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红霞 《中外医疗》2009,28(26):38-38
目的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和单纯全麻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管理对MAP.DBP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治疗组)组和硬膜外麻醉(对照粗)组,监测麻醉前,气腹前10min.气腹后各时点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其术后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T2,T3时MAP减慢,HRT2时升高,T3时降低(P〈0.05);治疗组T2时HP、MAP降低,T3时HR.MAP升高(P〈0.05)。治疗组病人较对照组病人术后清醒更快,恶心呕吐发生例数少(P〈0.05)。结论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能战轻手术中机体应激反应,稳定血液动力学,清醒质量高,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联合麻醉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与PaO2的变化。方法28例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联合麻醉组(GE组)和单纯静吸复合全麻组(G组),每组14例。GE组于T7,8。间隙硬膜外穿刺麻醉平面上达T4、下达T12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分别监测并记录人工气腹前和氯腹后1、2、3h的MAP、ECG、HR、SpO2的情况,并同时于各时间点抽取血样进行血气分析;G组除无连硬外阻滞及需术中及时补充芬太尼外,余与GE组同。结果于气腹后1、2、3h时G组MAP、HR均较气腹前升高(P〈0.05),GE组MAP较气腹前仅有轻微变化(P〉0.05),HR较气腹前降低(P〈0.05),而两组间比较MAP、HR差异有显著性(P〈0.05),气腹后1、2、3hPaCO2值与气腹前比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气腹后3hpH值低于正常值,与气腹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麻醉可有效地应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三种麻醉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硬膜外麻醉组(A组)、全麻组(B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C组)各15例,于麻醉前10min(T0)、气腹后10min(T1)、气腹后40min(T2)和术后10min(T3)4个时间点,采集静脉血测定血糖(BG)、儿茶酚胺(CA)、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浓度,并观察PETCO2、SpO2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与T0相比,A组T1时MAP、HR显著下降(P〈0.05),B组T1、T2时MAP、HR、BG和CA明显升高(P〈0.05),C组各时点MAP、HR、BG和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T2、T3时3组CRP和IL-6显著升高(P〈0.05);组间相比,C组各时点MAP、HR、BG、CA、CRP和IL-6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能有效地调控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7):109-111
目的 比较硬膜外麻醉和全麻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对心血管的影响。方法 统计分析我院2015 年4 月~2017 年4 月收治的80 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麻醉方法分为硬膜外麻醉组(n=40)和全身麻醉组(n=40),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血浆E、NE 浓度。结果 T2 时硬膜外麻醉组患者的HR 显著高于全身麻醉组(P<0.05),T3 时的HR、MAP 均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T2 时硬膜外麻醉组患者的血浆E 浓度显著高于全身麻醉组(P<0.05),T3 时的血浆NE 浓度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对心血管的影响较全麻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插管全麻和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股静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将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插管全麻组(GA组)和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CGEA组),每组各32例。GA组行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CGEA组于麻醉诱导前先行硬膜外麻醉。两组术中静脉维持麻醉,同时辅助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CGEA组硬膜外腔间断给予0.75%布比卡因维持硬膜外麻醉。分别与麻醉后气腹前(T0)、气腹形成后(T1)、术毕排气后麻醉恢复前(T2),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股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 T1时两组股静脉直径均增加(P〈0.05),T2时仍未能完全恢复正常(均P〈0.05),T1时CGEA组股静脉直径小于GA组(P〈0.05);T1时两组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量均下降(均P〈0.05),GA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手术及气腹引起的股静脉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不同麻醉方法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I组)和单纯全麻组(Ⅱ组),每组10例。测定麻醉前(T1)、气腹前5min(T2)、二氧化碳气腹后10min(T3)、放气后5min(T4),血糖(Glu)、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Ⅱ组在T3、T4、ACTH、Cor、CRP均明显高于Ⅰ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麻相比可明显减轻老年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在重度贫血患者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中气腹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重度贫血患者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组)30例和硬膜外复合全麻组(EG组)30例。于麻醉前10min(T0)、C02气腹后10min(T1)、C02气后30min(T2)及术毕10min(T3)时测量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分压(SpO:)、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压(Paw)的变化及术后苏醒质量的评估。