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应用具有线性需求函数的纵向产品差异化模型,分析了风险投资在不同退出方式(首次公开发行、并购和清算)下的收益,研究了风险投资家在市场分别存在生产低质量产品的垄断者和生产高质量产品有风险投资参与的新进入者的退出策略问题,并引入了创业企业创新度这一决策变量。研究表明,当创新度大于某一临界值时,风险投资家的最优退出策略是让创业企业上市。  相似文献   

2.
资料表明,美田风险投资的五种退出方式比例分别为:公开上市占20%,兼并占25%、二次出售占10%,管理层回购占25%,破产清算占20%,平分秋色.由此可见,风险投资家在选择退出方式,并不单单考虑资本的收益,而会从创业企业的长远发展角度考虑选择何种退出方式.因为创业企业经营得好坏与否,将影响着风险投资家的后续融资.而一个企业经营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管理层.这几种退出方式对公司管理层的激励.监督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分别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孙洪语 《青海科技》2002,9(2):53-54
创业投资也称为风险投资,是指创业投资公司和创业投资企业家向未上市高新技术创业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并为其提供创业管理服务,以期获得较高资本增值收益的投资方式.创业投资公司将资金投入创业企业后,期待所投资的企业发挥潜力高速成长,待其股票增值后将股权转让,实现投资的高收益.股权转让的主要方式是创业公司上市后的股票卖出变现.  相似文献   

4.
风险投资上市退出渠道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风险投资上市退出回报率最高,因而风险投资通过上市方式退出是风险投资家最渴望的一种退出渠道,通过比较内外资风险投资机构在上市退出方面的差异,旨在分析造成我国风险投资上市退出渠道不畅通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宗萍  邹湘江 《软科学》2009,23(10):23-26
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选择除了需考虑资本市场、风险企业特性等因素以外,其决策过程在很大程度还受财务控制权的影响。财务控制权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风险资本退出后,风险企业家期望增强或重新掌握企业的财务控制权,以获取未来的控制权收益。未来财务控制权收益是退出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会影响退出方式决策,IPO和并购退出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控制权利益;另一方面,退出控制权是财务控制权最重要的内容,它的合理配置是科学决策和有效退出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创业投资与高技术风险企业股票交易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投资要良性发展,一方面需要生机勃勃的高技术企业,一方面需要有造血功能的创业投资公司。风险企业经过风险资本的培育,不断成熟,进一步发展需要筹集更多资金,公开上市融资是最好选择。而风险投资公司也需要适时退出企业,实现高额回报,以开始新一轮投资活动。高技术企业股票交易系统是创业投资良性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高技术风险企业股票交易系统,其定位是向创业、发展阶段的高技术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与支持,实际上是高技术风险企业股票上市和交易的市场。一、高技术风险企业股标上市系统的作用──国际经验 美国是世界上创业投…  相似文献   

7.
风险投资又称创业投资,是以向科技型高成长性创业企业提供股权资本,并为其提供管理和经营等增值服务,以期在被投资企业发展到相对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上市等多种资本运作方式,收取超额中长期收益的投资行为.风险投资源于美国,其示范效应尤具代表性.微软、雅虎、苹果、英特尔等世界级科技巨人,无一不是风险投资业的神奇佳作.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风险投资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关系存在一定争议。以中国10488家上市企业为样本,基于产权属性与制度环境的双重视角,采用Tobi模型和负二项回归模型研究了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投资对上市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风险投资对上市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和制度环境较好的地区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风险投资通过增加企业创新投入促进企业的创新产出。本文对于认识风险投资在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中的作用,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基于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企业视角,研究风险投资中的冲突类型及冲突管理。风险投资冲突有沟通型、竞争型、回避型3种类型。风险投资的不同阶段冲突的主要类型与管理方式各不相同。在对风险投资不同阶段冲突管理方式选择分析基础上,通过投资、管理、退出三阶段案例分析,进一步探讨不同阶段冲突特征及成功冲突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0.
成力为  邹双 《科研管理》2019,40(7):215-223
准确评估风险投资的进入时间、技术偏好对创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对我国风险投资发展、指导未来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与进入创业企业的时间联系,考虑其技术偏好,构筑了“风险投资进入时间--技术偏好--创业企业创新绩效影响”逻辑链条;并以2009-2012年创业板制造业企业为例,采用PSM方法,分析了不同时间进入的风险投资的技术偏好及其对创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得到:上市前1年内进入的风险投资的技术偏好不显著,对创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动态促进作用不显著,无论是突破式创新还是渐进式创新;上市前1年以上进入的风险投资的技术偏好显著,对创业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动态促进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对创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小,且对渐进式创新影响的持续性和程度大于突破式创新。  相似文献   

