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9 毫秒
1.
黄存顺 《科学通报》2004,49(2):120-124
研究了C2(a3Πu)自由基与NO, N2O, O2, H2, NH3等分子的反应动力学. C2(a3Πu)自由基是由266 nm光解C2Cl4产生的, 用激光诱导荧光(LIF)检测C2(a3Πu)自由基的相对浓度随着反应时间的变化, 得到C2(a3Πu)自由基与N2O, NH3的双分子速率常数: kN2O(1.63±0.20)×10&#8722;13 cm3·mol&#8722;1·s&#8722;1, kNH3 = (5.92±1.00)×10&#8722;14 cm3·mol&#8722;1·s&#8722;1. C2 (a3Πu)自由基与NO, O2, H2等分子反应的消耗速率常数: kNO = (5.46±0.10)×10&#8722;11 cm3·mol&#8722;1·s&#8722;1, (1.58±0.16)×10&#8722;11 cm3·mol&#8722;1·s&#8722;1, kH2 < 1.0×10&#8722;14 cm3·mol&#8722;1·s&#8722;1. 对反应分析及理论计算的结果表明: C2(a3Πu)自由基与NH3和H2反应主要是抽氢过程, 且反应的入口通道都存在一个能垒.  相似文献   

2.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CO2和CH4通量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宋长春 《科学通报》2003,48(23):2473-2477
利用不透明气体采样箱-气相色谱法, 同步测量了三江平原两种主要类型沼泽湿地CO2通量和CH4净通量. 三江平原常年积水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呼吸通量平均值为548.04 mg·m&#8722;2·h&#8722;1, 小于季节性积水沼泽(713.08 mg·m&#8722;2·h&#8722;1); 较大值都集中于7~8月, 即植物生长旺季. CH4排放规律与生态系统呼吸通量不同, 常年积水沼泽CH4平均通量值为12.80 mg·m&#8722;2·h&#8722;1, 大于季节性积水沼泽(8.56 mg·m&#8722;2·h&#8722;1), 且高值区分布时段也不同. 7~9月是常年积水沼泽CH4主要排放期, 而季节性积水沼泽CH4主要排放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中旬. 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呼吸通量与0~10 cm土壤温度及湿地积水水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CH4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相关关系并不十分显著, 地表水水位和土壤温度的综合作用决定沼泽湿地CH4排放特征.  相似文献   

3.
ACE-Asia期间北京PM2.5的化学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2001年3 ~ 4月, 在北京采用美国IMPROVE仪器对PM 2.5粒子进行了取样观测. 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方法分析后, 得到了20种元素成分的质量浓度. 研究表明, 观测期间北京春季沙尘PM 2.5平均质量浓度为14.6 μg/m3, 在3月21日和4月10日发生沙尘天气, 沙尘PM 2.5质量浓度分别为62.4和54.1 μg/m3, 表明北京沙尘天气的细粒子污染是非常严重的. 在北京发生沙尘天气的3月21日和4月10日, PM 2.5粒子的S和Cu富集因子非常低, 表明远方的沙尘占了主要贡献; 而在非沙尘天气, S和Cu浓度和富集因子较大, 这可能是局地尘占了主导贡献. PM 2.5中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元素(如S, Cu)富集因子的变化可能是区分北京地区外来尘和局地尘相对贡献的一个有效方法. 因子分析结果表明, 地壳物质、人类工业活动和燃油这三种源对北京春季PM 2.5有明显贡献.  相似文献   

4.
姜艳霞  陈卫  廖宏刚  金兰英  孙世刚 《科学通报》2004,49(14):1363-1367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 用乙醇还原氯钯酸制备分散的钯纳米粒子(Pdn). 从分散于电极表面的Pdn出发, 以50 mV·s&#8722;1的扫描速度, 在&#8722;0.25~1.25 V间循环扫描30 min可以制备团聚体 Pdnag. 固/气和固/液界面透射和反射CO分子探针红外光谱研究结果指出, 吸附在Pdn上非对称和对称桥位上的桥式吸附态CO(COB)在1964和1905 cm&#8722;1给出两个红外吸收谱峰, 但CO吸附在Pdnag上仅在1963 cm&#8722;1给出一个方向倒反的异常红外谱峰. 此外, CO谱峰的半峰宽由Pdn上的14 cm&#8722;1变为Pdnag上的24 cm&#8722;1. Pdn形成团聚体Pdnag后, Pd纳米粒子间相互作用增强, Pdn和Pdnag红外光学性质的显著差别初步归因于纳米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海鹏  魏炳波 《科学通报》2005,50(8):827-831
采用悬浮液滴振荡法和落滴式量热计研究了深过冷液态Ni70.2Si29.8共晶合金的表面张力和比热. 实验发现, 在182 K (0.12 TE)过冷度范围内, 表面张力与温度之间存在线性函数关系, 共晶温度1488 K处的表面张力是1.693 N·m&#8722;1, 温度系数为&#8722;4.23×10&#8722;4 N·m&#8722;1·K&#8722;1. 在实验获得的253 K (0.17TE)最大过冷度范围内, 液态Ni70.2Si29.8合金的比热与温度之间呈现多项式函数关系. 对液态Ni70.2Si29.8合金的密度、过剩体积和声速与温度的函数关系进行了理论预测.  相似文献   

