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 ATP 酶染色法,连续、动态观察紫外线照射后豚鼠表皮内郎格罕细胞(LC)的密度及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波长200~400nm,剂量422.4~1689.6mJ/cm~3紫外线照射豚鼠皮肤后,局部 LC 密度明昴降低(P<0.01),细胞数目较照射前减少28~51%。细胞突起减少、变短、部分细胞变圆,体积增大,胞浆呈空泡状。皮肤冰冻切片(H—E)见表皮增厚,表层细胞角化明显。停止照射后8d,郎格罕细胞密度及结构基本恢复正常。文中对紫外线照射使表皮内郎格罕细胞数目减少的原因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皮肤组织细胞增生症根据有否Birbeck's颗粒、S—100及CD_1a抗原,分为郎格罕氏细胞性和非郎格罕氏细胞性。Goerdt等报告一例伴全身发疹性组织细胞瘤某些特征的特殊非郎格罕氏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男性,73岁。躯干、双上臂及  相似文献   

3.
雄性BN躯干部皮肤移植物,其郎格罕氏细胞(LC)以MHC不相容的雌性Lewis的LC更换后,在雌性BN上的存活期比内含雌性BN的LC的雄性BN躯干部皮肤移植物延长。有证据显示,这些移植物所具有的这种特点,是MHC限制性的结果。例如,将雄性BN躯干部皮肤移植物内原有的LC以MHC相容的雌性lew·1N的LC更换后,对移植物在雌性BN上的存活期并无影响。还有证据显示,缺乏MHC相容的LC的H-Y不相容性移植物,能引起对H-Y的耐受。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大鼠郎格罕氏细胞表面也具有Ia抗原及ATP酶活性;用Ia抗原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可清晰地显示成年大鼠表皮内的郎格罕氏细胞;ATP酶染色可用于新  相似文献   

5.
郎格罕氏细胞是德国病理学家 PaulLangerhans 于1868年,用氯化金浸染皮肤时在表皮内发现的一种树突状细胞,后来被命名为郎格罕氏细咆(简称 LC)。在近一百年的漫长岁月里,人们对 LC 并未加以重视,只是到了本世纪60年代对它的  相似文献   

6.
31例晕痣患者中伴发白癜风14例(45.1%),516例白癜风患者伴晕痣10例(1.9%)。晕痣痣细胞周围有密集的淋巴细胞浸润。痣细胞受损,最后消失。晕痣的皮肤内郎格罕细胞增多。晕部表皮中黑素细胞消失。提示晕痣的组织学特征符合免疫学改变。此外,还观察到晕痣组织中一种较为特殊的细胞,推测可能是郎格罕细胞在皮肤内行有丝分裂。  相似文献   

7.
耐受T细胞抑制NK细胞和巨噬细胞对大鼠皮肤移植物的排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NK细胞和巨噬细胞在T细胞缺乏或T细胞成功重建的情况下对异种移植物排斥的作用。方法在无胸腺裸小鼠、通过混合胸腺移植重建T细胞后裸小鼠和正常免疫健全小鼠分别进行F344大鼠皮肤移植,观察异种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情况,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受体动物外周血中CD4+和CD8+T细胞的百分率,利用ConA增殖实验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检测其体外功能状态。结果 在没有清除受体体内NK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情况下,正常无胸腺BALB/c裸小鼠上移植的F344大鼠皮肤移植物发生了排斥,平均存活时间为(20.50±2.38)d;而在裸小鼠左肾包膜下移植的F344胎大鼠胸腺组织,却能够正常发育,并有效重建了受体的T细胞免疫,而且诱导了F344大鼠皮肤移植物的长期存活。结论NK细胞和巨噬细胞在异种移植物的排斥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组织对NK细胞和巨噬细胞细胞毒性的易感性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异种供体抗原已产生耐受的T细胞可抑制受体体内NK细胞和巨噬细胞对异种移植物的排斥。  相似文献   

8.
由于免疫学的不断进展,表皮内郎格罕氏细胞(Langerhan's cell)的重要性已逐渐受到重视。在显示郎格罕氏细胞的方法上也有了改进,但在麻风病变中研究甚少,特别是其超微结构的变化迄今只见Breathnach观察了少数病例,结果发现大多数郎格罕氏细胞在电镜下形态正常,仅1例结核样型者郎格罕氏细胞有皱缩,胞突输廓不清。  相似文献   

9.
作者采用S-100蛋白免疫过氧化酶技术,对病理确诊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12例,观察病损上皮内郎格罕细胞,并与正常组织对比。结果显示,患者的郎格罕细胞数是常组织的13倍,12例患者均出现郎格罕细胞、同  相似文献   

10.
郎格罕氏细胞(Langerhans cell)是一种胞浆带有突起的细胞,可见于多种部位的鳞状上皮内。由于郎格罕氏细胞可参与表皮角化并属于单核巨噬系统,故其重要性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Al Yassin和Toner首先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人类食管上皮内郎格罕氏细胞的存在。以后,有人用ATP酶法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和证实食管上皮内郎格  相似文献   

