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通过血涂片复检探讨血小板减少的真伪及纠正方法.方法 对252例首次血小板计数<90×109/L的患者,同时进行血涂片镜检分析.结果 224例为真血小板减少,血涂片检测与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相符;28例为假性血小板减少,血涂片检测与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不符,血涂片检测明显高于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28例假性血小板减少患者,更换枸橼酸钠抗凝剂复检,结果有26例结果显示正常,与血涂片镜检相符,有2例与EDTA抗凝血结果相近,对这2例结果相近的,用手工法重新计数,结果显示正常,与血涂片镜检相符.结论 假性血小板减少原因很多,绝大多数为EDTA依赖的假性血小板减少,对首次检测血细胞计数显示血小板减少的,或血小板减少明显但临床无任何出血倾向,或与临床诊断不符者,应高度怀疑为假性血小板减少,应严格按血涂片复检规则进行复检鉴别真伪,并及时更换枸橼酸钠抗凝剂复检,必要时进行手工计数复核,应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2.
原本在正常范围内的血小板在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进行检测时,出现虚假的血小板数值降低,称为假性血小板减少症,可发生在健康人,其本身是一种良性现象,无需治疗.在临床工作中,若不能鉴别是假性血小板减少,还是真性血小板减少,就有可能导致误诊,产生严重问题,如:手术推迟,治疗中断,不必要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和昂贵的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使用,因此,应引起临床医师注意,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笔者诊断3例假性血小板减少证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52例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门诊和住院52例血小板假性减少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用血涂片镜检和手工血小板计数进行确认。结果 52例血小板假性减少原因分析,26例(50%)采血不当,11例(21%)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9例(17%)血小板体积变化,5例(10%)冷凝集素,1例(2%)标本放置时间不足。结论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时,可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应根据临床病史,仪器直方图、散点图和报警提示等综合分析,并及时做血涂片镜检和手工血小板计数,以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孙育 《医学综述》2013,(21):4021-4023
目的分析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出现假性减少的原因及纠正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11月在天坛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的96例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出现假性减少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验室的复检标准进行复检,分析假性减少的原因及其纠正方法。结果 96例血小板假性减少样本中,57例属于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赖性,28例属于大血小板现象,6例由冷凝集素引起,1例属于血小板卫星现象,其他4例无明显原因。结论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可能存在假性现象,尤其是假性减少,引起假性减少因素包括EDTA依赖、大血小板、冷凝集素、血小板卫星及其他,因根据情况分析原因并及时纠正。  相似文献   

5.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PTCP)就是由于EDTA盐作为抗凝剂的抗凝血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上检测时,发生假性血小板减少的现象,临床应予以重视。我科近期在血常规检测中发现1例PTCP的典型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细胞计数仪计数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及时准确地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治依据。方法将300例使用BC-53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减少的病例,经手工计数及血涂片瑞氏染色镜检对比分析。结果 52例仪器的血小板计数结果假性减少与血片不符,并存在血小板异常直方图。结论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只能是一种筛查手段,并不能完全代替手工计数,一旦出现血小板凝集、巨大血小板、血小板卫星现象、冷凝集等现象,将影响血小板计数结果,对血小板计数与直方图不符标本,应分析原因,血涂片镜检及手工计数,排除血小板假性减少。  相似文献   

7.
