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周磊  高波  高泉 《中国医药指南》2014,(31):195-195
目的联合检测抗核小体抗体(AnuA)、抗核糖体抗体、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PCNA)在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60例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20例健康体检者的自身抗体。结果 58例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抗核糖体抗体、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7.2%、20.7%、10.3%,三种抗体联合检测阳性率82.8%。结论抗核小体抗体、抗核糖体抗体、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联合检测提高了SLE的诊断阳性率,可作为SLE诊断有效地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
王丽  王琳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2917-2918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LN)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抗Clq抗体、ANA抗体、抗dsDNA、核小体、抗一Sm抗体,并依据有无狼疮肾炎分为狼疮肾炎组(A组)38例和无狼疮肾炎的SLE对照组(B组)22例。结果A组抗C1q、dsDNA、核小体、抗-Sm和ANA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B组(均P〈0.01),血清中抗C1q抗体水平分别与SLEDAI评分、抗AN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与补体C3、C4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抗C1q抗体、dsDNA、核小体和ANA是反映SLE患者并发肾脏损害的重要指标,在LN诊断和判定活动性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抗C1q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uA)、抗dsDNA抗体及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等自身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性及肾损害。方法测定93例初诊SLE患者血清抗Clq、Anu-A、抗核抗体(ANA)、抗dsDNA、ANCA、抗Sm。结果狼疮肾炎(LN)患者血清抗C1q抗体浓度及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肾炎表现的狼疮对照组。无论患者有无肾损害,狼疮疾病活动患者抗C1q抗体浓度及阳性率显著高于疾病稳定的狼疮对照组。而AnuA和抗dsDNA抗体只在伴有狼疮肾损害的疾病活动组即活动LN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活动LN对照组。进一步分析,在活动性LN组血清抗C1q抗体和AnuA双阳性的概率为63.6%,而无一例抗C1q抗体和AnuA同时阴性。相反,在非活动LN的SLE对照组患者无抗C1q抗体和AnuA双阳性。LN组抗C1q、AnuA、抗dsDNA抗体和抗Sm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非LN组。SLE疾病活动组抗Clq抗体、AnuA、抗dsDNA阳性率显著高于疾病稳定组。活动LN抗Clq抗体、AnuA、抗dsDNA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非活动LN。活动LN组抗C1q抗体、AnuA、抗dsDNA抗体及ANCA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SLE组。结论抗C1q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dsDNA抗体都是狼疮疾病活动的指标,均与LN有关,可以相互补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LN及疾病活动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RPA),抗Sm抗体和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三者联合检测在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价值。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68例SLE患者血清,46例其他系统性风湿病患者和95例健康对照人员血清中ARPA,抗Sm抗体和抗dsDNA。结果 68例SLE患者ARPA阳性10例,对诊断SLE的敏感性为14.7%,特异性为100%,与其他系统风湿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ARPA,抗Sm抗体和抗dsDNA抗体其中一项阳性的病例有52例,阳性率提升至76.4%。结论 ARPA与SLE具有高度相关性,可用于SLE的临床诊断;联合检测ARPA,抗Sm抗体和抗dsDNA抗体,可以提高血清学诊断SLE的检出率,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4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SLE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分别选取同期来该院就诊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以及在该院体检的200例健康人群作为空白组。比较三组人群中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SM、抗核小体抗体(ANUA)和抗核抗体(ANA)4种抗体诊断阳性率及单独检测、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效率。结果 观察组中抗dsDNA、ANA、抗SM、ANUA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5.5%、50.0%、23.0%和43.0%,对照组为0.0%、50.0%、5.5%、6.0%,空白组全为0.0%;三组间4种不同自身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4种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效率均为100.0%。结论 4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可提高对SLE的敏感性和诊断效率,降低误诊率,对于SLE诊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诊断意义及其与狼疮性肾炎(LN)的关系。