6.
川中丘陵区小流域泥沙来源的137Cs和210Pb双同位素法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在2002年开展的川中丘陵区武家沟小流域泥沙来源的调查中, 137Cs和210Pb双同位素示踪法得到了应用, 流域内陡坡林地、缓坡农台地和裸坡地表层土壤的137Cs和210Pb平均含量分别为(7.15±0.40)和(162.01±3.86) Bq·kg&#8722;1; (4.01±0.31)和(70.96±2.65) Bq·kg&#8722;1; 0和(15.12±1.22) Bq·kg&#8722;1. 近期水库淤积泥沙的137Cs和210Pb含量分别为(3.06±0.23)和(72.66±1.61) Bq·kg&#8722;1. 运用混合模型求得林地、农地和裸坡地(含沟岸)的相对来沙量分别为18%, 46%和36%. 农台地和裸坡地(含沟岸)是流域内最重要和次重要的泥沙来源. 根据1956年以来水库的泥沙淤积量, 流域输沙模数为642 t·(km2·a)&#8722;1, 占流域面积约2/3的林地和1/3的农地的侵蚀模数分别为173和886 t·(km2·a)&#8722;1.  相似文献   

7.
徐永福  贾龙  葛茂发  杜林  王庚辰  王殿勋 《科学通报》2006,51(16):1881-1884
臭氧是大气化学过程中的核心物种之一, 可以作为对流层大气氧化能力的重要指示剂. 使用自行研制的大气反应烟雾箱模拟实验装置, 研究了接近大气环境臭氧浓度下(100~200 ppb, 1 ppb=1×10&#8722;9)臭氧与乙烯的反应. 结合Model 49C-O3分析仪与火焰离子化检测-气相色谱(GC-FID)对反应过程中的臭氧与乙烯进行实时监测, 得到臭氧与乙烯在室温条件下(286.5 K)的反应速率常数为1.01×10&#8722;18 (cm3·molecule&#8722;1·s&#8722;1), 半衰期为88 min. 该数据与前人采用的基质隔离(matrix-isolation)技术得到的实验值一致, 表明该大气反应烟雾箱模拟实验装置可以用于大气化学反应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刘雷保  康建成 《科学通报》2005,50(21):2409-2412
详细测定了南极洲东方站(Vostok)BH8冰芯126.0~130.0 m段的固体电导率(ECM)、痕量化学组分和微粒浓度, 在深度128.7 m处, 检测出一距今约4726年的火山信号. 研究表明, 其火山SO42&#8722;净通量为95.8 kg·km&#8722;2, SO42&#8722;峰值浓度为1352.8 ng·g&#8722;1, 持续时间约10.1年. 该火山喷发事件似具有喷发地遥远、规模相对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等特点, 与前人已报道的某些著名火山喷发事件具可对比性.  相似文献   

