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8例髋臼发育不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前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对8例(10髋)髋臼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了治疗.5例(6髋)髋臼进行了植骨。结果:手术切口长9~11cm,手术时间90~120min。术中出血200~400ml,平均312ml,Harris评分由术前38.40分恢复到术后92.80分。随访6个月~2年,平均1年2个月,无一例神经损伤,人工关节无松动.髋关节功能良好。结论:采用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选择性地治疗部分髋臼发育不良患者,出血少,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对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与关节外科32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男18例,女14 例,年龄35~62岁,平均50.6岁,左侧19例,右侧13例。手术后8~26个月确诊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平均17.1个月。人工髋关节置换时间距初次手术时间为15~48个月,平均27.2个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 Ficat分期:Ⅲ期8例,Ⅳ期24例。术前改良Harris评分(40.9±9.8)分。本组患者均采用生物型人工关节。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全部患者随访6~48个月,平均28.3个月。末次随访 Harris评分为(90.8±4.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25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3.8%。术中1例发生假体周围骨折(C型),2例出现股骨近端劈裂骨折,相应处理后骨折均愈合。随访期间未见感染、脱位、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6月~2010年5月,共收治脑卒中股骨颈骨折患者21例,均采用髋关节外侧切口入路,全部采用骨水泥型人工关节假体,行半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术后尽早恢复半坐卧位,常规抗感染及原发病的治疗。麻醉失效后进行下肢肌肉等长收缩、髋关节主动及被动活动,运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深静脉血栓1周。结果所有病例随访时间1年~4年2个月,平均2年,16例髋关节功能在术后2~4.5月(平均3个月)恢复至近似于受伤前的状态,4例髋关节功能较之前稍减退,1例死亡。结论对脑卒中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充分评估,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掌握好适应证,选择肌力3级以上的患者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可取得比较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延期髋关节置换术在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自2000年6月~2011年5月对14例年龄36~68岁的髋臼骨折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其中6例为未予治疗的髋臼陈旧性骨折,8例为内固定术后失败的患者,受伤至关节置换手术时间6~36个月,原始髋臼骨折按Judet-Letournel分型,A1型8例,A2型4例,C1型2例。术中发现均存在髋臼不同程度骨缺损,按AAOS分型,IA型12例,III型2例。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0~170min,平均150min,输血800~1500ml,平均1200ml。术后无切口感染、血肿等并发症。下床时间2~5d,平均3d。住院时间14~27d,平均19.3d。14例患者有随访结果,随访时间2~60个月,末次随访无假体松动。按Harris评分标准:优13例,良1例。结论延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主要针对早期未规范治疗和手术治疗失败的患者,通常患者骨折会有部分愈合,存在部分位置骨缺损,头臼关系不匹配,继发创伤性关节炎。髋臼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髋关节翻修有较大相似性,充分的术前准备非常必要,近期治疗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切口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择我科2015-2016年采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的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给予完善术前准备、肺功能锻炼指导、术前功能锻炼和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积极预防感染、规范的引流管护理及早期功能锻炼指导。结果 80例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切口I期愈合,均未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满意度100%;而2012-2013年进行的同种手术80例,术后切口感染4例,满意度92.5%。结论密切的病情观察、严格的无菌操作、早期的功能锻炼以及加强环境管理、积极治疗原有感染及控制原发病是有效预防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十分重要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同侧股骨骨折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对7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同侧股骨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不同方法内固定.结果 7例随诊6~20个月,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5周,患肢功能良好.结论 选择良好的内固定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同侧股骨骨折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郭沂 《微创医学》2014,(3):290-292
目的探讨老年人脑血管意外后偏瘫侧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脑血管意外后偏瘫侧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脱位8例患者,6例麻醉下手法复位,1例手法复位失败后行手术切开复位加后侧结构加固修复术,1例反复脱位后行翻修术。结果 8例患者治疗后随访1年半至5年,所有患者均无再发脱位。结论脑血管意外后患者偏瘫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是由于术前、术中、术后因素综合影响术后髋关节假体的稳定性,而假体位置安装不良及术后周围软组织失衡是术后髋关节脱位的主要原因。围手术期充分的手术准备及积极的预防可减少术后脱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对460例486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预防感染护理措施的回顾性分析,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感染的护理经验.结果 通过预防感染护理,460例486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无一例发生术后感染.结论 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制定出系统的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选择最佳的手术期;严格无菌备皮,优化手术室环境,严格无菌操作;应用防水布;正确处理术后引流管,规范切口换药及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有针对性的出院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uper PATH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行Super PATH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1例(23髋),观察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结果行Super PATH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平均为6.73 cm,手术平均时间(102±11)min,术中平均失血量(274±53)m L,术后24 h引流量平均(123±41)m L,平均住院时间为5.7 d;术后Harri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逐渐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令人满意,无切口感染、假体脱位、骨折及双下肢长度不等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Super PATH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具有切口小、损伤小、失血量少、术后活动快、可快速康复等优点,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满意度高,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加及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人工关节置换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关节外伤及疾病的治疗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近年来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的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982年至 2 0 0 0年 1 2月本文 5医院共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2 74例。人工膝关节置换 34例。年龄 38~ 82岁 ,平均 64.2岁。男∶女为 6.5∶3.5。其中国产髋关节 1 2 3例 ,进口 1 5 1例 ,包括Boiment、Linke及Zimmer等公司产品。1 .2 早期并发症 总计 30 8例人工关节置换术中发生感染 1例 ,股骨骨折 4例 ,术后脱位 4…  相似文献   

11.