方法用免疫印迹法检测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50例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AnuA水平,同时检测血清AN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分析AnuA对SLE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狼疮性肾炎的关系。结果AnuA在SLE患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0%和98.0%,敏感性高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且有显著性差异;特异性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差异无显著性;AnuA在狼疮性肾炎患者中的阳性率为83.3%,在无肾损害患者中的阳性率为50.0%,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AnuA是SLE诊断的重要检测指标之一,AnuA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联合检测可提高对SLE诊断的敏感性;AnuA在狼疮性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纳米磁微粒化学发光法(NM-CLIA)在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相关自身抗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NM-CLIA和线性免疫印迹法(LIA)检测108例SLE患者自身抗体,比较两种方法在检测自身抗体的一致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抗体NM-CLIA定量结果与SLE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NM-CLIA和LdA在检测抗nRNP抗体、抗核糖体蛋白P0抗体、抗Ro-52抗体、抗Ro-60抗体和抗SSB抗体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75),抗Sm抗体和抗双链DNA抗体结果一致性一般(0.40≤Kappa<0.75),抗核小体抗体和抗组蛋白抗体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0.40).抗双链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Sm抗体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334、0.362、0.323、0.201,P<0.05).结论 NM-CLIA可用于检测SLE相关自身抗体,定量结果能够反映SLE疾病活动度.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药实践》2020,(2):131-13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免疫球蛋白IgG、补体C3、补体C4)与自身抗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94例SLE患者,81例其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及66例健康对照者分别作为SLE组、非SLE疾病组、健康对照组三组,检测各组血清自身抗体的表达。将SLE组按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标准分成活动期组和稳定期组,按抗SmD1抗体、抗双链DNA(dsDNA)抗体阴阳性分别分成抗SmD1(+)组、抗SmD1(-)组、抗dsDNA(+)组、抗dsDNA(-)组,与健康对照组一起检测各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补体C3、补体C4水平。将以上各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LE组和非SLE疾病组自身抗体谱中各指标(除Jo-1外)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中抗SmD1抗体、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uNA)、抗组蛋白抗体(AHA)、抗核糖体P蛋白(Rib-P)抗体阳性率均比非SLE疾病组高(P<0.05)。SLE活动期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水平高于SLE稳定期组和健康对照组,而血清补体C3,C4水平低于SLE稳定期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0.05),SLE稳定期组血清IgG,C3,C4水平和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清补体C3,C4水平更低,IgG水平则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中抗SmD1抗体、抗dsDNA抗体阳性组血清补体C3,C4水平分别低于抗SmD1抗体、抗dsDNA抗体阴性组(均P<0.05)。结论:联合检测免疫球蛋白IgG、补体C3,C4及自身抗体谱可有助于SLE的早期诊断、治疗监测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RPA)检测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方法用线性免疫法(LIA)检测了4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42例干燥综合征(SS)患者,67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抗核抗体(ANA)谱,同时检测了30例健康体检人员ANA谱作为对照组,应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LE患者血清中的ARPA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对诊断SLE的敏感性为32.5%,特异性100%。SLE患者血清中ARPA、抗ds-DNA、抗Histone、抗U1-snRNP、ANuA和抗Sm抗体中一项阳性的有31例,阳性率为77.5%。结论ARPA与SLE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具有相关性;联合检测ARPA、抗dsDNA、抗Histone、抗U1-snRNP、ANuA和抗Sm抗体对SLE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抗核小体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及狼疮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uA)与狼疮活动及狼疮肾炎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7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患者、50例其它风湿性疾病(NSLE)组患者以及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AnuA水平,同时检测患者血清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rRNP抗体.