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本文应用“横向可变拘束试验法”分别研究了Si、Mo、V、Nb、Cr、W、Ni等7种合金元素对12SiMoVNb抗氢钢埋弧焊焊缝金属结晶裂纹的敏感性的影响。通过对焊道中心最大裂纹长度(L_(max))、裂纹数目(n)、临界变形量(ε临)、裂纹总长度(L总)、热裂纹温度范围(BTR)以及焊缝金属随温度降低临界变形量(CST)等六项指标的全面评定,找到了上述7种合金元素对12SiMoVNb钢焊缝金属热裂倾向的影响规律,进而对结晶裂纹断口利用扫描电镜进行细致的观察分析,深入地揭示了合金元素影响的本质。 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找到了具有优良抗裂性的焊丝合金系统。解决了12SiMoVNb抗氢钢埋弧焊焊缝金属结晶裂纹这一关键。  相似文献   

2.
试验研究了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光谱仪的工作参数、分析条件对测定的影响,共存元素、基体的干扰情况.通过采用微波消解处理样品,选取仪器最佳分析参数和分析条件,实现钢中Si,Mn,P,Cr,Ni,Cu,Ti,Mo,V,Al,Sn的同时准确、快速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将合金元素Mn,Cr,Mo,Nb加入42CrMo钢中熔炼后,选择退火、油淬及回火的热处理方式.回火温度为380℃时,提高单个合金元素的百分含量,cr含量可达到1.51%,硬度46.8HRC,磨损率0.214.同时,综合提高了合金元素Mn,Cr,Mo,Nb的含量.回火温度350℃,Nb对42CrMo的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比Mo明显,而回火温度410℃时,Mo的影响更为明显.合金元素Mn,Cr,Mo,Nb质量分数分别为0.60%,1.40%,0.30%,0.07%时,回火温度为410℃,42CrMo钢的硬度达到46.2HRC,磨损率0.216.  相似文献   

4.
镍基合金焊缝金属热裂纹及接头强韧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镍基合金焊缝金属在热裂纹及接头强韧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得出:1)焊丝中添加Nb、Al、Ti、Ce等合金元素可降低焊缝金属高温失塑裂纹敏感性,添加Mn和Mg可抑制S、P、Si、Bi等低熔点化合物的生成,控制药芯组成中TiO2、SiO2、ZrO2、MnO2等造渣剂之间比例关系,有助于提高焊缝金属抗热裂纹性;2)采用合适的焊接工艺可有效避免焊缝金属热裂纹的产生,其中,激光焊、电子束焊等新型焊接工艺对焊缝金属热裂纹的影响逐渐成为研究热点;3)采用固溶+双级时效的焊后热处理工艺,可改善焊接接头的强韧性,焊丝中添加Al、Ti、Nb、Mo、Mn等合金元素可提高焊接接头抗拉强度,但随着Mn质量分数的增加,接头冲击韧性降低.  相似文献   

5.
利用热模拟试验机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研究了V、Mo、V+Mo等元素、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对微合金化贝氏体钢中第二相析出的影响.结果表明,Nb、V、Ti、Mo的复合加入有利于第二相的析出,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析出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磨粉、轧油、轧糖用的轧辊,目前在国内外普遍采用Ni—Cr—Mo合金铸铁,但Ni、Mo价格昂贵所以轧辊成本较高。本文讨论了用天然V—Ti生铁和Nb—P生铁生产Cr—V—Ti—Nb合金铸铁轧辊,并对轧辊的成份、组织和性能进行了分析。本文根据电镜扫描和微区分析探讨了一些元素在白口铸铁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机理。 稀土一硅铁钡复合孕育白口铸铁,促使碳化物断网和孤立化。从而提高了铸铁的冲击韧性和抗磨性。本文对白口铸铁的孕育机理作了初步的探讨。轧辊采用先进的双金属高心铸造工艺,外层用多元低合金铸铁,内层用HT20—40。  相似文献   

7.
TRIP合金钢不仅具有高强度,而且还有高断后伸长率,尤其是以低廉的价格,优良的高速力学性能和疲劳性能而受到现代汽车制造业的青睐.文章阐述了TRIP效应的机理及影响因素,综述了C、Mn、Al、Si及其他(P、B、Cu、Ni、Nb、Mo)等合金元素对TRIP效应的影响.最后对TRIP合金钢的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采集河南省煤矿区代表城市平顶山市夏季和冬季的PM10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测定PM10中Li,V,Cr,Co,Ni,Cu,Zn,Ga,As,Rb,Sr,Mo,Cd,Sn,Sb,Cs,Ce,Ba,Tl,Pb,Bi,Ti,Mn等23种元素的全样和水溶部分的浓度.研究结果表明,平顶山市PM10中全样和水溶性元素的总浓度均为冬季大于夏季,除部分地壳元素之外,来源于人为污染特别是燃煤的Ni,Cu,Zn,As,Cd,Sn,Sb,Tl,Pb,Bi等元素的浓度也为冬季大于夏季.Rb,Cs,Mo,Cd,Sb,Tl,Mn,Co,Ni等元素以水溶状态存在,Ga,Sn,Ce,Pb,Bi,Ti等元素多以不溶状态存在.富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PM10中Ni,Cu,Zn,As,Mo,Cd,Sn,Sb,Tl,Pb,Bi等元素主要来自人为污染,Li,V,Cr,Co,Ga,Ti,Mn等元素主要来源于地壳.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平顶山市夏季和冬季PM10主要来源于燃煤和地壳,分别占49.98%和36.97%.Ni,Cu是以生产煤炭为主的平顶山市PM10中的代表性元素.  相似文献   