9.
ENU诱变获得4种白斑小鼠及对突变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表型驱动法”是通过诱变、定位及克隆突变基因来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种手段. 以ENU处理C57BL/6J(B6)雄鼠150只, 繁殖后代小鼠3860只, 筛查到有突变表型的小鼠210只, 经传代实验得到能够遗传的突变鼠10余种, 其中4种为呈显性遗传的白斑突变, 它们是Wbct, W&#8722;1Bao, W&#8722;2Bao和W&#8722;3Bao, 共同表现为腹部、四肢末端及尾部的局部白化. 为定位这些突变基因, 选择平均分布于小鼠基因组且在B6与DBA/2J(D2)间有差异的微卫星标记39个, 区分(B6×D2)×D2的F2代有无白斑表型后, 用39个微卫星进行基因组扫描. 结果表明, W&#8722;1Bao突变基因与D5Mit168的LOD值为0.56, 与D5Mit352的LOD值为4.47. 在此基础上, 逐步选择接近突变基因的微卫星D5Mit290, D5Mit312, D5Mit356及D5Mit308, 扩大F2的数量至537只, 将W&#8722;1Bao突变基因定位在第5号染色体D5Mit356及D5Mit308之间, 距着丝粒约42.19 cM; 同理, 将W&#8722;2Bao及W&#8722;3Bao突变基因也定位在与W&#8722;1Bao相近的区域, Wbct突变基因定位于第1号染色体距着丝粒约41.6 cM处. 经过检索小鼠基因组数据库和对染色体局部基因的逐个分析, 认为kit基因为W&#8722;1Bao, W&#8722;2Bao及W&#8722;3Bao白斑突变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0.
沉积物的单体异构和环烷烃碳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抚顺油页岩中异构和环烷烃进行了分离, 研究了单体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探讨了其生物地球化学意义. 结果表明, 使用5Å分子筛长时间冷络合的方法, 使其饱和烃中异构和环烷烃与正构烷烃完全分离, 满足了GC-IRMS的分析要求. 异构和环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指示了它们主要来自养光合藻类、化学自养细菌(δ13C值为&#8722;33.4‰~&#8722;39.0‰)和甲烷自养细菌(δ13C值为&#8722;38.4‰~&#8722;46.3‰), 只有高碳数2-甲基-异构烷烃δ13C值反映了高等植物的成因. C30 4-甲基甾烷碳同位素组成最重(δ13C值为&#8722;22.4‰), 表明其先质甲藻所利用的碳源或生长条件有所不同. 藿烷异构体之间δ13C值的变化规律说明它们异构化过程中富集13C的先质优先被异构化. 对甲烷自养细菌成因藿烷的认识揭示了有机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强烈改造作用和有机碳的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11.
贵州红枫湖沉积物中有机质的降解与微生物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红枫湖沉积物中有机碳, 孔隙水中的SO42&#8722;, 以及沉积物中的DNA和类脂化合物的分布进行了研究. 红枫湖沉积物有机碳的含量(23.3~76.8 mg·g&#8722;1)从上到下呈下降趋势, 0~8 cm含量最高. 沉积物孔隙水中SO42&#8722;含量为0.89~40.50 mg·L&#8722;1, 表层4 cm深度内迅速下降至12 mg·L&#8722;1, 4 cm后基本不变. 硫酸盐还原指数代表硫酸盐还原细菌对硫酸盐的还原强度, 表征SO42&#8722;作为一种电子受体在有机质降解过程中被利用的程度. 对硫酸盐还原指数SRI的计算表明有机质保留年限为14年, 与孔隙水中SO42&#8722;含量相对应. 沉积物中微生物的总DNA凝胶图像显示, DNA在0~9 cm含量相对较高, 9 cm后相对较低, 与有机碳的变化规律和SRI值一致, 表明微生物在湖泊沉积物有机质降解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缺氧条件下, SO42&#8722;是重要的电子受体被微生物利用; 沉积物中微生物的总DNA分析为分子生物地球化学研究能为湖泊营养元素循环及湖泊富营养盐化的研究提供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宁有丰  刘卫国  安芷生 《科学通报》2006,51(15):1828-1832
选取位于黄土高原中部的甘肃西峰剖面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该剖面末次间冰期以来土壤有机碳和全岩碳酸盐的碳同位素组成变化. 该剖面的土壤有机碳同位素组成(δ13CSOM)变化范围为&#8722;23.8‰~&#8722;20.2‰, 间冰期偏高, 冰期偏低. 全岩碳酸盐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TC)变化范围为&#8722;8.5‰~&#8722;3.6‰, 但总体显示出与δ13CSOM值相反的变化趋势, 即δ13CTC值在冰期偏高, 而在间冰期偏低. 土壤无机碳酸盐碳同位素与有机碳同位素的差值(Δδ13C)的变化范围为14.1‰~19.4‰, Δδ13C值的大小反映了源区原生碳酸盐物质在全岩碳酸盐中所占相对比例的多少. 据此, 计算了西峰剖面源区碳酸盐的贡献: 在黄土沉积阶段, Δδ13C值较大, 源区碳酸盐与次生碳酸盐的相对比例最高可达6:4; 而在古土壤(弱古土壤)阶段, Δδ13C值较小, 原生碳酸盐物质的相对比例低. 同时, 由于风尘颗粒包含了原生碳酸盐物质, 研究认为黄土沉积中的Δδ13C值变化指示了粉尘对黄土高原的贡献程度.  相似文献   