分析AnuA对SLE组的诊断价值以及与疾病活动及狼疮肾的关系.结果 AnuA在SLE患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69.3% 和98%,敏感性高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rRNP抗体,而特异性与它们没有区别;AnuA在狼疮肾炎(LN)患者中的阳性率为85.4%,在非LN患者中的阳性率为40.7%,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疾病活动组AnuA阳性率显著高于疾病稳定组(P<0.05),AnuA阳性组患者口腔溃疡及肾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nuA阴性组(P<0.05).结论 AnuA是SLE的又一标志性抗体,AnuA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rRNP抗体联合检测,可提高SLE的诊断率.AnuA的检测有助于SLE患者疾病活动及LN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抗核抗体谱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核抗原和相关胞浆抗原印迹于硝化纤维膜上.患者血清中的抗体与膜条上的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二抗,形成抗原-抗体-酶标二抗复合物.再加入底物后,即可显示其自身抗体是否存在.用该免疫印迹法(IBT)检测42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抗核抗体谱.结果 在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5%、50%、45%、45%.9例干燥综合征(SS)患者中,抗SSA60、抗SSA52、抗SSB阳性率分别为88.8%、77.7%、66.6%.6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疾病(MCTD)抗nRNP均为阳性.5例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PSS)患者抗Scl-70均为阳性.2例皮肌炎(PM)患者均显示抗Jo-1抗体阳性.结论 抗核抗体谱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抗核抗体(ANA)与抗核抗体谱(ANAS)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和鉴别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ⅡF)与免疫印迹法(LIA)共同检测98例SLE患者的抗核抗体与抗核抗体谱。同时分别选取54例结缔组织病患者和健康查体者做为对照组,进行抗体类型检测并分析比较。结果患者组抗核抗体阳性率为83.67%,明显高于结蹄组织病组和健康查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核抗体谱中抗ds DNA、抗n RNP、抗Sm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和抗核糖核酸P蛋白抗体患者组的阳性检出率高于结缔组织病组和健康查体组,且这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核抗体与抗核抗体谱联合合理应用对于提高SLE的检出率并确诊SLE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谱(ANAs)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2例SLE(SLE组)、32例其他风湿性疾病(疾病对照组)及3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记法测定血清中抗核抗体(ANA)和ANAs中15种抗体的水平。结果 SLE组ANA和ANAs中抗nRNP/Sm抗体、抗Sm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及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阳性率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组2项及以上抗体阳性者占93.1%。ANA、抗Sm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及抗核小体抗体同时阳性且资料完整的20例SLE住院患者治疗后上述抗体均有不同程度的转阴和(或)滴度下降。结论联合检测动态观察ANAs对SLE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采用自身联合抗体检测法进行其诊断价值的评估。方法选取从2009年9月至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89例SLE病患,并加以对照组60组,抽静脉血,分离和分析血清,检测抗核小体抗体、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及抗rRNP的阳性率,并对比各自身抗体间的敏感性差异。结果 89例SLE病患血清中,AnuA、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及抗rRNP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73.0%、65.1%、30.3%和18.0%,均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的阳性率。结论 Anu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和抗rRNP抗体对SLE的诊断有重要价值,采用联合检测的方法可以提高SLE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我院2015年40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ANA)、抗核小体抗体(Anu A)、抗Sm抗体(Sm)、抗ds DNA抗体(ds DNA)、抗组蛋白抗体(AHA)及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RP)检测结果的分析,并与其他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较,探讨它们在SL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免疫印迹法检测Anu A、抗Sm抗体、抗ds DNA抗体、AHA和ARP。检测402例SLE患者和126例其他疾病对照组及80名健康体检者。结果在检测的402例SLE患者中,ANA、Anu A、抗Sm抗体、抗ds DNA抗体、AHA、ARP的阳性率分别为95.8%、72.4%、55.5%、76.6%,29.1%、14.2%。在126例其他疾病对照组中,ANA、Anu A、抗Sm抗体、抗ds DNA抗体、AHA、ARP的阳性率分别为41.3%、1.6%、10.3%、8.7%,17.5%、0.8%。而在80名健康体检者中,仅2例ANA阳性,阳性率为2.5%,其余均为阴性。ANA、Anu A、抗Sm抗体、抗ds DNA抗体、AHA、ARP对诊断SLE的特异度分别为73.8%,99.0%,93.7%,94.7%,89.3%,99.5%。