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大学排名的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一流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当前世界各国大学评价和对比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世界著名的世界大学排名有ARWU、THE世界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和U.S.News世界大学排名四种,其指标体系的二级指标可归为声誉、文献、师资与教学、国际化和科研收入5类。考察分析这些指标体系对中国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我国双一流建设名单的公布对高校科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基于激励视角研究高校的激励机制,并结合高校科研人员的需求和行为特征,以及高校现行科研激励机制的不足,提出激励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双一流”计划的实施,长期困扰吉林省高校的人才问题成为制约吉林省高校发展的关键因素。从吉林省高校高端人才引进政策的现状着手,分析人才引进的条件、待遇及人才引进的考核评价等,找到高端人才引进的前期、中期及后期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打破束缚高端人才引进的体制,重新构建政府人才引进体制,创新高校人才引进机制,以形成有利于高校人才引进的生态环境协同有机体。  相似文献   

4.
青年教师作为西部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其专业发展能力与水平是影响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提升的核心要素之一。“双一流”建设对西部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目标,但学校层面和青年教师自身还存在一些困境与不足,加强学校顶层设计、搭建跨地区专业发展平台、形成专业发展自主性、构建跨学科专业发展共同体等是突破西部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困境、提升其专业发展能力与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双一流”战略是对高等教育生产关系的变革与创新,打破了传统重点大学建设较为固化的生态格局,将极大解放和发展高等教育生产力,提高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质量。“部省合建”政策是中国支持中西部高水平大学建设、优化区域高等教育布局、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双一流”战略在特定范围的延伸。“部省合建”高校作为中西部高等院校排头兵、区域高等教育先行者,在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水平提升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是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双一流”战略引领下,“部省合建”高校应认真分析自身现状,抓住发展机遇,明确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区域发展以及国家重点战略。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突出强调以学科为基础,注重特色发展,为行业特色高校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但同时也加剧了行业特色高校之间的竞争,凸显出不少问题。为了更加有效地建设世界一流学科,行业特色高校应该优化院系设置,加强学科建设;优先发展优势学科,建设高水平的学科群,以提高学科的整体实力;发挥行业特色高校优势,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推动学科的创新和发展,积极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创造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学科,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2022年2月,《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印发,“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更新公布,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正式启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培养一流人才是“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不能回避的关键问题,作为一流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的“先行者”,“双一流”建设高校理应牢牢把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发挥培养急需高层次人才、基础研究人才中的主力军作用。“双一流”概念的提出与演进为一流人才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党中央近年来对人才的重大战略部署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客观需要为一流人才的研究赋予战略意义,从大学的基本职能来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一流人才是一流大学建设的核心使命。一流人才应是具有一流的知识技能、具备一流的创新能力,同时有着超前的为国家、社会和人民做贡献的意识,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领军人才,被赋予才高行洁,全面发展,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立足实践,勇于创新等共性特征,建立科学的一流人才评价标尺,不仅要树立正确价值导向,破除“五唯”顽瘴痼...  相似文献   

8.
9.
当前,THE、QS、US News和ARWU四个大学排名是业内关注度较高的高等教育评价排名体系,也是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反映,其测量指标设置对国内高校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文章旨在通过研究比较四个大学排名测量值设置的异同,分析各高校发展的具体实践经验,凝练出在“破五唯”背景下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为加速高校“双一流”建设,推动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首先,分析了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建设一流学科的必要性,指出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存在办学定位不准确、贪大求全、同质化倾向严重、学科特色弱化等问题。其次,对基于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和ESI学科排名的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一流学科的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打破身份固化,引入动态调整机制和避免重复交叉可以为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建设一流学科提供发展机遇。最后,提出了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应从科学定位、内涵发展、发展特色、扎根地方、加强国际合作五个方面加强一流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大学评价》的相关资料为依据,对长江大学的排名进行比较分析,可为长江大学开展战略管理和年度发展评价提供新的视角与办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判断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一流大学群体的水平和质量决定了高等教育体系的水平和质量。因此,为了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我国在世界上的核心竞争力,近些年,党中央作出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一系列战略决策,以期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和“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两个根本性问题。可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更应将一流的思想政治工作视为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的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不懈努力。面临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新内涵、新要求,加之部分大学生价值观扭曲、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高校不良风气滋生、社会非主流声音宣扬、媒体“碎片化”负面舆论营销诱导等各种新挑战,高等学校尤其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应紧紧把握“四新”,剖析时势,探究如何更...  相似文献   

13.
内外均衡的关系问题是国际金融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来说,内部均衡决定外部均衡,但外部非均衡也会反作用于内部均衡。实证分析表明,1985-2005年间,我国的经济增长、价格水平和国际收支之间没有必然的正相关或负相关,从当初的“供给约束型”经济到目前的“需求约束型”经济,内外均衡状况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强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对于我国的外贸发展战略意味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模式中,为什么中国地方政府在市场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呈现出如此大的差异?以中国区域间地方政府创新的差异性为切入点,对五届(2001-2010年)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入围项目进行跨区域、跨类型、跨年度等维度的数据分析发现,行政改革与经济增长显著关联,同时,地方政府创新随着经济增长呈现出从政治改革向行政改革方向发展的趋势,但公共服务仍没有成为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焦点领域。这一发现的政策含义在于中央政府要自上而下地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为地方政府创新提供公共服务和政治改革的激励机制和制度空间,自上而下地构建制度化分权机制,重视区域发展中地方政府创新的激励机制和制度空间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文章详细介绍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关于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工作的具体做法和创新之处,并公布2011年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结果,同时立足于近3年的评价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如何提升科研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增强高校科学研究和知识创新能力,一直是高校步入研究型高校需要努力的方向之一。本文依据能力素质相关理论,从文献、教师角色定位和教师从业资格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初步构建了包含个性素质、必备知识、工作技能与综合能力三个维度的研究型高校教师能力素质模型。通过对北航优势学科的教师能力素质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借助统计分析工具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将该模型应用到教师队伍的管理中可以对研究型高校教师队伍的发展起到方向性的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系统梳理了国内外ESI学科领域研究现状,通过对2003年1月至2017年6月CNKI核心期刊发表的“ESI学科”主题论文的计量分析,发现该领域研究存在若干问题:论文成果数量逐年增长但仍不多,论文来源期刊和机构分布不尽合理,作者专业结构有待优化、核心作者群体尚未形成,学科排名和一流学科建设是研究的热点,研究主题多为应用对策类,基础研究类成果极为缺乏.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校工作要按照党的十六大报告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四新”要求 ,努力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宏观调控的过程。调控的目标是“三个基本”: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以2003~2009年的数据分析,上述三个目标均没能实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执行力度不足、部门利益和集团利益的掣肘以及房地产市场的自然属性等。完善房地产调控机制的基本着眼点是优化房地产政策过程,防范房地产市场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