13.
北京气溶胶中的甲基磺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蕙  王瑛  庄国顺 《科学通报》2004,49(8):744-749
基于硫酸盐气溶胶在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作用, 甲基磺酸(MSA)和硫酸盐(SO42&#8722;)二者作为二甲基硫(DMS)的主要氧化产物都是当今大气化学研究的热点. 通常认为DMS大都来自海洋表层浮游生物的排放, 因而把MSA作为大洋或沿海地区非海盐硫酸盐(nss-SO42&#8722;)的示踪物(其比值1︰18). 至今为止绝大多数文献报道的MSA都来自于海洋或沿海气溶胶. 令人惊奇的是在远离海洋的北京, 甚至在沙尘暴期间, 所采集的TSP, PM10, PM2.5气溶胶样品中均检测到了MSA, 平均检出率达60%, 且其浓度显著高于沿海城市或远洋气溶胶中MSA. 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和气象条件分析结果表明, 北京气溶胶中的MSA没有明显的海洋源, 陆地源释放的DMS 和工业废弃物释放的二甲基亚砜(DMSO)可能是MSA的两个主要前体, 低压高温气团和长时间辐照有利于MSA的生成, 陆地的人为污染可能是北京MSA的重要来源. 这一新发现会引起对北京等陆地城市的硫平衡直至全球硫循环机制的再探究.  相似文献   

14.
杜金风  李颖  张岐  姚小军 《科学通报》2006,51(24):2847-2850
人血白蛋白多种结合位点的存在使其成为许多药物可能的结合靶点. 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圆二色谱法和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芦荟大黄素与人血白蛋白相互作用的情况. 荧光分光光度法的结果表明分子间的疏水作用是芦荟大黄素-人血白蛋白配合物的主要作用力, 这与分子模拟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 根据Von’t Hoff方程计算所得的焓变ΔH0与熵变ΔS0分别是&#8722;7.041 kJ·mol&#8722;1和76.619 J·mol&#8722;1·K&#8722;1. 根据圆二色谱的变化对芦荟大黄素与人血白蛋白二级结构的作用进行了量化计算, 数据表明蛋白中α-螺旋的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陈雄文 《科学通报》2003,48(21):2275-2279
为探讨低光照(30 μmol·m&#8722;2·s&#8722;1)和高光照(210 μmol·m&#8722;2·s&#8722;1)条件下海水CO2浓度变化对海产硅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的生理影响, 对该藻生长及其光合CO2吸收和胞外碳酸酐酶(CAext)活性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在低光条件下, CO2浓度变化(4~31 μmol/L CO2)对该藻的生长和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比高光条件大. CAext在12和31 μmol/L CO2时没有检测出活性; 但在4 μmol/L CO2时则有明显活性, 且其高光条件下的活性是低光条件下的2.5倍. 细胞光合作用对CO2的亲和力随着培养液中CO2浓度升高而下降. 另外, 高光条件下细胞的光合CO2亲和力明显高于低光条件. 这些结果表明, CAext的活性和光合CO2亲和力不仅受CO2浓度而且受到光照强度的调节; 在高光照条件下, 即使CO2浓度较低, 细胞的高CAext活性和光合CO2亲和力也能够提供充足的CO2供其光合固碳所需.  相似文献   

16.
王国志  张磊  邓积光  戴洪兴  何洪  訾学红 《科学通报》2006,51(18):2109-2113
分别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CTAB-EG(乙二醇)模板法和CTAB-EG-NaCl法(即以一定量的NaCl填充由CTAB-EG模板法所得前驱体的孔道)制备出Ce0.6Zr0.35Y0.05O2(CZY)固溶体纳米粒子, 并利用X射线衍射、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选区电子衍射及N2吸附-脱附等技术表征了这些材料的物理性质. 结果表明, 3种方法制备的Ce0.6Zr0.35Y0.05O2样品都具有虫孔状介孔立方晶相结构, 孔径分布窄(平均孔径5.3~7.1 nm), 比表面积高(95~119 m2·g&#8722;1), 孔容大(0.16~0.18 cm3·g&#8722;1). NaCl的引入有利于在较高温度下合成多孔固体纳米材料时保持孔道结构.  相似文献   

