又是进一步减少海上生产平台数量目的。本文针对大位移井修井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从修井方案措施优化出发,详细分析了井简管柱打捞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点,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和方案,为海上大位移井修井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复杂结构井技术是在水平井、定向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钻完井技术,可以从一个井筒中,在多个方向上钻穿不同深度的多套油气层,获得最大的储层进尺。复杂结构井技术是多分支井和鱼骨井技术相互融合进步的结晶,是油藏最大接触位移技术不断优化完善的结果。本文分析了复杂结构井技术的现状,对该技术在油藏开发中的应用,包括井位选择原则、井身剖面设计原则和侧钻位置优选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复杂结构井的具体实施程序。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大位移井修井过程中生产管柱打捞存在的技术难题,从国内外现有的打捞技术调研出发,详细分析了大位移井管柱打捞的技术难点,给出了具体的打捞方法和打捞工具,为海上大位移井修井设计和施工提供很好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4.
水平井作为世界石油工业开发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突出特点是井眼穿过油层的长度长,而且水平井的渗流速度小,出砂少,采油指数高,可以大大提高采收率,是实现少井多产、单井高产的重要手段。平台近几年施工10多口水平井,钻井设计优化技术、钻具组合优化技术、防碰饶障技术、钻井液优化技术、生物酶解堵技术得到成熟应用,实践证明配套钻井技术的应用缩短了建井周期、保护了油气层,大大提高了水平井的开采效果,为海上水平井钻井设计、完井工艺以及采油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大位移井修井过程中存在管柱摩阻大、下入困难等技术难题,从降摩技术和工具分析出发,计算分析了采用降摩技术后管柱摩阻变化情况,给出了具体的计算结果,为海上大位移井施工设计提供很好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井口槽和导管回收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调整井钻井作业中重新设计一整套新的套管程序,实现了重新钻至有潜力的油气储层;中海油东南亚公司从2002年开始在东南苏门答腊区块应用该技术,已成功完成超过50口井的作业,该技术不但成功解决了井口槽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而且解决了在老生产平台上钻井作业,回收旧井口头和采油树的地面设施问题,使调整井作业变得经济、可行;同时结合当前的大位移井和超深井钻井技术,大大提高了钻至不同的目的层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为提高了油田采收率、为老油田产量稳产、增产做出巨大的贡献。该技术在国内海上调整井项目中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ElCapitan是从加利福尼亚海1-Heritage平台钻成的一口大位移井,测量井深11327.89m(37165ft),垂深2114.70m(6938ft),水平位移10266.27m(33682ft)。文章介绍了该井最具挑战性的作业阶段,重点介绍了设计与施工过程中所关注的工程技术问题,以期为国内大位移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张强 《中国科技博览》2013,(36):564-564
同直井相比,大位移井固井难度增大。本文介绍了大位移井固井中的技术难点,分析了套管居中度、水泥浆体系、顶替效率等影响因素,提出提高套管居中度、实施低密度高强度水泥浆作业、优化钻井液性能、调整前置液结构以及提高顶替技术等措施,提高了大位移井的固井质量。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海上丛式井网加密调整平台位置优选、定向井轨迹优化、防碰绕障技术,上述加密调整井钻井工程技术在渤海油田的成功应用,极大的推动了我国海上油气田开发生产能力,提升了海上丛式井、定向井钻井技术水平,为今后海上油气田进行大规模调整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大位移井修井过程中存在找水堵漏存在的技术困难,从国内外现有的找水方案分析出发.详细分析了井下超声波流量组合测井方法用于大位移井找水作业施工中做法和特点,给出了具体的找水堵水方案和措施,为海上大位移井找水堵漏设计和施工提供很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同直井相比,大位移井固井难度增大。本文介绍了大位移井固井中的技术难点,分析了套管居中度、水泥浆体系、顶替效率等影响因素,提出提高套管居中度、实施低密度高强度水泥浆作业、优化钻井液性能、调整前置液结构以及提高顶替技术等措施,提高了大位移井的固井质量。  相似文献   

12.