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常见原因有采血不顺利,未及时混匀,在日常工作中发现EDTA—K2的使用引起血小板不正常的粘附、聚集,导致抗凝静脉血血小板结果假性减少,现报道血常规检验中发现的4例典型病例,以引起同行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血小板在体内主要参与止血与血栓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血小板数量的检测是临床最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患者血小板减少可能会指导临床医师抽骨髓进一步检查或输入血小板治疗,因此,鉴别血小板减少现象是非常重要的.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假性减少如未被及时发现,会给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带来许多麻烦,甚至会引起医疗纠纷,因此及时发现尤为重要.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细胞,特别是测定血小板具有快速、方便、重复性好、工作效率高等优点,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已被广泛使用.但是,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时常会出现假性减少,因所致原因复杂,所以操作者有时很难辨真伪,易造成医疗纠纷,已引起临床广泛关注.现就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血细胞分析时血小板误差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林一民  吴立翔 《重庆医学》2005,34(1):133-135
血细胞计数中,血小板(PLT)计数最为困难,这是因为:(1)体积小,其形态的识别容易受其他杂物的干扰;(2)血小板在体外易于黏附、聚集和变性破坏.由于消毒剂往往对血小板有破坏作用,因此皮肤消毒后应稍等一会使皮肤表面的消毒剂挥发或用棉球把消毒后的皮肤擦干.目视显微镜计数,由于人工操作干扰因素较多,重复性差,现多采用血液分析仪法.血液分析仪法因其具有快速、方便、重复性好、工作效率高等优点,是目前临床筛检疾病的主要检验仪器[1].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作为血常规检测的抗凝剂已被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认定,并在临床广泛应用.血细胞计数仪是根据血小板的体积大小,通过微孔时产生的脉冲数来计数的,由于多种原因在测定血小板时会出现假性减少和假性增多,已引起临床日渐关注,且操作者有时又难辨真伪和容易忽略,现将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时出现血小板假性减少和假性增多的原因及处理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EDTA-K2致假性血小板减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EDTA-K2抗凝血时导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现象及避免措施.方法:对采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检测,血小板计数值异常偏低的561例标本,进行再次血涂片,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对其中发现的涂片与计数明显不符的5例患者再次抽血进行手工血小板计数、末梢血涂片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抽取肝素抗凝血进行血细胞计数等方法复检.结果:上述5例在后三种方法复检时血小板计数在正常范围,与初次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抗凝血血细胞分析仪所测血小板计数结果明显不符.结论:ED-TA抗凝剂偶尔可导致血小板发生聚集,引起血球计数仪计数血小板结果的假性减少,临床工作中应引起同行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是被国际血液学标准委员会(ICSH)认定的血常规检测的抗凝剂,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乙二胺四乙酸盐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是在用EDTA作为抗凝剂的抗凝血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时出现的假性血小板计数减少现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方法取我院住院病人50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时血小板计数减少、直方图异常或异常报警的患者标本,分别用草酸铵法手工计数血小板和涂片镜检观察血小板数量和形态分布,间接判断血小板数量。纠正假性血小板减少的误报,保证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结果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可知,EDTA依赖患者15例,存在大血小板的患者10,采血不顺患者20例,冷凝集素患者5例。结论 EDTA依赖会引发血小板聚集,从而会提升血小板假性减少几率。由此可见,手工计数血小板复检可以使结果的准确性得以保证,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两种血液分析仪血小板测定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Bayer2120、CD17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血小板测定结果准确性比较.排除假性增高和假性降低情况,及时准确地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治依据.方法 采用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血细胞分析的患者标本,按血小板多少分高、中、低3组,以2台仪器及手工显微镜血小板计数.结果 Bayer2120与显微镜检查具有较好的一致性,F值为2.6,而CD1700与显微镜检查一致性较差,F值为5.1.结论 Bayer2120测定血小板准确、可靠,对异常血小板的识别能力较CD1700更强,减少了手工复核的比例,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影响因素较多,会造成血小板的假性减少,这就要求检验技术人员要对仪器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审核,必要时,对可疑标本进行复检。