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掌握丹东市城区户籍居民疾病谱和死亡谱的特点,了解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为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丹东市城区2008-2010年户籍居民死亡率及死亡原因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丹东市城区2008-2010年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年度统计报表.居民病伤死因统计范围为丹东市城区户籍常住居民.  相似文献   

2.
开展居民病伤死因的分析是疾病监测的重要内容,它能反映当地居民的健康状况,有利于研究和制订人群保健延寿的措施。本站自开展疾病监测工作以来,一直对居民的病伤死亡资料进行收集,现将江门市城区1991年居民病伤死亡情况分析如下: 一、资料来源 1.人口资料:年末人口数及出生数由城区公安局提供,年龄组人口按1990年人口构成估算所得。 2.死亡资料:来源于城区各派出所死亡注销户口的登记和各医疗卫生单位的死亡报告及  相似文献   

3.
人口出生、死亡登记和统计分析工作是研究人口、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规律和人口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南京市共有10个城区,笔者对该10个区的死因资料进行了分析。资料来自2000年南京市10个卫生防疫站生命统计全部死亡医学说明书,用ICD-9死亡报告卡进行编码分类,居民人口数由市公安局提供。利用卫生部统一的“居民病伤死因统计年报信息系  相似文献   

4.
恶性肿瘤及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登记是反映人民健康水平及其变动的一项重要的卫生统计工作,我们在IBM-PC(XT)机上开发的《恶性肿瘤及居民病伤死因微机处理系统》,能够对卫生部制定的居民病伤死因年报表101种死因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全省各市(县)每年各种病伤死亡资料自动存贮、计算和分析,以统计报表和统计图的形式输出。现将其功能和程序设计方法结构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2005年合肥市城区居民主要死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居民各种死因进行分析,有助于找出严重危害城市居民身体健康的疾病,确定防治重点,是疾病控制工作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也为政府部门制订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本文利用2005年合肥市城区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年报资料,分析城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为各级政府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海宁市1999~2001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我市居民各类疾病死亡水平、原因、分布特征及其对居民身体健康的影响程度 ,为卫生行政部门合理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与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对 1999~ 2 0 0 1年海宁市居民病伤死亡原因进行统计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 :死亡资料来自于海宁市全死因登记报告 ,人口资料由市公安局提供 ;2 疾病分类 :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 - 9进行分类 ;3 统计方法 :由辽宁省卫生防疫站提供的“病伤死因及恶性肿瘤信息管理系统”统计软件 ,简称“DCMS系统”。标化率采用 1982年全国人口构成标准计算。结果与分析1 全死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了解我区人群疾病的死亡模式,制定卫生工作计划,提高卫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2010年穆家营镇常住居民的全部死亡者进行了死因回顾调查.方法 在医院死亡的由医生填写的死亡医学证明书作为死亡资料,根据居委会及殡葬管理所收集的死亡名单入户访视死者家属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上的各项内容.死亡原因由统计人员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进行编码,使用《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统计报告系统》软件进行死因统计.结果 此次调查死因顺位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心脏病居前五位.累计占总死亡的74.39%.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已经成为该社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恶性肿瘤,是当前严重危害我市居民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本文以2000年南京市城区的死因调查资料为依据,分析我市城区居民恶性肿瘤的死亡情况,以便制定有效的防制措施。1 材料和方法1.1人口资料 来自南京市公安局。1.2 死亡材料 来自南京市十城区卫生防疫站生命统计年报。1.3 计算方法 利用卫生部统一的“居民病伤死因统计年报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9.
文珍 《职业与健康》2009,25(16):1729-1730
居民死亡状况是反映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而死因分析的目的在于评价人群健康状况,反映疾病危害程度。为了解海南州居民病伤死亡现状及死因分布特点,进一步做好重点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降低死亡率,我们将我州2008年度由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的死亡病例资料进行了统计汇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杭州市区居民50年死因谱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州市居民病伤死因统计工作始于1953年,统计人口为45万余人,其中1965~1975年停顿无资料,1976年恢复统计工作,统计范围扩展到120余万人口,至今已增加到370余万人口.40年的资料反映我市死因谱已由解放初期的以传染病等感染性疾病为主的模式逐渐向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及意外死亡并重的模式转变.了解死亡谱的变化,为预防疾病和居民保健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现将50年来死因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疾病死亡原因分析是居民健康统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死因的分析和评价,可以反映居民健康水平、公共卫生状况和疾病危害程度,揭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分布。为了解上海市江宁社区居民死亡水平及死因构成,本文分析2013年江宁社区居民死因顺位。1资料与方法1.1资料居民死亡资料来源于江宁社区死因监测数据。人口学资料由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路派出所提供。1.2方法死因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1]进行分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西湖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次居民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对西湖区2004~2006年居民死因进行分析。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西湖区2004~2006年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年报表,人口资料来自西湖区公安分局。死因分类和编码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  相似文献   

