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矿井避难硐室防护系统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根据避难硐室的防护功能,确定防护系统由防火防爆、密闭、供氧、制冷除湿、监测监控、动力、通讯、定位、照明、医疗、食品、水、卫生几大系统组成;通过理论分析,确定防火防爆密闭系统抗爆压力影响因素为反射压力、入射压力、静压载荷、门体材料及安全系数;通过计算,可得100人避难硐室压风供氧系统总供风量不得低于36m3/min,其他供氧方式的最小供氧量不得低于60L/min。为避难硐室防护系统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及可靠数据,为矿井紧急避险系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避难硐室压风供氧系统压风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避难硐室内人员生存环境主要参数变化情况,研究其压风供氧系统人均所需压风量。根据硐室内压风与人员呼吸CO2间关系,绘制硐室内空气中CO2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曲线,得出CO2体积分数稳定值与压风量的关系。通过分析CO2稀释方程、热量平衡、湿度平衡和O2平衡,确定人均压风量为100 L/min。在常村煤矿避难硐室进行80人16 h压风供氧生存试验,结果表明:压风量100 L/min能够满足硐室内人员呼吸需要,硐室内各环境参数均在国家标准要求范围内,温度的迅速稳定表明硐室周围岩体的导热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矿井避难硐室正压密闭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矿井避难硐室在灾变时为矿工提供了隔绝密闭的避难空间,内部正压密闭系统起到了隔绝有毒有害气体的作用。本文对矿井避难硐室正压系统进行研究,确定影响矿井避难硐室正压数值的因素,通过理论计算确定了矿井避难硐室正压值,同时确定了矿井避难硐室的正压维持方式并设计了相应的余压阀。为保证矿井避难硐室正压的实现,对矿井避难硐室密闭系统进行研究,包括建筑密闭和设施密闭。  相似文献   

4.
矿井避难硐室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基于井下发生瓦斯、煤尘事故时,人员伤亡的75%是由于有害气体中毒而死亡,而井下自救器又无法提供长时间的氧气供应这一事实。本文提出了建立井下避难硐室的基本要求,从通风、供氧、防火、供电等12个方面做出了设计,因此建立井下避难硐室,对于爆炸事故的幸存者来说,就是一个通向求生道路的中转加油站。  相似文献   

5.
避难硐室的构建研究对硐室安全避险功能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旬东井下人员分布及巷道布置情况,确定利用4-2采煤区现有巷道构建100人规模永久避难硐室;根据巷道尺寸、人均面积及设备体积等,计算得硐室有效宽度为4.6m,高度为3.5m,总长度为63.4m,人均面积为1.2m2;通过气密试验,测定0.135MPa避险区内外压差可达1980Pa;通过分析人员避险需求,确定旬东永久避难硐室生命保障系统由防火防爆系统、密闭缓冲系统、气幕隔绝系统、供氧系统、制冷除湿系统及附属系统组成。  相似文献   

6.
林飞    金龙哲    黄志凌    黄凤祥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5,11(9):51-56
针对煤矿井下避难硐室内湿度高、除湿慢等问题,提出将除湿剂与空气净化器联合作用,以提高除湿效率。通过在恒温恒湿室内进行的模拟除湿试验,对除湿剂的铺设厚度、铺设方式等因素对除湿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除湿剂铺设厚度小于5cm时,除湿效果随药剂铺设厚度的增加而增大,5cm铺设厚度条件下恒温恒湿室内环境湿度在60min内由90.5%RH降至55.5%RH,相对吸水率达11.7%;选择分层铺设方式除湿剂除湿效率更高,且性能更稳定,将除湿剂分两层,每层铺设高度为2.5cm条件下恒温恒湿室内环境湿度在60min内由92%RH降至45.75%RH。  相似文献   

7.
69天,33名矿工全部生还。2010年的智利矿难大营救创造了世界矿难救援的奇迹,为井下救援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同时,让井下避险系统成为各国矿井建设的必备设施。2010年,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发出求建设完善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要求2012年6月底前,所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灾变时期井下避难硐室进出口有毒气体CO入侵弥散问题,基于等效原理,利用Gambit软件建立地面钻孔正压通风避难硐室物理模型和开门状态下有毒气体进入避难硐室的流体力学原理及气体弥散数学模型,并利用Fluent软件模拟钻孔压风量与室内CO浓度变化关系,提出在避难硐室的隔离门前加装门衬的办法,使避难人员穿过避难硐室门时...  相似文献   

