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株高玉米杂交种的抗倒性状的变化规律及杂种优势。【方法】以9个不同株高的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为材料,测定与倒伏有关的植株形态、三节形态、茎秆穿刺强度、倒伏率指标。【结果】随着杂交种玉米株高增加,玉米杂交种穗位高及穗位系数升高。基部节间长度变长,茎粗系数变小。茎秆穿刺强度变弱,田间倒伏率增加。玉米杂交种茎秆穿刺强度与株高、穗位高、基部节间长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玉米杂交种株高具有较高的杂种优势,且高秆类型明显高于矮秆类型。穗位高的超母优势和杂种优势指数均表现为随植株高度的升高而增大。玉米基部节间长度杂种优势均表现比较高,且超母优势大于超父优势,高秆类型也高于矮秆类型。茎秆穿刺强度的杂种优势指数较强,且超父优势大于超母优势。【结论】玉米株高的母本优势大于父本优势,穿刺强度的父本优势大于母本优势,着重选择母本的株高较低、父本的穿刺强度较高的组合,有利于培育高产抗倒的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2.
能源用甜高粱晋甜杂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晋甜杂2号是以不育系7050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甜C-1-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能源用甜高粱杂交种。2010—2011年全国高粱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晋甜杂2号生育期较晚,茎秆产量高,鲜质量平均为81 660 kg/hm2,茎秆出汁率为55.7%,含糖锤度19.2%,高抗丝黑穗病,叶病轻,有较好的抗倒性,是生产燃料乙醇较理想的能源作物品种,可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九甜杂3号是吉林市农业科学院选育而成的甜高粱新品种。该杂交种生物产量高、茎秆含糖高,于2013年1月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13012)。该品种适合吉林省中西部晚熟区域种植,可作生物能源的原料和青贮饲料,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能源用甜高粱晋甜杂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晋甜杂3号是由自选不育系E35/糖A3和自选恢复系甜C-1-1组配而成的能源甜高粱杂交种。2011—2012年全国高粱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晋甜杂3号生育期134 d,生物产量高,鲜质量平均为85 321.5 kg/hm2,茎秆出汁率55.9%,含糖锤度18.9%,自交结实率为0,为不育类型杂交种;具有较好的抗倒性,是生产乙醇燃料的理想作物;适宜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辽甜9号(303A/304),以自选不育系303A为母本,甜高粱恢复系304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2009~2010两年参加全国高梁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辽甜9号生物产量69598.9kg/hm2,茎秆含糖锤度20.6%,茎秆出汁率55.1%。辽甜9号是A,型细胞质茎秆专用型能源甜高粱杂交种,为不育化类型,没有籽粒,有效解决能源甜高粱抗倒伏能力差、防鸟害难等问题,还可以满足加工企业原料生产轻简化及收获阶段化的需要,是生产燃料乙醇较理想的能源作物品种。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A3型细胞质甜高粱杂交种和A1型细胞质甜高粱杂交种为试材,通过套袋和不套袋2种处理,研究分析了它们在不同生态区的生物产量、茎秆含糖锤度、出汁率及预期产糖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虽然出汁率降低,但不育化的A3型细胞质杂交种生物产量、含糖锤度和总产糖量均得到显著提高。A3型细胞质杂交种完全可以在能源用甜高粱生产中应用,并为解决A1型细胞质杂交种所存在的倒伏、分期收获、鸟害等问题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沈饲杂1号(23A/F6017)高粱杂交种是沈阳市农业科学院用自选不育系23A与自选恢复系F6017杂交组配而成。该品种为A2型细胞质,青贮产量高,茎秆多汁多糖;抗旱、耐涝、耐高温;叶病轻,抗倒伏,品质好,高抗丝黑穗病,2009~2010年参加国家高粱能源/青贮组区域试验,2011年通过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鉴定。  相似文献   

8.
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抗倒伏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玉米品种自身的耐密、抗倒伏能力是解决玉米生产突出矛盾的根本途径。选用不同抗倒伏性品种‘KX3564’和‘新玉41(XY41)’杂交种(F_1)及其亲本自交系为材料,研究玉米植株形态特征和茎秆抗倒伏性能等杂种优势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玉米杂种F_1代的株高、穗位高、穗高系数均表现超亲优势,且穗位高的杂种优势明显高于株高、穗位高系数。杂交种茎秆基部节间直径和单位节长干质量(DWUL)表现为超父优势,显著低于其母本,杂种优势指数较低。进一步分析得出,而高于其父本。茎秆的穿刺强度(RPS)受其双亲互作的影响,且母本自交系的贡献更大。因此,在品种选育过程中,应注重亲本自交系尤其母本自交系形态耐密性和茎秆抗倒强度的选择,有利于提高玉米耐密、抗倒伏品种的选育效率。  相似文献   