13.
通过死因统计资料分析,可以评价一个地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医疗卫生水平,反映社会、经济、文化及其他生物物理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为政府部门制订卫生方针和疾病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北京市燕山地区为石化工业区,影响居民寿命的原因较多,为了解燕山地区居民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的分布,现对燕山地区2008年居民病伤死亡原因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翁兵  周荣群  沈超华  孔祥钦 《职业与健康》2008,24(23):2565-2566
目的了解梅州市五华县居民病伤死因情况,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各死因监测点医院收集、上报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按国际疾病统计分类法ICD-10编码后完成计算机录入、统计。结果2006-2007年五华县居民年平均死亡率425.27/10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全死因的86.88%,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意外死亡。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意外死亡为该县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加强和重视这些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对提高五华县居民生存质量和延长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浏阳市1998年居民病伤死亡现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分析我市居民病伤死亡状况 ,准确估计我市人群的死亡率及死因分布 ,给制订卫生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遂对1998年我市的居民病伤死亡资料进行了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来源及方法人口资料由浏阳市公安局和统计局提供 ,死因卡片由我站资料室提供。按 ICD- 9的编号规则和死因分类标准进行统计分类。2 结果2 .1 死因类别  1998年居民病伤死亡 876 0人 ,报告死亡率为 7.0 4‰。其中男性 4888例 ,女性 3 872例 ,分别占总死亡人数的 5 5 .80 %和 44 .2 %。在死因中居前六位的依次为循环系疾病、呼吸系疾病、意外伤亡、肿瘤、消化系疾…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沅江市居民死因构成的分析,为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7年居民病伤死亡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年沅江市居民死亡原因前5位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疾病和死亡的外因、呼吸系统疾病、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总死因的90.79%。结论加强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的预防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宜昌市1978~1999年居民病伤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及减寿水平.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分析评判居民病伤死因构成及减寿损失之间的逻辑效应关系.结果 1978~1999年宜昌市城区居民前5位主要死因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其中: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达191.60/10万,在居民病伤死因中所占位置始终是第1位;男性循环系统疾病平均年死亡率为179.92/10万,女性为204.64/10万,女性高于男性.恶性肿瘤一直居死亡原因第2位,年均死亡率为85.62/10万,男性105.44/10万高于女性63.48/10万.损伤与中毒总死亡率由1978年的71.35/10万下降至1999年的45.20/10万,但仍占居民病伤总死亡率的第3位.损伤与中毒死亡原因主要是交通事故、淹死和自杀.减寿损失损伤与中毒最高占17.80‰:肿瘤次之占10.70‰.结论 居民病伤死因顺位及构成已发生明显改变,由循环系统疾病取代传染病成为第一位死因,死亡年龄日趋老年化,应加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的力度;另外伤害的减寿率居高不下的现实,应引起有关部门对青少年生命健康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苏州市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统计是研究居民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其变动规律的一项重要工作。人口的出生、死亡与疾病谱资料是重要的信息资源 ,一个地区居民的病伤死亡谱可以直接综合反映该地区的健康保健发展水平 ,从而也被用以评价该地区的卫生、医疗工作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可以为政府部门制订政策、评价措施实施的效果提供重要依据。现将苏州市 1990~1999年居民死亡原因资料进行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人口数、出生数根据公安部门提供的数据。1.2 居民死亡数据来自苏州市历年死因统计报表。2 结果2 .1 人口自然变动和平均期望寿命苏州市 …  相似文献   

19.
了解通州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情况及其变动趋势 ,为脑血管病防制工作提供参考 ,对通州市 1993~ 2 0 0 0年居民病伤死亡原因报表进行分析。1 材料与方法脑血管病死亡资料来源于通州市居民病伤死因报表 ,人口资料来源于通州市统计局统计年鉴。计算标化率采用 1990年全国人口构成  相似文献   

20.
林刚  张吉慧  韩松  郎爽  张守平 《中国公共卫生》2002,18(10):1237-1239
沈阳市生命统计工作始于 1982年 ,1988年起 ,按ICD - 9的死因分类标准对居民病伤死亡原因进行死亡资料的收集、分类、统计。为了解沈阳市城市居民近 10年各疾病死亡率、死因流行状况及其变化规律 ,现对沈阳市城市居民 1988~1997年死因资料进行分析如下。1 资料及方法1 1 资料来源 人口资料由公安局提供 ,生命统计资料来自各区死亡报告数据库 ,死亡报告数与公安部门报告数符合率为 10 0 %。所有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均由经治或地段医生填写。1 2 死因分类 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 - 9》进行死因分类 ,归类按国家卫生部、公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