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志平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122-123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探讨PGⅠ、PGⅡ及PGⅠ/PGⅡ比值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将我院消化内科行胃镜检查且符合入选研究标准的180例患者按照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分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74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组56例,对照组5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清PGⅠ、PGⅡ水平并计算PGⅠ/PGⅡ比值,观察各项指标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组PGⅠ水平及PGⅠ/PGⅡ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慢性浅表性胃炎组(P<0.01),且与萎缩程度呈正相关性,两者水平有明显的进行性降低趋势(P<0.05)。结论血清PGⅠ水平及PGⅠ/PGⅡ比值变化可以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早期诊断的血清学指标,对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早期诊断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泌素水平联合胃蛋白酶水平检测诊断鉴别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对象来源于我科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行胃镜检查者90例,依据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无明显炎症,观察组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比较两组胃泌素水平与胃蛋白酶原水平.结果 观察组G17水平、PG I及PG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胃蛋白酶原与胃泌素水平可有效鉴别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张艇  杨艳 《安徽医药》2020,41(9):1045-1047
目的 探讨血清胃泌素17(G-17)和胃蛋白酶原(PG)联合检测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宁国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行胃镜检查并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92例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正常人群214例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免疫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PGI、PGⅡ和G-17水平,比较两组3项指标水平及PGI/PGⅡ比值(PGR)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单项指标和3项指标联合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 病例组血清PGI、PGR、G-17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PG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PGI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2,临界值为106.09 μ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3.1%、75.6%;PGR的AUC为0.870,临界值为12.3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5%、75.2%;G-17的AUC为0.880,临界值为10.32 pmol/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0.9%、70.1%;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为0.9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2.2%、68.1%。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中PGI、PGR和G-17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淼  姜姗  庞花艳  彭黎 《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33(11):1639-1640
目的:伴随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频发,特别是胃癌,现已成为我国近年来癌症致死率较多的病种,除消化内镜诊断外,还可进行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含量的检测,研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作为早期胃癌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某院156例入科检查胃病患者的血清进行胃蛋白酶原检测,将萎缩性胃炎及胃癌患者的结果与非萎缩性胃炎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非萎缩性胃炎组相比,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70ng/ml和比值3的患者出现概率增高(P0.05),因此PGI/PGⅡ值及对比值下降与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发生率有紧密关联性。结论:血清PGⅠ、PGⅡ及其比值变化与胃粘膜病变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萎缩性胃炎和胃癌人群早期筛查和辅助诊断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内镜联合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对于老年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价值,为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本院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88例老年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另外选择本院体检检测结果显示健康者88例为对照组.对所有入选对象实施内镜联合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对比体内的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结果 对照组体内的PGⅡ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观察组PGⅠ与PG Ⅰ/PG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PG Ⅰ与PG Ⅰ/PGⅡ检测均P<0.05;PGⅠ与PG Ⅰ/PGⅡ水平减小对于患者的诊断价值较高,方程分辨能力分别为83.3%、80.4%,经方程x2检验,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度以及重度患者PGⅠ以及PG Ⅰ/PGⅡ均明显低于轻度患者,重度患者PG Ⅰ与PG Ⅰ/PGⅡ水平明显低于中度患者.结论 使用内镜联合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对于老年萎缩性胃炎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的含量及其比值与胃癌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和50例胃癌患者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的含量并计算其比值的变化。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及胃癌组中血清PGⅠ水平及PGⅠ/PGⅡ比值(PGR)逐渐降低,以胃癌组降低最为明显,显著低于其他两组患者(P〈0.05);PGⅡ水平在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G I、Ⅱ及比值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早期检测有助于提高胃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系,以评价血清学指标的诊断价值。