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志远  赖雪恬  林惠川  陈福昌  曾峻  陈子阳  蒲继雄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2,51(8):20220215-1-20220215-10
不同于毛玻璃等固态散射介质静止不变的特点,浑浊介质对光束的散射作用同时体现在空间及时间上,当浑浊介质动态变化时,大多数的传统散射成像方法失效。针对以上问题,文中采用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恢复散斑图像的方法,研究了浑浊介质中,不同散射介质及散射介质浓度不同的条件下,神经网络的图像恢复效果,并利用不同浓度散射介质获得的散斑图像混合训练测试神经网络的泛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散射介质及散射介质浓度不同的条件下,该网络均能够根据散斑图像获得较高保真度的恢复图像,且在不同浓度散射介质的散斑图像混合训练的情况下,网络泛化能力及鲁棒性强。  相似文献   

2.
散射成像技术因具备透过生物组织等散射介质后清晰成像的能力而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基于散斑自相关的成像方法以其非接触、无需先验信息且能够单帧成像的特点得到迅速发展。然而,散斑自相关成像受光学记忆效应的限制。当多个目标之间的距离在记忆效应范围之外时,基于散斑自相关的成像方法会导致目标自相关信息在相关域发生混叠,导致成像严重退化。文中在光学记忆效应及散斑自相关成像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基于散斑自相关和与散斑相关成像有关的其他散射成像技术。接着介绍了拓展光学记忆效应的主要技术及相关应用。最后总结了基于散斑相关的宽视场成像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涡旋光束经过散射介质产生散斑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涡旋光束经过散射介质后形成的散斑特性 .运用概率统计理论和光束传输理论,模 拟了不同拓扑电荷数的涡旋光束经过散射介质后形成的散斑,以及散射介质颗粒尺度对散斑 特性的影响。模拟结 果表明,随着涡旋光束拓扑电荷数的增大和散射介质颗粒尺度减小,形成 的散斑颗粒尺寸逐渐减小。实验上,利用螺旋相位板(SPP)产生涡旋光束,使其透过散射介 质后形成散斑。实验结果 表明,涡旋光束经过散射介质后,随着散射介质颗粒尺度减小,形成的散斑对比度逐渐增大 ;随着涡旋光束拓 扑电荷数的增大或散射介质颗粒的减小,所形成散斑的尺寸减小。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 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郑珊珊  杨婉琴  司徒国海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48(6):603005-0603005(15)
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光散射现象。如何通过散射介质实现高分辨率成像是光学成像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早期研究中,多重光散射被认为是雾霾、云层、生物组织等复杂介质成像中的障碍。然而,最近研究表明,散射并不是成像的基本限制:光子在经过多次散射后仍然包含了大量信息。为了深入了解新兴的计算光学成像是如何解决多重光散射问题的,文中主要介绍了波前整形、散斑相关及深度学习等方法在散射成像领域中的研究进展。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波前整形可以实现动态散射介质内部的高分辨率快速聚焦;散斑相关能够利用单帧散斑实现非侵入式成像;基于深度学习的成像技术能恢复出隐藏在光学厚度为13.4的白色聚苯乙烯平板背后的物体。  相似文献   

5.
使用传统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对物体面内微小位移进行测量时,由于受到噪声影响和算法本身的局限,会出现测量精度低、数据处理速度慢等问题。针对以上缺点,应用频域数字散斑相关方法,通过散斑记录和MATLAB软件编程,实现了物体面内微小位移的测量。这种方法不但弥补了传统数字散斑相关方法的不足之处,而且简化了一般光学测量过程中的反复调校过程。理论分析及实验结果表明,应用频域数字散斑相关方法测微位移的系统结构简单、处理速度快、精度高,能够达到微米级,相对误差小于1%。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三片式硅基液晶(LCOS)激光投影显示中散斑的成因、类型及其光学统计特性,并分析了激光散斑大小的测量方法。在此基础上,选用旋转散射片来减少三片式LCOS激光投影系统中产生的复合散斑,并通过一系列的仿真和实验,使得该激光投影机对比度C降到了人眼可接受的范围4.2%。证明了旋转散射片的方法能有效减少复合散斑,具有光学结构简单、实施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采用激光散斑的方法研究了CD光盘的刻录质量.由于标志光盘信息符的凹凸结构导致了光盘表面微结构的光学粗糙性,光盘不同区域被激光照射后在测量空间形成散斑图像,通过分析光盘不同区域产生的散斑图的统计相关性及对比度值的变化,对光盘的刻录质量进行了定性研究.结果显示,刻录质量好的光盘,其不同区域的散斑相关性好,散斑对比度值高且起...  相似文献   

8.
电子散斑干涉计量是散斑干涉计量原理的电子学和数字实现技术。它以电视摄象机记录原始散斑干涉场,以电子学和数字技术实现计量信息的表征及识别。与传统的散斑干涉计量及全息干涉计量技术相比,它无需  相似文献   

9.
根据透明固体介质的光学折射特点,对激光散斑测量透明固体折射率的传统方法进行了误差分析,并提出一种减小误差的改进方法:首先搭建像面散斑测量系统,透明固体则置于成像透镜和CCD相机之间,通过CCD相机先后采集待测透明固体垂直光轴放置时和偏转一定角度放置时的散斑图;然后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法对采集到的两张散斑图进行相关处理,获得固体偏转前后的散斑面内偏移量;最后根据理论公式计算出其折射率。通过对比试验发现利用改进方法测量出来的结果误差小、精度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数字图像相关方法中散斑图质量的有效评价问题, 采用散斑图质量表征参量——平均灰度2阶导数对散斑图质量进行了有效评价。通过分析图像插值误差与图像灰度信息分布形式之间关系, 指出散斑图平均灰度2阶导数与散斑图灰度信息分布形式之间的关系; 为了验证该散斑图质量表征参量的有效性, 利用傅里叶变换对散斑图进行平移实验, 通过Newton-Raphson(N-R)方法对平移前后的散斑图进行亚像素位移计算, 由位移计算结果可知, 具有低的平均灰度2阶导数的散斑图对应小的位移测量误差。结果表明, 平均灰度2阶导数在散斑图质量评价中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在实际应用中, 应结合散斑图平均灰度2阶导数和平均灰度梯度对散斑图质量进行综合有效的评价。该研究为高质量散斑图的制备与选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