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早在四十年代,就闻景德镇绘瓷艺坛上的“珠山八友”之大名,并曾一一拜读过他们的作品。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中期,我又先后幸运接触和拜访过他们之中的健在者——人物画家王大凡和花鸟画家刘雨岑二位老先生,开始收集、查阅有关“珠山八友”的记载,这对于我后来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以后不断考证“珠山八友”在我国绘瓷史上的贡献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在,我想就有关“珠山八友”的问题,试图作一次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2.
中国瓷器历来是世界各地收藏家们热衷的对象,无论是上古的陶器,还是中世纪的唐三彩,抑或明清时期的官窑瓷器,至今唐三彩还保持着中国陶瓷拍卖的世界记录。当“康乾盛世”创造的辉煌渐渐离我们远去的时候,我们猛然发现景德镇清代瓷器的衰弱期过后,还是有一些是值得我们留恋和记忆的。如“珠山八友”瓷、“7501瓷”等。从目前陶瓷的艺术市场来看,除了明清官窑瓷器继续保持升温的趋势,“珠山八友”的瓷器也逐渐被瓷器收藏家们看好。  相似文献   

3.
罗学正 《中国陶瓷工业》2005,12(3):54-55,43
本文对“珠山八友”产生的历史背景进行了剖析,对《“珠山八友”瓷画集》的学术价值与其出版的历史地位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施国卿 《景德镇陶瓷》2005,15(3):39-40,43
随着收藏热的兴起,景德镇“珠山八友”粉彩瓷的艺术价值也不断攀升,其富有个性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理念,吸引了全国各地收藏爱好者的眼球,以收藏其作品为幸事。有报导说:北方某大城市一报社记者收藏了整厅的“珠山八友”的粉彩瓷;殊不知,由于时代和手工艺制作的局限,“珠山八友”的作品其实产量并不高,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社会有广泛的需求,故仿制的赝品大量问世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似文献   

5.
王锡良 《陶瓷研究》2005,20(1):12-13
我的师兄曾福庆是“珠山八友”之一王大凡的开门弟子,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的人物画在景德镇陶瓷界颇具盛名。当时,“珠山八友”被称为景德镇瓷坛的“八大名家”,他与余文襄,毕渊明等亦有“八小名家”之称。  相似文献   

6.
“珠山八友”是民国时期景德镇一批绘瓷名家的总称。从广义上说,有第一代的汪晓棠、潘甸宇;第二代的王琦、王大凡、徐仲南、汪野亭、田鹤仙、何许人、邓碧珊、毕伯涛、程意亭、刘雨岑十人。1928年,在王琦倡导下,先由八人组织了“月圆会”,称“珠山八友”,以后又有二人参加,后称“十大名家”;第三代的张志汤、方云峰、汪大沧、王步、毕渊明等几十人,其中张志汤的山水、骏马、花乌,王步的青花,毕渊明的走兽等均很有名。  相似文献   

7.
“珠山八友”是民国时期景德镇一批绘瓷名家的总称。从广义上说,有第一代的汪晓棠、潘甸宇;第二代的王琦、王大凡、徐仲南、汪野亭、田鹤仙、何许人、邓碧珊、毕伯涛、程意亭、刘雨岑十人。1928年,在王琦倡导下,先由八人组织了“月圆会”,称“珠山八友”,以后又有二人参加,后称“十大名家”;第三代的张志汤、方云峰、汪大沧、王步、毕渊明等几十人,其中张志汤的山水、骏马、花乌,王步的青花,毕渊明的走兽等均很有名。  相似文献   

8.
景德镇“珠山八友”之一的王大凡在《题珠山八友雅集图》有诗云:“翎毛山水梅兼竹,花卉鱼虫兽与人”,真实地反映了近代景德镇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名家大师“各怀一绝”的技艺特色,并且至今犹然。不仅陶瓷名家、大师,即便有一定经验和成就的陶瓷画工,大都按照“术业有专攻”的画路精究技艺。因而在景德镇,各类画瓷高手云集,代不乏人,而以造型设计尤其是日用瓷产品设计为主要“术业”的,鲜有人为。因为大家都知道搞设计牵涉面多,见效慢,往往费力费时不讨好,而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所长刘少平,却恰恰是一位以陶瓷设计成就卓著而蜚身陶瓷界的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  相似文献   

9.
景德镇“珠山八友”将国画艺术与文学艺术引入陶瓷装饰,并注重陶瓷画及其它工艺特点,注重作品题材与艺术形式上的开拓与创新,将景德镇陶瓷绘画推上一个新的艺术高峰,给景德镇陶瓷装饰带来深刻影响。由于“珠山八友”在景德镇陶瓷艺术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因此,谈景德镇陶瓷艺术,就必须讨论“珠山八友”。只有讨论到“珠山八友”,则关于景德镇陶瓷艺术的探讨才有深度,才得以全面、完整。  相似文献   