如果完全依赖仪器,直接发出报告,对临床及患者会造成漏检、漏诊、误诊。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2例血小板假性减少(PTCP)的案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讨论贝克曼COULTER LH750检测血小板减少及假性减少的原因.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患者血细胞分析标本,使用贝克曼COULTER LH750检测血小板,联合显微镜镜检,探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结果 回顾医院2016年血细胞分析标本共219 826例标本中,3 258例标本存在血小板减少现象,通过显微镜镜检485例为异常减少.结论 血小板检查在实验室检查中至关重要,需通过贝克曼COULTER LH750联合显微镜检查判断血小板减少及假性减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余晓慧 《中外医疗》2012,31(28):79+81
目的探讨EDTA依赖假性血小板减少临床检验结果及可靠的检验方法。方法临床统计1例EDTA依赖假性血小板减少病例,分别应用不同的血细胞分析仪及手工计数的方法,对其血样在EDTA抗凝血、未使用抗凝剂及肝素抗凝血的情况下进行血小板检测,对比分析检验结果。结果采用EDTA抗凝时,经SysmexKX-21N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其血小板数明显减少;经Sysmex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非网织红细胞计数通道检测,其血小板数明显减低;经Sysmex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网织红细胞通道检测,有与患者实际数量接近的血小板数。结论对疑似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可采取不同的检验方法进行复检,以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血小板计数及直方图结果出现异常时,进行显微镜血涂片复检的重要性,以及探讨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检测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检测结果异常的368例标本再次抽血复查,同时进行显微镜下血涂片检测,确定其异常原因.结果303例血小板偏低的血涂片复检显示194例血小板假性偏低;65例血小板偏高结果中假性增高24例.在镜检中发现血小板体积较大、大小血小板比例异常、呈聚集状态等情况.结论 当血细胞分析仪中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直方图出现异常结果时,必须使用显微镜下血涂片复检,才能有效反映检测出血小板准确情况,而采血过程是否顺利,标本放置时间,标本的混匀程度,血小板聚集,血小板体积,抗凝剂种类及比例等因素是导致血小板结果假性增高及降低的主要原因.临床检验工作中应当尽量避免上述因素,从而正确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细胞分析仪导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升高的原因。方法临床血小板计数大于400×109/L的血液标本200例,使用深圳迈瑞BC-5200在预稀释和全血模式下计数血小板,同时进行血小板手工计数和血涂片复查,以手工法计数的结果为标准。结果血小板真性增多,即仪器法与手工法测定结果较一致的共有168例;血小板假性增多,即预稀释和全血模式一致,但与手工计数和血涂片结果不相符合,预稀释和全血模式计数血小板均增多,而手工计数血小板却正常,血涂片复核也正常,共有32例。结论在采用血液分析仪计数血小板时,应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对仪器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在保证仪器正常运行的同时,如检测过程中出现血小板计数偏高的现象,在仪器提示有异常直方图时,应及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结合临床资料,进行手工复查,必要时涂片染色观察,以得出准确的检验结果,为临床提供正确的诊治依据,以避免血小板假性升高造成临床误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计数异常直方图,分析判断血球计数仪计数血小板结果的准确度,是分析后质控的重要步骤,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 应用血球计数仪和显微镜计数法分别计数80例临床已确诊的ITP患者血小板,并且观察血小板直方图、MCV、红细胞计数值.两种方法所测的血小板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通过观察ITP患者异常血小板直方图:RBC计数和MCV都正常组,血球计数仪法与显微镜计数法比较,血球计数仪血小板计数出现假性减低,p<0.01,是由于异常蛋白的干扰引起血小板聚集,见图3;RBC计数>6.0×1012/L,MCV<70fL时,血球计数仪法出现假性减低和假性增高同时存在,由于小红细胞的干扰大于异常蛋白的干扰,假性增高显著,p<0.01,见图4;RBC计数>6.0×1012/L,MCV<70fL,此组患者治愈后,血球计数仪法只出现假性增高,是由于异常蛋白干扰消除,只存在小红细胞的干扰,p<0.01,见图5.结论 ITP患者血小板计数直方图出现异常时,必须用显微镜计数法复查,ITP患者异常血小板直方图可以作为结果的准确度和疗效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傅颖  王维平 《吉林医学》2012,(6):1280-1281
目的:分析临床常见的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探讨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方法进行纠正处理。方法:按照BeckmanCoulter ACT 5diff的分类原理及血小板(PLT)直方图,把PLT直方图异常且血小板数值小于100×109的标本采用血涂片镜检、手工计数和枸橼酸抗凝复检。结果:不同原因的假性血小板减少与复检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小板假性减少均应进行复检,以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数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