随着石油钻探技术的持续发展,水平井轨迹控制技术的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为了实现大位移水平井井眼轨迹的有效控制,最大限度降低井下摩阻和扭矩,采用并眼轨道优化设计、优化钻具组合及优选钻进参数等技术措施,不仅能够避免和降低井下事故的发生,而且对大位移水平井的设计、施工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位移水平井是继定向井技术之后出现的一种特殊钻井工艺技术。以大庆油田垣平1井为例,详尽阐述了相关大位移井钻井技术,包括优化设计技术、井眼轨迹控制技术、旋转导向钻井技术、井眼清洁技术和减磨降扭技术,并对上述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分析。现场施工表明,实施大位移井钻井技术后,垣平1井的水平位移、水垂比和水平段长均创松辽盆地勘探开发以来的钻井参数之最,且水平段机械钻速达幅度提高,这说明采用大位移水平井钻井技术具有可行性,可以为该类型油井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隧道穿越活动断层段是地震中破坏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是隧道抗减震设计的关键控制区域。对于穿越断层隧道,设置柔性接头是一种有效的抗减震措施。针对穿越断层隧道柔性接头无可用抗震设计方法的现状,基于隧道的灾变特性和柔性接头的设计理念,提出柔性接头力学模型,建立了面向工程设计的穿越断层分段柔性接头隧道纵向抗震简化分析方法。然后通过与有限元数值解和现有研究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最后应用该解析式进行了敏感性参数分析,揭示了结构刚度、断层宽度等关键因素对穿越断层分段柔性接头隧道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柔性接头能增大衬砌的可允许变形能力,有效减小隧道衬砌的内力,使断层对隧道动力响应影响局部化。无论是否设置接头,穿越断层隧道受力的不利位置主要分布在断层中部和断层与上下盘接触面位置,是抗震设防需重点关注的区域;(2)增大衬砌的弯曲刚度会减小衬砌上的位移响应,也增大其在两接头位置的位移差,同时会显著增大衬砌上的内力响应值;(3)断层破碎带宽度的增大,隧道的位移增大,衬砌的弯矩响应最大值也增大,而剪力响应最大值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对隧道沿轴向地震响应的影响范围也增大。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基于图像配准技术测量移动平台二维平移、旋转等参数的视觉测量方法.固定基准图和镜头,使CCD随平台在基准图的像平面内移动或旋转,再由图像配准技术对当前CCD接收到的图像在整个像平面内的位置进行定位,从而可实现微位移平台位置参数的测量.对基准图进行分块设计,并且对每一分块进行二进制编码.如果保证至少有一分块落到CCD成像区域内.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位移测量精度可达到亚微米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AsP.Net技术,在SQLserver2000开发平台上,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B/s架构的网上考试系统,重点阐述了注册模块和用户答题模块的设计,井提出了一种系统随机出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煤矿井巷施工尤其是回采巷道中,经常会通到一些断层构造。如何安全顺利地穿过断层,对提高单进水平,实现安全生产意义重大。本文就对现常见的断层技术做了些简要的描述,分类为小断层和大断层分别介绍了其过断层的技术及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海油)在海上油田勘探、开发和生产中开发和采用的关键技术及其特点,介绍了以海上油田开发为目标的优快钻完井技术体系、海上稠油油田开发钻完井技术、大位移钻井技术、海上密集丛式井组整体调整加密钻井技术、海上疏松砂岩油田储层保护技术、海上平台模块钻机装备技术、北部湾复杂地层井壁稳定及配套钻井技术、高温高压钻井技术等八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以一种新型微操作平台为对象,考虑其结构参数的随机波动,提出一种基于6σ稳健设计思想和响应面法的可靠性稳健优化设计思路。采用筛选实验设计方法确定设计变量,采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方法建立反映平台性能指标的响应面模型。基于该模型采用一次二阶矩法得到反映平台可靠性和稳健性的性能指标,即平台位移放大倍数、固有频率和可靠性灵敏度的概率分布及可靠度。基于6σ稳健设计思想建立以平台位移放大倍数、固有频率和可靠性灵敏度的稳健性为目标,平台可靠度为约束的可靠性稳健优化模型,采用序列二次规划法对平台进行优化。将稳健优化和确定性优化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可知,平台位移放大倍数、固有频率和可靠性灵敏度的方差分别减小了40.9%、49.4%、33.6%,可靠度由61.36%提高到99.78%,实现了可靠性稳健优化的设计要求,说明了设计思路和理论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史127区块是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2012年的重点上产区块,部署井位多,工作量大。该区块的施工难点主要表现在:井型为长裸眼、双靶点、小半径(靶半径20m左右)定向丛式井和限位移直井,沙河街组井段长等诸多影响钻井速度提高的因数。本文就是针对该区块不利于钻井提速的各方面因素,通过优化适应各井段的钻头、高性能螺杆钻具、优选水力参数、根据不同井段和地层岩性优选钻井液体系及性能等综合技术优化,使该区块钻井速度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