方法110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胃镜检查、病理检查结果分成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及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各5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血清胃蛋白酶原Ⅱ(PGⅡ)、PGⅠ和PGⅡ的比值(PGR)、G-17水平;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阳性情况;Hp阴性与阳性患者的PGⅠ、PGⅡ、PGR、G-17水平。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患者的PGⅠ(91.15±42.43)μg/L、PGR(4.82±1.11)低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的(110.42±40.63)μg/L、(6.57±1.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PGⅡ、G-17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患者的Hp阳性率40.00%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的2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患者的PGⅠ、PGⅡ高于Hp阴性患者,PGR、G-17低于Hp阴性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GⅠ、PGR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进展具有密切的关系,需引起临床重视,以此进行早期筛查,有利于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药实践》2021,(2):100-103
目的:探讨萎缩性胃炎(AG)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胃蛋白酶原的相关性,为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萎缩性胃炎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时期进行体检的4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胃蛋白酶原(PG)、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以及维生素B_(12)水平,并对PG,Hcy与萎缩性胃炎发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PGⅠ和胃蛋白酶原比值(PGR)均低于对照组,而PGⅡ和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胃蛋白酶原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年龄、是否吸烟和饮酒以及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型半胱氨酸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_(12)水平和是否有Hp感染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GⅠ,PGR与AG呈负相关;PGⅡ,Hcy与AG呈正相关。结论:萎缩性胃炎与PG,Hcy的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在对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时,PG和Hcy联合检测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亚型(PG-Ⅰ,PG-Ⅱ)水平和PG-Ⅰ/PG-Ⅱ比值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196例CAG患者和35例正常人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及PG-Ⅰ/PG-Ⅱ比值的变化。结果:CAG组血清PG-Ⅰ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G-Ⅰ水平随病情进展明显降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Ⅰ/PG-Ⅱ比值的变化与血清PG-Ⅰ水平变化呈正相关。CAG组血清PG-Ⅱ水平略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螺杆菌(Hp)阳性CAG组与Hp阴性CAG组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及PG-Ⅰ/PG-Ⅱ比值基本一致,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G-Ⅰ和PG-Ⅰ/PG-Ⅱ比值的降低,是辅助诊断CAG的一项较好的血清学指标,适于人群筛查及胃镜检查禁忌者。  相似文献   

12.
杨力  王平 《河北医药》2004,26(10):773-774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 .pylori)抗体和血清胃蛋白酶原 (serumpepsinogen ,sPG)与慢性胃炎、胃癌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慢性活动性胃窦炎 18例 (activechronicgastritis ,ACG) ,慢性非活动性胃窦炎 (inactivechronicgastritis ,ICG) 19例 ,胃癌 (gastriccancer ,GC) 2 0例 ,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H .pylori IgG(A) ,免疫放射法测sPG浓度。结果 抗H .pylori IgG阳性GC组抗H .pylori IgG吸光值为 1.13 46± 0 .2 1,高于ACG组和ICG组 ( 1.0 0 5± 0 .193 ;1.0 11± 0 .2 3 3 )。sPGⅠ为 ( 62 .16± 3 1.95 )ng ml ,低于抗H .pylori IgG阴性GC组 ( 14 6.2± 10 0 .4)及ACG( 87.3 2± 13 .40 )组 ,差异有显著性。抗H .pylori IgG阳性ACG组sPGⅡ为 2 1.2 2± 8.0 4,高于ICG组 ( 9.99± 3 .89) ,差异有显著性。抗H .pylori IgG与sPGⅠ负相关。结论 抗H .pylori IgG高滴度与sPGⅠ降低可能是胃癌高危因素。抗H .pylori IgG阳性与sPG水平密切相关。sPG筛查法可能更适用于H .pylori相关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水平和PGⅠ/PGⅡ比值(PGR)变化在胃癌及癌前疾病筛查中的价值。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消化道症状就诊我院的175例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根据胃镜检查结果,将受检者分为正常对照组、萎缩性胃炎组、胃溃疡组和胃癌组,比较各组间血清PGⅠ、PGⅡ水平及PGR。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萎缩性胃炎组、胃癌组患者血清PGⅠ、PGR下降(P<0.05或P<0.01);胃溃疡组血清PGⅠ、PGⅡ升高,但PGR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血清PGⅠ、PGR是胃癌的高危因素,血清PGⅠ、PGR联合检测对于胃癌及其癌前疾病的筛查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摩罗丹联合铝碳酸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消化科门诊就诊的12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口服铝碳酸镁片,1片/次,3次/d,餐后1~2 h服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摩罗丹,16丸/次,3次/d,饭前用温开水送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症状积分、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之慢性胃炎量表(QLICD-CG)评分及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水平和PGⅠ与PGⅡ比值(PGR)。并比较治疗前和1年胃镜随访时两组胃固有腺体萎缩程度。