11.
郝晨  张卫国  李梦雅 《科研管理》2022,43(4):185-191
    运用2010—2016年在我国深市创业板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将国际化战略进行深度与广度的二维细分,实证考察了风险投资对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影响效果,并进一步探讨了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能否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以及风险投资如何影响国际化战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效应。研究发现:(1)风险投资介入对企业国际化深度与广度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均具有积极作用。(2)企业实施国际化深度发展战略能够对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显著的提升效应,而国际化广度发展战略却未能对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积极影响,风险投资介入增强了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创新增值作用,提高了国际化深度与广度战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积极影响。(3)风险投资对国际化战略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会由于企业上市后风险投资机构是否继续持有股份以及风险投资机构背景特征和投资契约特征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2.
创业资本的退出: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创业资本的退出是创业资本投资运作的最后一个环节 ,创业资本投资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投资家能否成功地退出投资。目前我国理论界对这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创业板的设立方面。本文在参考国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 ,试图对创业资本的退出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评述 ,涵盖了创业投资家在IPO中的作用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高科技风险企业是风险投资的产物,具有高速成长的特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转化与自主技术创新是高科技风险企业成长的催化剂。知识转化通过对自主技术创新的激励而间接地促进了高科技风险企业的成长。基于广东省高技术风险企业的样本数据,经验性的研究揭示了知识转化与自主技术创新的微观路径机理,从而为高科技风险企业的成长提供了策略性的指导。研究表明:知识转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主技术创新的实现,并间接地促进了高技术风险企业的成长,然而,这种促进功能存在着较大的拓展空间,有待改进与提高。  相似文献   

14.
漆苏  刘立春 《科研管理》2020,41(10):227-237
探寻新创企业专利对风险投资决策的影响机制,即专利能否成为风险投资机构评估新创企业价值的有效信号体系。运用创业板中427家企业的数据,检验新创企业专利与风险投资估值的关联度。实证研究结果证明,新创企业的专利对企业吸引风险投资时的价值评估具有提升效应,且上述提升效应在早期投资轮和实力强大的风险投资机构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但与创业者的创业经验之间无显著相关。研究为引导风险投资机构更有效的利用专利信号机制、优化其投资决策,促进风险投资行业的有效发展,为我国新一轮的创业热潮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15.
论创业资本的退出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业资本的退出是创业资本投资运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创业资本投资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投资能否成功地退出投资。目前我国理论界在这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创业板的设立方面。本首先探讨了创业资本退出战略的基本内涵,指出创业资本的退出战略主要涉及退出方式和时机的选择、退出程度的选择以及退出控制权的安排等三个方面的问题,接着从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退出战略选择的基本因素,探讨了创业资本退出中控制权的分配和实施,指出使用可转换证券有利于实施最优的退出战略。  相似文献   

16.
建立我国多层次的风险投资退出渠道,对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事业有积极的作用。研究表明,有效的上市退出方式,可以为企业提高后续资本的供应量,以形成良性的资本循环系统。香港这样完善金融体系的地方,由于未能了解自身风险投资业的特点,即使创业板推出也不能解决问题。从投资回报、退出交易成本结果三个维度对国内外风险投资退出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为未来的研究提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中国汽车合资企业自主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方伟  于淼  孙秀霞 《科研管理》2013,34(6):152-160
由于技术学习方式升级的缓慢性与技术和市场追赶的非同步性,我国汽车产业的合资历程始终无法实现"以市场换技术"的初始目标。为实现技术的实质性引进,近期国内的汽车合资企业纷纷推出了全新的合资自主品牌产品与相应的产品开发模式。这种"合资自主开发模式"究竟会如何影响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研究通过对三个汽车合资自主品牌产品开发案例的探索性研究,探讨了依托合资自主开发模式推进我国汽车企业自主创新进程的作用路径。基于多案例对比分析,识别出合资自主创新模式实施的关键点,为我国汽车企业的实质性技术获取与自主创新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产业风险投资微观组织形式与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斌 《科研管理》2001,22(3):27-34
目前,我国产业风险投资在促进产业创新效率的提高及推动金融与创新融合方面,还远未发挥其应有作用,有效的产业风险投资微观组织形式与机制尚未建立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本对有限合伙制从治理结构、权益投资工具以及退出机制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并对大企业及上市公司通过内部创投事业的方式规范有序地进入产业风险投资领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建立和完善我国产业风险投资的微观组织形式与机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Although innovation is essential to build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survive in the long run, some firms choose to exit, through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M&As), or radically change their business portfolio and identity.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innovative capabilities influence the decision of a firm to exit, among business closure, M&A, and radical restructuring. Using an analysis of a large and rich panel of Dutch manufacturing firms, we find that product and process innovation are equally important to lower the probability to close down activities, and this effect is stronger when product and process innovations are pursed in combination. We also find that process innovation reduces the probability of exit by radical restructuring, while product innovation, when not supported by process innovation, especially increases the probability of exit by M&A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exit strategies are intimately bound to the nature and synergies of innovative effor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