17.
氧气在Al(001)面吸附的第一原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芳英  朱圣龙  滕英元 《科学通报》2004,49(16):1687-1690
采用基于广义梯度近似(GGA)交换关联近似的超软(ultrasoft)赝势和具有三维周期性边界条件的超晶胞模型, 用第一原理计算方法, 计算并分析了氧分子在Al(001)面吸附的价键结构和局域电子结构. 超晶胞表面为2×2原胞, 共有14层原子, 其中铝原子9层, 真空5层. 氧分子层与表面铝原子层的距离为一倍面间距, 选用了几种不同的初始吸附形态. 结果表明, 氧气在Al(001)面时, 分子键平行于铝表面时容易被吸附, 分子键垂直于铝表面时不容易被吸附. 吸附过程中价键的分析表明, 氧分子在O2/Al(001)界面的吸附过程有两种形式: O2→(O2)2&#8722;→2O&#8722;→2O2&#8722;和O2→(O2)&#8722;→O2&#8722;+O, 吸附过程与氧气在Al(001)面初始吸附形态有关.  相似文献   

18.
2001年狮子座流星雨期间钠荧光激光雷达的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进波  易帆 《科学通报》2003,48(22):2380-2383
报道国内大型激光雷达对流星尾迹的观测, 用共振钠荧光雷达观测到2001年11月武汉上空狮子座流星雨的4个长寿命尾迹. 数据显示, 观测到的狮子座流星雨尾迹的参数与普通的偶发流星有较大的差异, 而与已报道的1998年和1999年的狮子座流星雨的结果类似. 流星尾迹的平均消融高度为97.95km, 与狮子座流星雨的进入速度(约72 km/s)吻合, 平均峰值密度为3380±2630 cm&#8722;3, 柱含量为(2.33±1.49)×108 cm&#8722;2, 都高于普通偶发流星尾迹的相应参数, RMS宽度为360 m, 寿命81 min, 为长寿命尾迹. 狮子座流星雨爆发前后共5个晚上的观测数据显示, 狮子座流星雨的爆发对背景钠层的柱含量并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大比表面积锶掺杂钴酸镧高效纳米催化剂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和柠檬酸络合-水热合成联用法制备了La1&#8722;xSrxCoO3&#8722;δ(x =0,0.4)纳米粒子催化剂, 应用X射线衍射(XRD)、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镜(HRSEM)、元素分析(EDX)、X光电子能谱(XPS)、程序升温脱附(O2-TPD)、程序升温还原(H2-TPR)以及比表面积和氧化态测定等技术表征了这些催化剂的物化性质, 考查了其对乙酸乙酯氧化反应催化活性. 结果表明, 所得催化剂均为单相菱方钙钛矿结构, 比表面积16~26 m2/g, 柠檬酸络合-水热合成联用法所得催化剂为较均匀的短棒状纳米粒子. Sr的掺杂增加了Co3+和氧空位含量, 提高了低温活化吸附氧分子的能力, 促进了晶格氧的活动度, 以及改善了氧化还原性能. 催化活性以柠檬酸络合-水热合成联用法所得La0.6Sr0.4CoO2.78最佳, 且无副产物形成. 基于以上实验结果, 我们认为催化活性除了与比表面积有关外, 还与其结构缺陷(氧空位)浓度和氧化还原能力相关.  相似文献   

20.
沈钢  黄俊  余刚 《科学通报》2007,52(13):1509-1512
建立了测定活性污泥中两种烷基酚(叔辛基酚、壬基酚)和双酚A自由态浓度的“损耗可忽略”固相微萃取(nd-SPME)方法, 利用该方法研究了在实际污水处理厂浓度水平下, 活性污泥好氧生物降解烷基酚和双酚A的降解动力学. 结果表明, 叔辛基酚、壬基酚和双酚A基于总浓度的表观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02, 0.01和0.03 h&#8722;1, 半衰期分别为34.9, 54.3和22.3 h; 而3种污染物基于nd-SPME测得的自由态浓度的降解速率常数则分别为0.74, 0.60和1.03 h&#8722;1, 半衰期分别为0.9, 1.2和0.7 h. 两者之间的差异表明, 尽管自由态的烷基酚和双酚A可以很快被活性污泥好氧生物降解, 但由于污染物不能从活性污泥上快速脱附而导致整体的表观降解速率大大减缓, 从污泥上的脱附是活性污泥去除烷基酚和双酚A的限速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