在Anu A、抗Sm抗体、抗ds DNA抗体三者中,任何一项检测结果阴性时,其他2种自身抗体均出现一定阳性率,并以Anu A在抗ds DNA抗体、抗Sm抗体阴性时阳性检出率最高,达69.5%和72.4%。三者联合检测,任一阳性,对诊断SLE的敏感度可达88.2%。三者均阳性,对诊断SLE的特异度可达100%。结论 ANA对SLE诊断的敏感度最高,但其特异度最低;Anu A、抗Sm抗体、抗ds DNA抗体、AHA、ARP对SLE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作为SLE诊断的可靠指标。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SLE诊断中具有互补性,对SLE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了解其与其他自身抗体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58例SLE患者,41例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血清中AnuA、抗ds-DNA抗体及抗Sm抗体,并比较分析各组血清中的三种抗体的关系.结果 AnuA在SLE患者中的阳性率为72.4%,疾病对照组中为2.3%,健康对照组中为0%;SLE组患者AnuA阳性率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AnuA在SLE中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4%和97.7%.抗ds-DNA与抗Sm抗体阴性的SLE患者中AnuA阳性率分别为53.3%、47.5%.结论 AnuA对SLE诊断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AnuA测定对SLE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抗SmD1抗体检测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意义。方法分别检测95例SLE组患者、106例病例对照组患者及72例健康组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其中抗核抗体(ANA)和抗SmD1抗体的检测用ELISA法,抗Sm抗体、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uA)的检测用免疫印迹法。结果 SLE组患者血清中抗SmD1抗体阳性率为75.8%,抗Sm抗体的阳性率为28.4%,两者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SmD1抗体的特异性较高,敏感度也高于抗Sm抗体,可以作为诊断SLE的一项参考指标,特异性抗体的联合检测可以提高SLE诊断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与抗核抗体谱(ANAs)联合检测诊断自身免疫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97例自身免疫疾病作为病例组,其中过敏性紫癜(AP)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32例,硬皮病(PSS)6例,干燥综合征(SS)12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1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32例;52例非自身免疫性疾病作为对照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及欧蒙印迹法检测各病例组及对照组患者的ANA及ANAs。结果女性患者检出ANA、抗dsDNA、Ul-SnRNP、抗SSB、抗SSA、抗组蛋白及抗核小体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男性,均有P <0.05;在各病例组中,AP组、RA组、PSS组、SS组、MCTD组、SLE组患者的ANA阳性率分别为20.0%、(1/5)、93.75%(30/32)、83.33%(5/6)、83.33%(10/12)、70.00%(7/10)、34.38%(11/3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85%(2/52),均有P <0.05。66例ANA阳性病例检出48例ANAs阳性,符合率72.73%;31例ANA阴性病例检出29例ANAs阴性,符合率为93.55%。结论 ANA检测可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辅助诊断指标,但特异性不高,在临床中可联合抗核抗体谱检测,从而更准确的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8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145例(A组),健康体检者100例(B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斑点法、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联合检测抗dsDNA、抗Sm、抗U1RNP、抗SSA、抗SSB、抗Jo-1、抗Scl-70及抗CCP等8种自身抗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类风湿病患者均有阳性出现,总检出率88.3%,其中以女性30~50岁年龄段检出率较高.检出一项或一项以上自身抗体阳性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93.1%(27/29)、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80.%(8/10)、进展期硬皮病(PSS)83.3%(5/6)、干燥综合征(SS)94.1%(32/34)、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100%(10/10)、类风湿关节炎(RA)80.0%(44/55),阳性率较高.结论 自身抗体8项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的特异性,有助于早期自身免疫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脂蛋白酶抗体(抗LPL)和抗C1q抗体(抗C1q)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在狼疮性肾炎(L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77例SLE患者分为A组(LN组,41例)和B组(非LN组,36例),比较抗dsDNA、抗LPL和抗C1q单项及联合检测与LN的关系。结果在A组患者中抗dsDNA、抗LPL、抗C1q单项和联合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3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与单项检测比较,敏感性有所降低,但特异性明显提高。抗LPL、抗C1q与抗dsDNA诊断一致性均较好(KLPL=0.447,P〈0.001;KC1q=0.436,P〈0.001)。结论抗dsDNA、抗LPL和抗C1q单项和多项联合检测能很好有助于LN的早期诊断,抗LPL和抗Clq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抗dsDNA对LN诊断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