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汪为民 《住宅产业》2012,(12):60-61
住房置业担保发展至今,目前面临的形势可以说最严峻。房地产调控带来的住房个贷业务量萎缩,社会包括政府主管部门对住房置业担保功能作用的质疑,以及监管部门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加强,住房置业担保按现有模式继续运作下去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2.
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近日就一些城市正在进行的住房置业担保试点重申,住房置业担保必须坚持自愿原则。担保公司不得强制要求商业银行接受住房置业担保,不得干预银行的正常信贷经营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要求担保公司  相似文献   

3.
王健光 《住宅产业》2012,(12):67-69
住房置业担保行业从2000年成立至今,在房地产市场持续发展、职工收入不断增长、住房公积金贷款需求不断攀升和担保管理团队给力、稳健运营的综合作用下,住房置业担保机构已走过第一个十年的黄金发展期;在下一个十年中,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不断深入,各类政策叠加的持续影响,政策性风险趋于显现,房地产持续上涨的不可延续、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需求的回落、住房公积金运作模式、管理体制和机制等诸多因素均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彭正钧 《住宅产业》2012,(12):57-59
为支持城镇居民的住房消费,解决抵押物处置等问题,自1997年起成都、上海、沈阳、天津、北京等城市相继成立了住房置业担保机构,其业务范围涵盖从二手房到新建住房的各类住房贷款担保。2000年,原建设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颁布了《住房置业担保管理试行办法》,正式确立了我国住房置业担保制度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5.
建立科学完善的置业担保风险体系是住房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风险概率进行定量研究,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住房置业担保风险损失进行评估,得到风险因素的相对值,得到置业担保公司综合风险值,为制定相应对象来控制高于阀值的风险要素提高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住宅产业》2013,(5):8-8
本刊讯西部住房置业担保联席会议成立大会日前在昆明举行,住房和城乡建没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司长沈建忠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全文另发)。  相似文献   

7.
南北 《上海住宅》2003,(11):45-45
2003年11月11日.上海市住房置业担保公司借住房公积金担保贷款超200亿元座谈会之机,对本市中低收入家庭购房贷款推出三项优惠措施:提高担保贷款成数、降低担保费用,借款人遭遇意外事故增加还款保障。  相似文献   

8.
住房置业担保行业在全国三个重要的区域(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西部地区)都成立了联席会议,这说明住房置业担保行业的发展是可喜的。西部住房置业担保联席会议包含十二个省市,从区域的范围来说是最大的。  相似文献   

9.
《住宅产业》2012,(12):64-66
本文是课题《住房置业担保行业风险管理研究与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所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从衡量风险的量化指标出发,分析住房置业担保行业所面临的关键风险,从公司内部。对风险的发生和演变过程进行识别、监控和管理。在设计过程中,其主旨是采用现行的风险管理方法,参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监管要求,并结合行业自身的现实情况,应用现有管理框架,并注重指标体系中各变量间的细节,完善理论基础和管理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住房货币化的实施,住房置业担保公司发展迅速,但其作为住宅金融制度的新生物,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立法对住担保公司界定为中介机构,这与其金融经营业务的特性不相符;区域性规定会导致担保公司信用降低、抗风险能力差;监管不力等。这些困境严重制约着担保公司的发展,要解决问题,最重要的就是通过立法明确担保公司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主体地位,同时在设立一个全国住房置业担保公司,针对中低收入者提供政策性担保,并加强外部监管与内部监管。这样才能实现住房置业担保公司的功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方直宝 《上海住宅》2005,(12):94-97
根据建设部和中国人民银行2000年5月颁布的《住房置业管理试行办法》,经上海市政府批准.上海市住房置业担保公司(简称担保公司1于2000年7月正式成立.并报建设部备案。公司现注册资本为5亿元人民币。公司主要从事为个人购房贷款提供担保、承担贷款风险管理工作以及衍生服务。作为窗口单位.近五年来.公司以“您的信誉、我的服务”为宗旨.连续三年开展星级服务活动.从服务承诺到树立服务品牌.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建设系统、上海市明单位。  相似文献   

12.
《城市开发》2006,(4):26-26
日前中德住房储蓄银行与天津市津房置业担保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当前,中德住房储蓄银行的住房储蓄贷款年利率为3.3%,低于市场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合同执行期内,住房储蓄客户的存、贷款利率固定,不随资本市场和央行的利率调整而变动,客户如有其它需求还可灵活进行合同的类型变更、分拆、合并或转让等。此次推出的住房储蓄担保贷款新模式将在天津逐步展开,为津城市民购房融资又提供了一项新形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大了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力度,沿计划经济条件下实行的住房实物分配制度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而停止,居民个人逐渐成为住房市场的消费主体,市场在住房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初步确立,从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广西城乡居民住房状况的相关数据看,广西城乡居民的住房质量、功能、居住面积等均有大幅提高,基本告别了住房短缺的年代而向小康社会居住水平迈进。同时,广西城乡居民的住房条件仍有一个从量的扩大到质的提高的过程,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苦乐不均等问题。因此,既要加强对居民住房消费的引导,又要针对存在问题采取…  相似文献   

14.
张云 《城乡建设》2008,(2):63-65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明确要求,“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加快住房公积金制度与廉租房制度的融合与创新,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是增加住房有效需求、扩大住房有效供给、稳定住房价格的重要途径,是保障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基本住房条件的客观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对住房制度改革目标的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经济实用房,是世界各国解决居民住房困难的有效手段,也是其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拟对世界各国有关经济实用住房的政策和措施作一介绍,以期对我国住房制度的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一、对建造经济实用住房提供优惠政策扶持建造大量的经济实用住房(也称公共住宅或公房等),主要是向中低收入居民提供价格低于市场上同质量的住房。这种房子成本低、实用,居民买得起。建造经济实用住房是许多国家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它可以取得扩大住宅总供给和控制住宅市场价格的双重作用,有利于解决住房分配问题。据统计,…  相似文献   

1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动全市住房制度改革,逐步建立政策性住房信贷体系,支持城镇居民购买(含建造、大修,下同)自住住房,规范个人住房委托贷款管理,维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已经经历了20年的历程,特别是199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以来,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在全面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实施国家安居工程的同时,较为集中地向职工出售新、旧公有住房,加上商品房市场的发展,我国居民住房自有率从1979年的16%大幅度提高到58.8%,部分省市超过了60%。住房产权结构的变化,给以居民为主体的住房交易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房地产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居民住房需求的变化都亟需要开放存量住房上市交易市场。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没有存量住房市场  相似文献   

18.
正实行购租并举,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加快改善居民尤其是新市民住房条件,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5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提出,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措施,推进新型城镇化满足群众住房需求。此次会议指出,实行购租并举,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加快改善居民尤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已经经历了20年的历程,特别是199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以来,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在全面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实施国家安居工程的同时,较为集中地向职工出售新、旧公有住房,加上商品房市场的发展,我国居民住房自有率从1979年的16%大幅度提高到58.8%,部分省市超过了60%。住房产权结构的变化,给以居民为主体的住居交易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房地产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居民住房需求的变化都亟需开放存量住房上市交易市场。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没有存量住房市场的开放,要想使住宅消费市场有大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存量市场对盘活整个房地产市场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第一条 为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推动住房商品化,支持个人购买自用经济住房,规范个人住房信贷管理,维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个人住房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结合福州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个人住房担保组合贷款是指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和个人住房商业性贷款两部分组合的总称(以下简称组合贷款)。当个人购买自用经济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