9.
玉米茎秆抗倒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YI—1型玉米茎秆硬度计对125份玉米自交系和119份杂交种茎秆硬皮组织的硬度测定结果表明,玉米茎秆的抗倒性主要决定于玉米茎秆的硬度.玉米茎粗与茎秆抗倒性也有一定的关系.茎秆硬度低的品种不适宜密植.玉米杂交种的茎秆硬度与亲本自交系有密切关系.培育坚秆品种就可解决茎秆倒伏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甜高粱生物产量高,是我国发展生物质能源的优势作物.但是,目前推广的甜高粱植株高大,抗倒伏能力差,生育期偏长,发展区域受到严重限制.文中提出的甜秆型粒用高粱杂交种是指在普通粒用高粱基础上的高糖选育,通过引进、创新高糖资源,创新育种路线,应用群体改良、分子标记、转基因技术等将高产、高抗与高糖有效结合,在籽粒产量、茎秆含糖量、抗性等方面取得突破,既丰富甜高粱品种的类型,又能够较有效解决甜高粱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保证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1.
番茄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番茄生产正处在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过渡的关键时期,番茄品质的重要性受到关注。外形美观、大小合适、着色好、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糖度、高糖酸比、高维生素C含量、高番茄红素含量及耐贮运等已成为番茄品质育种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高效农业体系内涵要素的分析,认为高效农业体系是“两高一优”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建立高效农业体系,应注意投入、农科教一体化和龙头产品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中初步筛选得到多株纤维素酶高产菌,经过滤纸糖化能力(FPA)、羧甲基纤维素钠酶活力(CMCase)和滤纸崩解能力及失重率测定,获得1株菌T-6,CMCase为65 U、FPA为82.4 U,在培养的第7天滤纸崩解成糊状、失重率为50%。形态、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 DNA基因序列鉴定该菌株为缺陷短波单孢菌(Brevundimonas diminuta)。该菌最佳产酶条件:玉米粉0.2%,大豆粉0.5%,K_2HPO_40.6%,Tween-80 0.03%,pH 7.0,培养温度30℃,接种量1%,优化后CMCase达76 U、FPA达92 U。  相似文献   

14.
玉米自交系材料耐高温特性鉴定筛选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来自国内外的816份玉米自交系及其资源材料进行了耐高温特性鉴定和筛选。将玉米的耐高温特性分为特耐、高耐、中耐、不耐4个级别。筛选结果为:特耐型2个,高耐型5个,中耐型20个,不耐型789个。试验证明,玉米自交系材料间的耐高温特性存在着明显差异,育种家们手中所拥有的耐高温材料显然太少。  相似文献   

15.
采用裂区试验,以密度和品种为试验因子,研究了11个西南玉米区主推玉米品种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比较不同品种的耐密性。结果表明:(1)密度间、品种间、密度与品种互作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2)参试品种在高种植密度(6.45万株/hm2)下的平均产量显著高于其在低种植密度(4.95万株/hm2)下的产量,增产10.37%;(3)依据各品种的增密后的表现将品种分为高产增密增产型、高产增密不增产型、低产增密增产型、低产增密不增产型4个类型。  相似文献   

16.
利用自育的质核互作不育系104A及对应的保持系104B分别作母本,用自选的双低、高油分、高蛋白、高配合力、早熟的质不育系的恢复系自7104C作轮回亲本,采用双向同步(杂交、5次测交与3次回交2次自交双向同步)转育成新的双低、高油分、高蛋白、高配合力、早熟的质核互作不育系7104A及其对应的保持系7104B。7104A具有低芥酸(0.10%)、低硫甙(16.60μmol/g)、高含油量(44.9%)、高配合力、早熟等优良性状,较易配制出强优势的杂交组合,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2012年德化县引进泰丰优2098作中稻试种,2013年进行较大面积示范推广,表现出米质优、产量高、适应性广、抗性较强等特点.该文总结其作中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通过PCR技术简单扩增奶牛高GC含量的rDNA重复序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索利用PCR简单扩增高GC含量的长重复序列的方法,经反复摸索后选用LAPCR法即LA PCR Taq酶结合GC缓冲液Ⅱ来扩增奶牛高GC含量的长片段重复序列,成功获得了全长2538bp,GC含量为65.7%的DNA序列,其中ITS1的GC含量高达80%.探索了克隆复杂DNA序列时引物设计的特别规则、反应体系的改进、DNA聚合酶的选用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科研论文是科研成果的直观表现形式。学者论文高被引被认定为在该学科领域占有较高的地位和较高的学术影响力,以Scopus数据库发布的“高被引学者榜单”为依据,通过高被引学者的文献计量分析,找出高被引论文的相关特征。选择环境科学和农业与生物两个学科的高被引学者,围绕科研成果年出产量、作者合作度、研究机构及空间分布、期刊影响力4个方面进行研究,寻找高被引论文所具有的普遍性规律,为科技评价等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野生大豆(G.soja)脂肪及其脂肪酸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中国1598份野生大豆和1595份栽培大豆的脂肪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野生大豆的脂肪含量为9.94%,明显低于栽培大豆的(19.05%)。对来自中国不同纬度的174份不同进化类型大豆进行了脂肪酸组成分析,发现随着大豆进化程度的提高,亚麻酸、棕榈酸含量逐渐降低,油酸含量逐渐增加。探索了日照长度,昼夜温度对大豆脂肪酸形成与积累的影响。发现了一批特异基因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