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3.75%,较对照组81.25%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主、次症积分及其总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而QLICD-CG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积分和QLICD-CG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G-17、PGⅠ水平和PGR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G-17、PGⅠ水平和PG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年随访时,两组胃固有腺体萎缩程度均显著减轻(P<0.05);且1年随访时,治疗组胃固有腺体萎缩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摩罗丹联合铝碳酸镁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有确切疗效,能有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消减,改善胃黏膜萎缩程度及功能状态,使患者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康复护理加用药饼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GS)的影响。方法 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在康复护理基础上加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康复护理基础上联合药饼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水平。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症状评分为(2.32±0.2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98±0.3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胃蛋白酶Ⅰ(PGⅠ)、胃蛋白酶Ⅱ(PGⅡ)及胃泌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胃蛋白酶Ⅰ及胃泌素水平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胃蛋白酶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加用药饼灸可有效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使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表达升高,可调控疾病的发生发展,对临床治疗起到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胃炎1号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胃炎1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方法:通过在动物身上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 以体重、及病理组织变化为指标,观察以党参、白术等组成的胃炎1号方的治疗作用。为临床治疗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结果:治疗组和模型组之间动物的体重差异没有显著性改变。胃炎1号能改善胃黏膜的萎缩, 对胃黏膜的炎症也有抑制作用。结论:该方药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自由基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病人胃粘膜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比色法及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了36例CAG病人和17例正常人胃粘膜丙二醛(MDA)含量,胃粘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 CAG病人胃粘膜MDA含量明显升高,胃粘膜SOD含量则明显减少,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意义(P<0.01);同时CAG病人胃粘膜MDA含量与胃粘膜SOD含量之间呈负相关,差异并有高度显著意义(P<0.01)。结论 检测自由基对阐明CAG的发病机制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不同年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阶段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各临床病理指标的差别,以期探讨各年龄段的患病特点。方法:按年龄将524例经病理活检证实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分为青年组(≤35岁)、中年组(36岁~59岁)和老年组(≥60岁)。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性别、病变部位、胃镜下表现、萎缩程度、肠上皮化生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等临床病理资料。结果:CAG以中老年多见(91.0%),青年组中患病女性多于男性(P<0.01),伴溃疡、息肉或结节状病变较中老年多见(P<0.05),而肠上皮化生率明显低于中老年组(P<0.01)。青年组和中年组萎缩程度明显低于老年组(P<0.01);各年龄组在病变部位、Hp感染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高峰年龄为40岁~60岁。青年患者中女性多见,以轻度萎缩及伴溃疡、息肉或结节状病变多见且多不伴肠上皮化生;中老年组则男性多见,以中度和重度萎缩多见且多伴有肠上皮化生。  相似文献   

19.
李静江 《安徽医药》2015,19(9):1668-1670
目的:观察中药加味芍药甘草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化学致癌物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 MNNG)建立CAG大鼠模型,以三九胃泰为对照组,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90 d 后观察胃黏膜炎症情况,检测大鼠胃黏膜血流量( GMBF )、胃黏膜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活力、谷胱甘肽( GSH-Px )活力及丙二醛( MDA)含量。结果加味芍药甘草汤高、中剂量组大鼠胃黏膜组织学接近正常组。与模型组相比,加味芍药甘草汤各剂量组大鼠胃黏膜SOD、GSH-Px显著升高,MDA显著降低,GMBF 显著增高。结论加味芍药甘草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胃黏膜有一定保护作用,能改善和逆转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萎缩。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加胃黏膜血流量、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抗自由基损伤等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血清胃泌素17(G-17)、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及胃蛋白酶原(PG)比值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2014年1至12月在本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9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95例作为对照组.计算患者血清PG Ⅰ、Ⅱ的比值,对比两组患者以及观察组不同萎缩程度患者间的血清G-17、CA19-9水平以及PG Ⅰ、Ⅱ比值情况.结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血清胃泌素17和CA19-9的水平明显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PG Ⅰ水平明显低于慢性非萎缩性肺炎患者;血清胃泌素17和CA19-9的平均水平随CAG患者萎缩程度的加重而升高、PG Ⅰ的平均水平随患者萎缩程度的加重而降低;两组患者的PGⅡ水平和胃蛋白酶比值没有明显差距.结论 血清胃泌素17和CA19-9的高表达与胃蛋白酶原水平的下降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标志,对于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