9.
2006年6月6日,北京科技大学与潞安集团共同成立了"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课题组,并与陕西重生矿业有限公司合作,正式开始了中国矿井避险系统的研制之路。●2008年6月29日至7月2日,由"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课题组成员、矿山急救队员组成的试验小组进入救生  相似文献   

10.
矿工自救与避难硐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起案例的启示2006年1月29日,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一座钾矿发生火灾,70名矿工被困井下,待避36个小时后安然脱险,死里逃生。对此,地下“避险站”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躲藏在里面的矿  相似文献   

11.
矿井避难硐室气幕隔绝系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避难硐室气幕阻隔系统的防护功能,确定该系统由供气装置、散气装置和启闭装置组成;根据射流理论和对比试验确定气幕系统最佳孔径为1.2mm,最佳孔间距为40mm;通过SPSS方法建立模型,确定气幕系统以衰减距离x为变量的气体衰减函数;根据孔径、孔距及幕帘尺寸,计算确定气幕防护系统的最小供风量为1.61×10 -3m3/s;通过模拟密闭空间阻隔性能测试,确定气幕系统的最大阻隔效率可达90%以上,同时阻隔效率随着二氧化碳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2.
救生舱是有效减少井下各种灾害导致人员伤亡的安全设施设备,调节救生舱内的温度是保障矿工生存的重要措施。通过对矿用救生舱热负荷的分析计算和矿用救生舱空气调节系统研究现状的分析,设计了以液态二氧化碳相变制冷为基础的两种空气调节系统,可在无需电力驱动、相对狭小空间配套的情况下,适合作为救生舱的空气调节系统。该系统的研发将会解决矿用救生舱在无电力驱动情况下的温度调节问题。  相似文献   

13.
结合避灾硐室阻隔有害气体的需要,对气刀型空气幕进行模拟研究,从气刀的工作原理、风速分布、阻隔效果的角度出发,分别建立物理模型及划分网格,得到了气刀工作时其周围压力的分布变化规律,不同送风方式下气刀风速分布规律以及单侧送风条件下CO,浓度分布规律,证明了气刀具备增大了气流的输出,阻隔有害气体的作用。由风速统计规律得出,气刀在单侧送风15m/s或者双侧送风10m/s条件下,气刀的有效覆盖率大于85%,又根据数值模拟得出,在有效覆盖率大于85%的条件下,CO2阻隔效果明显,有害气体无法通过气刀形成的空气幕。  相似文献   

14.
为缓解高海拔矿山掘进作业面低氧问题,将供氧管与环形空气幕相结合,空气幕在作业人员四周形成空气屏障,设计1种用于高海拔矿山掘进工作面的新型供氧装置。以中国云南某海拔3 400 m的铜矿为例,运用ANSYS Fluent软件建立掘进工作面空间模型,根据矿山实际情况确定边界条件,对比研究单一供氧管模式和新型供氧装置的富氧效果差异,并分析空气幕出风口形式、风量对富氧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供氧装置的富氧效果优于单一供氧管模式;环状缝隙出风口优于圆孔出风口,并且当环状缝隙宽度为0.010 m、风量为0.014 m3/s时,呼吸带平均氧气质量分数为27.59%,达到最佳富氧效果。新型供氧装置能有效提高作业人员周围呼吸带区域的氧气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5.
矿用救生舱内二氧化碳净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救生舱是在矿井下发生事故后保护被困矿工生存、等待救援的密闭舱室设备。在救援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处理是舱内空气净化系统的一项主要功能。本文对救生舱内二氧化碳净化装置的功率、吸收效率、药剂床层厚度等因素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确定了救生舱二氧化碳的最优净化方式,并通过救生舱内真人生存试验对其进行了验证。最终得出救生舱内处理二氧化碳最佳反应条件为:药剂量20kg,最佳功率为100W;间歇式工作的运行时间与停机时间比例为2:3;在救生舱内8人生存模拟实验中,得出8kg药剂可供8人使用6.1h,平均吸收速率为1.34L/min。  相似文献   

16.
煤矿井下移动救生舱的设计思路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矿用移动救生舱将成为我国煤矿井下矿工的一种重要逃生装备。本文简述了矿用救生舱在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分析了在现阶段,我国有关企业单位研制煤矿井下移动救生舱时,在功能定位、舱内设施、检测检验、使用与维护等方面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