蔡翔宇  吴焕卿 《河北医学》2006,12(9):891-893
目的:探讨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经验。方法:对12例16髋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重建髋臼及股骨的解剖结构,正确安装假体。结果:对12例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其中双侧置换4例,经6个月到5年的随访,患者均能自行行走,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平均由术前的35.82分恢复到术后6个月的88.37分。结论: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充分的软组织松解,重建髋臼和股骨近端的解剖结构,正确假体位置的安装是手术的关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术期的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因不同原因导致肝硬化并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6例(肝硬化组)和非肝硬化患者32例(对照组),2组均为同期因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病例.观察2组的并发症,术前、术后行Harris评分及功能评价,并至少随访1年,保留假体清创术的病例至少随访2年.结果 肝硬化组术后Child-Pugh分级A级7例,B级8例,C级1例;术后伤口渗出6例;伤口浅表感染3例,给予清创换药、使用抗生素治疗,伤口愈合;伤口周围血肿4例;急性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5例,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感染4例,保留假体清创随访2年以上无复发,假体无松动,另一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保留假体清创失败.对照组术后伤口渗出2例,未出现浅表伤口感染、周围血肿、关节感染等.2组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总费用等方面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风险较大,术后并发症多,特别是感染和出血,术前需做详细准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人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方法通过对45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临床随访,分析其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方法。结果45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随访1-8年。45例疼痛5例,假体松动2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脱位2例。结论并发症的原因与手术操作、金属假体质量、患者个体差异及患者不正确使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方法1994—2003年,共有38例患者接受髋关节假体置换成形术,其中9例全髋,29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男21例,女17例;年龄最大者84岁,最小者56岁;手术后随访最长为7.5年,最短为3个月。结果随访结果,痊愈30例,好转2例,有并发症6例(包括猝死1例)。结论与植入相关的并发症有脱位、关节松动、髋臼磨损、感染以及内科并发症等,提出了预防和避免这些并发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ason of wound infection after total joint replacement and to present the prophylactic management measures. Methods Totally 632 total joint replacements in 587 patients between Jul 2002 and Jun 2005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There were 445 cases with total hip replacements and 187 cases with total knee replacements. The specimens for bacterial culture were taken from the hands of the surgical staffs,[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1):62-64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60例,年龄≥60周岁,其中30例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设立为A组,30例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设立为B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B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手术时间短于A组、术中出血少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组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2.3±2.4)d、明显短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均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坠积性肺炎及褥疮等近期并发症。其中,A组发生远期并发症包括假体松动1例、异位骨化1例,B组发生远期并发症包括髋臼磨损1例、异位骨化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的优点,而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7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85例,其中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39例,动力髋螺钉(DHS)内同定术治疗46例,比较两组患者开始下地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1年死亡率以及术后1、3、6、12个月时的生存质量和髋关节功能。结果置换组在术后开始下地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一年死亡率、生存质量评分及早期髋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DH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DHS内固定术更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髋关节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1年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术后3年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全髋关节置换术远期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0岁以上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时术前准备,手术入路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60岁以上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①72例经髋关节前外侧入路手术,其中61例术前采用下肢皮牵引带牵引,11例术前采用骨牵引,术中复位均较容易;术后优良者占93.1%,很好者占4.2%,好者占2.7%,十年内无后脱位和修正者.②15例经髋关节后侧入路手术.其中12例术前采用骨牵引,术中复位较容易;术后优良者占80%,好者占13.3%,尚可占6.7%;术后后脱位者2例,十年内修正者2例;另3例术前采用下肢皮牵引,术中难复位2例,稍难复位1例;五年内无后脱位者,2例进行修正术.结论60岁以上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采用髋关节前外侧入路较理想,术前采用下肢皮牵引带牵引即可,不需骨牵引;股骨距(即股骨颈内侧皮质)残留长度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决定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观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疗效。方法采取术前指导,加强肢体和关节功能,床上排便的训练:术后康复指导以及出院指导。结果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7.5d,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因康复护理不当而造成假体脱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出院时全组患者能够达到生活基本自理。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护理的干预对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