9.
主要利用美国力可公司生产的红外碳硫仪LECO CS844测定了Cr18Ni20Mo2Cu2Nb、OCr18Ni12Mo2Ti两个高镍不锈钢的有证标准物质中碳、硫元素含量。主要研究了空白试验、称样量、助熔剂种类等条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化工业建设中,焊接结构正日益大型化,低合金高强度钢在焊接结构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对钢强度的要求也必然逐渐提高。仅就我国桥梁用钢而言,目前已从屈服强度35kg/mm~2向45kg/mm~2和60kg/mm~2强度级别发展。因此,为适应高强度、大型化焊接结构的需要,对低合金高强度焊缝金属性能的研究及其焊接材料的研制就成为当前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是根据σ_s≥60kg/mm~2低合金高强度钢性能的要求( ≥75kg/mm~2, ≥60kg/mm~2,时效冲击韧性大于3.5kg-M/Cm~2,-40℃冲击韧性大于3.0kg-M/Cm~2)进行了可焊性和焊接材料研制的试验。结合国内资源条件,选 Mn、Mo 为主要强化元素,在 Mn-Mo、Mn-Mo-Nb、Mn-Mo-W、Mn-Mo-V、Mn-Mo-V-N-Nb,Mn-Mo-W-Nb-Cu 以及 Mn-W-Cu 等合金系统中,以 Mo、W、Nb、V、Cu 等元素对焊缝金属机械性能和抗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认为 Mn-Mo、Mn-Mo-V、Mn-Mo-W、Mn-Mo-Nb 等合金系统的焊缝金属性能较为满意,并确定了合金元素系统中各元素可取的含量范围,为研制适用于≥60kg/mm~2钢的焊接材料确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桂郁金为原料,经浓硝酸-双氧水(30%)处理后用微波消解样品,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其中的Na、B、Mg、Al、P、Ca、Ti、Zn、Ba、Mn、Fe、K含量,Li、Be、Tl、Mo、Pb、Cd、Sr、V、Cr、Cu、Ni、Co等元素的含量则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 - MS)测定.方法的准确性用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 - 10015、GBW - 10020对比分析证实.试验结果表明:桂郁金中富含Fe、Mn、Ti等微量元素,其中Fe含量最高为360μg/g,而Be、Cd、Mo、TI、V含量较低,均低于1μg/g.该法快速简便、准确率高、精密度好,完全可以满足样品中元素含量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12.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Fe73.5Cu1Nb2Si13.5B9Ni1非晶的纳米晶化动力学。结果表明,晶化过程分为两步完成,晶化初生相为Fe3Si.第一晶化过程的晶化开始温度Tx1、峰值温度Tp1与扫描速度β的对数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分别为:Tx1=736.52+8.67lnβ和Tp1=743.9+12.7lnβ.采用Kissinger方法和Ozawa方法计算Fe73.5Cu1Nb2Si13.5B9Ni1非晶合金晶化的表观激活能Eа分别为435.2kJ/mol和441.1 kJ/mol,而成分为Fe73.5Cu1Nb3Si13.5B9的表观激活能大约为410 kJ/mol,表明Ni部分替代Nb后合金的热稳定性提高。第一晶化反应的局域激活能Ec(α)随晶化体积分数α不断下降,Avrami指数表明该非晶合金的晶化为扩散控制的三维晶粒长大过程。探讨了用Ni元素部分替代Finemet合金中Nb元素后非晶合金热稳定性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快速凝固法制备Ti50.2Ni29.8Cu20合金薄带,并利用XRD(X射线衍射仪)、DSC(差示扫描量热仪)、TEM(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研究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对Ti50.2Ni29.8Cu20合金薄带马氏体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处理后Ti50.2Ni29.8Cu20合金薄带的室温相主要是B19马氏体和少量...  相似文献   