10.
<正>前些天,看到阿敏姑娘(《阿敏谈艺录》)大谈“珠山八友瓷画拍卖神话”短视频,不禁愕然。以前也看过这姑娘的一些视频,那鞭挞画坛评论界无底线的吹捧,痛斥一些画家自我吹嘘到寡廉鲜耻的那股勇气和批判精神,值得称道。但此次对“珠山八友”的评论,却是荒腔走板了!陶瓷艺术领域,是一个你完全陌生的领域。你以为,站在一个“大码头”上,看“小码头”的动态,就能一目了然?你以为,站在国画大军团的视角,看小小的陶瓷艺术圈,不做深入调查研究,仅凭感觉和道听途说,就能直达要害?  相似文献   

11.
宗琳  余军 《陶瓷研究》2011,(2):116-116
肖像瓷画,俗称“瓷像画”。它是人物画的一个分类,它与人物画有许多共性,也具备自身独特的个性。它所绘制的对象是特定的,又是据人物的摄影素材肖像进行艺术加工。瓷上肖像画的创始人据传是“珠山八友”之一的邓碧珊。他在民国时期首创以九宫格绘画人物肖像这一肖像绘画方式,  相似文献   

12.
袁可  吴军 《景德镇陶瓷》2011,22(3):I0174-I0175
"珠山八友"的瓷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美学思想,情感品格都使他们艺术鲜明地区别于同代的陶瓷艺人,独树一帜,开拓了陶瓷艺术的全新风貌,成为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里程碑。一、"珠山八友"彩瓷绘画美学的内涵"珠山八友"打破传统绘画细致分工的界限,为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而自己绘画、填色等等。"珠山八友"的作品,无论是对文人画审美意趣的执著追  相似文献   

13.
段庆新 《中国陶瓷》2004,40(3):50-53
景德镇置镇千年之际,亦是珠山浅绛彩艺术大师汪大沧诞辰 1 0 5 周年。追忆其艺术生涯,评析其艺术成果,以及就“珠山八友”定义,笔者提出有广义和狭义之二分法,认为汪大沧应属广义“珠山八友”的首席重要人物,为汪大沧正名,即汪大沧属“珠山八友”之一。  相似文献   

14.
《景德镇陶瓷》2006,16(4):I0030-I0031
“陶天下可陶之瓷.和世间能和之人”座落在陶瓷大世界的夏圣公司拥有最具时代性的艺术思维和丰富的艺术藏品,汇集了历代景德镇名瓷.其中珠山八友珍品.现代名家艺术精品及7501主席用瓷100余件。在这里您将领略到陶瓷工艺精湛的精品和千年炉火的艺术结晶。  相似文献   

15.
瓷上肖像画创立距今约有百余年的历史,创始人为邓碧珊(1874—1930年)珠山八友之一。瓷上肖像画,俗称"瓷像"、"瓷板画",是一种直接在胎瓷上绘画的瓷制艺术品,是在中国传统画法、陶  相似文献   

16.
曲立氏 《陶瓷研究》2006,21(4):10-12
王琦是“珠山八友”的领袖人物。但凡谈到近代景德镇瓷画艺术,继汪晓棠、潘匋宇之后,无不提及王琦。王琦的遗世之品较多,但其身世资料却较少。笔者采访了几位瓷坛耆宿,现略作整理,简述其人其事。  相似文献   

17.
《景德镇陶瓷》2011,(1):28-29
汪兆炳生于1952年。系"珠山八友"之一汪野亭次孙,珠山小八友汪小亭之子。从事陶瓷艺术创造40余年,先后跟随父亲汪小亭、姑母汪桂英和大  相似文献   

18.
日前,2008首届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在景德镇举行,156件近现代陶瓷作品参与拍卖,其中已故陶瓷大师、珠山八友之一的王琦作品拍出最高价210万元。  相似文献   

19.
曲立氏 《陶瓷研究》2007,22(1):49-51
毕伯涛是“珠山八友”早期成员之一。由于其遗世作品较少,也因其不求闻达的性格所致,史料记载也较罕见:另则出于个别人的微词,故对毕伯涛是否为“珠山八友”之一存在歧议。笔者为此曾走访瓷苑耆宿,询问其亲属故友,查阅档案,草就陋文,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20.
在景德镇陶瓷艺坛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恩怀先生深为大家敬重和熟知.他是“青花大王”王步先生的传人,是珠山八友之一刘雨岑先生的高徒。他经过几十年的修行、造化,以不同于家学,不同于先师的面貌独树一帜.饮誉瓷坛,使我们深深感悟到艺术在于造化,艺术当随时代的真谛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