结果G组T1、T2、L时MAP、HR显著高于T0(P〈0.05);EG组各时点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相比,G组T1时MAP、HR显著高于EG组同时间点;两组T2、L的PETCO2显著高于T0值(P〈0.05);气腹后两组Paw明显上升,与气腹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组术毕即能清醒拔管,完全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G组(P〈0.01),EG组术后清醒质量明显优于G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组能更有效地抑制CO2气腹和手术刺激等所致的不良反应,可减少全麻药的用量,术毕患者苏醒快,清醒质量优,可缩短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2种麻醉方法对高血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高血压患者4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20例。Ⅰ组(GE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麻醉,Ⅱ组(G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2组分别于麻醉前(T0)、气管插管时(T1)、气腹后5min(T2)、气腹后20min(T3)及拔管时(T4),观察心率(HR)、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同时抽取静脉血测各时点血糖(GLU)、皮质醇(COR)和醛固酮(ALD)。结果与T0时比较,Ⅰ组各时点COR、GLU、ALD及HR、SBP、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组T2、T3、T4时,HR、SBP、DBP及COR、GLU、ALD显著高于T0(P〈0.05)。组间比较,Ⅱ组B、T3、T4时,COR、GLU、ALD及HR、SBP、DBP显著高于Ⅰ组同时点(P〈0.05)。结论全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能有效抑制高血压患者手术麻醉期间应激反应,为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较为安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李蕊 《中原医刊》2009,(14):57-58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简称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印例(年龄≥60岁),随机分为两组:全麻复合硬膜外组(Ⅰ组)和静吸复合全麻组(Ⅱ组)。记录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时(T2)、手术中(T3)、拔管时(T4)的心率、收缩压(SP)、舒张压(DP)的变化。观察并记录手术结束时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结果Ⅰ组术中及拔管时血流动力学较Ⅱ组平稳(P〈0.05);Ⅰ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显著缩短(P〈0.01)。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减轻术中应激反应,缩短拔管时间,术后清醒完全,是老年患者较适宜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进行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方法体会分析.方法 从我院腹腔镜胆囊术中有目的选择100例,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全麻和硬膜外麻醉下血流动力学和呼吸系统在气腹各阶段的变化分析.结果 全麻组在气腹前HR、MAP降低,气腹后30 min升高(P<0.05).硬膜外组在气腹前后MAP降低,HR在气腹前升高,气腹后降低.两者在SpO2下降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 对ASA Ⅰ~Ⅱ级的LC术患者,全麻和硬膜外麻醉均能保证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不同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CO2气腹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两种麻醉方法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时CO2气腹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是否一致;方法:ASAⅠ级-Ⅱ级LC患者156例,随机分成2组,其中全麻组80例硬膜外麻醉组76例,均连续监测记录围术期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呼吸频率(RR);结果:全麻组:气腹后PETCO2、RR较气腹前明显升高(P<0.01);硬膜外组:气腹后MAP较气腹前明显降低(P<0.01),RR及PETCO2较气腹前明显升高(P<0.01),两种麻醉方法围术期SPO2、HR基本不变。结论:两种麻醉方法进行LC时,CO2气腹对PETCO2、RR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硬膜外组对MAP、PETCO2、RR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喉罩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本院全麻下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各30例,两组麻醉诱导后分别行喉罩通气和气管插管通气。结果①T2、T3、T6、T7时气管插管组HR、MAP明显高于喉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T两组内以及T6时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喉罩组术后躁动、咽喉疼痛、呛咳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二氧化碳气腹后20min和术后1h喉罩组患者血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通气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可有效减少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通气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可替代气管插管通气用于腹腔镜胆囊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针刺辅助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辅助麻醉,取双侧内关、合谷、曲池穴进行电针刺激,针刺麻醉20 min后开始麻醉诱导和维持,电刺激直至麻醉结束。比较2组患者麻醉前(T0)、气管插管即刻(T1)、气腹建立后5 min(T2)、气腹建立后15 min(T3)、麻醉结束时(T4)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和血浆内皮素(ET)、皮质醇(Cor)含量变化。结果 T1-T4时刻,观察组患者MAP、HR与T0比较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各时间点MAP、H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2组MAP、H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时间SpO2变化均无显著差异(P>0.05)。T2-T4时刻,2组患者血浆ET、Cor水平均较T0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血浆ET、Cor水平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针刺辅助麻醉有利于维持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平稳,减轻患者术中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4.