14.
文中就合金元素W、Ni及预热温度对15MnVN钢焊缝金属组织和韧性的影响进行了试验和分析。在Si—Mn—Ti—B系焊缝金属中加入0.16~0.36%W,在不预热条件下焊接,焊缝金属组织接近最佳状态,因而具有较高的韧性。而Ni在0.67%以下时没有显示出好的影响。 预热是左右焊缝金属冷却条件的因素之一。预热对焊缝金属显微组织和韧性可能显示出好的影响,也可能显示出坏的影响。这要取决于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因此,要想获得最佳的组织状态和高的韧性,必须有化学成分和冷却条件的配合。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和电子探针(EPMA)技术,研究了Mn含量对铸造K325高温合金凝固组织和元素偏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n元素添加对合金晶粒度和二次枝晶间距无明显影响,却明显促进Nb、Mo元素偏聚于枝晶间,增大合金的偏析倾向。Mn元素的添加,使得Mn元素由正偏析元素变为负偏析元素,但Mn元素对合金铸态组织中第二相析出行为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太行山东麓煤矿区气溶胶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7年春、夏、秋、冬四季分别在峰峰矿区采集PM_(2.5)和PM_(10)样品,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试样品中的重金属元素,分析讨论PM_(2.5)和PM_(10)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峰峰矿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PM_(2.5)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84、108、107和174μg/m~3,春、夏、秋季PM_(10)质量浓度分别为204、177和179μg/m~3,均超过我国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表明矿区大气污染较为严重;PM_(2.5)/PM_(10)的比值夏秋季明显高于春季,这可能与夏秋季强烈的光化学反应生成大量二次粒子有关;峰峰矿区PM_(2.5)中Zn元素含量最高,Pb次之,其他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Mn、Cr、Cu、As、Mo、V、Sn、Ni、Cd、Co。PM_(10)中Zn元素含量最高,Mn次之,其他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Pb、Cr、Cu、V、As、Mo、Ni、Sn、Cd、Co。峰峰矿区PM_(2.5)和PM_(10)中Cd元素的富集系数超过100,严重富集,明显受到人为活动影响;Mo、Pb、Sn、Zn元素富集系数均超过了10,表明Mo、Pb、Sn、Zn等四种元素在峰峰矿区轻微富集,受到人为活动影响;Cu、As、Cr、Ni、V、Mn、Co元素的富集系数小于10,表明Cu、As、Cr、Ni、V、Mn、Co这七种元素主要来自于地壳。  相似文献   

17.
采用铜模铸造法制备了直径为2 mm的三元Ti90-xNixNb10(x=30,33,36)系列合金.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压缩试验等方法研究了合金的相结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Ti-Ni-Nb系合金由Ti2Ni块体相和NbNi3枝晶相组成.随着合金元素Ni的增加,NbNi3枝晶相逐渐增多,Ti2Ni相逐渐减少.力学性能表明,随着Ni含量的增加,其合金断裂强度不断增加,当Ni含量为36 at.%时,合金Ti54Ni36Nb10的断裂强度达到了1950 MPa,且其塑性变形量约为1.5%.  相似文献   

18.
应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对重轨钢进行单道次压缩实验,测定不同终轧温度下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变形后空冷的显微组织,研究不同终轧温度和微合金元素V,Nb和Re对重轨钢动态再结晶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V,Nb和Re能显著地抑制形变奥氏体的动态再结晶.在终轧温度较高时仍能得到细小均匀的显微组织.  相似文献   

19.
采用常规铸造和快速凝固两种合金制备方法,分别制备出化学成分为Ti50.2Ni29.8Cu20的合金体材料和合金薄带,利用XRD(X射线衍射仪)、TEM(透射电子显微镜)、DSC(差示扫描量热仪)等手段研究这两种制备方法对Ti50.2Ni29.8Cu20合金的马氏体相变行为和显微组织方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500℃退火1h处理后,Ti50.2Ni29.8Cu20合金薄带中出现大量B19马氏体和少量Ti2Ni析出相,而固溶后的Ti50.2Ni29.8Cu20合金体材料只存在B19马氏体,同时相比于体材料,薄带的B19马氏体衍射峰强度减小及B19晶格常数a、b增大,而c减小;Ti50.2Ni29.8Cu20合金薄带的马氏体相变温度Ms比体材料的马氏体相变温度Ms低,且薄带的热滞△T也比体材料小。  相似文献   

20.
Fe基非晶软磁合金的纳米晶化及磁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Fe78Si9B12,Fe73.5Cu1Nb3Si13.5B9,Fe74Cu1Mo2Nb1Si13B9三种非晶软磁合金在753-853K温度间等温退火lh后的纳米晶化行为和磁性,实验证明Cu,Nb和Mo元素的加入有助于提高晶化温度,稳定非晶组织.同时采用差热分析和X衍射仪分析了三种合金的晶化相,测量了其磁滞回线,结果表明l^#,2^#,3^#合金分别在753K,813K,753K退火lh后可获得优良的综合软磁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