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5月,《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经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全预案共7章41节,总括了防汛抗旱工作的体制、机制和预警、应急、保障、善后等各个主要环节,提供了分级操作的准则和规范。这标志着我国政府在应对洪涝干旱等突发自然灾害的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决策更加科学化,也是我国防汛抗旱减灾工作的一个新起点。对于做好新形势下的防汛抗旱减灾工作,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总结多年应对水旱灾害经验的基础上,辽宁省逐步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体系.以辽宁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现状为基础,立足于防汛抗旱工作的实际需要,从制度规范、组织管理和基层能力3个方面提出辽宁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通过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辽宁省防汛抗旱应急预...  相似文献   

3.
防汛抗旱预案是防汛抗旱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本文介绍安徽省防汛抗旱预案体系的建设情况,安徽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编制要点解读;针对防汛抗旱预案编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防汛抗旱工作实际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作为指导本地区防汛抗旱及水危机事件等应急处理的指导性文件,是地方政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组成部分,它的编制和实施是检验各级指挥机构处置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和社会公共管理水平的一把标尺。本文针对清原县的地方实际,结合《辽宁省市、县级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编制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对预案编制应包含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环节进行了解读和分析,为进一步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提高其应用效率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强化防汛抗旱应急管理,全面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是新时期防汛抗旱工作的要求.建立健全水旱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辽宁省防汛抗旱预案体系建设研究将针对全省防汛抗旱预案目前存在的问题,对预案体系的组成、预案的编写细则、预案的评审机制及标准、预案的更新机制、预案的管理办法等进行研究,提出适合全省情况的防汛抗旱预案体系建设思路、方法和具体实施计划,使防汛抗旱预案在防御洪水和抗旱减灾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信息服务     
国家防总要求切实加强2005年防汛抗旱工作2005年4月11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在北京召开了国家防总2005年第一次全体成员会议。按照会议议定事项,为加强2005年全国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意见:一是要完善预案,加快度汛应急工程建设,做好防汛抗旱的各项准备工作;二是要加大力度,切实做好抗旱工作;三是要从严要求,加强对防汛抗旱工作的检查和督促;四是要加强领导,进一步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全国大型灌区现场评估工作启动2005年4月13日,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中期评估工作动员会在北京召开。水利部副部长翟浩辉出席会…  相似文献   

7.
张鲁  李辉  陈维健 《山东水利》2007,(7):6-8,10
2006年6月26日,《山东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山东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分为总则、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预防和预警机制、应急响应、应急保障、善后工作、附则和附件等8部分,总括了防汛抗旱工作的体制、机制和预警、应急、保障、善后等各个主要环节,提供了分级操作的准则和规范,使山东省防汛抗旱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决策更加科学化,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防汛抗旱应急体系建设在防汛抗旱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效地减少了人员和财产损失。介绍了甘肃庆阳市防汛抗旱应急体系建设现状,分析了防汛抗旱应急体系建设中存在体系不健全、预案不完善、预警预报系统落后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应急管理法制化、建立应急管理投入机制和保障机制及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等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7年淮河流域发生了1954年以来的流域性洪水,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及时启动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对沿淮行蓄洪区实施应急调度,取得了防御洪水的胜利。本文介绍了安徽省沿淮行蓄洪区现状和2007年行蓄洪区调度情况。  相似文献   

10.
陈予倩 《治淮》2009,(2):17-18
2003年非典事件之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制订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对预案的制定作出明确规定。为做好淮河流域防汛抗旱应急处置工作,明确细化工作权限和程序,淮委编制发布了《淮委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并在2007年淮河流域水旱灾害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