11.
观察了盐酸氮芥局部外用治疗白癜风前后皮损部表皮郎格罕细胞的变化。结果治疗前郎格罕细胞明显增多,黑色素细胞完全消失。治疗后出现黑色素细胞、郎格罕细胞发生可逆性减少,胞体线粒体肿胀,并与淋巴细胞相连。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供者特异性脾细胞输注(donor-specific-spleen-cell-transfusion,DST)与CTLA4Ig对促进小鼠皮肤移植物存活的作用。探索CTLA4Ig促进移植物存活的作用机制。方法:单独或联合应用CTLA4Ig及供者特异性脾细胞输注,同时行皮肤移植,观察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并检测受者脾细胞对供者细胞的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联合应用供者特异性脾细胞输注及CTLA4Ig使小鼠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延长,并使受者脾细胞对供者细胞的反应性特异性降低,与未处理组、单用CTLA4Ig或供者特异性脾细胞输注处理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联合应用供者特异性脾细胞输注及CTLA4Ig可促进皮肤移植物的存活。移植物中过客淋巴细胞的存在可能对CTLA4Ig诱导免疫耐受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2例分型及误诊分析邹丽萍,常海英,王秀芳(河南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内科郑州450052洛阳轴承厂职工医院儿科洛阳471000)关键词郎格罕细胞;诊断;误诊分析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原称组织细胞增生症X(HX),...  相似文献   

14.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认识 方法 报告1例LCH的病理诊断并复习文献 结果 光镜下形态学观察,结合免疫组化可明确诊断LCH 结论 病理检查是确诊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5.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Langerhamscellhistiocytosis ,LCH)是一种非肿瘤性的组织细胞增生以前对这种组织细胞认识不清楚 ,曾命名为组织细胞增生症X ,近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 ,免疫组织化学以及超微结构技术的进展 ,发现此种增生的组织细胞含有非特异性酯酶 ,酸性磷酸酶和三磷酸苷酶 ,白细胞抗原 (HLA -A .B .C .Ia) ;郎格罕细胞抗原等以及S10 0蛋白[1] 阳性反应。很接近于正常郎格罕细胞 ,故认为本症是由内源或外源性刺激导致免疫调节功能混乱引起郎格罕细胞异常增生的结果。这种增生可以累及…  相似文献   

16.
张振  陈宏  张桦  王敏  刘敏  李明  蔡德鸿 《广东医学》2008,29(1):24-26
目的 研究供体凋亡细胞预输注对大鼠胰岛移植后胰岛移植物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STZ制备SD大鼠糖尿病模型,以直线加速器照射诱导供体Wistar大鼠脾细胞凋亡.经阴茎背静脉输注供体凋亡脾细胞,7d后于糖尿病SD大鼠双侧肾包囊进行同种异体胰岛移植,通过测定血糖变化、血清胰岛素水平以及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来观察胰岛移植物的功能状态.结果 预输注供体凋亡脾细胞能显著延长同种异体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中位生存时间达31 d),并较长时间地维持受体鼠血清胰岛素处于较高水平.结论供体凋亡细胞预输注能够显著延长同种异体胰岛移植物的存活时间,能够较长时间维持胰岛移植物的正常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7.
郎格罕氏细胞与食管癌发生关系的定量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TP酶细胞化学及定量学方法,观察了20例食管癌内的郎格罕氏细胞。在正常粘膜、癌旁粘膜及鳞癌组织内均可查见ATP酶阳性郎格罕氏细胞,在62500μm~2视野内,该细胞的均数在正常粘膜、增生性癌旁粘膜、早期癌和浸润癌内分别是7±2.45、4.65+2.30、9.67±2.58、7.35±3.08,结果表明郎格罕氏细胞在早期癌内最多(P<0.05),而在增生性癌旁粘膜内明显减少(p<0.01)。在癌灶内Ⅴ型、Ⅵ型和星芒状郎格罕氏细胞数量较多,郎格罕氏细胞同癌细胞或淋巴细胞的密切接触清楚可见。本研究提示,食管粘膜内的郎格罕氏细胞参与肿瘤的形成和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8.
Birbeck颗粒原被认为是郎格罕氏细胞高度特征性的结构,近来有人认为它可能与诱导免疫反应有关,常出现于免疫反应的诱导期。它不仅见于郎格罕氏细胞,还见于引流皮肤淋巴结的非淋巴细胞,输入淋巴中的幕细胞和胸腺的交错网状细胞。但是对于脾脏,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它是没有含Birbeck颗粒的细胞的。本研究基本采用Kamperdijk(1985)分离大鼠树状突细胞的方法,在富有树状突细胞的组分中,发现了含Bjrbeck颗粒的细胞。其形态结构和Steinman描述的树状突细胞相似。文章并对脾内含Birbeck颗粒细胞的存在及其意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26例分析青海省儿童医院程岩,张淑珍,杨小红,田根全,袁文菊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原名为组织细胞增生症X,是一组以异常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细胞和正常的组织细胞浸润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 ̄[1-3].我院于1978~1994...  相似文献   

20.
口服供者脾细胞诱导成年大鼠皮肤移植物存活期延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测口服供者脾细胞后受者大鼠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并探讨口服耐受的形成机制 .方法 :以纯系SD大鼠为供者 ,纯系Wistar大鼠为受者 ,行异体皮肤移植 ,将 2 0只受者大鼠随机分成 2组 :A组为对照组 ,单纯作皮肤移植 ;B组为口服抗原组 ,本组于皮肤移植前 7d始每日接受供者脾细胞 5× 10 7个 ,导管灌胃 ,7d后观察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体内的迟发型超敏反应 (DTH) ,并行皮肤移植 ,观察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 .结果 :口服抗原后 ,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及体内的DTH反应均出现明显的抗原反应性降低 ,口服抗原组的移植皮肤存活时间达到 (15 8± 1 3 )d ,而对照组为(4 9± 0 1)d ,两组差异显著 (P <0 0 1,n =10 ) .结论 :口服抗原可以引起受者对异基因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降低 ,能使受者的皮肤移植物存活期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