陈龙  胡双飞 《浙江医学》2011,33(11):1606-1608
目的通过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CO2气腹前静脉给予右旋美托咪啶时血糖(Glu)和IL-6的变化,探讨该药能否减轻CO2气腹的应激反应。方法将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右旋美托眯啶(Dex)组(D组),每组20例。D组在麻醉后手术切皮前10~15min静脉泵注Dex1.0ug/kg,其余用药两组均同。记录麻醉前30min(T1)、气腹前即刻(T2)、气腹压达12mmHg时(T3)、气腹压平衡(达12mmHg)后15min(T4)、手术结束关气腹即刻(L)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并干T1、T4及T5时抽取血液标本,测定Glu和IL-6。结果C组在气腹期间HR、MAP均升高,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HR、MAP在T5时较T3有显著升高(P〈O.01),但与T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GluT5高于T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5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IL-6:D组在T4、T5较T1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D组T4、T5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麻醉中辅以Dex能有效减轻CO2气腹的心血管应激反应,抑制Glu和IL-6的升高,提高CO2气腹下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组)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50例,E组选择L1,2和T11,12两点硬膜外穿刺,G组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所有病人麻醉后,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输出量(CO)、心率(HR)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两组患者CO2气腹前(T0),气腹后5(T1),10(T2),15(T3),30min(T4)及停气腹后5min(T5)的MAP,CVP,CO,HR,PETCO2。两组病人均在气腹前(T0),气腹后5min(T1),15min(T3),30min(T4)及停气腹后5min(L)经桡动脉抽血作血气分析和测血糖(GLU),并记录动脉血CO2分压(PaCO2)、酸碱值(pH)、碳酸氢根浓度(HCO3^-)、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血糖值(GLU)。结果E组气腹后5min,10min HR明显降低(P〈0.05),15min后恢复到气腹前水平,G组气腹后HR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气腹后G组MAP显著升高(P〈0.05),至停气腹后5min仍未恢复到气腹前水平,而E组整个气腹期间MAP无明显变化或略低(P〉0.05),与G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气腹后两组病人的CO均显著下降(P〈0.05),10min后开始回升,30min后恢复到气腹前水平(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应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并不明显优于硬膜外麻醉,而硬膜外麻醉在降低气腹造成的循环高动力以及降低应激反应方面尚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单纯全麻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A组)及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GE组),两组手术时分别给予相应的麻醉方法。记录气腹前、气腹时、气腹后两组患者的HR、MAP、SpO2、PaCO2等呼吸、循环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躁动发生率等手术指标。结果两组不同时间呼吸、循环指标情况比较,GA组患者气腹时、气腹后HR、MAP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GE组HR显著降低(P〈0.05),MAP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SpO2无显著改变(P〉0.05),而PaCO2显著升高(P〈0.05)。两组手术指标比较,躁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接近(P〉0.05),GE组拔管时间短于GA组(P〈0.01)。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呼吸、循环影响较小,拔管时间短、手术过程平稳,有利于手术操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董桂敏  周香  马骏 《当代医学》2009,15(12):74-75
目的比较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麻醉与静吸复合全麻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探讨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n=30)采用静吸复合全麻,B组(n=30)采用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麻醉,分别于麻醉前(T1)、麻醉后气腹前(T2)、气腹后5min(T5)、气腹后15min(T4)、气腹后50min(T5)和放气后5min(T6)6个时点观察SBP、DBP、RR、HR,和SpO2的动态变化,以及术中牵拉反应、恶心呕吐、术后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麻醉前(T1)比较,A组各时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气腹后血压、心率降低,呼吸增快,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A组比较,B组气腹后血压、心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恶心呕吐、术后躁动发生率低于A组。结论对ASAⅠ~Ⅱ级患者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麻醉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一定程度上减轻应激反应,可以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对老年肿瘤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妇科肿瘤行腹腔镜手术ASAI-Ⅱ级的患者40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两组,20—45岁20例(Y组),65~75岁20例(L组),两组患者均用同一全凭静脉麻醉方法,气腹压力设置12mmHg。应用Datex—OhmedaS/S^TM监护仪[美国],进行血流动力学评估。分别记录气腹前5min(T0)、气腹后5min(T1)、10min(T2)、放气后5min(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体循环阻力(SVR)。结果与T0时比较,T1、T2时两组MAP、SVR均明显升高(P〈0.01),CI均明显下降(P〈0.01),T3时两组MAP、CI、SVR、HR恢复到T0时;T1、T2时L组HR明显快于、CI明显低于MAP及SVR明显高于Y组(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肿瘤切除术中同样的二氧化碳气腹压力对老年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陈宏 《西部医学》2008,20(2):348-349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胆囊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等分为2组,G组为全麻组;GE组为全麻+硬膜外麻醉组。分别于5个时点抽血检测患者的血糖(BG)及皮质醇(Cor)水平,同时记录各时点血压(MAP)、心率(HR)的变化及各组麻醉药物的用量、苏醒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T0和T1时MAP、HR、BG、Cor值;G组T3和T4时MAP、HR、BG、Cor值较GE组升高。GE组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则较G组少,且患者术后苏醒的时间也较G组短。结论全麻插管+硬膜外麻醉对于胆囊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影响较单纯全麻插管麻醉显著减轻,更适合腹部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全麻下观察腹腔镜手术期间反向特伦德伦伯格(Trendelenburg)卧位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女166例,男93例,术中取反向特伦德伦伯格卧位;监测气腹前T0、气腹后体位改变前T1、体位改变后15分钟.T2、30分钟T3,术毕气管导管拔除后10分钟T4时的MAP、HR、SPO2、肺胸顺应性(Comp)、气道阻力(Raw)、气道峰压(Ppeak)、PETCO2。结果:气腹及体位改变后患者MAP、HR、SPO2、Paw、Ppeak、PETCO,明显升高,Comp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腹与体位均使患者循环动力学发生改变,通气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